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英先生長篇歷史小說寫得好,中篇歷史小說寫得也好。這一點從本書所收集他寫的三篇中篇小說中,可以充分地體現出來。
《將星隕落》講的是秦昭襄王殺白起的故事。老實說,我原來對今人所寫的古代軍事小說,不是太感興趣。主要是因為這類小說大都:故事程式化、人物臉譜化、敘事拖遝冗長、情節進展緩慢,讀來費時多而受益少。然而,讀了海英先生寫的《將星隕落》,我卻被小說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威武雄壯的戰爭場面,優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哲理而深深吸引,一改對今人寫古代軍事小說的成見。
《胡服戀》是一部描寫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改革的小說。對於這場戰國時期的改革,許多現代人可能並不瞭解,並不認為它有什麼了不起。其實它是我國古代軍事史上一場震天動地,驚世駭俗的偉大變革,被歷代史學家傳為佳話。
《虎女淚》寫的是霍去病與兩位女子的戀愛故事。人們都知道,霍去病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功勞最大的軍事統帥。他自十七歲到二十二歲,短短五年,六次率兵出塞,櫛風沐雨,喋血大漠,為大漢打敗匈奴,立下了不世之大功。不過,他的一生像流星一般短暫,才二十三歲就積勞成疾而死。史書上並沒有記載他有家庭、有妻子,戀愛故事從何而來?可是史書上雖然沒有記載他有家庭、有妻子;而且他生前還發出過「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言壯語,但是卻記載他有一幼子,名曰霍嬗。這就給海英先生留下了想像的空間,創作出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作者簡介:
楊海英
生於一九四七年。早年在中國內地大型雜誌社擔任編輯、記者,後在國家機關和香港大型中資企業從事研究工作。現為香港文化藝術界聯會副主席、香港文學促進協會副會長、香港文化發展研究會永遠榮譽會長和《香港書評家》雜誌副會長。他除發表大量新聞和研究方面的文章、著作,尤愛歷史小說創作,發表了《喋血情仇錄》等多部長篇和中篇歷史小說,並於二〇二〇年獲「首屆香港文化名人成就評選活動」頒予的「歷史小說終身傑出成就獎」。他的歷史小說構思奇巧,情節曲折生動,人物性格典型鮮明,語言典雅精煉,是一幅幅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精美畫卷,深得廣大讀者的喜愛。
章節試閱
三月初十上午,八百里秦川,藍天如洗,宛如青波萬頃的湖水,金色的豔陽像給湖水洗了似的,散發著清爽、溫煦的光輝。鹹陽東南方,百餘裡外的終南山山陰,峭壁聳翠,美如畫屏。山下是一望無際淺得才沒過馬蹄的青嫩春草;山上,滿是蒼蒼鬱鬱的松柏和篁竹;山林間飛瀑漱玉,溪水潺緩,鳥雀啼鳴,鹿兔奔躍,景色絕佳,怡人心目。
巳時許,一隻碩大的蒼狼忽然從山谷中竄出,狂奔到山前那綠毯似的草地上,緊接著又馳出十幾位乘著如飛坐騎、穿著紅色軍服的秦軍將士,他們的馬前馬後還疾走著十幾條凶囂的黃犬。這些將士們大聲吆喝,圍追老狼。那狼跑得極快,把追牠的人們越甩越遠。牠跑著跑著猛地回過來,狡黠地看了看,隨即又折身往山裏跑去,眾將士沒料到這一招,急得哇哇亂叫。這時,只見騎手中有一個鬚髮蒼蒼的老者,不動聲色地從背上取下長弓,搭上羽箭,似乎瞄也沒瞄,猛地一拉弓弦,把箭「嗖」地射了出去,那箭不偏不倚,正射中老狼的頸。只見老狼在地上連打幾個滾,栽倒了,低聲地哀號著,痛苦地抽搐著。眾多的獵犬衝上去將牠團團圍住,不停地狂吠著。那十幾人一齊勒住馬,向老者喝采。這老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安君白起。
白起今年五十九歲,身材雖然瘦小,可挺直硬實得像一塊豎起的石碑;其貌不揚,臉膛乾癟粗糙而無光澤,恰似一塊熟透了的山核桃皮;他的前額峻峭,額角那兩道縱橫交錯的傷疤,是他多年浴血廝殺的見證;鬢髮蒼白而稀疏,不過那兩撇挺直的、尖端向上翹起的上唇鬚和一雙有棱角的濃眉毛,給臉上增色不少。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雙時睜時閉的老眼,當眼閉上時,眼泡浮腫著,眼周圍的肌肉鬆垂,皺巴,讓人感到他已衰老了;當他睜開眼,卻老態全無,竟像饑鷲餓虎,閃著懾人的凶光,又像兩把極銳利的錐子,似乎任何堅硬的東西都能穿透。
三月初十上午,八百里秦川,藍天如洗,宛如青波萬頃的湖水,金色的豔陽像給湖水洗了似的,散發著清爽、溫煦的光輝。鹹陽東南方,百餘裡外的終南山山陰,峭壁聳翠,美如畫屏。山下是一望無際淺得才沒過馬蹄的青嫩春草;山上,滿是蒼蒼鬱鬱的松柏和篁竹;山林間飛瀑漱玉,溪水潺緩,鳥雀啼鳴,鹿兔奔躍,景色絕佳,怡人心目。
巳時許,一隻碩大的蒼狼忽然從山谷中竄出,狂奔到山前那綠毯似的草地上,緊接著又馳出十幾位乘著如飛坐騎、穿著紅色軍服的秦軍將士,他們的馬前馬後還疾走著十幾條凶囂的黃犬。這些將士們大聲吆喝,圍追老狼。那狼跑...
作者序
序言
我和海英先生相識多年,他的工作,與自幼喜讀歷史風馬牛,卻自幼喜讀歷史,喜讀歷史小說。尤其喜歡讀中國古代施耐庵、羅貫中、許仲琳,近現代香港的金庸、臺灣的高陽、日本的井上靖、俄國的托爾斯泰、波蘭的顯克微支等大家的歷史小說,並受他們的影響,創作歷史小說。他描寫霍去病西征、北征匈奴的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喋血情仇錄》,就是由我編輯、並由我所在的中國戲劇出版社以副牌寶文堂書店的名義出版的。該書出版前曾在《北京晚報》連載過主要的章節,出版後又在美國紐約發行的《僑報》上全書連載一年多,影響很廣,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海英先生長篇歷史小說寫得好,中篇歷史小說寫得也好。這一點從本書所收集他寫的三篇中篇小說中,可以充分地體現出來。下面讓我為讀者簡要分析介紹一下。
《將星隕落》講的是秦昭襄王殺白起的故事。老實說,我原來對今人所寫的古代軍事小說,不是太感興趣。主要是因為這類小說大都:故事程式化、人物臉譜化、敘事拖遝冗長、情節進展緩慢,讀來費時多而受益少。然而,讀了海英先生寫的《將星隕落》,我卻被小說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威武雄壯的戰爭場面,優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哲理而深深吸引,一改對今人寫古代軍事小說的成見。
在戰國時期風雲變幻、大戰頻仍的歷史上,曾出現過有如燦爛群星般眾多的傑出軍事家。秦昭襄王時秦國的武安君白起,就是群星中最璀璨的那一顆。小說《將星隕落》寫了這位一生為秦國效命疆場、武功蓋世的名將,晚年卻因忤逆昭襄王之意,而致「賜劍自裁」的哀婉悲壯故事,並在其中寓以深邃綿邈的歷史感慨和沉思……
白起自昭襄王十三年為秦軍左庶長起,至昭襄王五十年死於非罪止,近四十餘年,打百餘仗,破七十餘城,戰必勝、攻必克,為秦國虎踞一方,稱雄列國建立了巨大功勳。白起的軍旅生涯充滿誘人的傳奇色彩,他的事蹟雖然正史和稗史都有記載,但並不多見,即使《史記》也只有區區幾百字。但是,作者並沒有拘泥於些微史料,而是在忠於史實的基礎上,鉤沉輯佚、廣證博采,成功地運用小說手法,堅持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一、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手法的結合,發揮合理想像,飽蘸筆墨,鋪展畫卷,以洋洋灑灑數萬言塑造了白起這位秦國股肱老將感人的藝術形象。另外,作者並沒有平鋪直敘地表現這位將星沙場馳聘、戎馬倥傯的一生,也沒有把他置於金戈鐵馬的戰爭氛圍中來刻畫,更沒有津津樂道於戰事驚險離奇、慘變頻仍的描寫,而是把筆力重點,放在左右戰爭勝負進止的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上,即緊緊圍繞昭襄王四十九年秦軍圍困邯鄲是攻是撤,白起同昭襄王及丞相范雎之間展開的矛盾衝突來刻畫人物。
關於昭襄王殺白起的是非功過,史學界早有定論,同樣身為一國之君且為大軍事家的唐太宗李世民這樣評說:「白起為秦平趙,被昭王所殺…… 此乃君之過也,非臣之罪焉。」
事實也正是如此。作為一個胸懷韜略、高瞻遠矚的老將,白起不僅看到了這場戰爭從道義上於秦國不利,而且從對方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的士氣上,也預測到這場戰爭的暗淡前景。出於為秦國社稷著想,白起幾次拒絕昭襄王讓他掛帥出征之意,並披肝瀝膽,犯顏直諫,具陳利害,希望昭襄王收回成命,撤回軍隊。但年已古稀的昭襄王自認以兼併天下為己任,終日為霸業殫思竭慮,好高騖遠,急於求成,非但不聽白起勸諫,反而將秦軍圍趙屢屢受挫遷怒怪罪於白起。加之丞相范雎出以私心,從中作梗,致使昭襄王最後怒下詔令,賜之「誡劍」,令其自裁。於是,這位畢生為秦國兼併天下宏圖大業東征西討,功勳卓著的老將,在被削去官爵、黜為卒伍而離開鹹陽的流徙途中,更含恨引劍自剄。誠如海英先生所寫:「白起,這顆戰國史上最璀璨的將星就這樣隕落了,只可惜不是隕落在沙場上,不是隕落在敵國手裏…… 」這樣,作者在描寫白起含冤而死的同時,也就把造成這位將星隕落令人深思的意蘊也涵蓋其中了。
不僅在謀篇上,在藝術描寫上,這部小說也很值得稱道。作品通篇而下,人、情、景和諧統一,把讀者從容裕如地引進特定的情景之中。
白起在小說中出現,是他縱馬於終南山陰,峭壁疊翠的獵場。此時,正是秦軍圍趙僵持不下之際。白起作為揮師佈陣的武將,志向心思自然繫於沙場,但因置身軍外,只好寄情於獵場,聊解煩憂。當我們讀到他駐馬高崖,向那秦軍浴血進攻趙都邯鄲而終不得破的東北方向,憂鬱地眺望、沉思的時候,這位武將身上那種憂國憂民的豪氣和襟懷,不禁躍然紙上。在小說第五章,作者濃墨重彩,下筆深情,淋漓酣暢地描繪了白起引劍自裁的悲壯場面:那濃雲密佈的天宇,似乎為白起蒙受的不白之冤而暗傷;那漫天飄落的白雪,似乎為白起無罪流徙而垂淚;那裹著雪粒的朔風,似乎為白起的不平而嘶吼。特別是白起自刎的那一剎:「那滿腔熱血,猛地噴出,頓時散成無數血珠,灑在潔白的雪地上,紅得那樣耀眼、那樣鮮豔…… 」的描繪,使得白起剛直耿介,忠貞謀國的蒼勁形象,更是栩栩如生地矗立在我們面前,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使我們情不自禁地發出不絕的嗟籲,無盡的感慨……
作者除了注重對主要人物白起的描寫,也注意了對其他人物的刻畫,如範雎的狡黠、自私與毒辣,秦昭王的豁達、專斷與凶殘、白夫人的溫柔、賢慧與剛烈,都有如明鏡照物,妍媸各現。值得讀者好好品味。
《胡服戀》是一部描寫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改革的小說。對於這場戰國時期的改革,許多現代人可能並不瞭解,並不認為它有什麼了不起。其實它是我國古代軍事史上一場震天動地,驚世駭俗的偉大變革,被歷代史學家傳為佳話。
近代史學大家梁啟超曾這樣評價說:「戰國七雄中實行軍國主義者,惟秦與趙。…… 商鞅者,秦之俾斯麥;而武靈王者,趙之大彼得也。」他甚至把這位堪比俄國彼得大帝的趙武靈王盛讚為黃帝之後第一偉人。
商鞅與俾斯麥,都是宰相級的大改革家,把他們相比恰如其分。但是,把趙武靈王比作彼得大帝和黃帝,就很是振聾發聵了。我們知道,彼得大帝是俄國歷史上首位實行多項重大改革的偉大皇帝;而黃帝則是我國上古時期厲行改革的人文始祖,他們都是皇帝級的大改革家,梁啟超把實行胡服騎射變革,只是諸侯的趙武靈王,比為彼得大帝和黃帝,可見他在梁啟超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崇高。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之所以受到推崇,是因為他以敢為天下先的大無畏進取精神,在當時中原王朝把少數民族看作「異類」的政治背景下,在一片「攘夷」的聲浪中,力排眾議,衝破守舊勢力的阻撓,堅決向夷狄學習的國策。他明確頒佈了「胡服騎射」的詔令,表現出一個古代社會改革家的巨大魄力和膽識,不愧是一位值得後人永遠紀念和效法的傑出歷史人物。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的成果也是明顯和巨大的。
胡服騎射是一個有機整體,變胡服是為了適應騎射的需要,騎射必然得穿著胡服。變胡服對趙國騎兵建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對中原地區傳統的衣冠制度形成有力的衝擊。胡服除了適應騎戰需要外,在農業生產和生活中,比當時中原的寬袍大袖服裝也有著突出的優越性,因此,很快就被中原人民所接受。到了漢代更成為官定的武服。此後許多朝代的武官皆著胡服。不僅如此,胡服還逐漸被改造成為中原的大眾服飾。我們今日的服裝與此也有著一定的歷史淵源。由此可見,趙武靈王推行的胡服騎射對中原服飾演變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另外,趙國新建的騎兵在戰爭實踐中實力大增,並很快就刺激其他諸侯國也發展了這一全新兵種—— 騎兵,馬拉戰車就此在戰場上被無情淘汰而改為運輸之用,中國軍事史進入了騎兵起決定作用的新時代。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的成果,更被秦國全面借鑒和運用,並在其隨後統一華夏的戰爭中,起了巨大作用。到了漢代這項改革更被發揮到極致:胡服騎射的實行,不僅使大漢民族建立起能夠同匈奴相抗衡的騎兵,而且在社會上也培養起彪悍驍勇的尚武風氣,這樣漢武帝時代才能創造出世界軍事史上農耕民族以騎兵擊敗遊牧民族的奇跡。也就是說秦朝和漢朝所創立的蓋世武功,追根溯源,都可歸功於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偉大變革。
海英先生對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設想和實踐有著深刻的瞭解和體會,在他的小說裏,對趙武靈王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耐心,對反對胡服騎射的大臣們一直苦口婆心、不厭其煩的勸說和以雷霆萬鈞的強硬手段、以鐵血震懾那些頑固不化之徒,從而使改革得以順利推行的情況,由淺至深、娓娓道來,進行了平中見奇、生動細緻的描寫,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成功地塑造出一個成竹在胸、嚴正不苟,又從容大度、不驕不躁而有遠見的大政治家、軍事家形象。從而使讀者對趙武靈王的偉大變革有了清晰和全面的瞭解。
《虎女淚》寫的是霍去病與兩位女子的戀愛故事。人們都知道,霍去病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功勞最大的軍事統帥。他自十七歲到二十二歲,短短五年,六次率兵出塞,櫛風沐雨,喋血大漠,為大漢打敗匈奴,立下了不世之大功。不過,他的一生像流星一般短暫,才二十三歲就積勞成疾而死。史書上並沒有記載他有家庭、有妻子,戀愛故事從何而來?可是史書上雖然沒有記載他有家庭、有妻子;而且他生前還發出過「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言壯語,但是卻記載他有一幼子,名曰霍嬗。這就給海英先生留下了想像的空間,創作出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故事大致是這樣的,霍去病徵討河西匈奴時,在匈軍的燒殺姦淫中救出了被匈奴人滅國的月氏王孫女庫拉萊公主,並愛上了她,矢志娶她為妻。只是當時戰事頻仍,無暇顧及,以至庫拉萊不幸被匈軍虜獲,送到單於後宮,備受淫魔蹂躪。等到霍去病北征單於庭,把她救回時,已經是奄奄一息,只和霍去病見了最後一面,就含恨死去。霍去病悲痛欲絕中,他幼年時青梅竹馬的小友,李廣的女兒李蘭深深地愛上了他。這時霍去病箭毒已經入了骨,只有一兩年可活了,他不願連累他人,再三躲避李蘭的愛情,但是李蘭卻甘願為他奉獻一切。在霍母的支持、作主之下,演出了一場「醉入羅幃」的喜劇,也為他留下了霍嬗這個遺腹子……
小說中,海英先生對霍去病與庫拉萊、李蘭之間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愛情故事,極盡渲染鋪陳之能事:霍去病的英俊瀟灑、鐵漢柔情,庫拉萊的美麗動人、熱情如火;李蘭的大膽剛毅、文靜深沉和引人的內在美,都寫得栩栩如生,極見功力。其中,不乏一見鍾情的欣喜,更多的則是生離死別、悲慘淒切的畫面。特別是庫拉萊臨死前,在漢軍漠北大營與霍去病最後見面的場景,以及霍去病因箭創迸發臨死前最後一個夜晚,與妻子李蘭相處的場景,更是令人肝腸寸斷,熱淚滿眶,久久不能自已。
拉拉雜雜,絮叨了許多,也沒能說出書中諸多異彩於萬一,讀者還是自己慢慢去品讀書中的故事吧。
吳越
中國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出版社編審,發表過文學作品七百餘萬字。其代表作為五卷集、一百五十餘萬字的長篇小說《括蒼山恩仇記》。
序言
我和海英先生相識多年,他的工作,與自幼喜讀歷史風馬牛,卻自幼喜讀歷史,喜讀歷史小說。尤其喜歡讀中國古代施耐庵、羅貫中、許仲琳,近現代香港的金庸、臺灣的高陽、日本的井上靖、俄國的托爾斯泰、波蘭的顯克微支等大家的歷史小說,並受他們的影響,創作歷史小說。他描寫霍去病西征、北征匈奴的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喋血情仇錄》,就是由我編輯、並由我所在的中國戲劇出版社以副牌寶文堂書店的名義出版的。該書出版前曾在《北京晚報》連載過主要的章節,出版後又在美國紐約發行的《僑報》上全書連載一年多,影響很廣,深受廣大讀...
目錄
序言/吳越
第一篇 將星隕落
第二篇 胡服戀
第三篇 虎女淚
序言/吳越
第一篇 將星隕落
第二篇 胡服戀
第三篇 虎女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