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簡稱西南聯大,是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在雲南昆明共同組成的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三所大學南遷,先在湖南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次年繼遷昆明,定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創辦於1938年,停辦於1946年,僅辦學八年,卻網羅鼎盛的名師陣容,培養出包括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大批英才,於生死存亡的抗戰時期,延續文化命脈。西南聯大更成為現代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傳奇,其有形與無形的影響力延綿至今。
本系列整合西南聯大著名教授的講義與文章,展現西南聯大的學術風采。
本書以「國學課」為主題,收錄了羅庸、湯用彤、馮友蘭、聞一多、蔣夢麟等五位先生的文章。內容以「儒、釋、道、法、名」五個方向,梳理國學的重要精神;第六章為蔣夢麟先生在昆明期間,有感於中西方文化碰撞,國家前途飄搖,寫下的對國學和中華民族的思考。本書通過對國學知識的講解及對國學的思考,來展現西南聯大兼容並包、影響深遠的通識教育。
作者簡介:
羅庸(1900-1950)
原名羅松林,字膺中,號習坎。中國重要的學者、古典文學專家、教育家。著作有《陳子昂年譜》《鴨池十講》,以及《習坎庸言》(遺稿)。先後於浙江大學、北京大學、西南聯大等校任教。
湯用彤(1893-1964)
字錫予,中國著名哲學家。歷任東南大學、南開大學、南京中央大學、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抗戰期間於西南聯大任哲學心理教育系主任,兼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長。代表作包括《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理學、玄學、佛學》《魏晉玄學論稿》《隋唐佛教史稿》《印度哲學史略》等。
馮友蘭(1895-1990)
中國著名哲學家,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代表作包括《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貞元六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及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稱譽為「現代新儒家」。
聞一多(1899-1946)
本名家驊,字友三,中國詩人、學者、大學教授,中國現代作家。因家傳淵源,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1946年被國民黨殺害。先後於中央大學、武漢大學、青島大學、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政治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等校任教。
蔣夢麟(1886-1964)
原名夢熊,字兆賢,別號孟鄰,教育家、作家。曾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北京大學校長、浙江大學校長。著有《西潮》《孟鄰文存》《談學問》《文化的交流與思想的演進》《新潮》等。
章節試閱
西南聯大只存在了八年時間,卻培育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五位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八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得主、一百七十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是教育史上的傳奇。傳奇的締造並非偶然,而是源於強大的師資力量和自由的教學風氣。
西南聯大成立之時,雖然物資短缺,沒有教室、宿舍、辦公樓,但是有大師雲集。聞一多、朱自清、陳寅恪、張蔭麟、馮友蘭等大師用他們富足的精神、自由的靈魂、獨特的人格魅力以及深厚的學識修養,為富有求知欲、好奇心的莘莘學子奉上了凝聚着自己心血的課程。 聞一多的唐詩課、陳寅恪的歷史課、馮友蘭的哲學課……無一不在民族危難的關頭閃耀着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求知學子前行的道路,為文化的繼承保存下了一顆顆小小的種子,也為民族的復興帶來了
希望。
時代遠去,我們無能為力;大師遠去,我們卻可以把他們留下的精神和文化財富以文字的形式永久留存。這既是大師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應該一直繼承下去的文化寶藏。
為此,編者以西南聯大為紐帶,策劃了一系列圖書,以展現西南聯大的教育精神和大師風貌,以及中華民族的文化與思想特點。已出版《西南聯大文學課》《西南聯大國史課》《西南聯大哲學課》《西南聯大國學課》《西南聯大文化課》《西南聯大文學課(續編)》,本書主題是「詩詞課」。
本書所選各篇文章,在內容的側重和表述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這是各位先生在教學和寫作風格上各有千秋的結果。這一點,不僅體現了先生們各自的寫作特點,更體現了西南聯大學術上的「自由」,以及教學上的「百花齊放」。
本書收錄文章,秉持既忠實於西南聯大課堂,又不拘泥於課堂的原則。有課堂講義留存的,悉心收錄;未留存有在西南聯大任教時的講義,而先生們在某一方面的卓越成就亦予以再現;還有一部分文章是先生們在西南聯大教授過的課程,只是內容不一定為在西南聯大期間所寫,如浦江清先生部分的內容,是由先生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任教時的講義整理而來的,因先生在西南聯大也教授過詩詞方面的內容,故予以收錄。又如本書游國恩、蕭滌非先生部分文章,整理自196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由兩位先生參與編寫的《中國文學史》。兩位先生在西南聯大教授「中國文學史」一課,涉及詩詞的內容也為其中一部分,故本書僅就兩位先生涉及詩詞的部分內容予以收錄。此外,文中有一些重複的講述,如聞一多、浦江清二位先生講「四傑」的文章。浦江清講「四傑」,注重詩的解析;聞一多講「四傑」,注重四傑本身的詩意。題目雖同,內容卻不同,編者全部予以收錄,既可使讀者了解兩位先生講授的側重,又可使讀者在兩位先生的觀點碰撞中有所得。需要說明的一點,《〈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一篇選自1943年初版的《略讀指導舉隅》,該書由朱自清、葉聖陶二位先生編寫,旨在作為中學國文教學指導用書。《〈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一篇由朱自清先生撰寫,文章雖不符合上述選篇原則,但這篇文章所寫的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的特徵,以及它們在唐代發展演變的過程,卻對詩的形成和發展有一個很好的梳理,故收錄本篇。 按照上述選篇原則,在任教於西南聯大的諸位先生中,選擇了游國恩、聞一多、朱自清、浦江清、蕭滌非、羅庸等六位先生,以他們現存作品中較為完整的全集或較為權威的單本作為底本。這些底本不但能保證本書的權威性,也能將先生們的作品風貌原汁原味地呈現
出來。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書未收錄關於蘇軾詩詞的文章。若談論詩詞,不可略過蘇軾,但編者查找多位西南聯大教授全集或作品合集,除浦江清先生《蘇軾的詞》一篇,再未發現其他符合本書選篇原則的關於蘇軾詩詞的文章。此前出版的《西南聯大文學課》中已收錄浦江清先生的《蘇軾的詞》,若《西南聯大詩詞課》中再收錄,則內容重複,故本書不再收錄《蘇軾的詞》。
因時代不同,某些字詞的使用與現今有所不同。同時,每個人的寫作習慣以及每篇文章的體例、格式等亦有不同,為保證內容的可讀性、連續性以及文字使用的規範性,本書在尊重並保持原著風格與面貌的基礎上,進行了仔細編校,糾正訛誤。此外,本書還對原文進行了統一體例的處理,具體如下:
1. 原文中作者自註均統一為隨文註,以小字號進行區分;文中腳註均為編者所加,並以「編者註」加以區分。
2. 文中表示公元紀年的數字皆改為阿拉伯數字。為保持全書體例一致,本書對隨文註中表示公元紀年的方法進行了統一處理,皆以「公元×××年」表示,正文則保留作者原文原貌。
3. 對於文章中「《文心雕龍.情采篇》」「《文心雕龍.物色》篇」等篇名形式不統一現象,為保持原文風貌,本書未做統一處理。
4. 因時代語言習慣不同造成的文字差異,本書對引文外的文字做了統一,如聞一多先生著作中多用「惟」字,均改為現今通用的「唯」字,「刻劃」「摹仿」「熱中」等詞皆改為現今通用的「刻畫」「模仿」「熱衷」等詞。另外,按現今語法規範,修訂了「的」「地」「得」,「做」「作」,「他」「它」,以及「絕」「決」等字的用法。還修訂了「那」「哪」 的用法,「那」舊同「哪」,原文中部分「那裡」「那兒」等詞表示的是「哪裡」「哪兒」的意思,此種情況,皆將「那」改為「哪」。舊時所用異體字則絕大部分改為規範字。
5. 為保障現代讀者的閱讀體驗,本系列圖書對部分原文標點符號略作改動,以統一體例,如「《苕之華》、《何草不黃》」,改為「《苕之華》《何草不黃》」。
希望本書有助於讀者們了解中國一些重要的詩人、詞人的生平、作品,以及幾位先生在文學領域的學術風采;同時,更希望本書能夠喚起讀者對西南聯大的興趣,更多地去了解這所在民族危亡之際仍然堅守教育、傳播優秀文化思想的大學,將西南聯大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持與希望傳承下去。
西南聯大只存在了八年時間,卻培育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五位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八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得主、一百七十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是教育史上的傳奇。傳奇的締造並非偶然,而是源於強大的師資力量和自由的教學風氣。
西南聯大成立之時,雖然物資短缺,沒有教室、宿舍、辦公樓,但是有大師雲集。聞一多、朱自清、陳寅恪、張蔭麟、馮友蘭等大師用他們富足的精神、自由的靈魂、獨特的人格魅力以及深厚的學識修養,為富有求知欲、好奇心的莘莘學子奉上了凝聚着自己心血的課程。 聞一多的唐詩課、陳寅恪的歷...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羅庸講儒學
儒家的根本精神 / 002
周禮與魯禮 / 005
孔子與顏淵 / 008
曾子、子思與孟軻 / 013
七十子以後的儒學 / 018
第二章
湯用彤講佛學
佛教入華諸傳說 / 024
永平求法傳說之考證 / 036
《四十二章經》考證 / 047
漢代佛法之流佈(節選) / 059
佛道(節選) / 079
釋道安(節選) / 102
鳩摩羅什及其門下(節選) / 118
第三章
馮友蘭、聞一多講道家與道教
老子 / 158
莊子 / 163
道教的精神 / 169
佛教、道教與道學 / 178
第四章
馮友蘭講法家
法家之學與當時社會政治經濟各方面之趨勢 / 184
法家之歷史觀 / 188
法家之三派 / 190
三派與韓非 / 192
法之重要 / 193
正名實 / 196
嚴賞罰 / 198
性惡 / 200
無為 / 203
法家與當時貴族 / 207
第五章
馮友蘭講名家
辯者學說之大體傾向 / 210
惠施與莊子 / 213
《天下篇》所述惠施學說十事 / 216
惠施與莊子之不同 / 220
公孫龍之「白馬論」 / 223
公孫龍所謂「指」之意義 / 225
公孫龍之「堅白論」 / 227
公孫龍之「指物論」 / 230
公孫龍之「通變論」 / 233
「合同異」與「離堅白」 / 236
《天下篇》所述辯者學說二十一事 / 238
第六章
蔣夢麟談抗戰中的國學轉折
大學逃難 / 244
戰時之昆明 / 249
敵機轟炸中談中國文化(節選) / 255
二次大戰期間看現代文化(節選) / 280
附錄
西南聯大進行曲(部分) / 293
西南聯大一九三九年度校曆 / 294
目錄
第一章
羅庸講儒學
儒家的根本精神 / 002
周禮與魯禮 / 005
孔子與顏淵 / 008
曾子、子思與孟軻 / 013
七十子以後的儒學 / 018
第二章
湯用彤講佛學
佛教入華諸傳說 / 024
永平求法傳說之考證 / 036
《四十二章經》考證 / 047
漢代佛法之流佈(節選) / 059
佛道(節選) / 079
釋道安(節選) / 102
鳩摩羅什及其門下(節選) / 118
第三章
馮友蘭、聞一多講道家與道教
老子 / 158
莊子 / 163
道教的精神 / 169
佛教、道教與道學 / 178
第四章
馮友蘭講法家
法家之學與當時社會政治經濟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