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的人總說:「在我小時候⋯⋯」、「在我那個年代⋯⋯」,但到底他們的口中的那個年代又是怎樣的呢?不妨來看看《童眼舊香江》,本書作者以「過來人」的身分帶大家回顧五十、六十年代的香港故事。並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寫出作者在香港的童年經歷,從孩童的視角出發,刻畫出一個生動有趣的「舊香江」。
陳華英,童年生活在大眾生活普遍不富裕的香港。她在板間房和公屋長大,年紀小小便要當家,可是像當年許多孩子一樣,他們的生活並不貧乏枯燥,吃的、用的、玩的有平民的另一種豐富。而四季變換,節慶連連,都為日子帶來不同的體驗。總的來說,多姿多彩,充滿樂趣。
好評推薦:
「書中有不少詩意的描寫,像冬夜街頭的小食,養雞的樂趣,女孩和花兒的親近,雨中清脆的木屐聲,都美好動人。陳華英筆下常帶感情,寫父母姐妹之情,自然動人。對這個城市的愛更是蘊涵全書。」——阿濃
「陳華英以驚人的觀察力與記憶力,巨細無遺地,把她在香港成長中的所見所聞,加上個人的經歷,為香港繪製了一幅詳細的畫卷。過去幾十年,香港的風雲變幻,尤其引起海外香港人的關注。歷史在前進,事物在變化。陳華英把她在香港的童年經歷紀錄下來,為香港的歷史留下了寶貴的紀錄,加上生動活潑的圖片,令這本書讀來更加具趣味性。」——梁麗芳
作者簡介:
陳華英
在香港教育界服務二十多年,曾為香港電視臺編劇及撰寫兒童讀物。現任溫哥華報章中僑《新天地》編輯及為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加華文學》月刊編輯。亦為加西版《明報》、《星島》、《環球華報》、《新天地》等撰寫文章及專欄。部分作品選錄於香港中小學課本內及作為香港中小學朗誦節誦材。自1987至2017年間曾獲八屆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兒童文學組),及兩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推薦獎。2013 年及2014年獲第一屆加華文學獎及入選第一屆全球華文散文大賽佳作。曾任香港兒童文藝協會理事,現任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副會長。其著作及合集近六十種。
章節試閱
二 上茶樓和踎大牌檔
上茶樓肯定是五、六十年代小孩子眼中的盛事,一年難得去多少次。如果爸爸帶著一家子去「飲茶」,那天可能是爸爸難得的假期,或者是爺爺嬤嬤生日之類的大日子。
當時我們去的多是油麻地的得雲茶樓和彌敦道的龍鳳茶樓、瓊華茶樓。香港的六國茶樓和陸羽茶樓也曾去過一兩次,六國和陸羽裝璜典雅,古色古香。聽爸爸說那裏價錢很貴,難得有人請客我們才有機會前往。
我們常去的是較平民化的茶樓。一般有地下、二樓和三樓三層。坐在二、三樓臨窗的廂座。一家子安頓好後,夥計便提著一個拭擦得雪亮的大茶煲給我們沖滾水。一盅一盅的沖。熱騰騰的滾水沖下,縷縷茶香隨著水煙四散溢出,真是「水滾茶靚」。爸爸看著我們四個「化骨龍」,要的點心都是實惠飽肚的,如大包、雞包、叉燒包、臘腸卷、糯米卷、馬拉糕之類,蝦餃、燒賣已是極限,絕不會要那名貴而沒質感的魚翅餃。我最愛吃蛋散,又甜又香又鬆脆。大人們閒話家常,我們小孩子便遊目四顧,看看人們掛在窗前的「雀仔」,聽聽牠們吱吱喳喳的吵得歡,又望望街上的行人來來往往,姿態各異,真是賞心樂事。
二 上茶樓和踎大牌檔
上茶樓肯定是五、六十年代小孩子眼中的盛事,一年難得去多少次。如果爸爸帶著一家子去「飲茶」,那天可能是爸爸難得的假期,或者是爺爺嬤嬤生日之類的大日子。
當時我們去的多是油麻地的得雲茶樓和彌敦道的龍鳳茶樓、瓊華茶樓。香港的六國茶樓和陸羽茶樓也曾去過一兩次,六國和陸羽裝璜典雅,古色古香。聽爸爸說那裏價錢很貴,難得有人請客我們才有機會前往。
我們常去的是較平民化的茶樓。一般有地下、二樓和三樓三層。坐在二、三樓臨窗的廂座。一家子安頓好後,夥計便提著一個拭擦得雪亮的大茶煲給我們沖滾水。一盅...
作者序
【序】
一段美麗時光的分享
本書作者陳華英,童年生活在大眾生活普遍不富裕的香港,她在板間房和公屋長大,年紀小小便要當家,可是像當年許多孩子一樣,他們的生活並不貧乏枯燥,吃的、用的、玩的有平民的另一種豐富。而四季變換,節慶連連,都為日子帶來不同的體驗。總的來說,多姿多彩,充滿樂趣。
陳華英是個記憶力極好的人,能把每件事物的細節介紹得清清楚楚,像盆菜的食料分那幾層,打小人的每一個步驟包括禱詞都交代得分明。
陳華英能寫詩和散文,這段回憶中有不少詩意的描寫,像冬夜街頭的小食,養雞的樂趣,女孩和花兒的親近,雨中清脆的木屐聲,都美好動人。
陳華英筆下常帶感情,寫父母姐妹之情,自然動人。對這個城市的愛更是蘊涵全書。
因此這本書一書而兼三書的作用,它是地方誌,從民生的多方面記載了這個城市的風俗習慣和面貌。一些事物消失了,如荔園,如木屐,如穿膠花;一些事物仍保存,如盆菜,如工展會,如打小人。
這本書是文字清新流暢、兼備詩意的散文佳作,可為學生寫作的範本。
這本書有幾節記敘了一個少女的生活史,是兒童文學中的「生活故事」類別,現代讀者會覺得既陌生又親切。不同年齡層的讀者會有不同感受,同時代的人會引起許許多多的回憶。
最後要稱讚的是本書吳金鴻的插圖,那強烈、有趣、生動、活潑的本土風格為本書作了最佳配合。
這麼好的書怎能錯過?
阿濃
【序】
一段美麗時光的分享
本書作者陳華英,童年生活在大眾生活普遍不富裕的香港,她在板間房和公屋長大,年紀小小便要當家,可是像當年許多孩子一樣,他們的生活並不貧乏枯燥,吃的、用的、玩的有平民的另一種豐富。而四季變換,節慶連連,都為日子帶來不同的體驗。總的來說,多姿多彩,充滿樂趣。
陳華英是個記憶力極好的人,能把每件事物的細節介紹得清清楚楚,像盆菜的食料分那幾層,打小人的每一個步驟包括禱詞都交代得分明。
陳華英能寫詩和散文,這段回憶中有不少詩意的描寫,像冬夜街頭的小食,養雞的樂趣,女孩和花兒的親近,...
目錄
序一 阿濃
序二 梁麗芳
前言
第一章 美食
一 缽仔糕的滋味
二 上茶樓和踎大排檔
三 熱蔗!煨番薯!糖炒栗子!
四 擺酒,包辦筵席和盆菜
五 街頭小吃
第二章 童戲
六 簡單而快樂的兒戲
七 集體遊戲-—公民意識的初階
八 創意無限的自家製玩具
九 不一樣的寵物
十 養雞
十一 花兒與小孩
十二 木屐與人字拖
十三 旅行去
十四 歡欣小宇宙——荔園
十五 人生第一課——萬金油花園
第三章 窮家小孩早當家
十六 窮家小孩早當家
十七 窮爸爸的快樂事
十八 小小販和工廠妹
十九 家庭小工廠
二十 快樂小工場
第四章 街頭巷尾
二十一 市聲
二十二 街市
二十三 街頭表演
二十四 吹波糖和麵粉人
二十五 飛髮佬、寫信佬和補鞋佬
二十六 梳頭檔、公仔書檔和畫藝檔
二十七 多功能的涼茶鋪
二十八 坐著老神仙關著山精靈的藥材鋪
二十九 充滿喜樂和詭異的紙紮鋪
三十 打小人
三十一 「掹衫尾」去睇戲
三十二 街坊鄰裡
第五章 天災人禍
三十三 聖誕夜的大火
三十四 溫黛是如何變成「瘟黛」的
三十五 樓下閂水喉
第六章 蝸居滄桑
三十六 從板間房到小平房
三十七 數星星看月亮的日子
三十八 徙置區風光
三十九 蘇屋歲月
第七章 節日與慶典
四十 浪漫和詭秘的七月
四十一 包粽子和供月餅會
四十二 寒冬聖誕
四十三 爆竹喧天的農曆新年
四十四 香港節和工展會
後記
序一 阿濃
序二 梁麗芳
前言
第一章 美食
一 缽仔糕的滋味
二 上茶樓和踎大排檔
三 熱蔗!煨番薯!糖炒栗子!
四 擺酒,包辦筵席和盆菜
五 街頭小吃
第二章 童戲
六 簡單而快樂的兒戲
七 集體遊戲-—公民意識的初階
八 創意無限的自家製玩具
九 不一樣的寵物
十 養雞
十一 花兒與小孩
十二 木屐與人字拖
十三 旅行去
十四 歡欣小宇宙——荔園
十五 人生第一課——萬金油花園
第三章 窮家小孩早當家
十六 窮家小孩早當家
十七 窮爸爸的快樂事
十八 小小販和工廠妹
十九 家庭小工廠
二十 快樂小工場
第四章 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