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宋史名家劉子健成名力作,繁體中文版首度推出
士大夫政治研究典範之作,集王安石變法研究之大成
以卓越洞察力,勾勒出「宋代中國的改革」簡明全景
本書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重新闡釋了王安石變法的重點及其失敗的原因。全書以王安石變法為主線,將北宋中後期的歷史分為變法、反變法和後變法三個階段,完整地敘述了北宋後期士大夫政治全局的演變。
作者簡介:
劉子健(1919—1993)
曾就讀於清華大學、燕京大學,1948年赴美。20世紀50年代,研究重心轉向宋史。1960年,入斯坦福大學任教。1965年,入普林斯頓大學任教。
美國宋史研究的頂級學者,促進國際宋史交流的領袖人物,對突破國家與民族界限的國際性學術合作卓有貢獻。
主要專著有《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轉向》《宋代中國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歐陽修的治學與從政》《兩宋史研究彙編》等。
譯者簡介:
張鈺翰
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參與整理《王安石全集》等,在《新宋學》《新經學》《周易研究》《文匯學人》等報刊發表文章若干。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本書是宋史學界的典範之作。王安石及其新法新政,不僅是理解宋代歷史的關鍵,也是影響近世中國的重要紐結。作者以白描筆法提綱挈領地勾勒出「宋代中國的改革」之簡明全景,舉重若輕地提煉出特定時代具有根本性質的議題,體現出作者卓越的洞察力。作者重視政治性、結構性的研究解析框架,闡釋收放自如,其深廣的觀察視域、通透的思考境界、簡捷的表述方式,無不予人以深刻啟發。
——鄧小南(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
譯介一本發表於半個世紀以前、用英文寫就、面向英文學術世界的王安石變法研究著作,有必要嗎?有!劉子健先生是迄今為止我所認識的最具學術企圖心的中國古代史研究者,他試圖以宋代歷史為個案,向社會科學提供可以啟發思考的「理論概括」,比如在這本書裡,你會看到他的官僚分型理論,他對集權與專制主義關係、國家利益與社會各階層關係的思考,而所有這些都建立在對歷史事實的梳理之上。從劉先生的論述出發,研究可以繼續深入,讀者可以共同思考。
——趙冬梅(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所有對中國改革運動感興趣的普通讀者甚或專家都應將其作為他們首要的導遊。
——柯睿格(E.A.Kracke,芝加哥大學教授)
名人推薦:本書是宋史學界的典範之作。王安石及其新法新政,不僅是理解宋代歷史的關鍵,也是影響近世中國的重要紐結。作者以白描筆法提綱挈領地勾勒出「宋代中國的改革」之簡明全景,舉重若輕地提煉出特定時代具有根本性質的議題,體現出作者卓越的洞察力。作者重視政治性、結構性的研究解析框架,闡釋收放自如,其深廣的觀察視域、通透的思考境界、簡捷的表述方式,無不予人以深刻啟發。
——鄧小南(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
譯介一本發表於半個世紀以前、用英文寫就、面向英文學術世界的王安石變法研究著作,有必要嗎?有...
章節試閱
自序
11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是中國歷史上的傑出人物。新政是他對時代挑戰的回應,顯示出與現代方案驚人的相似性;它們已經成為現代世界的靈感來源之一,不只是對於巨變時期的許多中國人來說,而且超越於中國之外——比如,對於遠至美國的剩餘農產品政策。毫不誇張地說,王安石理應在世界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像歷史上的許多偉大人物一樣,王安石不能被人完全理解,甚至往往遭受徹底的誤解。在中國歷史上普遍保守的發展進程中,王安石真的是一位卓越而激進的改革家麼?或者說因為他擁有高尚的品格,所以仍然身處儒家傳統的豐厚遺產之中?如仰慕他的人所宣稱的,他是一個務實而有遠見的偉大政治家?或者如其他許多認為他不值得稱讚的人所堅稱的,他是一位堅持烏托邦理念而誤入歧途的學者?
這些以及其他許多問題促使我嘗試對這一不尋常的人物及其時代進行重新評價。幾年前有限的計劃初步形成時,目的只是為了一篇簡單的專題論文。就目前的成果而言,大大超過了原來的預期。儘管如此,重新評價的任務仍舊剛剛起步。關於王安石及其時代的大量問題,需要許多學者從事新的研究,我們希望由此能夠全面理解這一偉大的歷史人物。
沒有哈佛大學「中國經濟與政治研究計劃」(Chines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的支持,本書很難這麼快面世。對這一計劃成員的感激之情,我的言辭不足以表達萬一。感謝楊聯陞教授最初對我的鼓勵和不斷的指導,以及貢獻了本書的序言。感謝費正清(John K. Fairbank)教授和史華慈(Benjamin I. Schwartz)教授鞭辟入裡的批評和有益的建議。與瞿同祖先生以前的兩次共事及如今在哈佛結成的持久友誼,使我的研究工作更加愉快。馬西森(Elizabeth M. Matheson)夫人的工作價值難以估量,她耐心地多次核對底稿。我還要感謝哈佛燕京學社圖書館不知疲倦的裘開明館長和工作人員,我試圖在那裡通過暑期閱讀來減少自己的無知。在陳述這些致謝時,我不禁回想起燕京大學的洪業教授,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引導我從事歷史研究。
劉子健
於匹兹堡大學
匹兹堡,賓夕法尼亞
第一章 王安石生平及其新政簡述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很少有人像北宋傑出的改革家和最富爭議的政治家王安石(1021—1086)那樣重要。他主持的改革的非傳統性質,其施行方式之徹底,以及其涵蓋範圍之廣,幾乎前無古人,直到最近一個世紀也沒有甚麼改革可以與之媲美。這些特殊的改革舉措,被總稱為「新法」(hsin-fa)而為人所知。有時它們又被翻譯為「新的法律」(New Laws),但這一譯法過度限制了它的意義。實際上,改革舉措遠遠超過頒佈少數幾項新的法律,也包括建立引起機構變革的新制度。或許用「新政」(New Policies)來描述它們更好一些,這一更綜合性的名稱更貼近事實。
因清代學者蔡上翔和近代學者如梁啟超、柯昌頤、威廉森(H. R. Williamson)等人的研究,王安石已廣為人知,沒有必要對他的生平和改革舉措做過多介紹。王安石是臨川人,臨川在撫州,即今天的江西省。到北宋中期,隨着越來越多的一流詩人、作家、受人尊重的學者和政治家的出現,江西上升為具有全國性重要影響的地區。王安石的家族在其曾祖父時由務農而興。在接下來的三代裡,王家出了至少八位進士,包括王安石在內,遂成為官宦之家。王安石的父親是一個下級官僚,攜家眷在多個地方政府崗位任職。寶元二年(1039)他去世後,他的家人沒有回到家鄉,而是留在了江寧,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王安石具有鮮明的個性。作為一個信念堅定的年輕學者,他往往只選擇幾位具有相似理想的親密朋友。他們通常來自南方,尤其是江西和福建。這一傾向貫穿於王安石的一生。
王安石的職業生涯開始得平淡無奇。從慶曆二年(1042)中進士到嘉祐五年(1060),他選擇在離南京不遠的幾個地方政府任職—江蘇的揚州、浙江的鄞縣、安徽的舒州和江蘇的常州。他拒絕了在朝中任職的機會,那可以促進他的事業發展,卻不能幫他免除家庭和經濟上的責任。儘管如此,隨着學識逐漸為眾人熟知,以及行政管理能力的顯現—尤其是在水利灌溉和財政舉措上—王安石聲譽日隆。嘉祐三年(1058),還在他的政治生涯早期,他向宋仁宗上了一道「萬言書」。儘管這道奏疏沒有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它成為王安石政治理論的基石、之後發起改革的基礎,也是中國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份重要文獻。
王安石的名字逐漸引起一些政治觀念迥異的高級官員們的注意。儘管他們的不斷推薦帶來了晉升的機會,但王安石總是出於家庭的考慮,一再拒絕他們。直到嘉祐五年(1060),王安石終於被勸服在京城任職。在短暫任職於三司之後,王安石迅速晉升,先供職於集賢院,隨後擔任知制誥。這些職位被認為屬於「清白的、受人尊重的官職」(清望官),遠離包括諸如財政或法律事務之類的「不清」的職責。不過,擔任這些職位的官員很容易接近皇帝,不是因為其行政職責,而是在於傳統上備受尊敬的顧問才能。這些職位通常會留給廣受推薦的、有前途的士大夫。
王安石的晉升不久就因 1063 年至 1066 年為母親服喪守制而中斷了。治平四年(1067)他返回政府任職,成為南京的管理者(知江寧府)。出於自己的選擇,看起來他似乎要長期擔任地方政府的職位,但命運另有安排。1067 年,新皇帝神宗繼承了皇位。作為一個機警和有遠見的人,神宗渴求建議。由於神宗從前的老師韓維(1017—1098)的推薦,王安石於熙寧二年(1069)初被召入朝。神宗對他印象深刻,任命他為參知政事。在這個關鍵職位上,王安石負責全部行政事務。神宗給予了王安石非同尋常的尊敬和信任,並全力支持他在隨後不久發起的改革。
自序
11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是中國歷史上的傑出人物。新政是他對時代挑戰的回應,顯示出與現代方案驚人的相似性;它們已經成為現代世界的靈感來源之一,不只是對於巨變時期的許多中國人來說,而且超越於中國之外——比如,對於遠至美國的剩餘農產品政策。毫不誇張地說,王安石理應在世界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像歷史上的許多偉大人物一樣,王安石不能被人完全理解,甚至往往遭受徹底的誤解。在中國歷史上普遍保守的發展進程中,王安石真的是一位卓越而激進的改革家麼?或者說因為他擁有高尚的品格,所以仍然身處儒家傳統的豐厚遺產之中...
目錄
序(楊聯陞) / i
自序 / iii
第一章王安石生平及其新政簡述 / 001
第二章闡釋的問題 / 015
對先行闡釋的評價 / 017
當前的再評價及其參考框架 / 025
第三章王安石與北宋的政治思想 / 031
早期新儒學的多元化 / 033
變法派與保守主義者的分歧 / 041
王安石的政治與經濟理論 / 054
實踐中的王安石的理論 / 068
第四章新政與官僚的行為 / 77
低於儒家標準的官僚行為 / 079
王安石與官僚的各種類型 / 093
第五章新政與政府運作 / 105
吏役次官僚制 / 107
中央集權與同一性 / 112
專制主義 / 118
第六章為地方政府服役:個案研究 / 127
新政前的役法 / 130
關於募役法的爭論 / 133
從募役法看新政的重要特點 / 140
結論 / 145
參考文獻 / 148
索引 / 158
導讀劉子健及其《宋代中國的改革》(虞雲國) / 163
譯後記 / 220
序(楊聯陞) / i
自序 / iii
第一章王安石生平及其新政簡述 / 001
第二章闡釋的問題 / 015
對先行闡釋的評價 / 017
當前的再評價及其參考框架 / 025
第三章王安石與北宋的政治思想 / 031
早期新儒學的多元化 / 033
變法派與保守主義者的分歧 / 041
王安石的政治與經濟理論 / 054
實踐中的王安石的理論 / 068
第四章新政與官僚的行為 / 77
低於儒家標準的官僚行為 / 079
王安石與官僚的各種類型 / 093
第五章新政與政府運作 / 105
吏役次官僚制 / 107
中央集權與同一性 / 112
專制主義 / 118
第六章為地方政府服役: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