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帶給世界新的激勵(代序)
有夢想的中國更美麗。
中國夢是21世紀中國和平發展的宏偉敍事,有助於世界更清晰地了解中國崛起在國際舞台上所投射的「中國意象」。
中國夢既是中國的世界觀,也是世界的中國觀。
中國夢的提出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基於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國際大勢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內大勢,而做出的戰略判斷。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強調,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不僅如此,中國夢還要「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國家主席後對「中國夢」做出了進一步的詮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習近平總書記將「中國夢」凝聚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意志和共識。
中國夢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最為亮麗的標識。中國夢的實現過程將是中國與世界關係重塑與調適的過程,因而是觀察中國與世界關係的獨特視角。
一、世界需要中國夢
中國夢打通了中國國內與國際兩個大局的連接。中國的內政和外交均圍繞中國夢這一核心目標,為此,中國需要走和平發展之路,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與世界分享中國夢,體現中國的價值,並獲得國際社會的尊重與認同;同樣世界需要一個有夢想的中國。
在中國夢的語境下,宣導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外交理念的一大創新。2013年月,習近平作為中國國家元首的第一次出訪鎖定俄羅斯,並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的演講中就提出了「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提出「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同時,命運共同體還指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以及全人類的命運相連,呈現出中國致力於樹立與世界各國同舟共濟的「共同體」意識,可謂中國新外交理念中的一抹亮色。
中國開新型國際關係之先河,努力拓展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外交部長王毅指出,中國「及時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開始探索走出一條結伴而不結盟的新路。」正是在此思想指導下,中國奉行結伴不結盟的政策,伙伴關係遍佈周邊及全球。習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在堅持不結盟原則的前提下廣交朋友,形成遍佈全球的伙伴關係網絡。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異也是伙伴。
中國宣導一帶一路,開啟對外合作新時代。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中亞和東南亞訪問時,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把建設「一帶一路」擺在調整區域經濟結構三大任務之首。中國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加強互聯互通建設,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設立絲路基金,廣泛開展經貿合作,紮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以點帶面,從線到片,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邊、多邊和區域次區域合作與對接、共同參與,共同繁榮。一帶一路、一西一東,一陸一海,這既是新時期中國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大舉措,也對推動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和促進與亞歐乃至世界經濟合作具有深遠意義,將整合中國與周邊共同發展的機遇,改寫與周邊發展合作版圖。
在人類發展領域,中國獨領風騷,為世界點亮新的希望之光。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兌現千年發展目標的承諾,已順利實現貧困人口減半等目標,撐起了全球減貧重任的半壁江山,得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儘管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自身發展還面臨諸多挑戰,但中國仍盡己所能,努力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其發展夢想。正是中國夢書寫的發展傳奇,帶給了世界新的激勵、新的希望,讓眾多發展中國家更有信心:13億人口的中國能,我們也能。
二、中國夢有助於中國與國際體系的「和解」
中國夢是化解大國「崛起困境」之路,有助於中國與國際體系的「和解」。歷史上,大國崛起過程往往伴隨着國際體系日益增大的壓力,這一現象被稱為「崛起困境」。近代史上多次國際體系轉型,均伴隨着血與火,然而,進入21世紀的這次國際體系轉換卻與眾不同。總體而言,此輪轉換是和平博弈。儘管有局部衝突,也有緊張,但大國之間發生體系性大戰仍是不可想像的,而這為中國的和平發展提供了機會之窗。
中國並不謀求另起爐灶,而是千方百計地融入現有國際體系,成為建設者,而非顛覆者。儘管這一體系並不完善,但對中國而言,仍然利大於弊。中國受益對現行國際體系的融入;中國自身的發展也是推動國際體系變革的重要力量。國際該體系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得益於中國的加入。
中國夢既非超級大國夢,也非恢復昔日的“天朝帝國”失落的輝煌。中國夢的意義還在於打破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零和關係的宿命,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
因此,世界需要時間適應一個不斷崛起的中國,中國則需要讓國際社會理解其發展為世界帶來的積極意義,而不是被誤讀為顛覆,這需要中國將自身經濟實力轉化為制度性力量,以便對國際秩序的重構做出更大貢獻。
當前全球力量分散化趨勢在快加,全球政治、經濟版圖正在進行歷史性重組,多個力量中心必將取代霸權力量。世界還將繼續受到諸多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碰撞的困擾,如烏克蘭危機、美國亞太「再平衡」、南蘇丹衝突、「伊斯蘭國」恐怖威脅、埃博拉疫情肆虐、油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網絡安全等,致使國際形勢的演化呈現日趨複雜多變的特質。對此,中國前瞻性地提出了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倡議,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歷史的針對性。
2015年世界聚焦於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與聯合國成立70週年。儘管二戰硝煙已經散去半個多世紀,但守護和平從未像今天這樣具有現實意義。沒有和平,發展就無從談起。
總之,中國夢自誕生以來便引發了世界輿論場的熱議。然而,任何事情均有多面,羡慕嫉妒恨有之,讚揚、支持有之,曲解、疑慮有之。為此,厘清中國夢的內涵,解析其對中國周邊及世界的價值導向不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正是出於這樣一個考慮,本書嘗試解構中國夢的世界經緯。
本書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全書共分為七章,從不同角度闡述中國夢的全球經緯。第一章闡述中國夢實現的大國關係條件,即中國如何與美國、俄羅斯及歐洲形成良性互動。第二章分析中國夢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與意義,強調打造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意義。第三章聚焦於中國夢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與拉丁美洲發展中國家之間與日俱增的關係,指出中國夢為它們的發展繁榮所帶來的機遇無限。第四章論述如何運用多邊外交闡釋中國夢的價值,認為多邊外交承載着向國際社會闡述中國夢的特別意義。第五章側重說明中國夢與亞洲及世界經濟繁榮的關係,特別分析了一帶一路倡儀所創造的新契機。第六章討論中國夢的傳播需要公共外交的支持,以便增信釋疑。第七章則強調海外領事保護對中國夢的重要價值,隨着中國公民大規模走出國門,如何更好地提供海外領事保護是外交為民的生動體現。
本書作者均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人員,其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看法。書中的不足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阮宗澤
2015年6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