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一
本書是一部以「詩」為中心的著作,所述論的,都是古典詩人和他們的詩作,時代斷限,則是「清末一代」,即「從王土到共和」。所謂「王土」,不但指清末二十年間(1890-1911)這段時期,更包括古典時代、傳統生活的文化本體;而所謂「共和」,則指民國初年三、四十年代。因為聚焦於古典詩人及詩作,內容自然涉及古典詩壇的掌故和社會背景,其中所蘊含的時代、社會文化元素,是值得留意的。可強調的是:本書作者是學人,也是詩人,他在取材、組織、裁斷等方面,固然顯示了學人的本質,同時在評說詩作方面,也表現詩人才有的感覺和見地。
為了方便讀者,我姑且就自己讀後所見,選幾項內容談談,目的不過是引發大家閲讀的興趣。
二
本書既然以「詩」為中心,對詩作的評說,顯然佔了重要的部分。其中有些意見,不但可益人智,而且可啟人思。例如本書「導言」提到徐志摩為陸小曼作題畫詩七絕,意見是:
可謂頗有韻致。只是「混茫」的「混」,要讀作陽平,如「渾然天成」之「渾」,徐詩此處只讀成「混合」之「混」,才合乎格律。可見徐的舊詩根基是有的,只是大概不多作,所以對讀音沒有太注意分辨。
評語中的,但措詞平和而恕,可見寬厚。
又如談到周鍊霞的〈鹹蛋詩〉七絕,本書這樣說:
首聯「春江水暖」固然謂鴨,「鹽海泥塗」則指製作鹹蛋之法,此為鋪墊之筆。尾聯謂將蛋剖半時,蛋黃之色一如夕陽,而殼外黑泥撥開則彷彿滿山烏雲退去。區區鹹蛋微俗之物,卻被鍊霞賦予如斯畫意詩情,教人既驚且悅。(見〈金閣國士周鍊霞〉)
上述評說,可謂善於形容。以微俗之物入詩而不俗,的確需要超卓的詩才。先師曾克耑先生亦擅長以微俗之物入詩,堂上詩課,也常以〈雪花膏〉、〈暖水壺〉、〈粉筆〉等等命題。
又如談到蘇雪林的〈雙十節夜遊天安門〉七律,本書的意見是:
此詩前兩聯,不難令人想起唐人名句「九天閶闔開宮殿」、「禁城春色曉蒼蒼」,以及古詩「阿閣三重階」等語,而「澹」字以形容詞作動詞用,謂十里長安街的華燈遍照,令月光都顯得黯淡,措詞新穎而熨貼。然而這四句的恢宏氣象,不過為了鋪墊後文,對北洋當局作出譏刺,謂民國建國八年,卻依然內憂外患,生靈塗炭。此詩唯一美中不足者在於「猶守府」、「遍兵屯」屬對未算工穩,殆真「應付」之作耳。(見〈世紀才女蘇雪林〉)
說明既聯繫前人名句,又點出詩中優點和諷意所在,最後略提「未算工穩」之處。評語以褒為主,言有所據,並非泛泛而論。
三
本書正文共收錄四十位詩人,每位一篇述論。而每篇的開端,都附七絕一首,以「論詩絕句」的形式,對述論對象作相關的吟詠。這些絕句,概括性強,文采富贍。下面試舉三兩例子。
如詠「寒玉王孫」溥儒,云:
勝朝靈氣此相鍾,筆底河山憶九重。
詩譽久為書畫掩,歲寒誰識後凋松。
這說明溥儒雖以前清遺少自居,有心為清朝守節,但日軍入侵時,他卻能拒絕與日軍合作,不加入偽滿洲國,志節高尚,有如歲寒中的松樹。
又如詠「亂世能臣」陳公博,云:
漫詡東南半壁存,因情就戮不憐身。
已虧大節百事已,焉用區區耽小恩。
一首絕句,總結了陳公博的一生。陳氏本不相信日軍所宣傳的東亞共榮之說,但卻相信汪政權可保東南半壁的中國民生,因而甘心情願屈從汪政權的招攬,最後落得虧大節而被處以死刑。本書作者所顯示的,有知人論世的裁斷。
又如詠「滑稽自偉」聶紺弩,云:
悲劇如狼喜劇狗,惟才是用吾何有。
心靈圖像在詞章,堪繼史公牛馬走。
聶氏是一位屢受政治事件牽連而被判罪的知識分子,遭際坎坷。詩中提到聶氏誤野狼為狗的趣事,並作詩自嘲,顯示在困阨環境中的幽默。而類似幽默中帶苦澀味的詩作,在聶氏詩集中就有不少,其中既有自嘲的成分,更委婉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情況,有司馬遷撰述史書的功能,也就是詩句所謂「堪繼史公牛馬走」。
四
本書內容,除以上所舉外,我們還該留意的,是它所提供的詩壇掌故、社會文化、歷史事實;其中介紹的女詩人,更多達十二位,有好幾位的詩作成就,或許是大家所未留意的。讀者要從中獲益更多,得要自己直接閱讀,所謂「如人飲水」。為省篇幅,我就不一一說明了。至於本書所附錄的三篇文章,內容堅實,提示性強,讀者也不宜忽略。
陳煒舜教授與我可說是忘年交。與我相比,他年紀較輕,但學問早有所成,而且才思敏捷,詩作、論著不少。他這部著作,雖與他以前已出版的學術論著形式不盡相同,但真能深入淺出,舉重若輕,可讀性高,兼涵學術性和趣味性,值得向廣大讀者大力推薦。是為序。
李學銘
於新亞研究所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