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重譯《摩西五經》?譯經歷來是件大事,因為譯家多抱有遠大的理想:為傳教,為拯救靈魂,為宗教改革,為結束教派衝突、贏得政治安定和國王陛下的榮譽等等。本新譯卻是純學術的和文學的,就是看到中文舊譯舛誤太多,無文學地位,希望改變這不理想的狀况。回到原文善本,重新理解迻譯;即在舊譯之外,為普通讀者,包括教友和學界,提供一種基於現代學術成果的忠實暢達而便於學習研究的譯本。這是馮象翻譯聖經的首要目標。其次,打破中文《聖經》同現代漢語文學的隔膜。舊譯不入文學之林,一半是歷史造成的。現代漢語從未像今天這樣善於吸收、包容而生機勃勃。換一角度,也可以說,二百年《聖經》中譯,第一次得了爭取文學地位的機緣。本書的體例:序言《誰寫了摩西五經》,簡介《五經》的文本源流及相關學術問題。附錄兩篇:一篇採訪,談到本翻譯的緣起和對聖書的看法。另一篇聖經年表,記錄一些於經文文本的生成、傳播有重要意義或可資對比的人物著作、歷史事件。書末的參考書目,則選列一批常用的基礎聖經學著作和《五經》研究文獻,俾便讀者入門探索。所據原文:希伯來語《聖經》用德國斯圖加特版Kittel-Kahle傳統本(簡稱BHS,1976)希臘語《新約》則取斯圖加特版Nestle-Aland匯校本(NTG,1993),皆是西方學界公認的權威。同時參考古今各家評注並西文經典譯本如希臘語七十士本、拉丁語通行本、德語路德本、英語欽定本、法語聖城本和猶太社本。重要的文字校勘、異文異讀、修辭釋義和文本片斷的分野銜接,均在插注中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