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魂以「過來人」身分,細說他當年的文社歲月。叙事、說理之餘,對文社的起落興衰,彷如昨天,以及其間的人事變遷,更流露深情。忝為曾與他一同舉步文社的我,重溫這一段似曾相識的日子,個然感慨無限,而書中不少熟悉過的名字,更不期勾起塵封的思憶。當然,對後文社年代的讀者,《詩路花雨》正好為他們揭示,香港文學發展的長河中,一泛難得的漣漪。
——詩人路雅
作者簡介:
羈魂
原名胡國賢。六、七十年代香港「文社」與「詩社」運動中堅,曾創辦《藍馬季》、《詩風》、《詩雙月刊》、《詩網絡》。
詩作曾入選中、港、台、澳洲、韓國、馬來西亞及羅馬尼亞等地選集,歷任「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雙年獎」評判。
編著有詩集《藍色獸》、《三面》、《折戟》、《趁風未起時》、《山仍匍匐》、《我恐怕黎明前便睡去》、《回力鏢》;文集《寫馬經的詩人》、《七葉樹》、《胡言集》;詩文集《戮象》、《這一個晌午》;詩評論集《每周一詩》、《足跡•剪影•回聲》;詩選《香港近五十年新詩創作選》及粵劇《孔子之周遊列國》等。
作者序
打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創辦「文社」開始,到廿一世紀初《詩網絡》正式停刊為止,我和「文社」、「詩社」接近半世紀結下的這份因緣,才告一段落。
事實上,這數十年來,文學,尤其嚴肅文學,在一向「經濟掛帥」的香港社會,備受漠視: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似乎都不大理會文學,任其自生自滅。(近年雖有不少推廣活動,仍脫不了「小圈子」之譏!)不過,正由於這種既不關心也不干預的態度,給與不同年代的年輕人極大的活動空間,讓他們可以盡情為本身的理想和信念,前仆後繼地燃引文學的星火。發展迄今,香港文學不獨已建立了自家面目,更成為海內外,尤其海峽兩岸,文學交流的一道重要橋樑,對推動當代中國文學發展,貢獻良多。
作為一名曾參與其中,並見證這方面發展的「過來人」,個人的某些見聞、體驗,也許會為每位關心當代中國文學,尤其香港文學的朋友,帶來一絲訊息、一點反思吧!當然,由於經驗和認識層面始終有限,自難藉著這本小書,作全面而有系統的介紹;不過,憑一己所知、所遇、所悟、所感,當可為大家提供,這數十年來,香港以至當代海內外詩壇的一鱗半爪、片羽吉光吧!
《詩路花雨》這個書名,原脫胎自一齣敦煌舞劇「絲路花雨」。粵語「絲」、「詩」同音,當年也曾借此寄贈了幾句互勉的話,給剛起步詩壇的洛楓:
「詩路有如絲路╱漫長的孤獨以後╱便是抵步的興奮欣愉」
其實,「孤獨」以外,「詩路」偶爾還有瓣瓣賞心悅目的奇花、陣陣滌蕩性靈的喜雨,儘管免不了,也會有片片易凋的凡花,唉,滴滴惱人的苦雨…
打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創辦「文社」開始,到廿一世紀初《詩網絡》正式停刊為止,我和「文社」、「詩社」接近半世紀結下的這份因緣,才告一段落。
事實上,這數十年來,文學,尤其嚴肅文學,在一向「經濟掛帥」的香港社會,備受漠視: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似乎都不大理會文學,任其自生自滅。(近年雖有不少推廣活動,仍脫不了「小圈子」之譏!)不過,正由於這種既不關心也不干預的態度,給與不同年代的年輕人極大的活動空間,讓他們可以盡情為本身的理想和信念,前仆後繼地燃引文學的星火。發展迄今,香港文學不獨已建立了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