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 項符合

職場姊妹的靈思雋語 (電子書)

的圖書
職場姊妹的靈思雋語 職場姊妹的靈思雋語

作者:潘怡蓉 
出版社:宣道傳意及出版事工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10-0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普通級
圖書選購
型式價格供應商所屬目錄
電子書
$ 618
博客來 博客來
心靈關懷/成長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職場姊妹的靈思雋語 (電子書)

內容簡介

作者以二十四個女性個案為例子,分五個部分來剖析職場女性在靈命培育上要處理的問題,從女性的身體與情緒呵護與修復,到工作中的人際、環境和生涯發展,由淺入深。每章更為不同的職場處境提供多元理解方向、可行的生活調適、靈修操練及有趣的活動點子。書後更附有個人、團契、退修會和牧者的使用指引,確是理論與實踐兼備。

 

作者介紹

潘怡蓉博士於中國神學研究院取得道學碩士及輔導教育碩士學位,並在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完成文學士、神學碩士和哲學博士課程。潘博士除任教中神外,亦擔任香港聖經教會顧問傳道,並與不同教會與機構配搭,致力推展靈命塑造與培育事工。她有六年參與《校園》雜誌「靈程地圖」專欄寫作,並多年擔任Spiritus: A Journal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的編輯委員,以及參與在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的董事會與國際關係特別委員會,也獲邀加入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Practical Theology,分別與不同學者一起推動靈修學與實踐神學的多向度研究與對話。

潘博士目前也指導中港不同課程的研究生從事靈修學與實踐神學的整合研究。她的著作包括《相遇都會靈程路》、《藝術靈修:出埃及記》、《靈程同行者》、《職場姊妹的靈思雋語》與合著的《身心社靈的婚前輔導》(指導本、新人本)。

 

目錄

推薦序一 潘明慧
推薦序二 徐瑾
推薦序三 曹妙如
推薦序四 李適清
推薦序五 周小珊
推薦序六 劉聰賜
推薦序七 黃明珠
推薦序八 黃國維
推薦序九 董家驊
推薦序十 司徒永富
推薦序十一 林保照
自序

第一部 基本的護理
第1章 不是最幸福但蒙恩福
第2章 不算漂亮但就是美女
第3章 穿與脫戰袍各按其時
第4章 生活的節奏與調適
第5章 適度簡樸方程式

第二部 修護與保養
第6章 公休一日
第7章 沮喪的汪洋
第8章 怒火中燒
第9章 酸酸的滋味
第10章 受驚的小女孩

第三部 接待身邊陌生人
第11章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第12章 身邊的外星人
第13章 跌在想不到之人的手
第14章 無中生有
第15章 與一姐共事

第四部 轉化失變為得
第16章 可剛強可軟弱
第17章 用心款待
第18章 提高士氣
第19章 安全感的困擾
第20章 互益中有選擇

第五部 創造正能量
第21章 充滿喜樂的朝向滿全
第22章 四季多姿彩
第23章 再轉個彎海闊天空
第24章 蘊藝錦囊
第25章 Annie書函

附錄
附錄(一)個人使用指引
附錄(二)小組或團契使用指引
附錄(三)退修會使用指引
附錄(四)牧者使用指引

延伸閱讀

 

潘明慧(國立台東女子高級中學社會科專任教師 怡蓉的大姐):

非常感謝我的妹妹怡蓉邀請我為她的新書寫序,使我能夠成為她新書出版前的讀者,《職場姊妹的靈思雋語》一書內容之豐盛使我十分驚奇且享受其中。本書像知音般洞察明白我心,書中職場姊妹的真實經歷讓我看得津津有味也感同身受。在高中擔任教職三十六年的我,生活中是由老師、家庭主婦、媽媽以及女兒各種角色的轉換交織而成的,雖然深知工作是神的一份禮物,但因為工作常常是身心靈最佳狀況下的服務行動,所以難免有感到疲憊、迷惘和低谷的時候。欣然看到怡蓉的這本充滿智慧的亮光、溫暖和給人盼望的好書,真是職場姊妹的良師益友啊!
本書呈現出怡蓉深厚的靈修學素養,引導讀者在每日的掙扎中倚靠神的幫助,不只是談論與分析職場困境,而是具體建議職場靈程路上的牧養。對於已經走過職場大半人生的我而言,可說是相見恨晚,但相信此書必成為我初入職場兩三年的女兒和許多在職場姊妹的鼓勵與祝福,讓姊妹在職場充分展現自己生命中的召命並活出在基督裡的生命。
本書的每一章都包含七部分結構,從職場的經驗談起,進而幫助我們洞察與澄清表像之下的問題,引入多元的理解和屬靈的視野,並且帶入實際可行的行動建議,沒有停在枯燥的學術和解釋上,也非提供邁向成功婦女的教戰手冊,更多的是像一位貼心的姊妹與妳談心,充滿趣味和生活化,淺顯易懂又耐人尋味,如同怡蓉就在我們的身旁引導和祝福大家,與我們一起同行,也陪伴我們一同回顧,定向和前瞻。
在閱讀過程中,聖靈的溫柔常在字裡行間觸摸著我的心,而聖靈的感動也在五個部分二十五章當中啟迪我心中的新洞見。有時我讀完會淚光閃閃,感傷職場姊妹許多的不容易,更多的時候是對職場的自己和他人的經驗有更多的理解,共鳴中出現醫治的平安與釋然。也讓我更加知道如何與在職場遭遇挫折的女兒對話,特別是在讀到第3章時說的「穿與脫戰袍各有其時」之後,較少責怪愛買衣服的女兒,原來職場的戰袍是關乎自己的職場形象,衣服不只是打扮而已,而是女性自我的延展。這本書的每一章都會以不同視角轉化我們,看見職場中神恩召的盼望和力量,激勵我們在職場中被神塑造與改變我們的生命。
我通常利用晚餐後和晨間靈修時刻,每日閱讀一章,從第一部基本護理的基礎,到第二部身心靈的修復和保養,一直到第五部創造正能量,前後大約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感到妹妹言如其人,以日常用語就在身邊與我對話。但我更感到此書應該成為一種案頭書,為自己的職場靈程開創一種陪伴空間,透過反覆閱讀來整理自己的經歷。即便對著今年我教會要退休的師母,我也打算在此書出版後贈與她一本,因本書朝向女性生命滿全的操練,適合任何一位姊妹。從年少到髮白,我們的職場路徑該是充滿轉化與恩典的歲月,人生旅程應該常有主的平安喜樂,我的母親和怡蓉的婆婆是最好的榜樣,她們都是在職場超過四十年的忠心工作者,在工作中不單有滿足的喜樂,也樂於服務他人,更是同事尊敬的老人家,她們見證了工作是神對我們的賜福,也藉著我們的工作賜福了他人。
猶記我十八歲剛考上大學時,按家裡的傳統,在孩子進入不同的學習階段前,會有一次家庭旅遊,但是那一次怡蓉卻沒有參加我們全家的環島之旅。當我們在台灣的高山峻嶺和美麗的鄉間漫遊時,她正在參加了一個在台東利稻深山的文字寫作營,這次營會開啟了她的寫作天賦與之後的文字訓練之路,而結業的獲獎也令她得到鼓舞與肯定。我想在那個時候神已經看到怡蓉的潛質,由心發出的單純熱忱,祂也知道多年後,祂所愛的女兒怡蓉會使用這些文字才華和恩賜為這個動蕩與充滿挑戰的世界,帶來更美好的靈性視野與傳達屬天的盼望和恩典。身為與她一起成長的家人和姐妹,我們一家人都感到無比的喜悅和感恩。願將一切的榮耀歸與愛我們的父神。

徐瑾(工銀資管(全球)風險管理部主管):

親愛的職場姊妹,當你打開這本書時,我知道這趟旅程一定會帶給你祝福。
我是香港聖經教會葡萄園團契的一位姐妹。團契中有不少在中環金融職場打拚的姐妹,Annie在我們中間牧養也有許多年。她每一次來和我們分享,充滿愛和智慧的話語娓娓道來,總把我們帶到安靜之處和神的賜福中。
聽Annie提起在構想這樣一本女性職場新書,彷彿是不久前的事。當我看到這本書這麼快已成稿,非常驚喜和驚歎。我好奇她如何在研究、教學、著書、牧養……這樣千頭萬緒的忙碌中,如此安穩、淡定、有序地按時候結果子。她的職場生命不正見證這書中所傳遞的信息嗎?
有幸先睹為快。一邊讀,我感受到Annie不僅在用筆、用洞見、用縝密的結構、用廣博的引證,更是用牧者的心在寫這本書,讓我深感共鳴。每個主題從一個小故事說起,洞察故事背後的問題本質來引發思考,提出適切的理論來分析和拓展,然後加以靈修的引導和轉化心思的禱告,最後給出簡單可行又能帶來改變的小步驟。一步一步環環相扣,既有系統分析和寶貴的書籍資源,屬靈的引導亦沒有給人任何壓力感;在理解和安慰中,溫柔地把人帶到神話語的光中,帶到內在轉化的力量中,讓人感到放鬆,又感到盼望、喜樂和力量。
全書的五個部分幾乎覆蓋了我和身邊的姊妹在職場遇到的所有重要問題。在「基本的護理」中,我被幸福的真諦所觸動,對返璞歸真的簡樸很嚮往。在「修護與保養」中,我看到如何轉化處理壓力、憤怒、沮喪的負面情緒,更從這些經驗中增長智慧。在「接待身邊陌生人」中,最觸動我的是跟不同的人相處時,要先面對自己內心的衝突,藉著恩典有清潔的心和美善的意念。在「轉化失變為得」中,我學習從失望和失落中藉著聖靈的轉化產生另一種收穫與盼望。在「創造正能量」中,我得到極大的鼓舞,也盼望自己充滿喜樂地走向生命的成長。
我非常喜歡Annie所說:「工作的職位、薪水、成就固然是一種生涯發展的可見軌道之一,還有另一條軌道稱之為生命滿全的滿足與喜樂,這是另一種的增長:生命的豐富、擴展與美善的加增,迎接的是另一種屬天的永恆祝福。」
此書的出版讓我十分興奮。我想日後我若遇到問題,不用去查找Annie當年分享的筆記,也不用糾結是否去打擾忙碌的Annie,我可以翻回這本書,去思想、靈修、禱告和操練。更好的是,當有朋友遇到職場的問題,我不用擔心自己幫不到她,只要送她這本書就已經是幫助她最好的方式了。
親愛的朋友,無論你從事怎樣的職業,無論你處在職業的哪個階段,這本書會帶給你理解和安慰,帶給你新的視角和屬靈的洞見,帶給你破局和轉化的能力,也帶你感受幸福和恩典,陪伴你在職場成長,也陪伴你走向生命的豐盛。

曹妙如(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第三副會長):

潘博士是我們基督教女青年會(簡稱:女青)的顧問。在我們所舉辦的活動中也會擔任我們的分享嘉賓。還記得她在女青的創會日祈禱會中道出了女青先賢創會的初心:「女青的服務宗旨是生命的栽培」。她在聚會中分享了馬太福音「一杯涼水」的教導。有幾位女青董事姊妹在會後也讚歎她對我們的深入洞察及了解!
再者,我剛接任女青董事團契聯絡人一職時,感受到我們須要靜下來反思與重整女青的未來方向,感謝潘博士答允為我們女青董事團契退修會作導師。她為我們度身訂造的退修會主題和所要探討的事情,都能緊貼我們要面對的情況和我們心靈的需要。我很高興看到潘博士當時所分享的靈修默想方法也有在本書中記載。希望讀者和我們一樣也可以藉着這些方法與神有更親密的關係。
我們女青董事大部分都是任職於職場的不同界別,有着不同的專業背景。我們各自擔任着不同的崗位——我們有些是公司的領導、部門主管或小職員;同時我們亦是家裡的母親、妻子或女兒,有不同的經歷和要面對各種的挑戰與困難。潘博士在書中所提出的二十四個主題和所描述的情景,是我們曾經或還在經歷的事情。其中有一些主題更特別道出了女士常常碰到的掙扎和壓力。
潘博士用敘述故事的形式引出了我們的共鳴。她在不同的主題中所指出的沉思洞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考角度——原來事情背後有別的深層原因。若我們願意停下來聆聽神的聲音,而不是立即回應,其實我們可以有另外的選擇。
我很喜歡書中「用心款待」和「充滿喜樂地朝向滿全」這些主題。它們提醒我們要「以不凡之愛做平凡的小事」,和讓我們明白到「豐富的滿全:包括品德、智慧、健康、關係與美善的各方面維度」。
潘博士在每一個故事主題也提出了一些務實的回應和值得一試的建議。當我們按照個人或小組團契的需要使用時,靈修指引和問題反思的部分能幫助我們省察我們的心思意念,讓聖靈引領我們信靠並回到神的話語裏。
我期待我們透過書中的祝福禱文、默想經文和記錄靈修日誌,能與神有更親密的關係,明白祂的心意和祂對我們的無比慈愛。
謝謝潘博士在書中所列出的新思考模式。願神幫助我們在面對各種困難、挫折和挑戰時,能在過程中學習怎樣活出基督的樣式,成為祂喜悅的寶貴女兒!

李適清(中國神學研究院主恩澤森教席教授〔神學科〕):

回想當初在職場打拚的日子,女性的身分往往並非工作上的助力,或許應該說,沒有因為是女性而受到歧視,又或因而擔憂被性騷擾,已經感恩。在面對內心掙扎和情緒波動之際,世俗價值似乎要求在職女性單單展示「強者」的面貌,甚至捨棄家庭或其他責任,去追逐職場中的名、利和權。在這個充滿競爭的場景裡,女性的溫柔和美感,除了被扭曲成手段和工具外,似乎並沒有價值。我們很需要一些幫助在職女性重塑自我形象、改善人際溝通,以及建立前行動力的資源。讓大家能按上主創造的美善自我,在工作中活出女性的精彩。《職場姊妹的靈思雋語》正填補了這個重要的空隙。
後來當我在堂會牧養時,遇見不少在職姊妹,因為她們女性的身分,在尋找工作和自我管理上,都有特別的關注。尤其是當世界為了售賣不同的產品,不斷向大家灌輸美麗的外在標準時,每天要面對職場挑戰的姊妹,不難自然地隨波逐流,經常因為不能達標而感到失落。《職場姊妹的靈思雋語》提出的基本護理、修護與保養,有助在職姊妹建立合宜的形象,鼓勵我們找到自己在創造主中的美感。除了自我整理、人際關係和面對掙扎都是職場中的重要課題。《職場姊妹的靈思雋語》的其他部分,從姊妹的角度提出了面對關係和張力時的靈思,幫助大家思考問題所在,並提出處理時的實際例子和方法。
整體而言,潘博士的《職場姊妹的靈思雋語》為身處職場的姊妹,提供了重要的調適和鼓勵。書中內容針對姊妹在職場中遇到的話題,讓讀者在閱讀時有貼心的感覺,並能一面學習,一面整理思緒,從中得著屬靈的滋潤。除了貼心的主題外,每一章內容都包括實際作業和靈修指引,在閱讀之時更帶出個人反思及應用,極為生活化並具實踐性。
女性相對著重群體溝通,在面對張力時較需要同行者的支援。《職場姊妹的靈思雋語》的內容,讓大家在小組、退修或彼此牧養時,能有進深閱讀及討論的材料,為教會群體提供了紮實的生命成長資源。潘博士不但以靈思撰文,更通過繪畫的過程及意象,幫助姊妹探視內心世界,以不同的感官體會上主的臨在。本書的封面就是她親筆的彩繪,有興趣的讀者,還可涉獵她的相關作品或繪本。深願上主大大使用這書,成為眾姊妹的祝福。

周小珊(商區福音使團副總幹事):

2024 年洛桑會議現正密鑼緊鼓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約五千位代表參與其中,期盼有40%是女性和40%來自職場;另一邊廂,世界華福中心致力推動「職場使命門徒運動」。由此可見,神正感動我們一起探討具前瞻性的課題,「女性」和「職場」正是教會須要關注的範疇。
職場是一個訓練作主門徒的場境,門徒在職場努力踐行真理,操練自己的品格逐漸像主耶穌,正是主耶穌差遣門徒的使命所在。在職場回轉歸主的我,同樣面對不同的職場文化、工作壓力、倫理試探、人際關係的挑戰,實在感到身心靈疲累、困倦、沮喪,甚至抑鬱。縱然我也回到教會,跟牧者和弟兄姊妹分享這些困難,但是畢竟難有共鳴,而且也更難從靈修或實踐上尋求出路!
自從2021 年我在商區福音使團(商福)全職事奉後,看見職場牧養的重要。商福全力推動職場門徒培訓課程,其中遇見很多職場的弟兄姊妹,由於社會問題和疫情,再加上職場的文化轉變得十分迅速,他們面對職場文化和信仰價值出現之張力甚大。在教會或公司尋找同行人也不容易,有時孤身作戰,靈性在職場上也是非常薄弱,他們所需要的是靈修指引、祈禱操練和同行者的支援。
實踐神學和靈修學正是教會在職場牧養上的出路,而這書正是一本結合實踐神學和靈修學的職場智慧書。潘怡蓉博士沒有採用靈修學的高深修辭,反而用了近現代的生活語言,使人易於明白,如365天減壓祕訣、解開抑鬱、MBTI 性格分類、心理社會發展論等,全書結構簡明、易於掌握,是深入淺出的智慧之書。
潘博士善用了實踐神學的精湛之處,使用很多現代不同的詮釋學觀點,幫助讀者剖析問題所在,其實踐方案很貼近職場處境,具實踐性,鼓勵生活微調,從一小步的改變轉化生命。當中更有具體詳細的靈修指引,以圖表分析引導讀者反思自己的情況,容易掌握內容並作出修正。潘博士所撰寫的祝福禱文,是我最為欣賞之處,此安排教導我們禱告要有方向;每章尾段提到邀請同行者一齊作回顧、定向和前瞻討論,建立彼此鼓勵和支援的門徒生活。
書中的五個題目也是很貼切女性和職場的,其中很多姊妹關心的「基本的護理」、「修護與保養」和「接待身邊陌生人」,提醒我們身心社靈的重要,更鼓勵女性可放下日常的戰袍去活出輕省與自由,使生活不忙亂,才能好好享受主的愛和恩典。女性常受到情緒影響,潘博士啟發我們建立保養方法,改變與人的互動關係,不但操練我們能在過程中突破和成長,更讓我們的品格更像主!這書不單適合女性和職場,我相信任何人都需要基本的護理、保養和建立品格,好好接待身邊陌生人,轉化失變為得,為自己創造正能量。
此鼓動人生的智慧書,甚願每信徒手中一本,在職場善用書中的實踐方法,使我們的外在和內在變得愈來愈美麗,燦爛和散發基督的香氣!

劉聰賜(馬來西亞神學院研究院中文部主任 新約講師):

當收到潘怡蓉博士的來函,邀請我為她今年的新著——《職場姊妹的靈思雋語》寫推薦序時,我自覺不配,受寵若驚。無論是靈修神學或職場神學,我都是一個門外漢。我回函潘博士,樂意嘗試,但若覺得不適合,可以不用採納。她短短一句的回覆——「相信讀者必因妳受益」,讓我更感不配。
第一次見到潘博士是在Zoom平台。當時我在馬來西亞神學院(STM)負責的研究院部門,與馬來西亞基督教衛理公會華人年議會會督黃迪華牧師(已故),一同邀請潘博士協助教導研究院學生,我也藉此機會在課餘時間參與學習。潘博士的教學內容豐富無比。她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她授課的語調和語氣親切柔和,誠懇友善,不慌不忙,不疾不徐。潘博士不是單曉得靈修學理論,其生命更是流露出無比深厚的屬靈感染力,而這感染力也自然散發在她的著作中。接下來,請容許我從兩個角度,即讀者和內容來為此書給予一些回應。
當第一眼看到這書的書名時,我的第一個印象是它是為商業職場女性而寫的,事實也確實如此。不過,在閱讀過程中,我卻發現自己與其多處內容產生共鳴,原來它也對全職事奉的女性來說話。我的意思不是說,教會或神學院與世界同樣黑暗和邪惡(此書的重點不在於提醒一個職場女性如何戰勝試探和罪惡)。我要說的是,書中所論及的課題是每一個身為真實的「人」的基督徒女性在工作場所都有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挑戰。若你期待自己幸福滿滿,若你在工作時有一些負面的情緒,若你有上司、同事或下屬,這本書無疑是你不可錯失的屬靈資源。再者,它所提供的例子也不局限在某一個年齡階層而已,而是包括剛換新工作的女性、有家庭的女性、丈夫有外遇的女性、更年期的女性等。
身為一個馬來西亞女性,我要加上,雖然作者是從香港和台灣的處境來提供例子,但它們所呈現的問題也正是馬來西亞基督徒女性所面對的掙扎和挑戰。那麼,這本書是否適合男性來閱讀呢?是的,任何男性都應該更多認識女性同事和同工、妻子、女兒,或主內姐妹在職場所遇到的各種挑戰,以致可以建立更美好的家庭生活和教會生活。
就內容來說,這本著作工整地分為五大環節,所涉及的範圍和內容非常全面。當中每一章又分為七結構,一步一步引導讀者從問題直至突破,看見希望,再創造新經驗。在尋求出路的過程中,它不止於個人的努力,而是進一步鼓勵在小組中彼此陪伴和扶持。非常欣賞的是,在提供解決方案時,作者同時兼顧身體、情感、關係,與心靈健康。一些基督徒為「問題」所提供的答案常常是禱告而已,禱告固然至關重要,但有時「問題」的產生是因為我們沒有照顧好身體。作者在書中也提醒我們要照顧身體,比如「每日要刻意多喝水、飲食清淡、以及預留時間做一些溫和的運動」(頁60)等。
毫無疑問,這是一本實踐性非常高的佳作,但同時卻不失紮實的理論基礎。願上帝大大使用潘博士的這本新著來祝福和造就更多基督徒女性,在職場上重新得力,活出上帝所賜給我們的美麗的女性形象。

黃明珠(中國神學研究院職場網絡統籌):

這本書不單是職場姊妹的精彩靈思讀物,它的實用程度簡直令我驚訝。我一口氣看完這本書,它不單讓我在職場的種種經歷重現眼前,也讓我游走了一次個人的靈修旅程。它更清晰地一步一步讓我看見每一個討論主題的整全論述和轉化更新的實踐方案,引領我如何合乎中道地看自己的生命,讓我享受安歇在主裡面的平安與喜樂。它參照實踐神學方法,有系統地將每一章主題編修成七個部分,再加上「偶爾做做」的活動建議,包括說明主題的虛擬生活例子(「點滴迴響」)、細察問題癥結所在(「沉思洞察」),新角度新看見(「試說新語」)、處理問題建議(「生活微調」)、多元化靈修操練(「靈修指引」)、「祝福禱文」和「邀請同行」的指引。這循序漸進的實踐進路讓我對每一個主題不單有仔細的認識和反思,更有深入的靈修實踐方向。
這些虛擬的生活故事例子尤勝於只述說一大篇道理,使我們更容易明白主題論述的生活處境、張力和掙扎,從主人翁的故事去反思自己的職場生活處境而產生同理心、共鳴感和新發現,再從靈修指引中尋求轉化與生命成長。
我們有很多時會沉鬱在一種如何將靈修理論在生活中應用和實踐出來的迷思。但書中的靈修指引是用清晰的程序、引用不同的性格測試方法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加上心理健康錦囊、多元化的靈修工具、適切的相關經文和管理方案,再配合邏輯思維的個人評估分析清單等等,一步一步地讓我可按自己的問題去逐步分析癥結所在,進而讓自己反思和尋找解決方案和屬靈導引,邁向正向思維和生命轉化。
本書的主題取材恰到好處,我相信有不少在職姊妹會產生共鳴。它不單可給在職姊妹面對職場中的掙扎、迷思和壓力時有新的啟發,並引導姊妹尋求屬靈幫助,與神同工。它也可以幫助在職姊妹以同理心對待部屬,以求同存異和謙卑的心與同事相處,並建立良好的同事關係。
還有,從我的職場經驗所得,我們當學習放下個人的執著,細心聆聽別人意見,將部屬、同事和上司,以及客戶視為合作伙伴,取長補短,彼此協作。對於身為中層管理的姊妹,試學習如何有智慧的作上司與同事的橋樑,有時候易地而處去明白上司也有她/他的難處;同事也已竭盡所能,尋求彼此體諒和有效率地去完成工作。我們若希望說服他人接受你新建議的方案,不要埋怨別人,而要學習如何有效表達自己的意見,並在適當的時候說適當的話,你的意見可能第一次不被採納,觀察一個好時機和修改不足之處再上呈批閱。我們要學習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其他事情交在上帝的手裡並且接受結果。還有,我們當操練在工作間彼此聆聽、彼此尊重和彼此牧養,在職場中實踐信仰與工作整合。
本書裡的二十四個主題,我們可以每一個星期讀一篇作為個人靈修讀本,也可與團契小組一齊閱讀分享,讓大家一起彼此鼓勵和彼此牧養。
我深信這本書將會祝福很多在職信徒,使其身、心、靈更新而轉化,在主裡能活得更精彩,更豐盛。

黃國維(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 金新宇教席副教授〔神學科〕):

在我讀神學進入牧職之前,曾有八年時間在職場工作,當過石油工程師,也做過環保顧問。回想我當時從大學一個相對簡單的環境進入職場,面對的挑戰很大。在工作的生涯中,曾有同事在我背後向老闆說我的不是,又有老闆的敵人在會議中指罵我為要抹黑我的公司;曾有下屬犯了錯誤我卻要連日加班去彌補,也曾有用心培訓多時的得力助手突然離職……職場就是個令人傷痕累累的地方,即使基督徒也不能倖免。當時我已信耶穌,雖然頭腦上知道「靠主能跨過」,感受上仍覺得每天上班都像在捱打。
隨著工作日子漸長,經驗漸長,我慢慢懂得駕御在職場面對的困難,也開始思想信耶穌對我在職場工作有什麼意義。我觀察到最直接的問題,是職場中充斥著競爭的氣氛;身邊的同事、其他公司往往就是自己的競爭對手,甚至敵人。這競爭敵對的文化違反聖經中「和平」和「良善」等美德。當時我是個中層管理職員,鼓起勇氣嘗試改善一下對「敵對」公司員工的態度,卻馬上換來老闆的責備,並要求我繼續以敵意對待「敵人」。
我發現,職場給基督徒的困難,不單在於工作上層出不窮的難題,職場的文化更往往與信仰的價值相違背。要避免受墮落文化影響已不容易,要更新職場的文化更難於登天。所以,基督徒在職場中打滾,本身就是屬靈操練的旅程,涉及對環境的洞察,對別人的敏銳,對自己的認識,和對上主忠誠。
在這職場環境下,我很感恩潘怡蓉博士寫成《職場姊妹的靈思雋語》這書。潘博士受過專業輔導訓練,並有深厚的靈修和實踐神學根底,結合她多年牧養職場姊妹的經驗,撰寫這書實在合適。本書內容對於在職姊妹的處境和她們面對的困難作出多角度的分析,並提供可行的建議,幫助她們以信仰的眼光看事物,以恩典接待自己和別人。
二十四章豐富的內容,帶領職場姊妹行走知、情、意整合的屬靈旅程,我誠意推薦給每一位對自己屬靈生命認真的職場姊妹。

董家驊(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

2023 年上半年我到法國服事,有機會和一位溫州背景經商的弟兄吃飯聊天,我問他從世界各地來到法國來來往往的牧者那麼多,到底怎樣的牧者真正能觸碰和牧養到法國的華人群體。他短暫沉默後,真誠的對我說:「是那些願意聆聽和理解我們,不會瞧不起我們的牧者。」這位弟兄的話深深觸動我,也提醒我們,真正的牧養,最重要的不是恩賜和能力,而是願意刻意走入人群,真心去理解和聆聽他人的牧者心,而潘怡蓉老師正是這樣的一位神學老師。
潘怡蓉老師的這本書深入淺出,除了有論述,也包括作者自身和身邊女性的生活故事,並在每章的後面列出屬靈引導的操練,是本兼具深度、可讀性和實踐性的書。更難能可貴的是,從本書的內容,可以看到潘老師是位走入職場姐妹現場的神學家!
潘老師本書的架構,以平易近人的中文語法,展現出實踐神學的思維過程。實踐神學的第一步就是「指認當下」,其實就是潘老師每章開頭的「點滴回響」,從人真實生活經驗中出發,而不是在抽離處境的真空狀態來談離地的神學與靈性。實踐神學的第二步是「探索處境」,也就是潘老師每一章的「沉思洞察」,透過深入理解處境,除了指認出冰山表面露出來的部分,也探究那隱藏在水面下的部分,探究表面現象下的真正議題。
實踐神學的第三步是「神學反省」,關鍵的問題是:神正在這處境中做什麼?我們該如何回應神的作為?潘老師以「試說新語」這方式來表達,非常有創意!語言不只是一種溝通的工具,也影響我們如何理解和言說真實;當我們嘗試用新的語言來言說時,其實正在進行典範的轉移,以不同的典範來理解當下的處境,因此「試說新語」可說是一種靈性操練,操練以終為始的生活,在今生操練將來在新天新地中的生命!實踐神學的第四步是「更新實踐」,也呼應潘老師的「生活微調」和「靈修指引」,不只停在以新的語言來言說和理解,也是透過更新的實踐,引導我們回到上帝的啟示,來深化典範轉移對我們生命的影響。
潘老師的這本書也呼應由 J. Alasdair Groves 和 Winston T. Smith 兩位作者所撰寫的Untangling Emotions之洞見。Groves和Smith認為在面對任何一種情緒時,首先不是陷在情緒中,或被情緒牽著走,而是首先辨認和指認出自己的情緒,接著查驗自己為何會有這情緒。這情緒的出現,傳達出我所愛和所珍惜的是什麼?反映出我與他人怎樣的關係?驅動我採取怎樣的行動?如何影響我與上帝的關係?再來就是要分辨我們的情緒所浮現出來的事物,哪些是正面、良善和建設的?哪些是負面、自私、具毀滅性的?最後,查驗情緒的目的不是改變情緒,而是改變我們內心的所愛和所珍惜的事物!情緒只是冰山表面露出來的部分,真正要處理的不是情緒本身,而是我們的所信、所愛、所怕,和所望!
雖然這本書是寫給姐妹的著作,但我深信也能為華人文化中較不慣面對自身情緒的男性讀者,帶來幫助和啟發,在此真心向每位讀者推薦本書!

司徒永富(鴻福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 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董事局主席):

認識Annie是幾年前在一次我服侍的機構的一個周年聚會,內容是有關職埸靈性的操練,深深被她真摯溫婉的分享吸引。她的說話永遠是簡潔、語調平和,給人無比安慰舒服的感覺,只要你用心聆聽,你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跟隨著她的語調慢慢地安頓下來,和Annie對話就是一埸療癒之旅。正因如此,過去幾年,每次在我有機會參與的職埸服侍,只要是可以加入職埸靈性操練的環節,我便很自然地想起Annie,尤其是在「世界華福中心」及「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她更幾乎是「常任講者」。難得的是在我的記憶中,Annie一貫地從不拒絕,且預備過程非常嚴謹,每次聚會我都獲益良多。就是這樣,我們雖然不常有很多接觸,但每次見面,都有談不完的話題,感恩在事奉路上,尤其在職場靈性方面,她更成為我的摯友、同路人。
收到Annie這本《職場姊妹的靈思雋語》的初稿,我刻意找了一個上午,一口氣把它讀畢,第一個感覺是完全不是只針對姊妹的需要,其實每一篇章都充滿結構感、多角度和有層次地解構每一貼地話題,難得的是Annie現在雖專心教學,但在其文章中的每一個「點滴回響」和「沉思洞察」的部分所觸及的處境和思考都是非常貼地和具時代感,可見Annie的覺察能力驚人和真正能夠做到教學相長(我相信不少個案是從她的教學及牧養而來)。其中我特別喜歡「試說新語」的部分,能幫助我們換轉新的角度來看同樣的事情,所提供的視覺頗有創意呢!
由「回響」、「洞察」、到「新語」,對我來說,是一個要持續操練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時刻提醒自己保持醒覺和清明的心。醒覺就如習慣看天氣預報,按照預警而作出對應和後備方案,不讓情緒生成而做出未經沉澱的負面行為。清明就是一種觀照的心:我們每個人的心都好像一面鏡子,照出了這個世界自己看不到的一面,所以若想要看到最真實的世界,便需要把鏡子上面困擾自己的煩惱都抹掉。培養習慣從淤泥看到荷花,從一滴水看到天上浮雲的視覺能力。
細意閱讀此書,你會發現Annie在行文中不斷提醒我們要培養察覺、辨析的能力(雖然她沒有直接及過分嚴肅地講論),這點我身為職場中人是深深體會的。除了因為每天我們都會被迫面對複雜紛擾的世界,耳聞目染的都是「凡音」、「雜音」,有時我們須要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旁觀者」視角才能自處和恰當地回應。在真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兩個我,一個是毛毛躁躁、憑感覺、任由意識形態在影響我們行為的「我」;另一個是能超脫意識之流、會深層思考的「真我」,也就是深度內在的自己。而平常的「我」是按感覺生活,用我們的感官世界去了解身邊周遭的每一件事物,因而產生對事物的偏見和成見,亦自然容易被感覺牽著鼻子走。反觀,內心的「真我」,能夠做深層的思考,不被過去的經驗所束縛,是很平靜、很悠閒、很歡喜、很自在的。閱讀此書,你會發覺是一次與自己和好、尋找「真我」之旅。我誠意向各位推薦。
林保照(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總幹事):

職場牧養是我的心志,也是神給我的終身召命。我是三十多歲才信主,在未信主之前做IT行業,只顧在職場拚搏,也只須要跟隨江湖規矩。但我信主後發現職場與信仰之間有很多衝突,教會又很少說關於職場與信仰的題目,不知如何整合,更不用說尋索到神給我甚麼召命。後來我多讀了一些職場神學的書及進修一些職場神學課程,慢慢才找到一些出路,深明信徒在職場上的眾多難處及挑戰,深感若不從職場處出發,神學只會是堅離地的理論。
我十年前在中國神學研究院(簡稱:中神)修讀道學碩士時,遇上潘怡蓉老師(學生習慣叫她作Annie師母),對她印象深刻。那時在中神教靈修科的老師不多,加上她為人親切,說話的聲調很優雅,教授的內容非常深入及精彩,所以她教的幾科靈修科我都有報讀,成為了她的「老Fans」。我在中神畢業加入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之後,也經常邀請Annie師母為機構帶領講座及工作坊,發現她對職場的困難處境很了解,對職場的弟兄姊妹非常關心,真是難得。
當我收到Annie師母新書《職場姊妹的靈思雋語》的初稿時,閱讀後感到非常高興,沒想到Annie師母能這麼貼近職場,不但說出職場姊妹的難處及需要,更給出一些實踐性很高的建議,不但給個人也供小組、團契、牧者使用。這些貼地和實用的建議不是一些直接解決職場問題的方法,也不是一些抽象的理論,而是一些能照顧到職場姊妹身、心、靈、社,各層面的智慧及實用建議。
我特別喜歡Annie師母在自序說「本書表達的主要關心不是我們應該如何『做』一個不失敗的全能職場女性,而是鼓勵你誠實面對軟弱與接受限制,甚至可以在閱讀此書時,感到有不少女性懂得你的壓力與掙扎,你說不出口的心底話是有人懂。你不必害怕被瞧不起或遭到訓斥,也不用過度倚靠那些飄渺的恭維,只需要在你的人生與你的路徑『活』出充滿轉化與恩典的歲月,無論他人如何評價自己,仍能合乎中道地看自己的成就,在人生的旅程常有主裡的平安與喜樂。」
我深信這是一本能祝福各位職場女士的好書,極力推薦本書給各位!

 

詳細資料

  • ISBN:9789888642069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香港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2.5MB
贊助商廣告
 
博客來 - 今日66折
【1書+1日記】3分鐘未來日記:寫下的願望真的都實現了!
作者:山田弘美、濱田真由美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21-11-01
66折: $ 211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生活小麻吉】OK繃雨果愛幫忙:好朋友要互相打氣!(中英雙語+線上朗讀)
作者:茱莉.布里耶(Julie Bullier)
出版社:水滴文化
出版日期:2024-01-02
66折: $ 211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善待自己的一年: 12個月的療傷練習×生活提案,從最簡單的小事開始照顧自我
作者:布莉姬.勞瑞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23-11-03
66折: $ 231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GIVEN 被贈與的未來(09)完
作者:キヅナツキ
出版社:尖端
出版日期:2024-05-10
$ 135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Money錢 6月號/2024 第201期
出版社:創新書報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29
$ 115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我們不可能成為戀人!絕對不行。 (※似乎可行?) 3
作者:musshu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06-06
$ 143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對我垂涎欲滴的非人少女(05)
作者:苗川采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13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破浪:艋舺女首富黃阿祿嫂傳奇
作者:陳瑤華
出版社:鏡文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31
$ 273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夢想成為魔法少女 4
出版日期:2024-06-14
$ 133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這個時候你該怎麼辦:從魔界守護到領導溝通的生存挑戰
作者:松浦正浩
出版社: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30
$ 252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