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中美郵報》、英國《華商報》、西班牙《僑聲報》、日本《日中商報》、南非《非洲時報》等世界各大媒體好評推薦!
★ 阿里巴巴集團—馬雲、河北省副省長—陳剛好評推薦!
★ 全國信標委大數據、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機構好評推薦!
互聯網是一條通往未來的高速公路;大數據是行駛在這條高速公路上的一輛輛汽車;區塊鏈則是讓這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合法且有序行駛的制度和規則。
互聯網讓我們處於無序和混沌之中,區塊鏈的誕生為互聯網帶來了新曙光,試圖構建一個更加有序、安全、穩定的新世界。
本書繼承《塊數據1.0:大數據時代真正到來的標誌》及《塊數據2.0:大數據時代的範式革命》,討論的主題是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三者的關係。在大數據時代,每個人都需要《塊數據3.0》這把鑰匙,以打開數字文明的未來之門。
本書討論的主題是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的關係。在這三者的關係中,規則是第一主線。本書的突破在於重構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的規則。在互聯網的發展中,從信息互聯網到價值互聯網再到秩序互聯網是互聯網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演進的基本規律,秩序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的高級形態;在大數據的發展中,數權和數權制度成為大數據的核心價值,數權法開啟並催生了新的數字文明;在區塊鏈的發展中,主權區塊鏈創新現代治理模式,正在成為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制高點。
本書特色:
‧ 團隊專業:匯聚大數據相關專業的研究者、管理者和決策者
‧ 理論創新:提出主權區塊鏈、數權等嶄新概念
‧ 深入淺出:以淺白語言解釋區塊鏈在民生、商業、政務等方面的應用
各界好評推薦:
「數據是驅動商業向前發展的核心,更是人類社會的未來。這不僅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思想意識的巨大變革,我可以肯定地說,這無疑是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馬雲 阿里巴巴集團
「塊數據強調的是數據、演算法、場景融合應用的價值體系,是大數據時代的價值觀和方法論。數據、演算法、場景是治理科技的三大核心要素。」
——日本《日中商報》
「共用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借助共用,人類文明必將走向更高階段。可以說,基於數據力與數據關係提出的『共用價值理論』,是繼剩餘價值理論之後頗具革命性的理論。」
——南非《非洲時報》
「互聯網帶來了超越空間的資訊傳遞、共用與價值交換、增值,卻面臨著從無界、無價、無序走向有界、有價、有序的挑戰。《塊數據3.0》提出的主權區塊鏈,為從信息互聯網、價值互聯網向秩序互聯網的演進帶來了暢想空間。」
——英國《華商報》
「面對超數據時代帶來的數據擁堵難題,《塊數據4.0》運用啟動數據學有效挖掘、分析大數據背後人的運行規律,把超數據從『厚』做到『薄』,從『大』做到『小』,為大數據時代清除認知障礙,平衡利益矛盾,讓不確定性對抗確定性成為可能。」
——西班牙《僑聲報》
「《塊數據5.0》圍繞構建以人為原點的數據社會學理論與方法,創新性地提出數據進化論、數據資本論、數據博弈論的理論體系,研究和探索人與技術、人與經濟、人與社會的內在關係,以此分析人的行為、把握人的規律、預測人的未來。」
——美國《中美郵報》
「本書適合互聯網的創業者閱讀,適合企業管理者閱讀,適合金融家及投資者閱讀……本書同樣適合政府公職人員閱讀。」
——陳剛 前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
作者簡介:
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
成立於2015年4月,是貴陽市人民政府及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共建的跨學科、專業化、國際化、開放型研究平台,是中國大數據發展新型高端智庫。
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依托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和貴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院,建立了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北京研發中心和貴陽研發中心,批准成立了貴州省塊數據理論與應用創新研究基地、貴州省城市空間決策大數據應用創新研究基地和貴州省文化大數據創新研究基地,並建立了中央黨校研究基地、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研究基地、浙江大學研究基地、中國政法大學研究基地和中國(綿陽)科技城研究基地,構建了「兩中心、三平台、五基地」的研究新體系和區域協同創新新格局。
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研究推出的《塊數據》、《數據法》、《主權區塊鏈》「三部曲」是大數據理論發展新的里程碑,被譽為重構數字文明新秩序的三大支柱,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
章節試閱
第二章
塊數據與區塊鏈
大數據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將大數據稱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塊數據是大數據發展的高級形態,是大數據的核心價值,也是大數據時代的解決方案。塊數據的出現既極大地改變了信息生產、組織、加工和傳播的方式,也給各行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驅動力。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塊數據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區塊鏈是一種全新的理念,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曾說:「自蒸汽機、電和計算機發明以來,我們又迎來了第四次工業革命——數字革命,而區塊鏈技術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未來,塊數據與區塊鏈的融合發展將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塊數據為區塊鏈的應用提供了豐富的數據,而區塊鏈則在塊數據背後形成了一個跨企業、跨組織、跨個體的從事經濟社會活動的信任體系,二者的結合將為推動經濟的變革與社會的進步提供極具顛覆性的解決方案。
第一節 塊數據的新內涵
(一)點數據、條數據和塊數據
數據是伴隨著文字和數字的出現而產生的。英語中的「data」(數據)一詞源於拉丁語「datum」,最早出現在13世紀,含義為授予的物品。從哲學的角度看,數據是事物現象的表徵,是獲知事物現象的橋樑。在計算機領域,數據被認為是對客觀事物的邏輯歸納,是用於表示客觀事物的數字和資料。數據所蘊含的價值可以與材料和能源的價值相提並論,已經影響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各個領域,並對整個社會以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變革性影響。
點數據:離散的孤立數據。隨著數據大爆炸時代的到來,全球數據總量急劇增長。國際數據公司發佈的《數字宇宙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全球的數據總量將超過40ZB,相當於地球海灘上全部沙粒數量的57倍。規模龐大的數據獨立存在,沒有連接橋樑,於是形成了一個個離散的孤立點數據。點數據具有數量大、分散化和獨立性的特點,它是大數據的重要來源。
但是,點數據的價值小於數據集合的價值。相互孤立的點數據的價值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其價值受數據年限的制約。NewSQL的先行者VoltDB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數據連續性,這個概念明確指出,時間就是數據的敵人。在連續的時間軸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數據年限的增加,點數據的價值呈下降趨勢,而數據集合的價值卻在逐漸增加。比如,一個用戶於2016年1月1日在網上購買了一部手機。這個交易數據對用戶本人、手機生產廠家和物流公司來說都有很高的價值,它可以保證該交易的順利完成。但是當貨物送達用戶手中之後,用戶本人、手機生產廠家和物流公司可能不會再關注本次交易的數據(如物流信息、發貨地址、收貨地址等)。此時,這次交易數據的個體性價值已經大大降低。但是如果六個月之後,手機生產廠家將無數條類似的交易數據進行匯集、挖掘和分析,獲取數據背後隱藏的信息,就可以明確公司下一步的產品佈局局和發展戰略。
條數據:單維度下的數據集。將某個行業和領域內的點數據進行整合就形成了條數據,條數據在點數據的基礎上實現了數據的聚集。從傳統企業存儲的會員卡數據、互聯網企業存儲的電子商務數據到傳統金融業存儲的交易數據、互聯網金融業存儲的行業數據,再到政府部門信息化管理存儲的衛生、教育、交通等民生數據,通過對點數據進行串聯,條數據實現了特定領域或行業內縱深數據的集合,使人們能夠更高效、更有價值地利用海量數據。
條數據是數據的指向性集聚,這種集聚實現了同類數據的關聯,有利於人們清晰地掌握某個行業或領域的整體狀況和最新動態,進而提高預判的精準性,降低生產生活成本,將數據的應用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條數據與企業的生產、營銷等商業活動緊密相連,因此條數據的累積和分析更有利於企業掌握自身狀況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企業管理者做出精準性發展預判和戰略規劃有重大的指導意義。比如,中國鞋業龍頭企業百麗公司,其管理的一個核心目標就是有目的且高效率地搜集、分析和處理生產銷售過程中各環節、各部門產生的大量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形成數據分析報告,進而對企業的運營管理及發展策略做出相應調整。
但是,條數據本身也具有很多缺陷,制約了數據價值的最大化。一方面,條數據是特定領域、部門或行業的數據,各個領域和行業之間的數據不能相互連接,因此形成數據孤島。另一方面,條數據容易被少數的企業、行業或部門壟斷,阻礙數據資源的共享、開放及其價值的發揮。此外,由於條數據是特定領域的有限數據,人們在根據數據做預測時容易以偏概全,導致數據預測失真,甚至出現重大偏差。
塊數據:特定平台上的關聯聚合。根據《塊數據1.0》,塊數據是一個物理空間或行政區域內形成的涉及人、事、物的各類數據的總和。《塊數據2.0》將塊數據的定義進一步深化,認為塊數據是具有高度關聯性的各類數據在特定平台上的持續聚合。與條數據不同,塊數據將各個行業、部門和領域之間的障礙打破,實現數據跨行業、跨部門和跨領域的集聚融合,並在此基礎上開展數據社會學範式的思考,形成對塊數據發展的共同認知。
塊數據的本質屬性是高度的關聯性。塊數據內含一種高度關聯的機制,這種機制為數據的持續集聚提供了條件。它不僅將高度關聯的數據集聚在一起,而且形成了一種人、物、時空之間彼此關聯、相互交錯的關聯格局。這種格局更有助於人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數據的關聯性與其價值大小呈正相關的關係,也就是說,數據的關聯度越高,信息量越大,價值也就越大。
塊數據的關聯聚合是在特定平台上發生的,並不局限於某個行政區域或物理空間。這個平台既包括特定的物理空間,也包括操作環境、虛擬空間等。塊數據的關聯性聚合可以實現不同領域、不同類型數據的跨界集聚,進而改變信息的生產、組織、加工和傳播方式,打破傳統的信息不對稱和信息流動的限制障礙,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注入新的驅動力,推動社會的革新和發展。
(二)塊數據是大數據時代的解決方案
塊數據是大數據的核心價值。如今,大數據已經逐漸成為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通過對生活中、互聯網以及手機上的各種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獲取有價值的信息,進而深刻改變人類的價值觀念、知識構成和生活方式。「價值」理所當然成為大數據的終極意義。大數據的價值基於某個行業內部數據的集聚和關聯。從更廣闊的視角看,塊數據為政用、商用和民用領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價值系統。相較於大數據而言,塊數據使數據與人能夠進行充分的互動、關聯和融合,解構和重構數據與人、事、物之間的關係,為商業、社會甚至政府創造相應的解決方案,為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提供一個更大的價值系統——塊數據價值鏈。塊數據價值鏈注重數據的實際價值,充分發揮數據在政用、商用和民用等領域的應用價值,通過基於政府的全治理鏈、基於商業的全產業鏈和基於社會的全服務鏈進而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塊數據全治理鏈致力於構建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和用數據創新的新格局,進而實現政府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精細化和精準化。塊數據全產業鏈將傳統的產業結構和產業體系進行解構和重構,進一步解放和優化配置,從而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塊數據全服務鏈在公共事業、健康醫療、社會救助、文化教育、消費維權和社會保障等領域中,精準鎖定民生痛點、識別公眾需求,從而提供多層次的公共服務。從本質上看,塊數據價值鏈發掘了超越數據本身的嶄新的價值組合,通過數據驅動,重構產業和價值;通過需求識別,轉變公共服務需求導向,同時構建模塊化供給體系;通過數據感知與預測,實現精準化和精細化的數據治理。
塊數據是大數據發展的高級形態。塊數據不是大數據時代的衍生品,而是大數據發展的高級形態,和大數據相比擁有明顯的區別。如果說大數據是因為「物」而出現,那麼,塊數據則是圍繞著「人或組織」而產生。大數據通過人的思維來觀察和解釋數據,而塊數據則是運用數據的思維去觀察和解釋人的行為。塊數據的主體是人,通過以人為原點記錄靜態數據、意識數據和行為數據,進而推動人類行為與數據的交互影響以及人類自身的進步。同時,相對於大數據數據容量大、數據類型繁多、商業價值高和處理速度快的「4V」特徵,塊數據還具有多維變量特徵,將大數據的「4V」特徵升級為「5V」特徵。多維變量特徵是塊數據集聚、關聯和價值挖掘的原因和基礎,有助於塊數據揭示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和本質,有利於從數據的高度關聯性中獲取變量。塊數據的多維變量特徵改變了數據使用和分析的傳統角度,使數據從原本靜止和孤立的狀態逐漸過渡到運動和聯繫的狀態。正如「數學中的轉折點是笛卡兒的變量」一樣,大數據時代的轉折點在於塊數據的多維變量特徵的出現。
塊數據是大數據的高度融合。目前,人類對大數據的應用,更多的是對特定領域或行業內縱深數據的集合,這對反映本領域或行業的規律具有很大的價值。但是,這種條數據的處理方式將數據困在一個個孤立的鏈條上,相互之間不能連接起來。從傳統企業的產品數據、互聯網商家的交易數據到政府部門的民生數據,這些數據的集聚和使用都被限定在特定的行業或領域。壟斷程度高、融合能力差、共享難度大、應用價值低以及安全風險大等一系列制約因素嚴重阻礙了大數據的發展。解決數據單一、數據封閉和數據壟斷等問題正是塊數據發展的價值所在。塊數據形成的機制是開放、共享和連接,就像計算機主板一樣,建立一個開放、共享和連接的數據基地,各部門和行業的數據就像一個個可插拔的板卡,通過充分的融合和集成,最終實現數據的集聚。同時,塊數據是具有高度關聯性的數據的聚合。數據的關聯性決定了數據組構的過程並非簡單堆砌,而是具有明顯的網線、節點、脈絡和內在的邏輯運行規律。此外,塊數據自身所具有的平台化、集聚力強、關聯度高、開放性、價值密度高等特點,決定了塊數據可以打破數據孤島和數據壟斷,解決大數據時代的難題,讓大數據實現在「塊」上的「條」融合。
(三)塊數據的理論創新
對塊數據的認識和理解,是隨著對數據奧秘的探索和對大數據價值的發現而不斷深入的,為此,我們構建了一個從塊數據1.0到塊數據5.0的理論體系。基於對塊數據理論和方法的探索而形成的新概念、新理論、新模型、新方法,既反映了我們研究塊數據的核心觀點,也是對未來社會的前瞻和研判。
塊數據1.0:大數據時代真正到來的標誌。大數據的誕生,徹底顛覆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但是目前,大數據基本是以領域、行業為單位,形成了彼此割裂、互不相通的條數據。塊數據1.0創造性地提出了塊數據的概念——一個物理空間或者行政區域內形成的涉及人、事、物的各類數據的總和,相當於將各類條數據解構、交叉、融合,挖掘數據更高、更多的價值。在大數據初步探索並逐步形成條數據的基礎上,塊數據在一個物理空間形成匯聚,解決了數據融合發展的難題,塊數據的出現標誌著大數據時代的真正到來。塊數據1.0對塊數據進行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全方位深入研究,明確了塊數據的定義和特徵,分析了塊數據的融合路徑和運行模式,以及塊數據實踐應用所形成的塊數據全價值鏈,包括全產業鏈、全服務鏈和全治理鏈。
塊數據2.0:大數據時代的範式革命。塊數據的出現引發了大數據時代的範式轉移,人們很難用傳統的、獨立的學科理論對塊數據進行詮釋。如果說塊數據1.0回答了塊數據是什麼的問題,那麼塊數據2.0則進一步回答了塊數據為什麼的問題。塊數據在傳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的基礎上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引發了人們在知識體系、價值體系和生活方式領域的創新,人類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將因此而產生重大變革,這種影響和改變被稱為大數據時代的範式革命。塊數據2.0形成了以人為原點的數據社會學範式,核心是用數據技術而不是人的思維去分析人的行為、把握社會規律、預測人類未來。
塊數據3.0:秩序互聯網和主權區塊鏈。在塊數據1.0和塊數據2.0的基礎上,塊數據3.0將著重從秩序互聯網和主權區塊鏈的角度對塊數據理論進行深化研究,重點探討塊數據的技術基礎和法律規制問題。我們認為,當互聯網遇到區塊鏈,就找到了依託分佈式數據庫技術實現數據密集型計算的有效路徑,也可以解決海量數據挖掘分析的問題,從技術層面支撐大數據核心價值的實現,從而使塊數據真正成為大數據的解決方案。而主權區塊鏈作為一種法律規制下的技術之治,讓互聯網從信息互聯網、價值互聯網到秩序互聯網成為可能。作為創造信任的機器,區塊鏈有助於建立一種不需要人為因素參與的信任關係,為新型網絡秩序的建立提供了一種可能。塊數據3.0將區塊鏈拓展到互聯網治理中,有助於形成一個跨企業、跨組織、跨個體的從事經濟社會活動的信任體系,構建一種「主觀為人、客觀為己」的社會價值形態,推動構建基於價值共享、規則共識和行為共治的信息文明新秩序,即秩序互聯網。
塊數據4.0:激活數據學的應用場景。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我們還將繼續圍繞塊數據的理論架構開展深入研究。其中,激活數據學是基於複雜理論的應用模型,通過數據搜索、關聯融合、自激活、熱點減量化和智能碰撞,以人機交互推動高度數據化的智能與高度智能化的數據相互融合,對高度關聯的數據進行激活,實現對不確定性和不可預知性的精準把控。從某種意義上講,激活數據學將顛覆傳統的思維方式,為大數據領域的探索研究提供一個嶄新的視角。
塊數據5.0:數據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在塊數據4.0研究的基礎上,塊數據5.0將進一步聚焦數據社會學這一大數據理論研究的制高點。社會學研究本身的綜合性和研究對象的複雜性決定了其更多地強調相關性。在大數據時代,人類的行為和活動可以通過數據化的方式進行研究和分析。而數據社會學則以社會學為原點,融合計算機、雲計算等技術工具進行多維化的數據分析,這將帶來新的社會範式和科學範式。這種範式轉移又必將引發新一輪數據革命,並導致新技術的產生和人們生產、生活、生存方式的巨大變革。
第二節 重新認識區塊鏈
(一)區塊鏈:從可編程到可計算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它在本質上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賬本技術。中本聰在其於2008年發表的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中首次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英國政府在其於2016年年初發佈的報告《區塊鏈:分佈式賬本技術》中指出:「區塊鏈是數據庫的一種。它擁有大量的記錄,並將這些記錄全部存放在區塊內(而非整理在一頁紙或表格中)。每個區塊通過使用加密簽名,連接到下一個區塊。人們可以像使用賬本一樣使用區塊鏈,可以共享,也可以被擁有適當權限的人查閱。」我國工信部在2016年發佈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中指出,區塊鏈在狹義上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並以密碼學的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佈式賬本;在廣義上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佈式節點共識算法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佈式基礎架構與計算範式。
雖然區塊鏈最開始是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而誕生,但目前它的應用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數字貨幣領域,在多個行業和領域區塊鏈都展現了其獨特的優勢,區塊鏈技術對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發展以及運作方式的創新具有極大的價值。根據區塊鏈科學研究所創始人梅蘭妮.斯萬的觀點,目前由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已有和將有的革新主要分為三類,即可編程貨幣、可編程金融和可編程社會。
區塊鏈1.0:可編程貨幣。可編程貨幣是一種具有靈活性的,並且幾乎獨立存在的數字貨幣。比特幣是可編程貨幣的一種,它的出現使價值在互聯網中的流動變成了可能。區塊鏈構建了一個全新的數字支付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人們可以進行無障礙的數字貨幣交易或跨國支付。而且,由於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信任等特性,它能夠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這會對現有的貨幣體系產生顛覆性影響。區塊鏈1.0設置了貨幣的全新起點,但構建全球統一的區塊鏈網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區塊鏈2.0:可編程金融。如果說可編程貨幣是為了實現貨幣交易的去中心化,那麼可編程金融就能實現整個金融市場的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技術發展的下一個重要紐帶。與將區塊鏈用作虛擬貨幣的支撐平台不同,區塊鏈2.0的核心理念是把區塊鏈作為一個可編程的分佈式信用基礎設施,用以支撐智能合約的應用。區塊鏈的應用範圍從貨幣領域擴展到具有合約功能的其他領域,交易的內容包括房產契約、知識產權、權益及債務憑證等。同時,以太坊、合約幣、彩色幣、比特股等的出現,也預示著區塊鏈技術正逐步成為驅動金融行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區塊鏈3.0:可編程社會。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由於其具有去中心化及去信任的功能,區塊鏈的應用將超越金融領域。區塊鏈3.0不僅將應用擴展到身份認證、審計、仲裁、投標等社會治理領域,還將囊括工業、文化、科學和藝術等領域。通過解決去信任問題,區塊鏈技術提供了一種通用技術和全球範圍內的解決方案,即不再通過第三方建立信用和共享信息資源,從而使整個領域的運行效率和整體水平得到提高。在這一應用階段,區塊鏈技術將被用於將所有的人和設備連接到一個全球性的網絡中,科學地配置全球資源,實現價值的全球流動,推動整個社會發展進入智能互聯新時代。
(二)從網絡結構到塊鏈結構
網絡結構:P2P。P2P這個詞來源於計算機行業,學術界將P2P網絡翻譯為對等網絡,但多數情況下人們稱其為點對點網絡或端對端網絡,是一種建構在互聯網上的連接網絡。在比特幣出現之前,P2P網絡技術已被廣泛用於開發各類應用,如即時通信軟件、文件共享和下載軟件、網絡視頻播放軟件、計算資源共享軟件等。P2P網絡技術是構成區塊鏈技術架構的核心技術之一,具有去中心化、集體維護和隱私保護的特點,整個區塊鏈的基礎架構就是P2P網絡。與中心化網絡模式不同,在P2P網絡模式中,沒有中心服務器,也沒有中心路由器。成千上萬台在P2P網絡中彼此連接的計算機的地位是對等的,擁有相同的網絡權力,每個計算機節點直接相連,可以自由進入和退出。所有節點通過特定的軟件協議共享部分計算資源、軟件或者信息內容。即使區塊鏈中的任何一個或者多個節點從網絡中丟失,區塊鏈中的數據也不會丟失。
去中心化:整個P2P網絡結構中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機構,信息和資源分散在不同的節點中,信息的傳輸都是在節點之間進行的,所有節點的權利和義務是平等的。即使網絡中的某一個節點損壞或信息丟失,也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
集體維護:P2P網絡中的數據塊由整個系統中所有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共同參與,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作為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參與到整個網絡之中。
隱私保護:在P2P網絡結構中,信息和數據的傳輸是分散在各個節點之間進行的,省去了其他的中間步驟,因此極大地降低了用戶隱私洩露的風險。
塊鏈結構:完整記錄交易歷史。區塊鏈是由區塊和鏈兩部分構成的。在區塊鏈中,交易數據以電子化的形式永久存儲,形成數據存儲單元,即區塊。每個區塊就像是一頁賬目,每筆數據在賬本中按照時間先後順序自動排列。時間戳將所有區塊按時間順序有序連接起來,形成了一條區塊的鏈條(見圖2–3)。區塊每隔一定時間就會自動生成,其中記錄著經過驗證的、區塊創建過程中發生的所有交易記錄,而且新的區塊只要被加入區塊鏈中,就很難更改或刪除。
一般區塊的結構分為區塊頭和區塊體兩部分。區塊頭包含了每個區塊自身的身份識別信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信息是頭哈希值,它和下一個區塊的父哈希值是完全一致的,由此實現相鄰兩個區塊的串聯,最終得到一條有序連接的區塊鏈。通過區塊鏈中的任意區塊,都可以追溯這個區塊之前或之後的所有區塊。同時,區塊頭還包含了區塊高度(區塊順序編號)、時間戳、本區塊的交易數量、總交易金額和區塊大小等信息,保證了區塊鏈數據庫的完整性。區塊中的區塊體則包含了經過驗證的、區塊創建過程中發生的所有交易記錄。大部分情況下,一旦新區塊生成並添加到區塊鏈尾部,那麼這個區塊的數據就不能被更改或刪除。因此,區塊鏈的塊鏈結構保證了數據庫的嚴謹性,保證數據不可篡改。
(三)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
根據參與節點的範圍不同,區塊鏈分為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三種。簡單來說,公有鏈是對外公開的、任何人不用注冊就可以匿名參與,無須授權就可以訪問的區塊鏈。私有鏈是使用權限按照私有組織規則制定,並且只有特定的人才能使用的區塊鏈。聯盟鏈是介於公有鏈和私有鏈之間,使用權限按照聯盟規則制定,僅限聯盟成員參與的區塊鏈。
公有鏈:公有鏈一般情況下被認為是完全去中心化的,是真正的分佈式去中心化區塊鏈。在公有鏈中,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區塊鏈上的區塊、獲取完整的區塊鏈數據、發送交易信息和參與共識過程。公有鏈中的所有參與者,無論是個人、企業或者聯盟都是平等的,關於交易的信息和合約被廣播給每個主體。公有鏈的安全通過加密數字算法保證,結合經濟獎勵和加密數字算法驗證,採用工作量證明或權益證明機制,並遵循每個人在區塊鏈中獲得的經濟獎勵和對共識過程做出的貢獻成正比的原則。公有鏈的典型應用案例是以太坊。以太坊本質上是一個平台和一種編程語言,它對於下一代分佈式應用的建立和發佈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作為一個全新的區塊鏈平台,以太坊的所有權不屬於任何人,也不被任何人控制,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運行去中心化應用。
私有鏈:公有鏈在大規模部署、可靠性、數據隱私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因此促進了私有鏈的誕生。私有鏈不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但有分佈式的特點。私有鏈是寫入權限和讀取權限都由某個組織或機構控制的區塊鏈,只有被許可的節點才能夠參與並且查看所有數據。在P2P網絡結構中,系統內部的處理速度往往由最弱的節點決定,而私有鏈的網絡環境和所有節點都可以被完全控制,因此私有鏈的處理速度比公有鏈更快。私有鏈既發揮了公有鏈相對去信任的優勢,又避免了公有鏈隱私保護難、算力耗費和交易效率低等問題,對政府、公司內部的測試和審計具有重大的意義。
聯盟鏈:聯盟鏈是對特定的組織或成員開放,根據一定的特徵或目標限定參與節點,並且共識過程受預選節點控制的區塊鏈,具有多中心化或部分去中心化的特點。聯盟鏈中,每個節點擁有完全對等的權限,數據的可信交換不需要以互相信任為前提。比如,2015年成立的R3聯盟構建了一個銀行同業的聯盟鏈,利用區塊鏈技術使各家銀行可以共享同一個賬本,從而解決不同銀行間對賬困難、流動性風險高、監管報送流程煩瑣和結算成本高等問題。
雖然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三者都是基於共識機制保證區塊鏈技術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具有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點,但是三者也有明顯的區別。從私有鏈、聯盟鏈到公有鏈,去中心化程度逐漸提高(見圖2–4),權限和範圍也不斷擴大。不同的信息公開程度和中心控制力度有助於區塊鏈滿足不同類型的應用需求。
(四)算法、共識和智能合約
算法:保證交易的安全可靠。算法是對解題方案準確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決問題的策略機制。現代意義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系統的方法解決某一類問題的程序或步驟。區塊鏈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在信息不對稱、身份不確定的環境下,建立保證經濟活動正常開展的「信任」生態體系。通過使用算法證明機制,整個系統中的所有節點都能夠在去信任的環境下自動安全地交換數據,這不僅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確保了整個網絡的安全運行。
算法保證數據的確定性。哈希算法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在區塊鏈的應用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哈希算法是在哈希函數的基礎上構造的,這種算法可以在合理有限的時間內,將任意長度的數據換算成固定長度的二進制值,得到的值是散列值,也稱哈希值。如果初始數據發生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改變,也會在隨後的計算中產生不同的哈希值。計算過程中,一個哈希值有且僅有唯一的數據輸入,因此通過哈希算法得出的哈希值是確定且準確的。
算法讓信息的安全傳播成為可能。在區塊鏈中,信息的傳播需要使用非對稱加密算法。非對稱加密算法是由一對對應的唯一性密鑰(公開密鑰和私有密鑰)組成的加密方法。加密過程中,非對稱加密算法最明顯的優勢,就是使用兩個而不是一個密鑰值,一個用來加密信息,另一個用來解密信息,兩個密鑰是分開的。其中,用來加密信息的密鑰是公開密鑰,用來解密信息的密鑰是私有密鑰。公開密鑰相當於區塊鏈中每個節點傳遞信息的信箱,相應地,私有密鑰相當於信箱的鑰匙,只有擁有私有密鑰的人才能查看信箱中的信件信息。用公開密鑰加密的信息只能用與之相對應的私有密鑰解密,私有密鑰只有持有者知道,而公開密鑰卻可以通過安全渠道發送或在目錄中發佈,這種非對稱性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播的安全性。
算法實現數據的大量儲存。在區塊鏈的發展過程中,數據的體積越來越大,數據存儲的負擔越來越重。比特幣之父中本聰將每個區塊的大小設置為1M,以此來預防區塊鏈的過度膨脹。由於區塊鏈中區塊的容量是有限的,將大量的數據存儲在區塊鏈上顯然是不科學的,所以實用的區塊鏈存儲方法是將數據信息換算成固定大小的二進制哈希值,然後存儲在區塊鏈上。
共識:實現分佈式場景下的一致性。從最基礎的層面上說,共識是一種保證群體不發生衝突,共同做出決策的方法。根據愛德華.希爾斯的「共識理念」,共識的達成需要三個條件:團體成員共同接受法律、規範和規則,團體成員一致認可實施相關法規的機構,身份認同或團結意識。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共識機制已經逐漸從一個抽象概念發展成分佈式賬本技術的重要支撐,強調網絡中全部或大部分成員就某個交易信息或某條數據達成一致的意見。參與者之間的共識是區塊鏈的核心,在沒有中心機構的情況下,參與者必須就規則和應用方法達成一致,並同意運用這些規則進行交易。
要實現一個具有安全性、可靠性、不可篡改性的去中心化系統,需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保證分佈式數據存儲記錄的安全和不可逆。在一個互不信任的市場中,各節點達成一致的充分必要條件是每個節點出於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慮,都會自發、誠實地遵守協議中預先設定的規則,判斷每一條記錄的真實性,最終將判斷為真的記錄記入區塊鏈之中。這種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包括:工作量證明、權益證明、工作量證明與權益證明混合、股份授權證明等。
智能合約: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智能合約的概念最早由計算機科學家、加密大師尼克.薩博於1995年提出,他將智能合約定義為:「一個由計算機處理的、可執行合約條款的交易協議。」與傳統合約不同,智能合約將所有的合約條款和操作步驟都置於計算機協議的掌控之下。在區塊鏈出現以前,智能合約的理念由於技術的限制一直沒有應用到現實之中。基於去中心化的特性,區塊鏈技術被用來創建、確認和執行不同類型的智能合約,開啟了智能合約廣闊的應用場景。
智能合約是一套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由計算機系統自動執行,其中包含了合約參與者約定的權利和義務。一個完整的智能合約包括三個要素:承諾、協議和數字形式。承諾明確了智能合約的本質和目的,是參與方同意的權利和義務。協議是智能合約的技術實現方式,在這個協議的基礎上,合約承諾被完成,或者合約承諾的完成過程被記錄下來。承諾通過數字形式被寫入計算機可讀的代碼中,只要參與方達成協定,相關的權利和義務將由一台計算機或者計算機網絡執行。構建一份智能合約,區塊鏈上的用戶首先要根據協議擬定一份承諾,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並用各自的私鑰簽名以確保合約的有效性。簽名後的智能合約通過P2P網絡發送給區塊鏈中的每個節點,節點會對這份智能合約進行共識認同和處理,通過驗證的合約最終會被寫入區塊鏈,並自動執行。
由於數字資產方面的合約容易規範且易強制執行,因此,智能合約首先被應用在虛擬貨幣、網站、軟件、雲服務以及股票交易等數字資產領域。隨後,智能合約將向實物資產領域擴展,比如遺囑執行、汽車租賃、房屋租售等。
(五)「信任機器」的機制
「信任機器」一詞出自《經濟學人》雜誌的一篇文章。信任是價值存儲、轉移和交易的基礎,如果缺乏信任,任何價值交換都無法完成。信任與系統可靠性、安全性呈正相關關係,即形成信任關係的要素越穩定,信任關係就越牢靠。區塊鏈是孕育信任的土壤。在區塊鏈中,所有數據都是公開的,整個系統的運作機制也是透明的,因此節點之間不可能互相欺騙。而且,區塊鏈還可以提高建立信任的速度,減少建立信任的成本,進而提高社會各項活動的運轉效率。
使用一個東西比佔有一個東西更重要。區塊鏈已經不僅僅是最開始的比特幣基礎技術,其所承載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加密貨幣,區塊鏈的出現和發展開啟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們可以在不需要任何信用認證的情況下互相協作。簡而言之,區塊鏈是一台創造信任的機器。
第三節 塊數據與區塊鏈融合創新
(一)區塊鏈與新一代信息技術
當前,以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成為全球關注的重點。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範圍廣、涵蓋領域多,在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中具有重大的影響作用,逐步演變為各行各業深化技術運用的方向。從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和區塊鏈的技術特點來看,區塊鏈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結合已成必然,並有可能對相關行業的發展提供具有顛覆性的解決方案。
區塊鏈+大數據。互聯網誕生初期,數據庫的主要類型是關係型數據庫,這是在1970年由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研究員埃德加.弗蘭克.科德博士首先提出的。關係模型即二維表格模型,而關係型數據庫是由二維表及其之間的聯繫所組成的一個數據組織。在之後幾十年的發展中,關係模型逐漸成為數據庫結構的主流模型。隨著Web2.0(第二代互聯網)的興起,傳統的關係型數據庫在應對以數量大、種類多、價值高和存取速度快為主要特點的大數據時暴露出諸多弊端。NoSQL通過複雜的設計網絡和算法對數據進行重新整理和歸納,將原本看似並無關聯的數據變為可以分級分類的高質量數據,有效地解決了大數據帶來的大規模數據集合和多種數據類型的挑戰,尤其是應用難題。傳統的主流數據庫技術架構都是私密且中心化的,這種架構永遠無法解決數據價值轉移和互信的問題。區塊鏈作為一種不可篡改的、過程全記錄的數據庫技術,具有強信任、強安全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區塊鏈中的多個節點共同參與數據的計算和記錄,並且互相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換句話說,區塊鏈技術能夠通過去中心化技術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完成全球互信這個巨大進步,它將成為下一代數據庫架構。
區塊鏈+雲計算。雲計算是繼大型計算機優化為「客戶端—服務器」之後的又一次巨大突破,是一種能夠對可配置的共享計算資源池進行普遍存在的、按需的網絡訪問的服務模型,這些共享計算資源包括網絡資源、服務資源、存儲資源和應用資源等。但是,目前雲計算的存儲方式是中心化的,面臨著信息安全和永久存儲的問題。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雲計算中,建立一種分佈式雲存儲方式,將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存儲方式不但可以存儲數據,還可以同時證明這份數據是真實可信的,並且不能被隨意修改。
基於區塊鏈的分佈式雲存儲主要具有如下特點。一是碎片資源的可利用。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分享個人的硬盤空間獲得金錢回報,這種金錢回報由租戶直接支付給個人,提供服務的平台只收取低廉的服務費。二是大眾廣泛參與。所有人都可以訪問公開區塊鏈上的數據,所有人都可以發起交易並等待被寫入區塊鏈。共識過程的參與者通過密碼學技術以及內建的經濟激勵維護數據庫的安全。三是高效低成本運行。區塊鏈技術在網絡上是公開、透明、開源的,不需要通過任何的機構及組織,參與者可以隨時隨地上傳、下載所需要的信息。比起購置昂貴的存儲設備及配套的人力來說,租用硬盤空間比較經濟實惠。四是較高的安全性,傳統的雲存儲公司購買或租用服務器,而區塊鏈技術可以使文件存儲於一個分佈式虛擬網絡之中,這樣就不需要像傳統的雲存儲公司那樣依靠硬件的維護保證存儲的可靠性。
區塊鏈+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其適用範圍已經擴展和延伸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的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關。根據有關機構預測,2017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將達到84億,2020年這一數字將增長至204億。由於缺乏統一的標準和共識機制,物聯網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智能設備標識不統一、聯網協議複雜、數據格式多樣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導致物聯網設備很難被有機整合,設備產生的海量數據難以集聚、流動和分析應用,機器間的交互與群體智能的效果難以發揮。隨著物聯網中設備數量的快速增長,如果繼續採用傳統的中心化網絡模式進行管理,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的投入將是非常巨大的。區塊鏈將可能成為萬物互聯網中智能設備的分佈式賬本。除了能夠記錄智能設備的轉移,區塊鏈去中心化、去信任的特性還為物聯網的自我管理提供了可能,有助於物聯網中設備之間的彼此連接和關聯,從而很好地解決物聯網的一些核心問題,讓物與物之間不僅相連起來,還能自發地交互起來,讓我們的生活加速進入物聯網的智能化時代。鑒於區塊鏈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核心紐帶作用,美國IBM公司已經開始進行戰略轉移,他們認為依託區塊鏈創建有形資產、匹配供給和需求,物聯網將會創造一個新的市場,智能製造、敏捷供應鏈、智能物流、智能產品追溯、產品大數據都將成為可能。未來幾年內,物聯網將會成為區塊鏈技術最大、最激動人心的應用領域之一。
(二)「結繩成網」實現數據關聯聚合
區塊鏈「繩網結構」是《貴陽區塊鏈發展和應用》白皮書中提出的一個新理論。近年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區塊鏈間協同操作的願望越發強烈,打破不同區塊鏈間通信壁壘的需求日益增長,解決區塊鏈間的網絡互通問題已經成為區塊鏈技術發展的新趨勢。「繩網結構」理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形象地講,區塊鏈是按照時間戳順序將一個個區塊依次連接形成的鏈,類似於一條條「繩」,它把一串串數字和交易信息緊密地聯結在一起,詳細記錄了某個社群內數字資產的所有交易歷史。這些在不同應用場景、不同社群範圍和不同應用領域下產生的「繩」具有彼此連接的現實需要和內在動力,將不同區塊鏈相互連接就像把「繩」編織成「網」,構建起立體的價值網絡,實現鏈與鏈之間的數據流通、業務交互和價值交付,進而形成跨區域、跨場景、跨部門的區塊鏈應用立體空間。
塊數據是具有高度關聯性的各類數據在特定平台上的持續聚合。「繩網結構」理論和塊數據理論的內在機理是相通的。塊數據形成和發展的機制是開放、共享和連接,強調的是條數據在「塊」上的融合,為的是實現條與條、條與塊、塊與塊之間的數據連接、匯聚和融合,進而形成更大的網狀結構。通過塊數據形成的人的關聯、物的關聯、人與物的關聯和時空的關聯將會推動構建一種數據與數據之間彼此連接、相互交錯的組織連接格局。
「結繩成網」實現塊數據價值的發現、重構和創造。大數據的高價值應用是基於某個領域、某個行業的內部數據的集聚與關聯。按照邁克爾.波特的產業價值鏈理論,價值最大化不僅取決於企業的內部價值鏈,更取決於在一個更大的價值系統中,一個企業的價值鏈同供應商、銷售商以及顧客價值鏈之間的連接,也就是跨界關聯。單個區塊鏈上記錄了某一場景中關鍵機制交付的歷史數據,通過「繩網結構」,一個個區塊鏈交織形成一個價值交付網絡,記錄了全網價值交付的所有歷史數據,構建了立體的價值結構。塊數據是建立「繩網結構」的基礎,它為區塊鏈的應用提供了豐富的數據,並結合塊數據的激活和應用,凝聚立體智慧;「繩網結構」則在塊數據後面形成了一個跨企業、跨組織,跨個體的,從事經濟社會各種活動的信任體系,從而建立起價值互聯網,產生網絡效益和更大的價值。
「結繩成網」形成塊數據全產業鏈。塊數據的最大價值在於應用,塊數據的應用將為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提供一個更大的價值系統,是解決現實世界中各種難題的關鍵。無論是商業、社會還是政府問題,都可以基於塊數據找到解決方案,這正是塊數據的價值所在。「繩網結構」理論與塊數據應用的結合,將會推動塊數據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的快速發展。例如,大家熟知的摩拜單車、優步、滴滴、神州等企業的出現正是這種新業態的最好例證,它們形成的是以協同消費模式為主導的共享經濟價值鏈。而基於更大的價值系統,塊數據將催生新的全產業鏈。也就是說,基於塊數據的發展,各產業部門之間依據內在的關聯規則,形成新的關聯關係,構建眾聯、眾包、眾創、眾籌的平台化模式,實現資源再配置,從而對傳統產業結構和產業體系進行顛覆性的解構和重構,形成新的全產業鏈。
「結繩成網」實現數據的跨區域、跨場景、跨部門的關聯聚合。塊數據的融合並不僅限於某個特定的區域、場景和部門,而是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實現了自然要素和人文因素的融合。區塊鏈通過「結繩成網」,打破了數據與數據之間存在的「隔膜」,通過各類數據的高度關聯性集聚,實現數據在特定平台上的持續集聚,從而形成一個巨大的數據有機體。區塊鏈可以通過共識機制實現跨場景的數據流通,這就使得跨場景的業務模式創新成為可能。特別是在當前,作為數據最大擁有者的政府,尚未全面建立起真正的跨部門協同治理模式,很多部門間的數據依然不能互通互聯和共建共享,「我不是我」的咄咄怪事和百姓辦事難等問題依然存在。將「結繩成網」理論融入數據的應用之中,使相關部門之間實行針對當事人(個人、企業或社會組織)信息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大數據協同工作機制,從而實現商用、民用和政用的數據跨部門全面聚合。
(三)塊數據城市:融合創新的價值體現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如果說城市是工業時代的產物,那麼塊數據城市則是大數據時代的產物。塊數據城市以「數據驅動、智慧引領、塊上集聚」為發展理念,通過數據開放共享、互聯互通和發展應用,實現城市各類數據的匯聚融合、開放和共享,最終達到數據成為城市創新驅動發展要素並得到廣泛應用的目標。在未來的塊數據城市裡,人類的每一個行蹤和行為都會得到效率最大化的配置,整個社會的運轉效率將得到極大的提升。塊數據城市作為融合創新的價值體現,對傳統城市的本質進行了全方位的重塑,不管是對城市的結構、功能、特徵和社會生活方式,還是城市人的心理、行為和文化接受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塊數據與區塊鏈融合,改善政府治理。我國正在從互聯網大國向互聯網強國邁進。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積極應對網絡安全威脅、防範網絡安全風險迫在眉睫、刻不容緩。信息化給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帶來了嚴峻挑戰。互聯網具有隱匿性、開放性、傳播性等特點,這也使互聯網的發展面臨著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網絡賭博、網絡欺詐損害廣大群眾利益,政治謠言和敵對勢力滲透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網絡與信息安全形勢嚴峻威脅國家利益等重大問題。通過加強塊數據與區塊鏈的融合,強化網絡主權,加快構建以主權區塊鏈為推動和支撐的價值互聯網,我們將向秩序互聯網穩步邁進。
第二章
塊數據與區塊鏈
大數據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將大數據稱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塊數據是大數據發展的高級形態,是大數據的核心價值,也是大數據時代的解決方案。塊數據的出現既極大地改變了信息生產、組織、加工和傳播的方式,也給各行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驅動力。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塊數據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區塊鏈是一種全新的理念,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曾說:「自蒸汽機、電和計算機發明以來,我們又迎來了第四次工業革命——數字革命...
作者序
總序
大數據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數據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大數據不僅改變了貴州和貴陽對世界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也改變了世界對貴州和貴陽的認識。貴州和貴陽已經成為中國大數據發展的戰略策源地,並正在成為引領全球大數據發展的重要風向標。這個戰略策源地和重要風向標的主要標誌就是以塊數據為核心的理論創新,搶佔了大數據發展的理論制高點和國際話語權。
應該肯定,塊數據是貴州和貴陽發展大數據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的產物。如果說,大數據第一次讓貴州和貴陽站在了世界面前,那麼,在這面前的正是標誌著大數據時代真正到來的塊數據。塊數據對未來文明的改變和推動已經超出所有偉大預言家的預測,這一史詩般劇碼的序幕正在拉開或者剛剛拉開。事實上,對塊數據的認識和研究從來沒有停歇過,我們建構了一個從1.0到5.0的塊數據理論體系,試圖探索和揭示塊數據的本質、規律和價值。正如我在《塊數據2.0:大數據時代的範式革命》一書主編序中描述的那樣:「這是一場由科技引發的社會變革,它將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改變世界上物質與意識的構成,改變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我們不得不更多地關注它、研究它和把握它,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置身其中。這也是我們必須對塊數據肅然起敬,並持續探尋的根本動因。」
不僅如此,我們的研究發現,塊數據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
第一,塊數據是大數據時代真正到來的標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處於重要交匯期。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我們已進入以大數據為標誌的信息化發展新階段。人類將以塊數據為標誌,真正步入大數據時代。塊數據就是把各個分散的點數據和分割的條數據匯聚在一個特定平台上並使之發生持續的聚合效應。這種聚合效應通過數據多維融合與關聯分析對事物作出更加快速、更加全面、更加精準和更加有效的研判和預測,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推動秩序的進化和文明的增長。簡言之,塊數據就是研究數據運動規律的數據哲學。數據是運動的,數據運動是有規律的,數據運動所揭示的是數字文明時代秩序的增長。我們認為,塊數據是大數據發展的高級形態,是大數據融合的核心價值,是大數據時代的解決方案。
第二,塊數據是數據、算法、場景融合應用的價值體系。數據、算法、場景是治理科技的三大核心要素。其中,數據是基礎,算法是手段,場景是目的。塊數據價值鏈是實現超越資源稟賦的價值整合,是以全產業鏈、全服務鏈和全治理鏈為核心的價值體系。通過數據、算法、場景的疊加效應,在塊數據系統架構下減量化的數據採集、數據傳輸、數據存儲、數據分析和數據應用的數據觀和方法論,為我們建構一個融合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服務流的價值系統。以發現塊數據內海量複雜數據的潛在關聯和預測未來為目標,以複雜理論的系統思想為主要範式,實現對不確定性和不可預知性更加精準的預測。從條數據到塊數據的融合,人類社會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範式將產生顛覆性變革。這種變革的文化力量就是以人為原點的數據哲學,它不僅革新了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而且開啟了我們的新時代、新生活和新未來。
第三,塊數據引領和催生新的組織模式,成為改變未來的新力量。塊數據既是一種經濟模式,也是一種技術革新,更是一種新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引領和催生新的組織模式。物物互聯、業業互聯、人人互聯,構成一個自組織、自激活的數據實時流動、共用、聚合的數據化網路生態圈。這個生態圈通過外部資源強化自身戰略地位,實現組織的再平衡。塊數據組織是一個資源分享、平台無限擴展的超穩定組織結構源,預示著組織發展的新方向。無邊界組織、自組織、雲組織等,都可以看作一種正在萌芽和生長著的塊數據組織。利他主義的數據文化是構成塊數據組織的理論基石,其出發點是數據人假設。塊數據組織中,數據力上升為組織的核心競爭力。數據力與數據關係影響著社會關係,這將引發整個社會發展模式前所未有的變革和重構。所有這一切,都預示著塊數據組織「平台化、關聯度和聚合力」三位一體所帶來的的強大組織勢能,實現組織的自激活和自適應環境變化,是組織存續與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並最終形成共用型組織新範式。
第四,啟動數據學成為人工智能時代大數據發展新的解決方案。數據無序增長預示著超數據時代的來臨。小數據時代,數據越大,價值越大;大數據時代,數據越大,價值越小。人類對未來的把握和勝算,在於數據被有效存儲的同時又被迅速激活。我們沒有把大數據僅僅看作所謂的「大」的數據,而是把大數據看作一種「活」的數據,因為只有激活,大數據才有生命,才能成為未來世界人們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土壤和空氣。我們探索用生命科學的方法解決數據擁堵問題,以數據社會學的思維打開沉澱的數據寶藏。塊數據就是數據通過算法作用於場景,這種作用的動力就是激活數據學,它為我們尋找這小部分的有效數據提供了解決方案。作為一種理論假說,激活數據學就像一座朝向深邃的大數據宇宙的「天眼」。它是未來人類進入雲腦時代的預報,是關於混沌的數據世界的跳出決定論和概率論的非此即彼、亦此亦彼的複雜理論的大數據思維範式革命。
第五,塊數據提出的數據進化論、數據資本論、數據博弈論或將成為數字文明的「新三論」。美國學者塞薩爾‧伊達爾戈的《增長的本質》一書被譽為「21 世紀經濟增長理論的重要里程碑」。因為本書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經濟增長的本質是信息的增長,或者說秩序的增長。他認為,善於促進信息增長的國家會更昌盛。我們提出的數據進化論、數據資本論和數據博弈論,正是重構數位文明時代人與技術、人與經濟、人與社會的新秩序。我們的研究認為,數字文明時代增長的本質不是GDP 的增長,而是文明的增長和秩序的增長。新「三論」的提出,對社會結構、經濟機能、組織形態、價值世界進行了再塑造,對以自然人、機器人、基因人為主體的未來人類社會構成進行了再定義,對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新型權利範式和權力敘事進行了再分配。這既是研究未來生活的宏大構想,也是研究未來文明增長和秩序進化的重大發現。
我們對塊數據的研究才剛剛開始。數據驅動、算法驅動、場景驅動下的雲腦時代正在到來,激蕩著我們對於未來所有的憧憬和渴望。
我們永遠在路上。
連玉明
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主任
2019年12月
總序
大數據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數據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大數據不僅改變了貴州和貴陽對世界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也改變了世界對貴州和貴陽的認識。貴州和貴陽已經成為中國大數據發展的戰略策源地,並正在成為引領全球大數據發展的重要風向標。這個戰略策源地和重要風向標的主要標誌就是以塊數據為核心的理論創新,搶佔了大數據發展的理論制高點和國際話語權。
應該肯定,塊數據是貴州和貴陽發展大數據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的產物。如果說,大數據第一次讓貴州和貴陽站在了世界面前,那麼,在這面前的正是標誌著大數據時代...
目錄
總序
主編序
緒 論 當互聯網遇到區塊鏈
第一章 數字經濟與數字貨幣
第一節 數字經濟:正在崛起的未來經濟
第二節 數據資源化、資產化和資本化
第三節 數字貨幣:區塊鏈的前世今生
第二章 塊數據與區塊鏈
第一節 塊數據的新內涵
第二節 重新認識區塊鏈
第三節 塊數據與區塊鏈融合創新
第三章 秩序互聯網與互聯網治理
第一節 信息互聯網
第二節 價值互聯網
第三節 秩序互聯網
第四章 主權區塊鏈
第一節 區塊鏈與主權區塊鏈
第二節 主權區塊鏈與主權數字貨幣
第三節 主權區塊鏈的生態圈
第五章 基於主權區塊鏈的治理模式創新
第一節 主權區塊鏈與新經濟模式
第二節 基於主權區塊鏈的現代社會治理
第三節 主權區塊鏈框架下的數字政府
第六章 區塊鏈的應用場景
第一節 區塊鏈民生應用:精準扶貧
第二節 區塊鏈商業應用:大數據交易
第三節 區塊鏈政務應用:數據鐵籠
第七章 數據安全的區塊鏈解決方案
第一節 區塊鏈的安全機制
第二節 區塊鏈安全的關鍵技術
第三節 區塊鏈安全的脆弱性和局限性
第八章 區塊鏈與數權的法理基礎
第一節 數字文明新秩序
第二節 從物權法到數權法
第三節 數權立法的實踐探索
第九章 區塊鏈定義的未來
第一節 區塊鏈重塑未來治理
第二節 共享理念、共享經濟和共享社會
第三節 數字文明: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後記
參考文獻
總序
主編序
緒 論 當互聯網遇到區塊鏈
第一章 數字經濟與數字貨幣
第一節 數字經濟:正在崛起的未來經濟
第二節 數據資源化、資產化和資本化
第三節 數字貨幣:區塊鏈的前世今生
第二章 塊數據與區塊鏈
第一節 塊數據的新內涵
第二節 重新認識區塊鏈
第三節 塊數據與區塊鏈融合創新
第三章 秩序互聯網與互聯網治理
第一節 信息互聯網
第二節 價值互聯網
第三節 秩序互聯網
第四章 主權區塊鏈
第一節 區塊鏈與主權區塊鏈
第二節 主權區塊鏈與主權數字貨幣
第三節 主權區塊鏈的生態圈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