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裡收錄了知名詩人作家黎漢傑近四年的詩集作品。擅長以幽默輕鬆筆法描寫生活細節,作者也不忘社會現實,觀照的觸角延伸至在日常生活中之人時事物地,例如推銷員、清潔工、開會、下班等等,以精簡的白描刻劃人生。
把記憶變成了一本書,叫做《故事》,
埋藏著生活的記憶,既有甜蜜,也有苦澀,
放回這個時代,就是一個難得的紀錄,
仔細閲讀這本詩集,你自然感受到他對生活的一份深厚熱愛。
名家推薦:
「漢傑的詩有特殊的香港印記,更有個人的情感,記錄了近四年的生活點滴,是一本豐富的生活地圖。如果我的記憶沒錯,這是漢傑的第三本詩集吧,字裏行間依舊貫徹獨特的幽默感。在紛亂的世情裏面,寫詩是一種天真而浪漫的執著。」
──迅清
「他每以日常生活入詩,順手拈來,皆成妙趣。寫推銷員、清潔女工,寫開會談業務,寫交水費電費,甚至寫吃完飯坐在電視機前剔牙……。這些我們每天都會碰到,往往輕輕放過了,他偏從中發掘出詩意來,或反諷,或唏噓,都令人感嘆、低迴不已。」
──馬吉
作者簡介:
黎漢傑
曾任《聲韻詩刊》總編輯。
著有個人詩集《漁父》、《四月練習》、《詩經譯註》(合著),編有《2011香港新詩選》、《2012香港新詩選》、《2013香港新詩選》、《2014香港新詩選》、《長廊的短調——梓人小說選》、《李華川文集》等。
合編有《風媒集:周策縱翻譯詩集》、《周策縱訪談集》、《周策縱論學書信集》、《周策縱序文集》。
章節試閱
手
是的,我需要一隻手
有時候握着卻鬆開了
嫌棄她粗糙的裂紋
嫌棄她指揮
每一個動作
我只想自己吃一個蘋果
或者放手讓它自由落下
但她緊緊握着
永遠像第一次帶領我
穿過馬路
小心車輛
然後在公園前猶豫
天空是否還會藍
還會不會在回家前下雨
是的,我需要一隻手
有時候鬆開了但始終握着
那起繭的手心
我會謹慎避開
那敏感的神經
隨便在陽光下坐着
看周圍的小孩
像以前的我,紅着臉
伸出雙臂
要一個擁抱
只要一個擁抱
而那疼痛的地方
讓我們回家
用溫水的毛巾慢慢撫平
二〇一七年三月八日
裂
我打開長期棄置的倉庫
聽到牆壁說:
來吧,請進入我
膨脹的胴體,我只要
一次清脆的裂痕
二○一七年六月七日
手
是的,我需要一隻手
有時候握着卻鬆開了
嫌棄她粗糙的裂紋
嫌棄她指揮
每一個動作
我只想自己吃一個蘋果
或者放手讓它自由落下
但她緊緊握着
永遠像第一次帶領我
穿過馬路
小心車輛
然後在公園前猶豫
天空是否還會藍
還會不會在回家前下雨
是的,我需要一隻手
有時候鬆開了但始終握着
那起繭的手心
我會謹慎避開
那敏感的神經
隨便在陽光下坐着
看周圍的小孩
像以前的我,紅着臉
伸出雙臂
要一個擁抱
只要一個擁抱
而那疼痛的地方
讓我們回家
用溫水的毛巾慢慢撫平
二〇一七年三月八日
裂
我打開長期棄置的倉庫
聽到牆壁說...
作者序
推薦序
生活的地圖
我擁有的第一本地圖集,是上中學時地理課的必要參考書,硬皮厚厚的大十六開本,裏面包括了香港和世界五大洲的國家分佈。記憶中上課時很少翻閲,反而放在書包中的時候多,偶爾在家拿出來看看,想像外面的世界。唯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港島地圖上,在筲箕灣的一帶,發現我們住的山邊木屋區的名字。其他的木屋區的名字,奇怪地都不在地圖上。這是我成長的記憶的一部份。至於我的小學同學,其中一個要好的,住在明華大廈,當然也不時上過他的家。黎漢傑的詩〈記憶中〉提到:「記憶中我是成長在/那永遠很老的屋邨 /外懸的迴廊……」,當然不一定指甚麼具體的場景。但那個通風的走廊和兩邊的門戶對門戶的單位,我還是記得的。這首詩有些細節,例如白兔糖、集體單戀的女生、紀念冊和一個懷著好感的女孩,都是一些並非只是個人的記憶。讀著這首詩,才明白這些漢傑詩中的「甜蜜的回憶」雖然已經是多年前,對我卻一點也不陌生。這是香港的記憶,可惜我已經忘掉了不少。
漢傑當然比我年輕得多,他把記憶變成了一本有份量詩集,叫做《故事》,順序收錄他近四年的作品,當然埋藏著生活的記憶,既有甜蜜,也有苦澀。〈夢與現實〉是其中的一個生命中的感歎,沒有紀錄具體的內容,卻蘊藏豐富的矛盾心理。要拉近夢和現實之間的距離,當然沒有甚麼辦法,唯有把這一段的記憶化為人生中一個遺憾。把〈加減〉和〈夢與現實〉一起看,就看到詩人筆下的自嘲。這個詩中的「他」,其實頗為倒楣,事事不對勁,但卻擁抱了個人的尊嚴。在另外一首詩〈一個人吃飯〉裏,寫到這個其實平凡角色的生活,多了一種無奈。在〈故事〉裏,詩人乾脆說「碎裂的都是虛幻的回音/現實沒有花/現實沒有草」,就是道出了美夢已失落的滋味。〈雲雨〉是一首寫失望的詩。〈喝醉了〉是寫半醒半醉之間的感覺。
漢傑是描寫生活現實的詩人,而且寫瑣碎的現實。所以不要奇怪他的某些詩,並沒有甚麼「詩意」。例如詩題叫〈情話〉,但詩中提到「躲到廁所小便之前」。〈管理員的咖啡〉中寫到「長長的哽咽的痰」。〈夜話〉這題目本來帶有種奇妙的浪漫,但你看見「你呢?睡覺挖鼻孔」這一句,反而有點強烈的反諷。〈清潔女工〉中的廣東話對話,實在精彩。在〈姐姐話我這個弟弟特別廢〉,從題目到結尾的廣東話,都構成了特別的趣味。看到最後的〈廁所之歌〉,作為讀者,希望漢傑可以寫出廁所骯髒的一面來,卻竟然發現變得較為抒情,和另一首詩〈晚飯後坐在電視機前剔牙〉比較,反而不夠「抵死」,不夠「痛快」。
我們應該明白,漢傑絕對還是一個「傳統」的詩人。他的詩句有令人回味的神韻。〈冬天〉最後兩句「樓下隱約一陣冰裂,刺痛/如滴水脹紅乾燥的指掌」就有情景交融之妙。〈夜的慢板〉尾句「像一首恍惚的慢板/有貓碎步躍進/她與他的擁抱裏」寫出感情的細緻,其實是一首情詩。〈柴灣仍然雷雨〉令人想起一齣短片,由個人的心情推展到風景,最後把鏡頭搖向一隻黑犬:「暗夜將至的路面/獨自低頭吠叫著」。〈藍與白——記臺北林語堂故居〉的結尾的電影感更強:「……逆光/指點樓下的墓園和更遠的山景」,更近乎採用一個廣濶遠景的拍攝角度。我記得有次和漢傑見面,在灣仔的書店他介紹我看吳明益的攝影理論集《浮光》。可見漢傑涉獵範圍廣泛,詩作採取類似電影的流動畫面,並不奇怪。
想起有些批評家說過,爭論一件作品的好壞,最後總是說,應該放回那個時代看。漢傑的詩有特殊的香港印記,更有個人的情感,記錄了近四年的生活點滴,是一本豐富的生活地圖。放回這個時代,就是一個難得的紀錄。翻開這本地圖,從平面中可以看到一個詩人寫他的生活,不像我的年輕時光裏那麼乏味。如果我的記憶沒錯,這是漢傑的第三本詩集吧,字裏行間依舊貫徹獨特的幽默感。在紛亂的世情裏面,寫詩是一種天真而浪漫的執著。多謝他久不久傳來分享他的新作。仔細閲讀這本詩集,你自然感受到他對生活的一份深厚熱愛。
迅清
推薦序
生活的地圖
我擁有的第一本地圖集,是上中學時地理課的必要參考書,硬皮厚厚的大十六開本,裏面包括了香港和世界五大洲的國家分佈。記憶中上課時很少翻閲,反而放在書包中的時候多,偶爾在家拿出來看看,想像外面的世界。唯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港島地圖上,在筲箕灣的一帶,發現我們住的山邊木屋區的名字。其他的木屋區的名字,奇怪地都不在地圖上。這是我成長的記憶的一部份。至於我的小學同學,其中一個要好的,住在明華大廈,當然也不時上過他的家。黎漢傑的詩〈記憶中〉提到:「記憶中我是成長在/那永遠很老的屋邨 /外懸的迴廊…...
目錄
目錄
手
裂
解
白
開會
情話
紙袋
清潔女工
說痛
晚飯後坐在電視機前剔牙
冬天
夜的慢板
然後
對不起
故事
管理員的咖啡
木枱
夢與現實
那些帶走與沒有帶走的
雨中煙——悼念馬覺
酷暑晚上的暴雨
她們
他與他
柴灣仍然雷雨
洗手
窗
加減
一個人吃飯
夜話
藍與白——記臺北林語堂故居
換季
在公園
還在
下班
食街
老作家
廟裏
當我想說
胸骨
日子
孩子
小女孩與我
喝醉了
請坐
黃昏以後
賣書的柳木下
在眾人未醒的時候醒來
羊
聽歌
雲雨
記憶中
姐姐話我這個弟弟特別廢
廁所之歌
目錄
手
裂
解
白
開會
情話
紙袋
清潔女工
說痛
晚飯後坐在電視機前剔牙
冬天
夜的慢板
然後
對不起
故事
管理員的咖啡
木枱
夢與現實
那些帶走與沒有帶走的
雨中煙——悼念馬覺
酷暑晚上的暴雨
她們
他與他
柴灣仍然雷雨
洗手
窗
加減
一個人吃飯
夜話
藍與白——記臺北林語堂故居
換季
在公園
還在
下班
食街
老作家
廟裏
當我想說
胸骨
日子
孩子
小女孩與我
喝醉了
請坐
黃昏以後
賣書的柳木下
在眾人未醒的時候醒來
羊
聽歌
雲雨
記憶中
姐姐話我這個弟弟特別廢
廁所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