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說:
我是個純從興趣出發而搞學問的人,半點其他意圖也沒有。我認為興趣是由自己發掘出來的,而這發掘的第一步,是要找出某門學問的一些重點。我認為拜師求學,不是要求老師的知識,因為他的知識可從書本、文章上讀到,而是求他指點迷津,學他的思考方法。
學問要從興趣入手,在重點出擊。腦子要多休息,但讀書時要集中,心領神會。任何科目,值得讀的文章不多,所以選文而攻之所花的時間應該比讀的時間長。讀不是信,而是考慮,所以每有會意,就要停下來細想。選老師的唯一準則,是學問的水平,不顧其他。發問很重要,所以要想好題目,一見到老師就問。
興趣是不容易培養出來的。思想要在科目上集中才能產生興趣。可以培養出來的是集中的能力。任何科目,不管跟你的興趣相差多遠,只要你能對之集中思想,興趣即油然而生。
很多學生怕發問,是怕老師或同學認為他問得太淺或太蠢,令人發笑。但學而不問,不是真正的學習。發問的第一個黃金定律是要臉皮厚!就算問題再淺,不明白的就要問;無論任何人,只要能給你答案,都可以問。
本書收集及整理的文章不是作者求學經歷的本身,而是殺出重圍之後老人家的回顧。當年怎樣帶球進攻,怎樣過關斬將,怎樣埋門扣射,都有敘述及分析。其中論方法,談經驗,評制度,教語文,說教養,發牢騷--這些加起來是相當詳盡的教育之道了。是個人的看法,非專家之見也。
作者簡介
張五常
香港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代表人物之一,畢業於美國UCLA經濟學系。他於1967年獲博士學位後,先後任教於芝加哥大學、西雅圖華盛頓大學。
他進一步發展產權理論及交易費用概念,主張只要產權得到完善界定,即可令資源最有效運用。
他以《佃農理論》和《蜜蜂的神話》兩篇文章享譽學界。並自1980年代回到香港大學經濟系任教,也開始在香港報界以產權理論分析時局,在中港兩地引發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