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正式提出中美探索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倡議。半個月後,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對這一倡議做出回應,她在美國和平研究所紀念尼克松訪華40週年的活動上表示,兩國「共同樹立典範,力爭在合作和競爭之間達到一種穩定和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在支持正在崛起的中國與增進美國利益之間並無本質矛盾。一個蒸蒸日上的中國對美國有利,一個蒸蒸日上的美國對中國有利」。
2013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湯姆.多尼隆在闡述奧巴馬政府第二任期的亞洲政策時,正式提及「構建崛起大國與既有大國間的新型大國關係」的說法。2013年6月,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舉行不打領帶的「莊園會晤」,習近平用三句話概括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一是不衝突、不對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贏。同年9月,習近平與奧巴馬在20國集團聖彼德堡峰會期間會面,雙方重申共同致力於探索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關係涉及領域之寬、涵蓋內容之廣、議題更新之快、背景影響之紛繁複雜,令自詡研究中美關係的學者常有力所不逮之感,特別是在面對氣候變化、能源環境、網絡安全等問題時。在寫作過程中,我們搜集並梳理了中美兩國相關政要、知名專家學者、有影響力的分析人士的論著以及重要智庫和研究機構發佈的各類報告,旨在儘力向讀者呈現關於這一議題討論的總體概況、基本觀點、主要思想流派等,希望能鼓勵讀者嘗試從更為寬廣的角度,包括從對方的角度關注這一話題,並對感興趣的領域延伸閱讀。因此,本書是從學術角度去探討一個宏大而有現實意義的政治命題。我們自命的責任,是在涉及中美關係的戰略問題上理清思路,挖掘深度,對比觀點,提供建議。由於寫作體例和出版要求等原因,我們未能做詳細註釋,希望能得到讀者和有關專家學者的諒解。
本書提出的主要觀點是:決定中美關係未來走向的關鍵因素,不在於兩國的外交和相互認知,而在於中美各自的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不僅是和國家領導人及外交部門相關的工作,它更是一種融合內政、外交、第三方力量等諸多因素的「立體工程」。任何國家的外交都必須服從國內政治需要,而不是相反。中美兩國的發展道路和經驗十分不同。美國是一個相對成熟的資本主義社會,但也正在經歷一系列艱難的變革;而中國的改革開放已歷經30多年,仍然處在「正未有窮期」的現在進行時。兩國都處在一個不可逆轉的全球化進程中,各自的發展道路是「分道揚鑣」,差異越來越大,還是「殊途同歸」,相嚮而行?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能否成功構建,更多地取決於對這一問題的回答。
當然,主動擴大兩國的利益匯合點,審慎地處理雙邊分歧,也會有力地推動互利共贏,避免迎頭相撞。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有義務維護開放的世界經濟格局,雙方應在20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平台開展溝通協作,促進全球金融、貿易、貨幣、投資治理體制的應有變革,糾正全球經濟失衡,而不是競相建立排斥對方的經濟集團。在地區熱點問題、核安全、核裁軍、太空安全、網絡安全等方面應逐漸達成更多共識,並努力使之成為更大範圍的國際共識。此外,中美還應對各自進行的對外戰略調整有及時而恰切的把握,若此,雙方則有望順勢而為、漸行漸近;反之,則有可能誤判形勢,進而殃及兩國關係。
毋庸置疑,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努力,不會使長期困擾中美關係的很多棘手問題(如美國對台軍售問題、涉藏問題等)在一夜之間得到解決。這些問題受兩國內部政治等因素影響,在可預見的未來無法找出根本解決之道。還有許多問題涉及國際上的第三方甚至多方,即使中美兩國達成某種共識,也未必能夠使其他國家認同這種共識。
我們認為,不能因為中美關係中某些具體問題未能獲得滿意的解決,就失去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信心和方向感。對於兩國來說,不要總想着「讓對方做什麼」,而是應該多想想可以「共同做什麼」;不能總着眼於「避免什麼」,而是應當多探索「成就什麼」。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既需要整體戰略謀劃,也需要細緻推進;既需要登高望遠,也需要腳踏實地。相信中美兩國領導人會以超越前人的全球視野、戰略氣度、歷史遠見和政治智慧,努力塑造未來數十年中美關係的新格局。
本書圍繞着如何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這一主題展開論述。這是一個政治命題而非學術命題,因此本書是一部長篇政論而非學術著作。我們針對的讀者,是對這一問題感興趣的政府官員、學術同行、媒體人士、企業家、學生等。同時,作為專家學者,我們對中美關係的認識,更多地來自書本報刊,而不是來自親身參與雙邊關係中的重大事件。我們沒有去披露什麼「外交內幕」,而是着眼於力求準確地陳述事實,做出全面客觀的分析,提出建設性的政策思路。
本書署名為「王緝思編著」,意思是我本人既「編」又「著」。我從整體上策劃了本書的思路和內容,提出了主要觀點,並做了全書的潤色修訂工作。本人執筆的部分是第七章(結語),在結語寫作過程中得到了我的博士生趙明昊的協助。其餘部分的起草人是:
第一章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後、北京外國語大學講師仵勝奇
第二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副教授徐棄郁
第三章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辦公室主任劉春梅
第四章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科研秘書、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馬妍
第五章 中央民族大學講師程春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後吳湘寧
第六章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後仵勝奇、中央民族大學講師程春華
本書是上述作者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對各位青年朋友抽出自己的業餘時間,完成這一緊迫工作深表謝意。在策劃、寫作和統稿時,我們多次相互切磋研討,使我獲益甚多。書中的不足和謬誤,概由我本人負責。
王緝思
2014年春節於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