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勢而生因時而變世紀掠影百年滄桑
l 1920年,香港車工人以「競進會」的名義成立工會。於當年,為求生存,工會不得不以文康或慈善組織的型態出現。
l 1950 年代,是一個工友備受壓迫的年代。資方的高壓手段,從中可見殖民地時代政商合流阻止工會運動的情況。
l 1960 年代,電車工人的生活仍然艱苦,雖然沒有直接衝突的事件,但從細微之處卻反映出種種不人道的規條,令人不禁歎息,這是我們熟悉的香港嗎?
這是祝賀電車工會百週年的一本電車工會發展史。開宗明義,就是一次工運史的歷史整理,一切就以此視角來呈現及申述。其一,每部分的重大事件,都會先綜述事件來龍去脈、發展走向;其二,在每部分、每章的事件綜述之後,附「當年的原始材料」。這些原始材料,分別來自當年的聲明、宣言,尤其是當年為抗爭而專門出版的「事情解說小冊子」,以及長期、定期出版的小型報刊《電車工人》快訊。因此,本書的處理方式,主力部分,是讓電車工會的歷史資料經篩選輯錄後原裝呈現,重點是重刊當中有代表性的篇章。
叮叮叮……乘坐電車從筲箕灣顛簸至堅尼地城;追蹤電車公會從1920跋涉至2020。
作者簡介:
作者
余非。香港出生。香港中文大學畢業,主修中國語言及文學,副修中國音樂(演奏:古箏),1988年於同校取得碩士學位。1992年於英國取得出版碩士學位。長期擔任編輯工作,曾主編高錕唯一一本中文自傳《潮平岸闊──高錕自述》;業餘從事文藝寫作。2003年轉為全職作家。
短篇小說集有《天不再空》(2008年,台灣版)。著作包括得獎作品《514童黨殺人事件--給閱讀報告另一種選擇》(社會事件的文化分析;在香港獲得「1999-2000年好書龍虎榜」十大好書獎)。近作有《東江水一通》(2018年)及《文學細心讀》(2018年)。
2014年前專注中學生讀物寫作,共出版中學讀物二十多種。此外,也獲邀在香港教育學院、澳門圖書館、中國大陸(江西)教育部門,以及在無數香港中學主持講座和工作坊。
由2013年起,應邀出任美國三藩市《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節目主播。2019年出任廣東省婦女聯合會港澳台特邀代表。
推薦序
吳秋北 香港工會聯合會會長
何志堅 香港電車職工會名譽會長
吳秋北 香港工會聯合會會長
何志堅 香港電車職工會名譽會長
作者序
前言
・一・
這本書之出版,是電車工會誌百年史而籌劃的一個出版計劃。開宗明義,就是一次工運史的歷史整理,一切就以此視角來呈現及申述。
有人或會問,如此一來,角度會否單一或有所偏呢?這是個好問題,必須回答。何謂歷史?歷史的「真相」透過多方折射才得以呈現。一個社會,存在不同階層;哪怕是同一個階層(工人階級),也會因心態、利益關係、對事情了解的透徹度,甚至政治立場等等之不同,而有不同的視物角度。
因此,有立場、有角度、有定位……一點都不可怕,問題是有言在先,會清楚客觀地說明立場,表明角度和定位,以及一切內容建基於事實。如此一來,便自成一個系統,即使只是歷史的其中一個面向,也真真實實。不作假,不虛言,不煽動,不討好,這是堅守的原則。也因此,在再三思量下,本書基本上以資料輯錄的方式來編撰。
以下是本書體例。
其一,每部分的重大事件,都會先綜述事件來龍去脈、發展走向;其二,在每部分、每章的事件綜述之後,附「當年的原始材料」。這些原始材料,分別來自當年的聲明、宣言,尤其是當年為抗爭而專門出版的「事情解說小冊子」,以及長期、定期出版的小型報刊《電車工人》快訊。
本書在1967 年六七事件前的章節(書內第一至第三部分),都以「綜述來龍去脈」加「原始材料」的方式呈現歷史原貌。「原始材料」又經篩選、節錄、分類後,按其性質及輕重,分為「重要記錄」、「閱讀資料」、「歲月痕跡」三類,呈現當時真正的勞工階層的生活面貌,以及面對的困境。
・二・
因此,本書的處理方式,主力部分,是讓電車工會的歷史資料經篩選輯錄後原裝呈現,重點是重刊當中有代表性的篇章。作者的事件綜述,是給被輯錄的文章一個框架,讓讀者在一定的來龍去脈下,自行閱讀當年的人真實的書寫和陳述。所輯錄的文章,只加上適量的導讀及提點;而且是另外框開來,不與被摘引的歷史原材料混處。
我當然也有意見、分析及觀點,都用「小方框」框起來,與原材料涇渭分明。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清清楚楚地反映電車工人早年生活的資料冊。如此一來,當然是工人及工會的立場。定位清楚,就成為折射歷史真相的、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束光線。
本書的處理方式,大概更尊重歷史原貌。也更方便後來者如研究香港工運史,會有更充足的原材料。這方面的材料及研究—左派工會及工運史,由研究角度到具體成果,不是已太多,是太少。
・三・
在體例上再補一筆。
本書於六七事件後至今(書內第四部分),即大概是百年之中的後五十年,由我和林韡耀、何志堅合寫。因為大環境已變,勞資關係及工運史的意義都有所改變,於是最後的五十年主要以綜述為主,附加的原材料數量不會太多。
六七事年後的大環境,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港英政府是於六七事件後才對殖民地作長期執政的部署,並為了執政的穩定性,改用懷柔手段。因此,前五十年的殖民地色彩或隱藏或淡化,即使殖民政府的管治本質不變。舉例,殖民政府會在中小學教育的課程設計上「下功夫」,淡化香港人的國家觀念—這些就是殖民政府的本質。而這些「功夫」是靜態及隱性的,因而不會構成如前期般的尖銳角力。這大環境之改變,直接導致工運、勞工的處境,以及勞資談判方式的轉變。
第二個大環境的轉變,是1974 年電車公司賣盤,由九倉接手。而九倉於1980 年後由華資擁有;於是,電車工會所面對的「資方」,已不是莊士頓及沙文式的大殖民主義者。
出於上述客觀原因,本書前三部分與最後的第四部分,在體例和編著上會略有不同。
前言
・一・
這本書之出版,是電車工會誌百年史而籌劃的一個出版計劃。開宗明義,就是一次工運史的歷史整理,一切就以此視角來呈現及申述。
有人或會問,如此一來,角度會否單一或有所偏呢?這是個好問題,必須回答。何謂歷史?歷史的「真相」透過多方折射才得以呈現。一個社會,存在不同階層;哪怕是同一個階層(工人階級),也會因心態、利益關係、對事情了解的透徹度,甚至政治立場等等之不同,而有不同的視物角度。
因此,有立場、有角度、有定位……一點都不可怕,問題是有言在先,會清楚客觀地說明立場,表明角度和定位,以及一...
目錄
序一 vi
序二 ix
前言 x
圖輯專題:會址 xii
第一部分 001
第一章 由1904 年開始說起…… 003
第二章 光復後1945 年至1949 年前─戰後復工 015
附歷史檔案 024
第二部分 067
第一章 綜述1950 年代 069
第二章 48 天的鬥爭過程─羅素街血案 077
附歷史檔案 086
第三章 1951 年開始的更大角力─莊士頓除人 135
附歷史檔案 180
第三部分 305
第一章1960 年代總體情況 307
第二章1961 年開始的挑剔濫罰 311
第三章1963 年要求加薪至每日1 元4 角 319
第四章1964 年反對修改工人退休金辦法 327
第五章1965 年要求加薪至每日1 元6 角─六七事件前兩年 347
附歷史檔案 350
第四部分 407
第一章 1970 年代易手九倉後的情況 409
第二章 2010 年易手法國公司後的新近情況及未來展望 429
第三章 工會百年職員表及大事記 447
附歷史檔案 472
序一 vi
序二 ix
前言 x
圖輯專題:會址 xii
第一部分 001
第一章 由1904 年開始說起…… 003
第二章 光復後1945 年至1949 年前─戰後復工 015
附歷史檔案 024
第二部分 067
第一章 綜述1950 年代 069
第二章 48 天的鬥爭過程─羅素街血案 077
附歷史檔案 086
第三章 1951 年開始的更大角力─莊士頓除人 135
附歷史檔案 180
第三部分 305
第一章1960 年代總體情況 307
第二章1961 年開始的挑剔濫罰 311
第三章1963 年要求加薪至每日1 元4 角 319
第四章1964 年反對修改工人退休金辦法 327
第五章1965 年要求加薪至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