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一講 性與天道:孔子的哲學
一 關於《論語》
二「不可得而聞」
三「性相近也」
四 說和樂
五 通向幸福的道路
六 立與達
七 論仁
八 天何言哉
第二講 以無為用:《老子》的哲學
一 從《老子》第一章說起
二 有生於無
三 無之以為用
四 企者不立
五 無為
第三講 盡心知性:孟子的哲學
一 心之官則思
二 盡心知性
三 性善
四 知言
五 養氣
六 仁政
第四講 真知之路:莊子的哲學
一 莊子哲學的關鍵詞:知
二 知的不同層次
三 是非
四 以明與因是
五 知與我
六 不知
七 齊物
八「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九 真知與無待
第五講 有無之辨:王弼的哲學
一 解釋學原則
二 言意之辨
三 本體論突破
四 王弼的政治哲學
第六講 自然之理:嵇康的哲學
一 自然之理
二 釋私
三 養生
四 難宅無吉凶攝生論
五 聲無哀樂
第七講 性分自然:郭象的哲學
一 關於郭象《莊子注》
二 郭象的本體論
三 郭象的政治思想
第八講 太極誠體:周敦頤的哲學
一 形而上學
二 治教與修身
第九講 易兼體用:邵雍的哲學
一 觀物
二 體用
三 體以四立
四 用因三盡
第十講 自立吾理:程顥的哲學
一 對佛教的批判
二 道學話語的建構
三 天理
四 生之謂性
五 以覺言仁
六 定性
第十一講 一物兩體:張載的哲學
一 虛與氣
二 形與象
三 參兩
四 神化
五 感
六 人性論
七 性與心
第十二講 形上定體:程頤的哲學
一 形上形下
二 體用一源
三 生生之理
四 道無無對
五 公與仁
六 人性論
七 主敬
八 格物致知
第十三講 理氣動靜:朱子的哲學
一 體用
二 太極
三 理與氣
四 心性論
五 涵養
六 致知
第十四講 自作主宰:陸九淵的哲學
一 本心
二 心即理
三 收拾身心,自作主宰
四 格物與靜坐
五 義利之辨
第十五講 心外無理:王陽明的哲學
一 心外無理
二 心外無物
三 格物
四 知行合一
五 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