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象譯註《新約》三版的修訂,跟二版一樣,也幹了將近半年。經書從頭至尾,一句句一字字對照原文重新斟酌,“錘煉風格”;註釋則多有擴充。今天按頁數粗粗估算,譯文的改動和夾註的增刪,二版修訂八九千處,這次三版也不下三四千處。《新約》牛津初版,是二零一零年問世的,到一七年二版修訂,恰好七年;到二零二四年三版再次修訂,又是七年。七,古人視為聖數,象徵完滿、成就、安息、蒙福;傳道者讚為子民受賜於救主的“休憩之恩許”(來4:1)。如此,七七相加,可稱是雙倍的福恩了(見耶穌家譜,“從亞伯拉罕至大衛共十四代,從大衛至入囚巴比倫亦十四代,從巴比倫之囚至基督復又十四代”,太1:17註)。譯經,如見不足者所言,乃是與聖者相遇;修訂卻是“面對面同他交談”,進入一種更親密的,且不斷加深的,聆受聖言的體驗。另外,因為原先初版二版都沒有寫序,這次添了兩篇文章。一篇《美極了,珍珠》談譯藝,做代序。另一篇《誤譯耶穌》論解經,讀者反饋,說對於學習領會人子的教導有幫助,便收在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