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這是一本不能根據學科歸類的書,因為它是真正的跨學科。
看完這本書,你會更加了解自己和異性,明白兩性之間的共性遠大於分別,更懂得體諒和包容。
但這不僅僅是一本討論男女相處之道的書。作者李偉才(李逆熵)是一位主修物理的科學作家,但又有極深厚的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修養。他用自然科學的角度說明人類兩性關係的生物、生理及環境因素。「搵個大闊佬貪佢死得快」,原來跟斑姬鶲的行為本質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作者又糅合了兩性關係在歷史上的演變過程,以至社會學中的性禁忌、禮教、家庭結構等概念,還有從兩性政治、心理學的精神分析等廣泛角度探討眾多兩性議題。兩性笑話和來自日常生活及電影的例子,亦讓讀者看得舒服開心。
本書助你更了解兩性相處之道,誠如作者所願,助你增進幸福!
周偉立
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教與學)
序言
如果沒有了性別……
筆者最討厭轉彎抹角。我們都深知,即使在今天這個相對而言非常開放的社會,「性」仍是一個充滿禁忌的話題。
在社交場合談到性,絕大部分人都會用開玩笑的形式來沖淡尷尬之情。在本書裏,筆者也為大家蒐羅了不少令人會心微笑甚至捧腹的色情笑話,但與此同時,我亦會毫不迴避去探討人類性愛的各方各面。
念大學時,曾經在學生報《學苑》中讀過一篇文章。雖然內容已差不多忘記得一乾二淨,但文首的一句話卻銘記至今:「一個人如果不再害怕政治、宗教和性,他還有什麼好怕呢?」滿腔熱血的我當時在記事簿中寫道:「還要不怕老土!無論別人覺得如何老土,只要合乎義的,雖千萬人,吾往矣!」
四十載轉眼過去,我對寫過的話絲毫沒有動搖,但對於我們即使如何超然脫俗,也難以完全超越政治、宗教和性的禁忌和盲目,更直接地說,是對「世俗禮教」在人類思想和行為上的強大宰制作用,自是有了更豐富更深刻的體會。
但筆者本能地抗拒宰制(有誰不是?),我自幼便有很強的反叛性格,總覺得愈是禁忌的東西便愈要打破。這當然與我後來所服膺的「凡事都要質疑」的科學探究精神同出一轍。於是,「我為什麼存在?」、「我為什麼是我(而不是你)?」、「我為什麼是中國人而不是美國人?」、「為什麼世界上必須有男人和女人之分?」、「為什麼我是男人而不是女人?」、「為什麼男人有乳頭?」、「為什麼女人有處女膜?」、「為什麼必須男主外、女主內?」、「為什麼我們必須從一而終?」、「為什麼近親不能通婚?」、「為什麼會有同性戀這回事?」、「為什麼我們必須跟隨父親的姓氏?」、「為什麼男女間不能做真正的朋友?」、「為什麼我們會有妒忌之心?」、「為什麼我們會捨身救人?」、「為什麼全能又至善的上帝會容許這麼多苦難存在?」、「為什麼世間總有貧富懸殊?」、「為什麼必定要有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為什麼有戰爭?」、「為什麼經濟愈發達,我們的工作時間反而愈長而壓力也愈大?」等問題的解答,成為了我人生的「正業」,而其餘一切(包括我的學業和事業)都只是我的「副業」。
大家手上拿着的這本書,便是我這份正業的成果之一。
「為什麼世界上必須有男人和女人之分?」是我自小學已經提出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背後包含着一個看法,那便是男女之別帶來這麼多的煩惱,如果沒有了這種劃分的話,世界將會簡單得多也美好得多!
我們毋須是兒童心理學家,也知這是典型的小學生觀感。今天的兒童早熟,不少高小的學生可能已經脫離這個階段而對異性感興趣。筆者發育遲緩,但到高中也已完全轉變過來(主因當然是體內激素的轉變)。有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發生在香港皇仁書院念預科時(教育改革之前的中六、七年級),我與當時的天文學會主席聊天期間,他突然說出一句話:「女人!她們都是只會妨礙男人做正經事情的一種動物。」
我不知世上有多少男士會同意這句說話,又或是女士同意「男人!沒有了他們世界會多美好!」的比例會更多。但男、女之別是個無可逃避的議題,而筆者深信,琴瑟和諧是人類幸福的重要基礎。
總結下來,這本書的寫作有三大目的,第一個是回答上述那些與男、女有關的「兒時提問」(一些人可能會覺得是「白癡提問」),第二個是借機發表我的「性、愛宣言」,亦即抒發我對性和愛的看法,第三個則是促進男女間的琴瑟和諧,從而促進人類的幸福(真偉大啊!)。
世上很多東西其實沒有「如果」,但「如果」沒有了性別之分,我不敢斷言人類的世界會否變得清靜美好,但肯定會比現在枯燥乏味得多。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