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是當代中國歷史上一個短暫、脆弱、令人心動的浪漫年代。隨着歲月流逝,當年發生的那一切是不是正在被人淡忘?這本書記錄了許多珍貴的八十年代往事,卻並不是為了懷舊。有美國朋友曾問為什麼要花時間編這麼一本書,當時信口說:因為八十年代是中國的浪漫時代!中國的八十年代有點像美國的六十年代嘛。他聽了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美國無疑是一個有特殊標記的浪漫年代,它意味着理想主義、激進的自我批判,以及向東方思想取經。而中國八十年代的文化主調也是理想主義、激進的自我批判,以及向西方思想取經。當然這本書中的大多數談話者都沒有簡單地將中國的八十年代浪漫化,儘管他們那時年輕氣盛、出道成名,儘管與今天這個極為現實和複雜的時代相比,那個「前消費時代」的總體氣氛的確頗為浪漫並且相對簡單,這些回憶者的態度卻不是一味懷舊或頌揚。訪談者查建英說,此時此刻最為深切地感受卻是,在我們的思維環境裏,枷鎖、禁忌、碉堡還很多很多,我們實在需要在更自由的空氣中、以更自由的心態,來回顧與反省那逝去以及並未逝去的一切。一個不敢面對真實的人,即使物質上再富裕,在精神上卻是虛弱的。一個民族同樣如此。在這個意義上,這本書不過是一個開端,是一本有待補充的紀念冊。
作者簡介:
九十年代活躍於美國和香港,查建英曾稱其最喜歡的城市是北京和香港。1996年,査建英的英文著作China Pop出版;2006年出版《八十年代訪談錄》。父親查汝強為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教授,其兄查建國是中國民主黨創始人之一,1999年時曾因「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處九年徒刑。2007年4月,査建英在《紐約客》上發表了名為《國家的敵人》的文章,敘述了她哥哥的故事,文章收在牛津另一書《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