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林桶法
1950 年代無論就亞洲還是臺海兩岸的局勢而言,都極為關鍵,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建政,但局勢仍不穩定,對於剛丟失大陸的蔣介石而言,尋求安全穩定與重起爐灶之外,最重要的是反攻大陸。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仍然有限,陳鴻獻教授出身軍旅,有機會接觸相關的檔案,認真分析,本書史料豐富,各章節都有獨到而精闢的見地,可讀性甚高,值得推薦。
推薦序二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陳立文
民國40 年(1951)蔣中正在日記大事預定表中寫:「反攻方略:準備未完,切勿反攻,無充分把握,決不反攻,時機未成熟,亦不反攻。」民國48 年(1959)則寫:「軍事反攻以解放黑暗奴役的地獄中,無數同胞為目標。如對輾轉於痛苦車輪下悲啼呻吟的手足,而不能攘臂救援,則人生還有意義?政府存在又有何意義?故恢復國土不是今日之主要目標,而乃以拯救同胞為我第一要務矣。」蔣中正反攻大陸的決心從未有一日放鬆,但如何反攻?如何再造?本書透過檢視1950 年代各反攻計畫案的準備、成案、執行,從實務的角度審視蔣中正的反攻決心與實際準備,是一本難得的軍史著作。
本書是陳鴻獻教授文化大學博士論文的改寫,作者早歲參與軍旅,對軍中實務有深刻了解,其後投身史學研究,大量收集相關史料,去蕪存菁,故能完成此一內容充實、不落窠臼的著作,作為文化大學史學系主任,本人深以為榮,特為之推薦。
推薦序三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楊維真
自1949 年蔣中正敗退來臺後,念茲在茲的即是如何反攻復國,除於各個場合昭告國人「勿忘在莒」外,並提出「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的呼籲,積極整軍經武,策畫反攻。惟因各種條件的限制,反攻大陸終成畫餅,馴至外界對反攻一事多所譏評。本書主要運用大量軍方檔案及蔣中正個人資料,詳考1950 年代國軍反攻作戰計畫案,透過檢視各反攻計畫案的準備、成案、執行,重新審視蔣中正的反攻決心與準備。作者發現蔣中正為求反攻,必須著手國軍再造;而唯有再造國軍,才有實力反攻大陸。因此,本書無論是反攻作戰計畫,以及國軍政工制度、軍隊整編、教育與訓練等都有深入的論述。作者陳鴻獻教授早歲投身軍旅,擁有軍中實務經驗,後立志鑽研軍事史,獲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博士,所以能兼治軍事理論與實務,出這本具有顛覆性、啟發性的好書,特為之推薦。
推薦序四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人文中心主任 劉維開
「反攻大陸」,現在聽起來可能是一個虛幻的語詞,但是對於曾經在50、60 年代生活的臺灣民眾來說,是存在的共同記憶。那個年代,與「反攻」有關的字句隨處可見,一首「反攻大陸去」:「反攻,反攻,攻大陸去,反攻,反攻,反攻大陸去,大陸是我們的國土,大陸是我們的疆域……。」更是在許多場合高唱的愛國歌曲。可是國軍真的有「反攻大陸」的準備嗎?是不是「反攻大陸」的號角一響,就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情景出現?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有疑問。本書是第一本關於1950 年代國軍反攻行動的學術著作,作者以目前已經公開的軍方檔案為主要資料,根據蔣中正提出的行政三聯制―計畫、執行、考核,分析在1950年代各個不同階段制定的反攻大陸計畫,勾勒出「反攻」的實質,以及為了完成反攻大業,進行國軍的「再造」,重建政工制度、整編來臺部隊、加強各級軍官教育訓練,並以東南沿海島嶼突擊作戰與滇緬邊境游擊作戰,兩個地區的軍事行動,作為反攻行動的嘗試。從書中的陳述,可以了解一個真實的「反攻大陸」,它不是口號,而是具有信念與目標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