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二十篇經典文言文,配合教育局《中國語文課程文言經典建議篇章》,參考教科書的編排形式,附上注釋、釋義丶例句丶語譯及互動空間,讓孩子慢慢習慣閱讀文言文。孩子閱讀本書不止能應付學業需求,更著重啟發思考,把寓意應用到生活上。
作者簡介:
陳星晴
教育系自由工作者。工作範圍由小學教師、中學寫作班導師、大學研究項目人員至成人學院行政主任,另曾為文化雜誌撰稿、擔任出版社市場推廣等。
章節試閱
01 守株待兔
【白話文故事】
宋國有一個耕田的人。他的田中有一棵砍過的樹。有一天,一隻兔子跑過來,撞到這棵樹,脖子折斷死去了。宋人吃了一頓美味的兔肉,之後就放下了他的農具,不再耕田,整天守著這棵樹,希望再次吃到兔肉大餐。可是,不會再有兔子巧合地撞上這株樹了!於是宋人便被其他人恥笑。
【思考問題】
看看下圖,你覺得哪一個問問可以得到理想的生活?為甚麼?人各有志,無論是追求飛黃騰達,還是想要平淡安逸的生活都沒有錯。可是,如果以「安穩」當作藉口,凡事都只是做到剛剛好,不去思考如何求進,便會大大限制自己的潛能發展。
試試設定一個可行的目標,並構思具體行動來達到你的目標。
01 守株待兔
【白話文故事】
宋國有一個耕田的人。他的田中有一棵砍過的樹。有一天,一隻兔子跑過來,撞到這棵樹,脖子折斷死去了。宋人吃了一頓美味的兔肉,之後就放下了他的農具,不再耕田,整天守著這棵樹,希望再次吃到兔肉大餐。可是,不會再有兔子巧合地撞上這株樹了!於是宋人便被其他人恥笑。
【思考問題】
看看下圖,你覺得哪一個問問可以得到理想的生活?為甚麼?人各有志,無論是追求飛黃騰達,還是想要平淡安逸的生活都沒有錯。可是,如果以「安穩」當作藉口,凡事都只是做到剛剛好,不去思考如何求進,便會大大限制自己的...
作者序
前言
「為甚麼要學文言文?學來有甚麼用?」相信每個學生都有過這個疑問。
對我來說,文言文就是在學古人的智慧。我經常為前人在待人接物、分析事理展現的聰明才智而撃節驚歎。即使這些文章在千百年前流傳下來,但今日的讀者依然能夠領略到古人的風采,並不過時。
然而,同學因為考試,只能呆板地背誦古詩古文,未必有機會仔細地理解、反思文章意義。我指的是可以改變人生的思考,而非「這篇文章說明甚麼道理」的閱讀理解問答(3分)。
本書參考教科書的編排形式,讓孩子慢慢習慣閱讀文言文,目的卻不止於應付學業需求;更著重啟發孩子把寓意應用到生活上。因此,請家長不要以「補充練習」的心態,逼孩子完成本書,反而讓他們自由安排閱讀步伐,不時問問他們最喜歡的篇章及原因,在生活上提及一下本書所載的成語故事便足夠了。
祝願每個閱讀本書的孩子都能從古人智慧中有所得著,回答每一個對文言文提出的「為甚麼」。
前言
「為甚麼要學文言文?學來有甚麼用?」相信每個學生都有過這個疑問。
對我來說,文言文就是在學古人的智慧。我經常為前人在待人接物、分析事理展現的聰明才智而撃節驚歎。即使這些文章在千百年前流傳下來,但今日的讀者依然能夠領略到古人的風采,並不過時。
然而,同學因為考試,只能呆板地背誦古詩古文,未必有機會仔細地理解、反思文章意義。我指的是可以改變人生的思考,而非「這篇文章說明甚麼道理」的閱讀理解問答(3分)。
本書參考教科書的編排形式,讓孩子慢慢習慣閱讀文言文,目的卻不止於應付學業需求;更著重啟發孩子把寓...
目錄
1. 守株待兔
2. 自相矛盾
3. 杞人憂天
4. 刻舟求劍
5. 狐假虎威
6. 盲人摸象
7. 邯鄲學步
8. 南轅北轍
9. 掩耳盜鈴
10. 揠苗助長
11. 畫蛇添足
12. 畫龍點睛
13. 買櫝還珠
14. 塞翁失馬
15. 葉公好龍
16. 鄭人買履
17. 濫竽充數
18. 螳螂捕蟬
19. 驚弓之鳥
20. 鷸蚌相爭
1. 守株待兔
2. 自相矛盾
3. 杞人憂天
4. 刻舟求劍
5. 狐假虎威
6. 盲人摸象
7. 邯鄲學步
8. 南轅北轍
9. 掩耳盜鈴
10. 揠苗助長
11. 畫蛇添足
12. 畫龍點睛
13. 買櫝還珠
14. 塞翁失馬
15. 葉公好龍
16. 鄭人買履
17. 濫竽充數
18. 螳螂捕蟬
19. 驚弓之鳥
20. 鷸蚌相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