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5 項符合
政治漩渦中的人民日報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213 |
![]() |
社會人文 |
$ 490 |
![]() |
社會人文 |
$ 576 |
![]() |
中文書 |
$ 577 |
![]() |
政治 |
$ 577 |
![]() |
Others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人民日報》是中共中央機關報,是中共最主要的宣傳機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日報》一直扮演主導中國思想輿論的重要角色,因此不可避免地,《人民日報》也一直處在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
本書作者為讀者描繪了一幅《人民日報》的歷史長卷,通過不同的人物和事件,勾勒《人民日報》數十年來的變遷。從毛澤東起,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胡耀邦、林彪、江青、陳伯達、康生等中共最高領導層,都在不同時期直接插手《人民日報》的編採工作,並通過輿論控制,深刻影響中國人數十年的社會生活。對《人民日報》,毛澤東要求「政治家辦報」,林彪提出「筆桿子、槍桿子,奪權靠這兩桿子」,相反的,在大饑荒發生後,劉少奇卻斥責《人民日報》「禍國殃民」,而最生動的說法莫過於鄧拓的詩句:「莫道書生空議論,頭顱擲處血斑斑。」
本書以翔實而珍貴的資料,將觸目驚心的政治鬥爭內幕,現在讀者面前。
是以革命的名義,站在黨的立場,違背人民的意願、損害人民的利益,還是以人民的名義,站在人民的立場,反映人民的心聲、維護人民的利益,這是根本問題。數十年來,《人民日報》一直在政治漩渦中動盪。歸根結底,只有中國共產黨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保持一致,這份報紙才有資格叫《人民日報》。
作者簡介:
祝華新,復旦大學新聞系本科畢業、文學學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畢業、法學碩士,1986-2000年任《人民日報》記者。1987在中共「十三大」前,與同事羅榮興、曹煥榮合作,在《人民日報》採寫長篇報道《中國改革的歷史方位》和《改革陣痛中的覺悟》,被視為改革三十年中的代表性作品,評為 1987年「中國好新聞」特別獎。1989年學潮後受處分,被「留黨察看」一年,後恢復黨員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