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
寫在出走以前
去南美?一個人?很危險的!
當我說要一個人去南美,十個有九個朋友都是這樣回應我。
已記不起一個人闖南美的念頭是甚麼時候開始的,只記得第一次真正的背包旅行是大學畢業的36天歐洲之旅。那個年頭,歐洲是所有大學生未開展如奴隸獸的工作生涯前的浪漫憧憬。一個40Lit的背包,帶著不足兩萬元,走過荷蘭的鬱金香田,攀上法國的巴黎鐵塔,瑞士少女峰,徘徊在德國柏林圍牆的歷史傷痛,沉醉於奧地利的美妙樂韻,感受意大利羅馬競技場的雄偉氣勢。世界的新奇妙趣如紛飛的雪花向我襲來,從此,我對旅行魂牽夢縈。
在職場久經打滾,一個人旅行的意念在心裡強烈地吶喊呼喚,想一個人經歷孤獨的旅程,尋找新的生活體驗,見識生活圈子以外的文化。鬱悶枯燥的工作,生活帶來的壓力,不安躁動的心靈,是我決定起行的推動力。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別人看我的工作很有意義,但制度的殘缺只徒添更多的不滿與無奈,一個營營役役,只管與時間競賽的老師,能給予學生甚麼呢?就連沉澱思想的空間也被扼殺了,很想為侷促的生活找一個出口。世界那麼大,生活方式有許多,所以我選擇一個人一個背包的旅行,見識開闊的世界,獨自思考生活的意義。當萌生這個念頭的時候,我才記起,這「流浪式」的旅行,原是我兒時的夢想,但不知在成長過程中哪年哪月哪日被遺忘了!
知道我要一個人去南美的朋友,問我很多問題:為甚麼要一個人去?為甚麼要選擇南美?婚姻出了問題嗎?你不害怕?……謝謝關心我的朋友問我這許多問題,在回答這些問題的同時,讓我得以釐清內心的想法。我怕!但難道躲在安舒區,過著看似安穩、日復一日的刻板生活,就不怕了嗎?就是窩在自以為安全的狹小天地,不知不覺步向年老色衰,病危死亡,到頭來沒有一件敢說讓自己死而無憾的事,才讓我感到真的害怕。
背著一個背包,一份渴望,還有戰戰兢兢的心情,我出發了!
自序 2 .
夢想,一直在路上
美國作家 Elisabeth Eaves在《一直在路上》(Wanderlust)一書中說:「就在你覺得『已完成』的『不過就是如此的旅程』的感覺平息下來以後,人生才能由一個階段進入另一個旅程。」
年輕時渴望浪跡天涯,自由自在像鷹一樣展翅翱翔,走遍世界,不願做個井底之蛙,困在狹小的世界裡。這種想法似是青春的專利,那時可以肆意造夢,夢沒有如期的實現,卻在我的心中紮根。成長中我把根埋在深厚的土壤裡,以為從此不見天日,但原來根鬚愈向黑暗的泥土生長,愈發長出渴望得見陽光的樹苗;樹苗日漸長大,樹幹愈要長高,枝葉愈要伸展,為要得見更廣闊的天空。今天,兒時的夢想真的實現,意義不在於夢想的枝幹長得有多高、我能走得有多遠,而是終於能突破生活的樊籬,以前所未有的勇氣一個人走完孤獨的旅程。
在旅程即將完結的時候,我竟產生Elisabeth Eaves所說的走遍世界,再沒有甚麼感到驚喜,甚至為此而失落的感覺。我的足跡雖沒有遍佈世界,對造物主創造的美麗天地更是從不厭倦,但出發前的期待最後以如此悲情的失落感告終,心裡總有點難過,證明期待永遠比達成目標來得讓人興奮。也許就是因為擁有這樣的心態,人生才能重新出發。渴望就像沸騰的水在你心中無時無刻的滾動,非要完成目標不可。
「出走」沒能改變現狀,然而最可貴的是能以單純的心去體會世界,反思自己的生命狀態,在路上重燃對生活的熱情。回來後,發現這段經歷竟成為一股動力,重新發掘生活的各種可能性,深深體會幸福的真義,對生活也多了一份感恩之心。
本書希望與讀者分享這段重新渴望的心路歷程,不論人生走到哪個階段,我們仍有資格追尋夢想;不論生活光景如何,我們仍可選擇迎難而上,拒絕麻木呆板的生活,努力實現內心的渴望,讓埋藏已久的夢想種子重新萌芽生長。不要害怕夢想能否實現,因為最寶貴的是經歷,經歷讓我們成長,成為一個自己更喜歡的人。
最後,要感謝「出走」期間默默為我祝福的朋友,還有我的另一半,要是沒有他的支持,這趟旅程是絕不能實現的。書中文筆粗拙,如有錯漏,還望讀者多多指教包涵。
推薦序
讓夢想的種籽發芽
夢想是神賜給每個人的禮物,一份最公平的禮物,不同年齡及背景的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只是在繁華和忙碌的生活中,我們漸漸「向現實低頭」,忘記了追夢。
認識LaLa已有AM17十多年,當時她剛剛大學畢業,是一位充滿理想、浪漫和熱誠的新老師。十多年過去,她成長了,現在是一位深受學生尊敬和得家長信任的好老師。兩年前,她安頓了教學的責任,向學校申請無薪假期,希望一個人去南美經歷一段陌生和平靜的旅程,盼望在寧靜和反思中深深地與神同行,享受「以馬內利」的平安。
在這次夢想之旅中,除了可以欣賞不少神的創造奇工外,她也像孩子般經驗了很多期盼、驚喜和興奮,期間也有孤獨和惘然的時刻,神的同在成為LaLa的安慰和幫助。
旅途上,她遇見了不同的人,他們都有不同的故事,這一切勾起了她很多思緒,迫使她透過與神對話更深刻的認識自己。
讀者們不難發現 LaLa處處流露.一位老師的情懷,對知識的好奇、生活的反思,以及對孩子們未來的關心。這不是一本普通的遊記,這是一杯喚醒乾渴心靈的涼水。這涼水不單可滋潤心靈,也可讓童年時埋在心裏的「夢想小種籽」發芽。盼望讀者們的夢想也可以成真。
最後,希望讀者們可以追夢成功外,也盼望大家幫助其他追夢者,使他們夢想成真。正如 LaLa的丈夫、家人和學校,他們都成了 LaLa的支持者,沒有他們的禱告和支持,便沒有「一個人在南美」的寶貴經驗。但願大家都繼續追夢和幫助身邊的人夢想成真。
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校長
(前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校長)
陳加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