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極好的關於中國古典詩詞學習和欣賞的入門讀物,兩位作者之名今人已多不知了,但一位是堙沒已久的文史大家,一位則是近代最富詩才的女畫家。這樣珠聯璧合的大家之作,功力一流,可稱經典。捧書讀來,且不論其內容的精當,識見的深刻,光是那些博雅淵醇、妙語如珠的文字,就足以讓我們大快朵頤了。
作者簡介:
瞿蛻園
1894—1973,原名宣穎,字兌之,號銖庵,晚號蛻園。湖南長沙人。現代掌故大家、史學家、文學家、畫家。出身望族,為清季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瞿鴻璣的幼子、曾國藩的小女兒曾紀芬的女婿。早年師從湖湘詩派的領袖王闓運等名宿,後入北京譯學館主修英文,並同時學習德文、法文、俄文等語言,先後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和復旦大學。曾任北洋政府顧維鈞內閣國務院秘書長、編譯館館長及南開、燕京等大學教授。抗日戰爭期間,留居北京。1949年後,寓居上海,以著述謀生。
周紫宜
1908—2000,名鍊霞,字紫宜,號螺川,江西吉安人。近代著名的女畫家和女詩人。早年先後師從晚清四大詞人之一的朱孝臧和徐悲鴻的岳父蔣梅笙等名師學習書畫詩詞。才貌雙全,高雅風致,人稱「金閨國士」,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上海文壇、藝壇最活躍的才女之一,與當時著名的女作家蘇青、張愛玲、潘柳黛等齊名。1949年後成為上海中國書畫院首批女畫師。她的詩詞作品得到冒鶴亭、蘇淵雷、唐圭章、錢仲聯等諸多大家的推崇。晚年移居美國。
章節試閱
第一篇 詩的結構形式
句法章法與體裁
學習舊體詩詞,首先應當掌握其結構形式,這對於閱讀、欣賞、寫作,都是必具的基本知識。
先談詩的結構,第一就是句法。當然,詩可以有不同長短的句子,但這是不常見的,可以慢慢再談。一般說來,不外五言、七言兩種。五言就是五字一句,七言就是七字一句。不過詩的句子與散文的句子不同,總要兩句才能算一個整句,也就是說:上句是沒有韻的,下句才有韻。必須包括有韻的在內,才能算詩的一整句。舉例如下: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五言詩,前兩句末一字是「流」字,後兩句末一字是「樓」字,「流」、「樓」協韻,所以前兩句是一整句,後兩句又是一整句。
大凡單是一句不能把意思說明白,總要兩句才能完整,比如這首詩的第一句能不能說明一個意思呢?當然不能。若是配上第二句,就勾畫出一幅遠景的圖畫來了,這就成為詩了。尤其是第三、第四句,更可以看出,一拆開來,便不像句話。因為作詩的人是說:如果欲窮千里目,就必須更上一層樓。沒有下句,單是上句怎能成立呢?
由此可見:詩的句法要有確定的規律,五言就是五言,七言就是七言。意思是活的,句法是死的。但是又要把活的意思在死的句法中表達出來,並不因為句法的約束和限制,就把意思也變死了。上面一首的第三、四句,正說明詩句的死板和詩意的靈活。
人所要表達的意思是變化無窮的,而詩句的格式又這樣簡單,怎樣能作得出詩來呢?這當然不是幾句話可以說明的,但也有幾點可以先介紹一下。
第一,一句不夠容納的意思,可以分在兩句中容納;兩句還不夠,可以衍成四句,總把它說明白才算數。
第二,詩中所用的字是可以自由伸縮的,長的可以縮短,短的也可以拉長。有些字在散文中不能沒有而作詩卻可以省去。
這樣一來,就不至於感覺句法的拘束了。當然,文藝這樣東西總是要通過人的智慧,精心烹煉才能成功,絕不能像說話一樣不假思索。不過只要抓住要點,得到訣竅,也絕不是什麼非常困難的事。
句法簡單地談過了,現在再談章法。
詩的一篇,名為一首。怎樣才算一首詩呢?至少要像前面所舉一例,四句兩韻,不能再少了。
若要作成一首詩,必須具備下列一個主要條件。那就是句子必須協韻,讀起來才好聽。可以每一句的末一字都協韻,也可以每一整句的末一字協韻。前者不是常見的,一般總是用後者的辦法。像上述的例子,「流」、「樓」協韻,都在整句的末一字上。這個例子只提示最短的章法。當然不限於兩句有韻,推廣到六句、八句,以至更多都是一樣。
另外有一個附帶條件,就是短篇總要雙數的句子才能成章,五句七句九句是通常不許可的。如果是長篇,倒有時可以不拘。
總的說來,詩要儘量求其句法整齊,聲韻和諧,為的是可以引起美感。也就是說:詩是通過細緻加工的語言。
掌握了上述的簡單原則以後,就要了解一下詩的各種體裁。
按照章法長短來說,各種體裁的次第如下:(一)五絕,(二)七絕,(三)五律,(四)七律,(五)五古,(六)七古。短的在前,長的在後。
按照歷史上產生的先後來說,則大致次第如下:(一)五古,(二)七古,(三)五律,(四)七律,(五)五絕,(六)七絕。
以上所舉,只是主要的體裁,其他還有些雜體,不是常用的,暫時就不去談它了。
(一)五絕一稱「五言絕句」,就以上述一首為例,四句兩韻,可以每兩句相對,可以兩句對兩句不對,也可以全不對。
(二)七絕等於五絕的每句加兩個字,其餘相同。
(三)五律一稱「五言律詩」,是八句四韻,每句五言。一般是前六句每兩句相對,最後兩句不需要對。
(四)七律也等於將五言變為七言的律詩,其餘相同。
(五)五古是五言詩,不一定要對的,句數多少也不限定。除每句必須五字外,幾乎沒有固定規律。
(六)七古大體上是不拘規律的七言詩,其中也可以雜有長短不等的句子。
古人的名篇總不出以上幾種體裁。今天也還應當把這幾種體裁看作正宗,尤其是五七律與七絕是常見的,最引起人們的愛好。
第一篇 詩的結構形式
句法章法與體裁
學習舊體詩詞,首先應當掌握其結構形式,這對於閱讀、欣賞、寫作,都是必具的基本知識。
先談詩的結構,第一就是句法。當然,詩可以有不同長短的句子,但這是不常見的,可以慢慢再談。一般說來,不外五言、七言兩種。五言就是五字一句,七言就是七字一句。不過詩的句子與散文的句子不同,總要兩句才能算一個整句,也就是說:上句是沒有韻的,下句才有韻。必須包括有韻的在內,才能算詩的一整句。舉例如下: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五言詩,前兩句末一字是「流」...
作者序
傳統形式的詩詞是大多數所愛好的,關於這方面的知識也是大多數人所希望能掌握的。因此,很需要有一種指導性的書,用最簡捷的方法給讀者說明怎樣欣賞,怎樣寫作等等。
本書是作者根據多年講授的經驗,將所累積的資料系統地編成的。特別注重由淺入深,提綱挈領,使讀者不需要多費時間,首先能掌握詩的主要形式和規律,然後在指導欣賞方法和敘述源流派別時,順便介紹一些傳誦的名篇,在介紹時又順便加以說明解釋。這樣,讀者不但看到了實例,而且也就等於讀了一部精選的詩詞。在知識比較充實以後,才指示習作的方法,讀者就更會有親切的感覺了。
本書在關鍵性的地方不厭反覆求詳,而初學所不必措意的地方卻儘量從略,以免加重讀者的負擔。所談的詩以唐詩、詞以宋詞為主。
前人詩話往往有精闢的見解,在今天仍然對學詩有幫助的,本書採取其精意,改用淺顯的文字寫成,在本書的內容中頗增一些分量。
瞿蛻園 周紫宜
1961年7月
傳統形式的詩詞是大多數所愛好的,關於這方面的知識也是大多數人所希望能掌握的。因此,很需要有一種指導性的書,用最簡捷的方法給讀者說明怎樣欣賞,怎樣寫作等等。
本書是作者根據多年講授的經驗,將所累積的資料系統地編成的。特別注重由淺入深,提綱挈領,使讀者不需要多費時間,首先能掌握詩的主要形式和規律,然後在指導欣賞方法和敘述源流派別時,順便介紹一些傳誦的名篇,在介紹時又順便加以說明解釋。這樣,讀者不但看到了實例,而且也就等於讀了一部精選的詩詞。在知識比較充實以後,才指示習作的方法,讀者就更會有親切的感覺...
目錄
第一篇 詩的結構形式
句法章法與體裁
平仄與四聲
對偶
詩韻
寫景 寫情 用典
第二篇 名篇之欣賞和誦讀法
怎樣欣賞名篇
怎樣誦讀
第三篇 詩的發展與重要流派
國風
漢魏詩
阮籍及其他
陶潛
二謝與鮑照
六朝民歌
庾信
初唐
王維及其他
李白
杜甫
韓愈 柳宗元
白居易 元稹
李商隱
宋詩
清詩
第四篇 由詩到詞
第五篇 寫作方法
第六篇 論詩零拾
詩的發展次第
情與景
理與事
律詩的對法
用典法
句中的虛字
疊字
詩家習氣
唐詩與宋詩
江西詩派
名句
句法變化
作詩的功夫
改詩
詩句蹈襲
句法重複
浮聲虛響
個性與特長
詠物詩與議論詩
氣韻
換字
詩中常用的字
雜體
改詩為詞
第一篇 詩的結構形式
句法章法與體裁
平仄與四聲
對偶
詩韻
寫景 寫情 用典
第二篇 名篇之欣賞和誦讀法
怎樣欣賞名篇
怎樣誦讀
第三篇 詩的發展與重要流派
國風
漢魏詩
阮籍及其他
陶潛
二謝與鮑照
六朝民歌
庾信
初唐
王維及其他
李白
杜甫
韓愈 柳宗元
白居易 元稹
李商隱
宋詩
清詩
第四篇 由詩到詞
第五篇 寫作方法
第六篇 論詩零拾
詩的發展次第
情與景
理與事
律詩的對法
用典法
句中的虛字
疊字
詩家習氣
唐詩與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