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漫談中國夢
自晚清被迫開放門戶以來,中國人民歷盡千艱萬難,被當頭棒喝,打翻在地;被拳打腳踢,匍匐掙扎。中國人站不起來,頻臨絕境。
一百七十多年過去了,如今中國人民總算有了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我想,凡是中國國民,都應該努力學好這一段近現代的中國歷史,認清這條坎坷路,明白這好幾代人是怎樣跌跌撞撞走過來的。
我對中國的知識分子們特別懷有崇高的敬意。是他們的集體不懈的努力,把中華民族拯救於水火的邊緣。
每一個從這個偉大的時代走過來的中國人,特別是知識分子,都有他們自己的悲壯感人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傳奇。
近年來,我讀了不少二十世紀中國名人的故事,活生生就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縱橫切片。歷史是由人與事組成的。我們學歷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了解歷史人物的真實事跡,從而洞察到他們是在怎樣的國內外環境下奮鬥過來的。
國事滄桑,人事蜩螗。千百年來的中國夢,內容始終一個。
這個夢是甚麼內容?我的理解:是法治,是文明,是自由,是民主,是科學,是兼容。這六個方面,是中華民族進步和繁榮的根本,是中國人民尊嚴和素質的象徵。
習近平最近提出中國夢的概念,挺有意思。從陝北出生到河北下鄉,從福建歷練到主政浙江,從上海飛躍到中央履職,最終直抵最高層;這是他的從政路。他的事跡,也是不折不扣的一個傳奇。
關於他的事情,和這本書沒有甚麼關係,先按下不提。但他説的有關中國夢的描述,我們要聽。
他説,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自己尋找出來的道路,應該是在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們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
他還説,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鬥,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
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我想,有些話我要補充。中國夢,應該和全人類的夢想一致起來。我的理解,中國指的是在這遼闊的土地上生活的人民,是這片河山,這個社會,這塊文明,這段歷史。對這些,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怎麼可能會沒有夢呢?這片美麗的土地,是我們摯愛的父母親以至我們的遠祖永遠的故鄉,這個地方的好與壞,對於世界有那麼大的影響;這個地方的福與禍,會牽動到整個人類社區,這個所謂地球村的未來,我們怎麼會沒有中國夢呢?
中國夢,就是中國人重整國魂上路,就是這個古老大國和平地重新崛起,就是中國人要對人類做出較大的貢獻。我們都很願意看到中國的崛起,我們希望它是以文明的力量來崛起,在這個過程中,把我們文化的糟粕清除,把我們文明的優秀發揚,去蕪存菁,用博大深邃的精神感召,是農民階層的市民化,是道德素養的現代化,而不單是在政治和經濟、軍事和科技方面趕上和超前別的國家。
國事滄桑,人事蜩蟾。近代中國人追夢的奮鬥歷程,真的是多采多姿,碩果纍纍。
這本書,收錄了我近年寫的近代人物,共十二篇。其中有些是真有其人,真有其事,經得起歷史學家的考據。另外有些是摭拾片段剪接而成,是所謂「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為巧合」,但它又忠於史實而讀來令人信服。我嘗試以個人的感覺代入到這些歷史人物裏面去,分析他們的內心世界,提供一個嶄新的角度來窺看他們。我就願意這樣品味人生,為讀者提供一帖解讀良方。
我常説,我是一個觀察者,同時我是一個寫作者。我手寫我心。作為一個時代的過客,我慶幸我生在這樣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裏,同時又生在這樣一個和平的環境中,不用經受父輩們戰爭年代那顛沛流離的昊天磨難。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原隔座看」,是我的人生座右銘。有甚麼人生態度,比較這種瀟灑倜儻,來得更綺麗風流?
張愛玲和胡蘭成的纏綿緋惻,相信讀者們不需要我多所饒舌。關於他們兩位那兩篇,大部份都是真實的,有根有據。
李四光的真實事跡,固然令人肅然起敬,但沒有多少故事性。我就做了藝術加工,從一個側面去描寫。
胡適之的龐大身影,不是幾千字的短文可以涵蓋,我選擇某一天的場景來描敍我對他無限的尊敬。所以,文章裏的他,不一定是他,也可以是他。寫隨筆文章,原來就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還真。這點希望讀者們能夠理解。
陳香梅的故事,年輕的讀者們大概不大知道。事實上,她曾經在香港銅鑼灣聖保祿女子中學念過書,因此英語流利拔群。她和飛虎將軍的一段戰時異國忘年戀,以驚天地泣鬼神來形容,也毫不為過。他們之間的愛情,甚至得到宋美齡的鼓勵和支持。
汪精衛是漢奸,已有歷史定論,我不予置評。但他真是一個人物,舊體詩寫得很好。有一位文壇泰斗(姑隱其名),窮半生功力硏究汪的詩,寫成論文就是不敢發表,怕於時局有虧,一旦錯腳容易引起誤會。這真是以人廢言,十分可惜。但我作為一介小民,就沒有這個顧慮。汪偽政權可能客觀上起了對生活在淪陷區的部份中國人民減少痛苦的作用,也未可料。歷史就是那麼弔詭。這裏順便説明一下,他降敵當然不對,我無意為他平反,只對他深表同情,認為不應該讓他淹沒在歷史陰暗的一個角落。他是失落在歷史的夾縫中的悲劇人物。
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故事,對不少讀者來説,較為耳熟能詳。他們各自的內心世界,還有梁思成的,我是花了大力氣去揣摩的。近年由於小兒在劍橋念書的關係,我到訪劍橋無數次,在康河邊上徜徉徘徊,那的確是培養人才的好地方。也只有在那兒,才可能體會到飄逸的靈氣,才可能讓志摩寫得出刻骨銘心的那首《偶遇》詩。
為了充份感受林語堂的生活品味和幽默氣質,我三度探訪他在台北陽明山腰的故居。他的幽默,比對魯迅(周樹人)的悍毅,兩人儘管曾在福建廈門大學共事,卻南轅北轍,形同水火。想當年,蔣介石為了邀請林到台灣,特別批出那片山坡地讓他蓋房子。蔣禮賢下士,足為世範。
周谷城等在內地無私奉獻一生默默耕耘的知識分子,雖僅一個海峽之隔,而對比林周兩人,彼此際遇卻有天壤之別。毛澤東一生忌恨高級知識分子,和他年輕時在北京大學受到當年五四運動時期的學生領袖們的冷待,不無關係。魯迅早死,如果他活到解放以後,不知道他會怎樣。這個問題,聽説還真有人在大鳴大放時期,當面請教過毛澤東。毛當時沉思良久,才靜靜地回答道:如果是這樣,他要麼就會沉默無語,要麼就被關在牢裏。我寫林語堂和周谷城這兩篇時,曾經午夜夢迴直面毛澤東,悚然猛醒,全身冒出冷汗。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有這樣驚心動魄。
郁達夫一文,是另類的嫁接,希望讀者們喜歡。故事是我從長輩那兒聽來的,有真人藍本,也有胡蘭成淡淡的身影,當然更重要的是我的藝術加工。因為真要「姑隱其名」,在這裏要賣個關子,請讀者們當故事來看就是了。這類型的影射式小品,我還寫了有十來篇,將來若是有緣,我願意把它們編成另冊出版。
我在珠海兼任大學教授凡六年,家住靠近北師大校園的海恰灣畔,高層遙望唐紹儀的共樂園。晚清留美幼童的事跡,點滴都在心頭。我特別佩服容閎的魄力。他是中國人走向國際的先驅。中山縣人才輩出,就中還有孫中山。孫和唐真是一時瑜亮。兩人出生地僅幾十公里之遙,一在唐家一在翠亨,但人生道路不同。同是留美,一個鬧革命推翻滿清,一個學而優宦途亨通;但後來一個是民國的首任總統,一個是民國的首任總理。唐紹儀晚年在中山縣推行開放型的經濟建設,概念上和鄧小平五十年後推行的改革開放毫無二致。
就在這動盪的五十年中間,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本人來了,徹底地考驗了中華民族。日本人走了之後,中國人自己又打起來了。
決戰中原之後,中華民族最後從兩種舶來的主義中,選擇了較接近中國傳統的大同觀念的共產主義。共產黨一黨執政幾十年,到最後把共產主義融合到封建主義君主獨裁專政的文化基因裏面去了,嫁接得天衣無縫似的。
到如今,進入到二十一世紀的信息化、全球化、金融化和市場化的大環境下,中華民族迎來了新的契機,香港回歸十多年,卻還在彷徨與失序之間掙扎、融合與排斥之間徘徊。
寄語年輕的一代,我們真要學點大歷史,才能鑑古知今。而讀通歷史的不二法門,是通過學習歷史人物的傳奇,知道他們那條辛苦路和成功路是怎樣走過來的。我希望,這本短篇隨筆選,能夠引起讀者們,特別是年輕人對中國現代史的一點興趣,那我就覺得心滿意足了,不枉多少個晚上的通頂筆耕。
我想,不管我們是在個人、家庭、地方,國家或國際層面上進行考慮,一定要懂得繼往開來。那就是説,要懂得事情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
智慧來自學問,學問來自知識。而知識是通過長時期的刻苦學習才能獲得的。這需要我們有和諧、平靜及謙虚的心理素質。所謂心如止水,處處齊平,要有這樣一種心理狀態。和平必須來自內心的平靜。例如,祈禱和平,但是繼續維持內心世界的憤怒,是徒勞的。訓練頭腦並且克服你的憤怒,是比單純的祈禱更有效的。憤怒、仇恨和嫉妒永遠也解決不了問題,只有情感、關心和尊重才能做到這一點。
最近流行所謂的本土主義。我們有本位的精神沒錯,但這得與世界這個全局、歷史這個潮流結合在一起,才最終能讓本土發揚。還是離不開改革自己,開放自己。香港是世界的一部份,也是中國的一部份。在這個世界上,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存在,誰都不能無視。只有中國也好起來了,世界才會更好,香港才會更好。
還是那句老話,要讀一點中國歷史。而且,要懂得怎樣去讀。
有一首詞,很能夠表達我對這本小書的期待和感喟。填詞人是誰,我一時沒記住,但默誦起來,琅琅上口。裏面個別有些字眼,我可能修改過。
今古難磨真面目,江水不盡閒風月。有晨鐘暮鼓送君邊,聽清切。百年事,春秋筆;兒女淚,英雄血。數蒼茫世代,斷殘碑碣。景物不盡人漸老,回思前事徒悲翳。更紅牋寄與添煩惱,情欲絕。落紅處,渾不掃;寫相思,向誰訴?嘆覆雨翻雲,長陷淵藪。
關品方
2013年6月21日
成稿於江西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