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書生論政,是我國歷史上讀書人的傳統。古語有云:士當以天下為己任,《論語》則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學者的學術使命包括「傳道、授業、解惑」,除此以外,學者也有其社會關懷。正如明代有對聯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學者們關心社會和政治,希望把自己所學所長貢獻給社會,造福於民。學者的社會和政治參與有多種形式和渠道,「書生論政」便是其中之一。
在2013年至2015年間,香港經歷了不少在日後必定會載入史冊的政治和社會事件,包括「佔領中環」主張的興起和廣泛傳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八三一決定」(在2014年8月31日作出的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方式的決定),「佔領」或「雨傘運動」的發生、持續和吿終,香港立法會在2015年6月18日投票否決特區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其中有驚心動魄的警民衝突、慷慨激昂的群眾集會、以至構成這個特別行政區政治、憲制和社會史的轉捩點的「憲法時刻」(constitutional moment)。未來的歷史學者會怎樣記載這段歷史?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相信,本書中收集的文章,可以作為他們將能找到的大量資料文獻的其中之一;這些文章,便是我和趙心樹教授以「書生論政」的方式在這個大時代的見證1。
趙教授的專長是傳播學和選舉制度,我則研究憲法學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對2013年至2015年這段時間中香港社會關注的政治議題作出評論、分析和探討。例如趙教授基於他對世界各地的選舉制度的研究,就香港選舉的制度設計提出多種可行方案,我也在香港社會討論政改和特首普選問題的不同階段,針對當時的議題提出多項意見和建議。
例如,就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14年8月31日作出「八三一決定」後,香港是否仍有可能通過一個中央和「泛民主派」雙方均能接受的特首普選方案,我提出「白票守尾門」方案,並指出這是一個在外國有先例可援、並符合民主選舉的基本概念和原則的方案。讀者可以在本書中讀到方案的理論依據及其具體細節。中央認為為了保障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一國兩制」下香港特首普選的方案必須保證特首人選是愛國愛港的,因此,在「八三一決定」中就提名委員會提名特首候選人的程序訂出了較高的「提名門檻」。「泛民」認為這樣便不是「真普選」。我認為「白票方案」可以保證最後當選並被中央任命為特首的人是既得中央信任、又獲港人支持的,因為根據這個方案,如果提名委員會提名的所有候選人都是絕大多數港人認為不適宜當特首的,選民便可以通過投白票行使否決權,如果白票的數目多至某一水平(例如佔所有投票者投的票的過半數),那麼選舉便告無效,提名委員會需要重新提名候選人。
我個人認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國的寶貴資產,如果香港能在「八三一方案」的框架下實現特首的普選,對中國內地各大城市和地區的選舉制度的改革將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和借鑑意義。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描述了「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宏偉願景,實現了特首普選的香港將可能成為整個中國進一步民主化的實驗區和先行者。
雖然特區政府提出的特首普選方案在2015年因爭取不到全體議員的三分之二的支持而被立法會否決,但我相信這只是一時的挫折,「一國兩制」的生命力和香港社會的活力依然健在。我相信絕大多數香港市民在我們慶祝香港回歸二十週年的此刻,在迎來香港首位女特首的此刻,對於我們這個命運共同體的未來還是有所期待和盼望的。
「讀史可以明鑑,知古可以鑑今」;又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45條訂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特首產生的制度最終演化為普選的目標未能在2015年實現;2015年的「政改」確實是失敗了。但是,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可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通過認真審視過去是怎樣發生的,我們將更有智慧和能力去走前面的路。我們將在我們跌倒的原地站起來,繼續向前邁進,勇往直前,追求我們的夢想。因此,本書的書名是《民主與選舉──香港政改的回顧前瞻》。只有在坦然、勇敢和深入地回顧和反省過去的基礎上,前瞻才有可能。
陳弘毅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2017年6月21日
----------------------------------------
1 這些文章得以結集成本書,全賴天地圖書公司老闆陳松齡先生和總編輯孫立川博士、以及我的好友李偉民律師的鼎力支持,謹此致以最深的謝意和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