自宋明以降,得力於《楞嚴經》的佛門龍象如斗量筲計不知凡幾,所留下的註疏論籍,無論是交光法師的《大佛頂首楞嚴經正脈疏》、長水和尚《首楞嚴經義疏注》、天台宗傳燈法師的《楞嚴經圓通疏》都是後世的學人參究的瑰寶。而近百年來,太虛大師、慈航法師及圓瑛法師等近代的幾位佛門法將,究其參學之本,不脫《楞嚴經》遠離能所、根塵以覓真心的指引。
七處徵心、十番顯見是釋迦牟尼佛為阿難開演真心的法要,也是《楞嚴經》中最精采的段落,由佛以屈臂飛光、開戶通牖等各種奇妙善巧的示現及解析,為阿難解說靈妙真心,覺妄揚真、破除迷情,承先啟後地牽引出經中主旨,幫助眾生了知能所、體察真藏不動之真心。
經由聽聞佛法,雖然可以了解由六根影響所形成習氣是煩惱及輪迴的來源,但想要轉化自己的習氣,如果是用一些很消極的方法斷除人際關係或是禁語,強迫自己不去看、不去聽、不去想,仍是「法塵分別影事」,一切煩惱的根源都是來自於自心,必然要從自己的心意識去調整!
為何即使是多聞第一、博探眾法的阿難,在面對摩登伽女的誘惑時,仍會迷失本心?現代人如何找回自己的妙明淨心?竅訣盡在本書!
一、歷代大師們多推崇的《楞嚴經》
正如太虛大師所言,《楞嚴經》中所說之三昧實是通達一切實相,令能悟三昧之理......選擇耳根圓通,令可以悟得三昧之要訣......開示聖位乃是為了令其可知三昧之直道......守護一切清淨戒律,持誦楞嚴神咒......揀明一切諸妄,辨識所有一切魔障事端……。
交光大師是了不起的大和尚,雖然他精通《楞嚴》,但是他的本業仍然是以念佛為主,他在註解這套《楞嚴正脈疏》的時候,原來他的陽壽將盡,很多次都感到阿彌陀佛要來接引他,但是他認為中土的眾生對於《楞嚴經》需要有一套更完整的註解本傳世,所以他發願要把自己個人所得註解下來,於是他就向阿彌陀佛祈求,等待他把這套《楞嚴正脈疏》交代清楚之後再往生。
二、條條道路通《楞嚴》
這點和金剛乘的大圓滿非常地像。上師在灌頂的時候,就用種種的色、香、觸、味,讓受灌頂者去體會,在各自不同的境界中,去尋找心在哪裡?有時候會問你,是在身體嗎?還是在心裡面?那如果是心裡面,它又是長得如何?它的顏色和大小又是如何......就這樣子一邊口傳,一邊灌頂,一邊指引,這和《楞嚴經》佛現在在指引阿難大同小異。
當年較年少時在老和尚處學禪,我最喜歡的一段公案便是:有一次,所有的菩薩聖眾都靜默地等待著佛登壇說法,這時候全場鴉雀無聲,大眾屏氣凝神,期待著佛陀開金口。突然間文殊師利菩薩舉起了戒尺用力地拍打,接著喝唱說道:「眾人仔細地思惟返照法王曾說過的法,法王的法便是如此。」此段說盡不二法門的風光之處,令人回味難盡⋯⋯從此之後,更了解絕對理地之處,本無開口之處,語默動靜無非皆是真機,這也是入佛的不二之處,也不假思量……。
三、旁徵博引,白話詳解楞嚴之修行要點
相信大多數的人還是無法弄懂,佛當然可以理解眾生的心態,所以釋迦牟尼佛做了一個動作,什麼動作呢?祂把祂的五個手指頭彎曲變成拳狀,接著又把它打開,反覆做這個動作,做完這個動作之後,祂問阿難:「你是用什麼看到的?」這是重點,佛的目的就是要用這個話讓阿難回答,才有辦法使大眾了解佛的善巧。
反覆地在佛陀針對阿難的七處徵心所引發的心到底是在裡面?還是在外面?還是在中間?再進一步地要大家了解阿難在經文中所錯踏的誤區,在另外一方面,上面所說的好幾個「見」,一般初學的人會弄得毫無頭緒,但其實只要簡單地先了解《楞嚴經》在這裡邊所說的「見」離不開三個方向——一種是每一個人可以見到的心,一種是每一個人可以見到的外境,另外一種就是見它本身自己的作用。
四、其他宗派修行要點提示
佟老說他度人雖然無數,但卻從來不叫人打坐,這點我相信他應該是受到惠能壇經的影響,但是他所說的也不無道理。恰好他曾經在對他的弟子開示時,我亦有聽聞,他說只要外界的任何一切善惡之心都無住於心,那已經時時刻刻都在打坐的境界裡面,何必又再找一個形式上的來困擾自己?
修行解脫主要在於心無所繫,意無所縛,識無所緣,如此方可得宗通之用。禪宗家師最常提醒我的一句話便是——「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就是菩提,最重要者要在無住、無往和無來的境界中識得此心」,老和尚說一切佛都是從這上面悟得的。
本書特色一、用最簡便易懂的方式,解讀楞嚴經最精采的段落!
二、以佛陀與阿難的對答,幫助現代人找回自己的心!
三、蒐羅各代祖師大德與《楞嚴經》的軼事,由故事中理解《楞嚴》!
四、條列分陳歷朝楞嚴註疏,是想深入研究《楞嚴經》者,最佳的入門索引!
作者簡介:
王薀老師
一位喜愛現代及古典美學的追求者;一位古董藝術收藏家;一位雅好品茗的茶藝家,曾是台灣早期開創茶藝文化先進之一,共創立三家當代茶藝文化中心的品茗家;一位喜好鑽研天文曆算、陰陽術數以及重新整理各類失傳的命理占卜愛好者,包括《易經》、占星學、塔羅牌占卜和奇門遁甲,還有印度、西藏各類中西古代占卜法......一位修習各路門派的武學愛好者,從十四歲起追隨道家師父修學形意、八卦、太極拳、螳螂拳、鶴拳、少林彈腿、槍、棍、流星錘等等各家流派武學;一位致力保存傳統音樂薪傳的倡導者,創辦國樂、南管樂社和爵士樂團。老師也在年度演唱會中,和國內著名樂團配合演唱義演,裨益公益團體良多。老師自幼素愛閱讀並且收藏各類古籍善本、書畫,從東方的孔、孟儒家學說、仙道之學、佛家三藏十二部經典,以及西方的心理學、哲學和文化歷史皆有喜好研習與探究。於各項技藝方面,包含東西方各式繪畫技巧、書法、瑜珈、健身等等,近幾年來也不斷地研習歐洲瓷畫、金工和紙雕......。
老師早年也曾經商、創業有成,並曾受聘為諸多大小型企業、公司之管理顧問,對於經營之道亦有獨到之見解。
在其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觀察到現代人身心上充斥著各種不同的困擾及需求,所以總是夜以繼日地運用多年來在不同的領域和傳承中所習得的人生體悟及知識分享給有緣大眾,並且很生活化地將艱澀難懂的經典理論結合於生活之中,希望能夠為現代人帶來心靈的療癒和儲備,使更多人能夠更實際地從生活中去體會、發現、開展更多的創意。
為了承續並且成就過去先人所未圓滿的志業,在不同的區域成立了不同的團體,例如中國人文生命科學永續發展協會、中華度眾協會、轉化創意工作室有限公司、生命力文創教育基金會、善聞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及拾慧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老師的行事類如大隱於市的化外之人,是融合東西方文化傳統精髓及現代西方世界觀的隱行者。從出生開始便經歷且擁有不同於他人的生命歷程,因此造就了化外出世及種種不凡的體驗與覺受。用其一貫低調筆耕或默默接引的方式,多年來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與不知凡幾的有緣人都曾善巧地教化過。
老師更像是一部跨文化、跨地域的行動百科,足跡踏遍美國、中國、澳洲、歐洲、日本、韓國、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等不同地方,教授學生數萬人,遍及海內外二十五個國家。為了更廣泛地與有緣大眾分享,老師近年來致力於書寫創作,目前更是關鍵評論網和康健雜誌等的專欄作家,及健康2.0等國內外各大報社約稿作家,文章經常散見在各類報章雜誌上,常受邀於國內外不同團體、學術機關和學院,不斷舉辦講座、演講,為現代人困執痛苦的心靈,開啟智慧方便之門。
著作:《回不去了》、《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靜坐——這一檔子事》、《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靜坐這一檔子事2——導引功法》、《力量——重生之後》、《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茶堂》、《建盞・茶談》、《阿賴耶之人狐傳奇》、《觀音——最具丈夫相的女性》、《絕對》、《如何不落中陰——生死自在》、《靜坐之後》、《師者》【第壹冊】、《楞嚴經蠡測》【第壹冊】、《茶堂懷錄》、《楞嚴經蠡測》【第貳冊】、《心經旁引》系列1-4冊、《現代人的藥師經》系列1-7冊等四十餘本,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鼓舞現代人心。
王薀老師相關資訊:
官方網站:https://www.teacherwang777.com/
臉書粉絲團FB: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wang777/
痞客邦:http://teacherwang777.pixnet.net/blo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1SpDwxevsZZftrCsN_1e5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yun777/
LINE@:拾慧文創
章節試閱
試閱文一
由於張老居士兩代一家法眷對慈航法師的信仰,而慈航法師一生中最受影響的又屬於太虛大師的佛學思想,晚期慈航法師曾多次向張居士論及要多讀《楞嚴經》,尤其是太虛大師所曾經開示過的一切《楞嚴經》法教。張老居士由於家學的緣故,自幼熟識漢文,又曾受日本教育,其日文程度連教他的日本老師都讚嘆有加,在那個時代裡,日文幾乎成了他的母語,我也曾從他處獲得了幾本他所贈送的日本和尚所講的淨土諸經和禪宗相關的源流經典,但張老居士還是依舊稱賞不置者為《首楞嚴經》,我相信這是源自於慈航法師影響所及,慈航大師對於《楞嚴經》的一切教理也都是源自於太虛大師。
一回,我應張老居士之託,幫他帶了一套明代交光法師的《楞嚴正脈疏》,他說他原來的那一套被基隆某佛學院借走了,希望能幫他再找一套。這套《楞嚴正脈疏》幾乎是近代各大禪林都奉為首要依據之參考書籍,我也曾多次從默如老和尚和戒德上人處聽聞《正脈疏》的重要性,戒德老和尚曾說在過去常州天寧寺參禪的老參,幾乎沒有人不是從交光法師這套新註解的《楞嚴正脈疏》獲得好處。這套新註的特點是在於交光法師有別於過去唐、宋、元各代楞嚴大家所著,不依循天台,有自己宗下獨特之見解,過去《楞嚴經》諸多註解都是依照宋代的長水法師所註為主。交光大師是了不起的大和尚,雖然他精通《楞嚴》,但是他的本業仍然是以念佛為主,他在註解這套《楞嚴正脈疏》的時候,原來他的陽壽將盡,很多次都感到阿彌陀佛要來接引他,但是他認為中土的眾生對於《楞嚴經》需要有一套更完整的註解本傳世,所以他發願要把自己個人所得註解下來,於是他就向阿彌陀佛祈求,等待他把這套《楞嚴正脈疏》交代清楚之後再往生。
試閱文二
近代有禪學巨擘圓瑛大師者,乃清代以降,民初至今對於教證最有實入之一人,尤其是對於《楞嚴經》的用心近代少有。大師曾經自己自述過,在他年輕聽聞《楞嚴經》的時候,由於發心專研此經,但苦無太多參考之資料,當時大師對於《楞嚴經》之殷切求知的心情,就如同枯苗望雨一般,可惜在當時坊間可以參考的註釋雖多,但卻各有用詞,種類繁多,大師為此曾經於研究經文時,用心腦過度,導致心火旺盛而患了血疾,但大師卻沒有因此而有所退失,反而越遭逢挫折,越激發信解,於是就在佛前發願,希望藉由佛力的加被感悟楞嚴大義,並且也能夠迅速停止血疾,在此之後,遂有感應,有化人示現為老婦狀來告訴圓瑛法師藥方。這老婦人跟圓瑛法師說:「現在病體的狀況,可以用白杜鵑花燉冰糖服用,一定可以迅速地好轉。」當這位老婦人把藥方口述之後,圓瑛法師回過頭來尋著音聲來處張望,卻看不到任何人影,大師雖然心裡覺得訝異,但也不疑有他,之後便依老婦人所言服用了三次之後,血便停止。從這件事情之後,圓瑛法師知道有佛菩薩的加持,便更加地有信心,歷經十年苦心鑽研《楞嚴經》,幾乎是孜孜矻矻,抱經不懈,焚膏繼晷,兀兀不斷,夜以繼日,無一稍歇。在這期間大師只要稍微有看到經文中不解或稍難之處,他便把這些字句逐句抄寫下來,變成書籤模狀,一張一張地貼黏在牆壁上,不敢或忘,有時一日之中無數回的參詳,有時便閉目苦思,靜坐參究,直到了解奧義為止。只要有一條明白之後,便除卻壁中之紙一張,如此不知不覺之中,竟也經過了八年的時光,才把滿屋子的紙條撕卻,這種用心嘆未曾有,這種精神簡直是觀止之嘆,也值得後學效法。雖然如此,大師仍然小心翼翼地不敢把所言講義即刻披露傳印。法師自述在每一次的講演《楞嚴經》便有旁通之義產生,因此,更覺精進不少,甚至於想要閉關專注《楞嚴》,如此直至大師六十八歲,深覺人之身軀受四大之干擾形同風前殘燭一般,他體悟到如此的桑榆暮景,人生無常,如果不迅速地把多年來所整理累積之《楞嚴》心得傳講演示,豈不可惜?在這之後便創立了楞嚴學院,自己每天親自講經,講經之餘便編寫講義,每天都到凌晨一點,如此年邁之年加上心腦使用過度,最後在講經中突犯風症⋯⋯此後經過醫治,仍然未放棄繼續編著《楞嚴經講義》,有感於《楞嚴經講義》志業未成,便繼續編寫直到大師七十四歲那年的夏天終於圓滿,總計有二十四卷。這其中的精義展讀再三,便會覺得乃是此末世中可以依靠此講義一窺首楞嚴三眛重要之津梁所在。
我會深入地研讀圓瑛法師所著的《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也是因為禪宗家師影響所介,第一套《楞嚴經講義》也是老和尚所親贈,裡面充滿了密密麻麻的朱字批註,幾乎布滿章章頁頁,這對我研讀此講義也有莫大的指引。由於過去自己也曾經覽讀過交光法師的《大佛頂首楞嚴經正脈疏》、溥畹《大佛頂首楞嚴經寶鏡疏懸談》和長水子璿法師的《首楞嚴義疏注經》……及當代多位法師的註釋參考多年。但此後自從仔細讀獲圓瑛大師的《楞嚴經講義》之後,深覺更能融會貫通,因此,只要讀誦本文時遇有任何疑惑處,旋即便可解惑,於是我在不同的書齋處都各自備有一套《楞嚴經講義》。
試閱文三
「內守幽閒。猶是法塵分別影事」這句話佛在《楞嚴經》初期就提醒,為什麼?許許多多的修行人參禪者,剛開始在沒有真正了悟真心之前,都很容易會守在這個狀態中,他們也認為一念清淨,煩惱不生就是證道了,事實上,去道甚遠。許多道家和金剛乘的瑜伽士也很容易進入這個狀態,並且以為這就對了!事實上這些充其量也都只是一種分別心所產生的意識境界,所以才說是法塵,這些都不是常住真心,因為不是真心的緣故,如果有任何的生滅變化,那我們的心到那個時候就如同龜毛兔角一般。從這裡就必須了解一切萬法都是唯心所現,就如同鏡子裡面所收受的意識一樣,所以外面的色、聲、香、味、觸,它就如同鏡子裡面的形體一般,我們的心因為有分別的緣故,所以看到的都只是影像,影像的來源是因為有外境,外境的來源是因為我們的心受到了六塵的影響,這些都只能說是分別影事。所以說「內守幽閒」雖然也是一種境界,但是也不過是心的影子而已,還有所執著於識的緣故,所以根本不是本覺真心。如果修行未體悟到真心,那根本離清淨心還非常地遙遠,《楞嚴經》佛所說的妙明真心,它是確實可以證得離一切分別的境界,這個心無任何的染著,才能稱做清淨,即便有任何外境的污染,但其心也是入一切雜染而不受其染,這種境界才可以稱為妙淨。
試閱文四
在此處《楞嚴經》佛胸前所放射出來的佛光,它代表的意思是表示如如不動的意思,也表示寂而常照的意思,也表示十方周遍的意思,也象徵真心實相的意思,更是用此來比喻所有的眾生十法界中一切凡聖同體,本自有與生俱來的妙明真如、常住真心,只不過一時迷卻罷了!這也是佛在菩提樹下所悟得的光明本體,並且還告諸眾生所有的眾生都有佛性,只不過妄想和執著的因素而迷卻於輪迴之中,所以佛在這段裡面所要講的,所謂為了一切的眾生樹立大法幢,這大法幢在這裡所講的就是要阿難能夠了解到吾人本自俱足的寂常自心。這個心俱足體相用,這就是每個人都俱足的寂妙本心,佛所要闡釋的、讓大眾全部明瞭的就是這個大法,這就如同在我們眼前樹立了大法幢一般,這個法幢就是大法,佛所要開示的大法。這個大法也不是獨獨只有傳給阿難等與會大眾菩薩,同時佛也希望可以令十方法界眾生都可以聽聞到這個大法,獲得解脫,所以文中所講的建大法幢是這個意思。下面有一句話是這段文中最主要的密義,就是要眾生獲得「妙微密性淨明心」,雖然只有幾個字,但是意境非常地高遠。要達到妙的境界,非得要證入寂照不二的境界。那什麼又是寂照等同之境呢?先講寂,寂是指我們每個眾生本自就有的不生不滅它的本體,眾生和佛的差別便是在這裡,佛早就證得了這不生不滅的心性,但是凡夫眾生每每都是活在生滅輪迴之中。光是有寂還不行,還要能照,照的解釋也是我們需要俱足了了常知,才知道照的意思,這種境界也只有如同當日達摩給慧可印證時的境界差不多。當時慧可因為參透了達摩所傳心法,去找達摩印證,當時達摩問他的便是在於有沒有斷滅心,慧可回答達摩時所說的一句話便可以確定,慧可當時說:「了了常知。」
這時候達摩心中便很清楚地確定慧可所悟的沒有錯,因此他印證對他說:「這個是十方諸佛所傳、所證、所得之心印,你一旦獲得,從此不可再有懷疑。」
試閱文五
這點和金剛乘的大圓滿非常地像。上師在灌頂的時候,就用種種的色、香、觸、味,讓受灌頂者去體會,在各自不同的境界中,去尋找心在哪裡?有時候會問你,是在身體嗎?還是在心裡面?那如果是心裡面,它又是長得如何?它的顏色和大小又是如何......就這樣子一邊口傳,一邊灌頂,一邊指引,這和《楞嚴經》佛現在在指引阿難大同小異。例如在西藏傳統的大圓滿灌頂有關於指引看光的部分,這裡面打坐的方法也有一定的規矩,身體的姿態如何,這個牽扯到氣脈,心和氣如果不能配合,眼睛也無法看到任何所指示的各式各樣不同的光。比較特別的是心愈是不執著、不在意,愈鬆坦,那所看的光就會更清楚,這種指引的方法在大圓滿裡面叫做「托嘎」,「托嘎」裡邊所指示的外境,其實也都是行者自己本身心的實相。而所修的六種境界其實都是幻化境,並不是真正的實體境界,這是行者透過自己色身內的氣和脈,透過和心的實境反射出種種的光,其實這些也都是吾人的真心所變現出來的,所以這個法的名稱翻譯得特別好,叫做「本覺智慧」,這其中有種種的細節,未經過大灌頂和上師的指引是無法可以了解的。
試閱文六
從〈第一卷〉最先開始直至前面重點提到的〈第四卷〉之間,一路下來《楞嚴經》中所講的重點只有一個——破除妄想,顯示真心,這也是研讀《楞嚴》最重要的核心,是在於修正心裡的迷思,不要走入修行的誤區。許多人修禪都明白目的都是為了要返向自心,因此都是在專一性上多做參究,直到證悟到所謂沒有差別,沒有思量,遠離能所,無識無智,心行俱滅,自性獨標,才能說是徹底地脫出陷阱,可受鉗鎚。許許多多的修行人錯解四禪八定,神通妙用,晨禪昏淨,宴坐行香,機鋒千轉,當作修行解脫之路徑,實際上很容易偏邪空亡,成為附佛外道。事實上,如何才可以免於勞形易道,遠離無謂諍論,研習《楞嚴》便是最正確的道路,無論修禪、修淨、修密皆是匯歸要領,若要趨入真如法性,直探真心,也只有《楞嚴》。就如同佛在《楞嚴經・第一卷》阿難向佛請法,佛便很清楚地說:「所有的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為何不斷地輪流相轉於生死,並且難以出期,相續不斷,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為不知道妙明真心它的重要性,都是因為充滿無量無盡的妄想執著,所以便成為六道輪迴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真正可以了悟到一真即是一切真,真真之中直透妙如真心,到了那種境界,自然一切現成,不假方便,每個當下皆是在禪的境界中來說,了解了這片真心,所謂的無論境界萬千,只需胸懷一片,便是如此的風光。一旦獲得妙明真心,修行無須任何次第,不增不減,無修無證,無漸無頓。
試閱文一
由於張老居士兩代一家法眷對慈航法師的信仰,而慈航法師一生中最受影響的又屬於太虛大師的佛學思想,晚期慈航法師曾多次向張居士論及要多讀《楞嚴經》,尤其是太虛大師所曾經開示過的一切《楞嚴經》法教。張老居士由於家學的緣故,自幼熟識漢文,又曾受日本教育,其日文程度連教他的日本老師都讚嘆有加,在那個時代裡,日文幾乎成了他的母語,我也曾從他處獲得了幾本他所贈送的日本和尚所講的淨土諸經和禪宗相關的源流經典,但張老居士還是依舊稱賞不置者為《首楞嚴經》,我相信這是源自於慈航法師影響所及,慈航大師對於《楞...
作者序
識得本心學法至要
王薀老師的多卷本《楞嚴經蠡測》第參冊出版了,此冊開篇述及歷朝歷代的祖師和《楞嚴經》的淵源和著述,從明朝交光、傳燈及四大禪師——蕅益、憨山、紫柏、蓮池至永明壽、百丈、圓瑛以迄近代的太虛、諦閑、慈航諸大師,藉以直探《楞嚴經》之奧旨。
《楞嚴經》因阿難而起,阿難在佛弟子中以多聞第一,但佛法講究實修實證,開悟見性不能靠聰明利辯,最重要在於「識得本心」,因此五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佛一開始就質問阿難「心在何處」?阿難先後答以「在身內」、「在身外」、「在根裡」、「在內外明暗之間」、「在思惟裡」、「在中間」、「在無著處」,但一一都為佛所破除,這是有名的「七處徵心」。
王薀老師點出阿難所認為的心是「自從無始來一直有著的攀緣心和起起滅滅的妄想心。」並非佛陀所謂的「常住真心」。而我們眾生也和阿難一樣認妄為真、認賊做父,「這也是多生累劫之所以會不斷地輪迴六道最主要的原因」。因此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
「七處徵心」之後,佛告阿難有「八還辯見」,而當一切都各還本所因處,「諸可還者,自然非汝」,而最後「不汝還者,非汝而誰?」這句話「此中有真意」,佛沒有點破那個還不掉的就是你的自性、你的妙明真心。
王薀老師遍讀諸古德大師之著作,取精用弘,探驪得珠,再加以數十年實修所得,發而為文,實為解讀《楞嚴經》之鎖鑰,宜再三玩味而思之!
識得本心學法至要
王薀老師的多卷本《楞嚴經蠡測》第參冊出版了,此冊開篇述及歷朝歷代的祖師和《楞嚴經》的淵源和著述,從明朝交光、傳燈及四大禪師——蕅益、憨山、紫柏、蓮池至永明壽、百丈、圓瑛以迄近代的太虛、諦閑、慈航諸大師,藉以直探《楞嚴經》之奧旨。
《楞嚴經》因阿難而起,阿難在佛弟子中以多聞第一,但佛法講究實修實證,開悟見性不能靠聰明利辯,最重要在於「識得本心」,因此五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佛一開始就質問阿難「心在何處」?阿難先後答以「在身內」、「在身外」、「在根裡」、「在內外明暗之間...
目錄
關於王薀老師
出版社編輯序——識得本心學法至要
慈航以太虛之志為己志
慈航遺偈法性本來空寂
交光注楞嚴成禪海津梁
傳燈法師主張禪淨雙修
蕅益大師編定淨土十要
永明壽禪師闡揚楞嚴經
百丈禪師首倡楞嚴神咒
圓瑛十年鑽研楞嚴有得
無分別念想入無生法忍
心要遠離一切自我執著
法顯首位赴印度取經者
義淨取經譯經貢獻獨多
修行要先斷除見思二惑
分別和執著是輪迴之因
慈悲是轉化瞋心的良藥
以無常精進去改變習氣
我見我執造成無明之因
佛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
色身通達才能入無我相
妙明真心離一切分別境
洗心方可藏密終能悟道
除二障開啟道眼和真心
真心才能入空無執無相
客塵煩惱乃證菩提障礙
頓超法門即是楞嚴大定
初轉法輪度化五位行者
佛說見性本就不住形相
七處徵心念頭不生不滅
參禪開悟旁人無法理解
開悟見性不靠聰明利辯
心是本自圓成遍滿十方
悟得眼見非見用心是見
認得自然本慧圓滿成佛
妙明本性原是寂照同時
真參實證才可直探心源
佛陀宇宙觀超越兆萬載
生死漂溺源於迷失本性
執妄為真猶如夢中說夢
如來本無生滅無處不遍
著境即煩惱離境是菩提
妄想執著皆來自於我慢
善導著作佛陀親證不虛
語默動靜無非皆是真機
要了知一切法莫非自性
禪乃頓機所學恆在定中
佛譬喻善巧示人以見性
煩惱根源來自人執法執
五蘊皆空當下了了分明
遠離妄想分別直探真心
關於王薀老師
出版社編輯序——識得本心學法至要
慈航以太虛之志為己志
慈航遺偈法性本來空寂
交光注楞嚴成禪海津梁
傳燈法師主張禪淨雙修
蕅益大師編定淨土十要
永明壽禪師闡揚楞嚴經
百丈禪師首倡楞嚴神咒
圓瑛十年鑽研楞嚴有得
無分別念想入無生法忍
心要遠離一切自我執著
法顯首位赴印度取經者
義淨取經譯經貢獻獨多
修行要先斷除見思二惑
分別和執著是輪迴之因
慈悲是轉化瞋心的良藥
以無常精進去改變習氣
我見我執造成無明之因
佛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
色身通達才能入無我相
妙明真心離一切分別境
洗心方可藏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