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書寫這篇自序的時候,是在完成整部小說之後,也正是我的偶像:NBA天王巨星Kobe Bryant因直升機失事而離世的日子。相信全球球迷都不能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我也由清早六時得知這個消息後,眼淚一直沒停過,好不容易才冷靜下來,卻在網上平台看見不少紀念他的視頻後,眼淚又湧出來了。
直到深夜,此時此刻,十二時二十分,才暫時平復了傷痛,開始寫關於《爆籃 絕殺時機》的序。不過這篇文章,若說是序,則有點偏離了。我只想在此借個空間,向Kobe Bryant致敬!
一九九六年,我升讀大學一年級的那一年,在偶然的情況下,參加了大學籃球校隊的選拔,那時的選拔大概有七、八十人左右吧!(至於實數忘記了,可能稍多不定。)當中包括原有的校隊球員(後來的老死、隊友),也包括去年落選過的二年級生,而更多的是和我同齡的一年級生。當天,我參加的選拔,原來已是第三天的甄選,後來才知選拔過程歷時四日,每次由傍晚六時半到晚上九時半,而我,首兩天沒出現,也沒報名參選,難怪當時有不少奇怪的目光向我投過來(自我認為),「怎麼這個人前兩次選拔都不出現?」實情是那天體育課完了,我見有位挺厲害的球手出現在場館內,於是膽粗粗和兩個體育系的一年級生組隊挑戰,後來才知對手是校隊隊長,而兩個體育系的學生原來也準備當晚的選拔,還問我是否一起來,我見好像挺有意思,便應承留下來參加了。
經歷了四次第一輪選拔後,再經過次輪的挑選,我終於被選入最後的十二位正選球員。從此,我的大學校隊生涯,正式痛苦地展開!那一年,NBA有一位新人勇奪明星賽入樽大賽的冠軍,他就是Kobe Bryant。從那時開始,除了Michael Jordan的公牛之外,我找到了另一個可以追隨的偶像了,Kobe跟我年齡相若,卻能站在世界最強的籃球舞台上挑戰列強,那是一件多麼厲害的事!
及後,我在大二時擔當副隊長,三年級生的時候,我當了隊長,這不是什麼成就,反而意識到有一份責任,與兄弟們拚命鍛煉,拼盡全力挑戰其他大學校隊,擔當著帶領、支持及凝聚隊友的責任。那時候我常思考:「球隊領袖是怎麼的一回事?」那時我的答案是表面的,是膚淺的,是教條和套語式的,一味沉醉於個人英雄主義,看著自己和隊友,也看著Kobe、Allen Iverson、Vincent Carter等新星成長,當中最觸動我的,是他們百折不屈、遇危難而不退的精神。我會幻想:「我也可以吧!」
在那三年的大學生活中,除了課堂,多數時間都在體育館中的健身室、室內球場渡過,不說不知,其他學系的球友或校內系制籃球比賽時的對手,看見我代表中國語言文學系出戰時,才驚覺我原來不是體育系的。對!我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的學生,也是當時唯一修讀中國文學的籃球運動員。在我三年的大專盃賽事的生涯中,實感羞愧,未能為校奪獎爭光,成績也不突出,或許只在一些小盃賽中得過一些獎而已,但不打緊,有一種堅忍的體育精神一直種在我的內心,今天回想,這該是Kobe的「曼巴精神」(The Mamba Mentality)吧!(意謂永不放棄,不在於結果,而是追求結果的過程)
回顧自身的籃球成長歲月,我沒想過離隊、沒想過放棄。除了是加入校隊,有一份光榮感外,也因為在訓練的過程中,打從心底的,生出一種苦撐、力撐、咬緊牙關的不死精神,做白日夢多了,總幻想自己能像Kobe一樣,並以他為模範,燃燒無窮鬥志,打出連場好波。當他於1996年「出道」,以高中生之名,第十三順位被選中起,我一直關注他的比賽直播或轉播,那時候還沒有什麼智能手機、網上視頻平台,YouTube也未誕生,我只是從體育雜誌和報章得知他如何要求自己、鍛煉自己,那是我讀了會冒汗和佩服的非人生活,當我在抱怨教練對我們殘酷的虐待時,他簡直就是自殘吧!在某個訪問中,他透露自己比一般球員都認真看待訓練,且是刻苦的訓練,為的就是要偷走籃球之神Michael Jordan一切絕技,以至任何前輩的技術,一絲不苟,即使細微至只是一個步法的轉向,或一個跳投時接球的動作,他都不惜一切,只為勝利,只為籃球。「我可以像他這樣執著和堅持嗎?」我想。
我想。不能光想!所以我效法。(至於如何效法,在此不表了。)後來,他的成就眾所周知,紀錄無數,留下的不單是每一場比賽的畫面,不單是數據和獎項,而是他的「曼巴精神」,這種「曼巴精神」不屈不撓,抱擁錯敗,轉化成功,的確值得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上多加思考和借鑑。至於我的大學籃球生涯,雖有自以為是的時候,總以為自己比別人強,但我按照「曼巴精神」來詮釋,認為自己比別人強是需要的,卻同時需要更多的謙卑。天地很大,那一年在美國,有一個跟我年紀相若的高中生,在夢寐以求的NBA世界裡打出自己的一片青天,然後經歷無數傷患和失敗,最後成了永遠的傳奇。
多謝你,Kobe!多謝你二十二年來,在我的籃球生命裡留下豐富色彩。
殷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