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英官方的第一次正式接觸,1793 年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對兩國的歷史發展均有深遠影響。在過往研究中,翻譯在使團活動所扮演的角色屢被忽略,導致不少研究上的偏差和誤解。本書搜集並運用大量檔案和文獻材料,釐清譯員背景以及國書、敕諭等各類文書的翻譯和改寫問題,力圖還原中英首次對話的內容和翻譯過程,全面準確地解讀英國使團訪華事件,並有力地論證了翻譯在近代中國外交活動的重要性及其對國家政治、文化和歷史的關鍵影響。
-------------------------------
本書從翻譯的角度切入,探討乾隆年間馬戛爾尼使華,細緻地分析雙方譯員招聘、翻譯的誤會與操弄、外交議題的折衝、後續的接洽等,立體而生動地呈現了中英關係史上的一椿關鍵事件。無論在議題選擇、史料搜集、分析手法、觀點提出等方面,本書 都可謂翻譯史研究的典範之作。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本書將馬戛爾尼使團在翻譯上所面對的獨特難題,首次放到翻譯史的背景下來認識,不但改寫了 18 –19 世紀中英關係史的研究圖景,更成功揭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主題──在重大歷史事件中,翻譯研究具有超乎尋常的重大作用。
鄒振環,復旦大學歷史學系
作者簡介:
王宏志,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哲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榮休講座教授兼研究教授、翻譯研究中心主任,專研 18 –20 世紀中國翻譯史、現代中國文學與政治,出版專著十多部,如《重釋「信、達、雅」:20世紀中國翻譯研究》、《翻譯與文學之間》、《翻譯與近代中國》等,主編著作包括 Translation and Global Asia、Sinologists as Translators in the Seventeenth to Nineteenth Centuries、Transl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n East Asia in th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Crossing Borders 等。
目錄
自 序 / xxvii
第1章 背景篇 / 1
馬戛爾尼訪華使團面對什麼翻譯問題?這些問題是在怎樣的歷史、語言和文化背景下產生,又為什麼值得關注?已有研究有沒有關注這些問題?又可用什麼資料進行研究?
第2章 譯員篇 / 67
馬戛爾尼使團怎樣招聘譯員?什麼人成為使團的譯員,又為什麼願意加入?他們的語言、文化和職業背景如何?廣東當局安排了什麼人協助使團的翻譯工作?朝廷又派出什麼人充當譯員接待使團?雙方譯員翻譯了什麼?他們受到什麼制約?他們的忠誠值得懷疑嗎?他們得到怎樣的評價?
第3章 預告篇 / 163
東印度公司怎樣將英國派遣使團的消息通告廣東政府官員?相關的文書是如何翻譯出來的?譯者是誰?譯者的定位是什麼?譯文傳遞了什麼訊息?清廷對經過翻譯的預告有何反應?東印度公司又怎樣理解清廷的反應?
第4章 禮品篇 / 193
為什麼禮品在馬戛爾尼使團這麼重要?禮品清單是怎樣準備的,又是由誰翻譯成中文?禮品清單中譯本傳遞了什麼訊息?英國人原來的禮品清單在中譯本怎樣被改寫?清廷對清單譯本有什麼反應?譯者要負上什麼責任?
第5章 國書篇 / 259
馬戛爾尼在覲見儀式問題上怎樣傳遞兩國平等的訊息?馬戛爾尼使團準備了一份怎樣的國書?使團帶備的中文譯本嗎?由誰翻譯?該中譯本傳遞了什麼訊息?為什麼清宮檔案裡有另一個英國國書中譯本?傳遞的訊息與英國人自己的譯本相同嗎?乾隆在閱讀國書譯本後有什麼反應?
第6章 敕諭篇 / 315
乾隆為什麼在馬戛爾尼使團離開北京前連續兩下敕諭?敕諭是怎樣被翻譯成拉丁文和英文的?誰是敕諭的譯者?譯本可有傳遞乾隆原來敕諭的訊息?敕諭的譯本帶出什麼問題?馬戛爾尼怎樣回應乾隆的敕諭?
第7章 後續篇 / 371
使團離開北京南下廣州途中有什麼溝通的需要和問題?使團跟兩廣總督長麟的文書往來在翻譯上出現什麼現象?乾隆為什麼頒送第三道敕諭?裡面的內容是什麼?
結 語 / 417
附 錄 / 425
引用書目 / 457
索 引 / 487
自 序 / xxvii
第1章 背景篇 / 1
馬戛爾尼訪華使團面對什麼翻譯問題?這些問題是在怎樣的歷史、語言和文化背景下產生,又為什麼值得關注?已有研究有沒有關注這些問題?又可用什麼資料進行研究?
第2章 譯員篇 / 67
馬戛爾尼使團怎樣招聘譯員?什麼人成為使團的譯員,又為什麼願意加入?他們的語言、文化和職業背景如何?廣東當局安排了什麼人協助使團的翻譯工作?朝廷又派出什麼人充當譯員接待使團?雙方譯員翻譯了什麼?他們受到什麼制約?他們的忠誠值得懷疑嗎?他們得到怎樣的評價?
第3章 預告篇 / 163
東印度公司怎樣將英國派遣使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