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基於想像力的文學形式,科幻小說並不能夠對未來做出科學的預測,它只是描述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同時,它也提供了一個看世界和看未來的獨特視角。我們首先看看科幻的視角是甚麼。
大家可能都知道一張叫「暗淡藍點」的照片,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照片之一,它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旅行者一號宇宙探測器在距地球六十億公里的太空中拍攝的,初看上去,整張照片全是黑色,很仔細地看才能發現這一片黑色中有一個小小的亮點,它十分小,僅有這張照片的0.12個像素那麼大,如果不加以指示很難發現它的存在。有人形容它是太空中的一粒塵埃,其實按照比例計算,這個暗淡的小點放在宇宙中,比地球大氣層中的一粒塵埃還要小得多。
這個亮點就是地球。
人類世界的全部,和我們有關的一切,所有活着和曾經活過的人,所有曾經有過和正在進行的歷史和生活,都在這粒塵埃上。
這就是科幻的視角,對於人類的發展和未來,這個視角與我們傳統的視角是有很大差異的,從這個視角去看,我們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會有一些新的感悟。
首先,目前可持續發展所依賴的基礎:環境保護、阻止全球氣候變化、對資源開採的節約和節制、基於環保的綠色生活方式等,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可以想見的未來,堅守並貫徹以上的理念,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的基本保證。
但是從科幻的視角,從六十億公里外看一看那個暗淡的藍點,我們就真切地感受到人類世界是多麼渺小,對於文明的發展,這樣一個小世界存在着天然的脆弱和不確定性,這些脆弱和不確定性極大地影響着人類可持續的未來。
對發展的威脅可能來自發展自身。世界正走在現代化的進程上,儘管近年來遇到了包括疫情、局部戰爭、國際社會分裂和對抗加劇這些挫折,但從長遠的大趨勢看,現代化的進程不可遏止,現有的不發達國家和地區全面達到西方的發展程度和生活水平並非遙不可及的事,而如果全世界都進入這樣的發展狀態,粗略估算,人類將需要四個半地球的資源。要實現人類社會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找到另外的三個半地球。
未來的不確定性還來自地球自然界本身。地球的生態系統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處於不斷的波動之中。例如: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大氣溫度上升或下降幾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對於現代人類社會來說卻可能是滅頂之災。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幾度,就會因冰川融化導致海面全面上升,致使沿海經濟區被淹沒,大量人口向內地遷移,進而造成世界經濟的混亂和崩潰;而地球平均氣溫下降幾度,將導致全球農業體系的崩潰,使世界處於大饑荒之中。就在現在人們擔憂過量的碳排放導致氣溫上升時,卻很少有人意識到地球的下一個小冰期可能正在到來。在地球這樣一粒宇宙塵埃上,生態圈長期的穩定只是一種幻覺。
為了應對未來的種種不確定性,人類社會將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做出不斷的努力,但我們所能最終依賴的力量,還是來自於科技的進步。
首先,在地球的生態空間之內,技術的進步可以開發出全新的資源。在歷史上,煤炭、石油和核能取代了木材,合成材料取代了棉花和皮革;在未來,科技的進步能夠帶來更加高效和環保的能源,能夠從之前從未利用過的自然資源中產生新的材料,能夠培育出適應各種氣候的高產農作物。無論是在未來變化的地球環境中生存下去,還是努力阻止地球環境發生變化,都要藉助科技的力量。
從地球向外看,我們就看到了一條更為廣闊的發展之路。太陽系中有着巨量的資源,在八大行星上,在小行星帶中,人類生存和發展需要的資源,從水到金屬、從有機物到核聚變燃料,應有盡有,我們能夠從太陽系中找到的遠不止三個半地球,按地球可以最終養活一千億人口計算,那麼整個太陽系中的資源總量可以養活十萬個地球的人口。一個人只有走出搖籃才能實現可持續的成長,人類文明作為一個整體,要想擁有真正的可持續的未來,也必須走出地球這個搖籃,否則,人類的未來將像阿瑟.克拉克在科幻小說《2001—太空奧德賽》中描述的那樣:「在一片豐饒中,他們慢慢餓死。」
這兩個方向的可持續發展,都是以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為基礎的,在這方面,人類面對的現實並不是很樂觀的。
我們現在所處的年份,曾經無數次在科幻小說中出現。對比一下以往的科幻小說中的21世紀20年代和已經變為現實的2023年,我們能有的只是一聲歎息。
在科幻小說中的2023年,地球的同步軌道上運行着宏偉的太空城,月球像地球的近郊一樣繁榮;在火星上已經建成多處人類殖民城市,生活着數以百萬的人;在小行星帶進行着大規模的礦業開採;在木衛一的冰封海洋上,在海王星軌道以外,都有人類開拓新世界的身影。太空航行已經普遍使用核動力飛船,擁有現在的化學動力飛船所不可比擬的運載和續航能力。在那個2023年,十萬個地球正在誕生之中。談到可持續的未來,這是一幅符合邏輯的圖景,但在現實的2023年中,我們還看不到這幅圖景的影子。
在現實的2023年,唯一與科幻小說中對這個年份的想像相近的,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在過去的三十年,信息技術以遠超其他技術的速度躍進,信息網絡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全面深刻地改變着我們的生活。特別是近來,人工智能開始有了取得突破的跡象,引起廣泛的關注,科幻小說中無數次描述過的21世紀強人工智能已經現出端倪。
但是,正是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掩蓋了其他科技領域進步的緩慢,造成了科技全面飛速進步的假象。
如果把科學發展產生的技術進步看成一棵大樹的話,在今天,這棵樹上最容易夠到的果實已經都被摘完了。科技進一步的發展和突破需要巨大的投入和長遠的規劃,而這一點,在目前對可持續發展所持的理念上並沒有被放到最重要的位置。目前,世界各國對於基礎科學研究和航天探索的資金投入,只有對環境保護事業投入的幾十分之一。
現在對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是建立在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建立綠色生活的基礎上的,但要得到一個真正可持續的未來,我們還需要更多的開拓和進取精神。國際社會需要更長遠的發展規劃,需要對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全力關注和投入,這方面的很多事業,可能只有大範圍的國際合作才能完成。
這本選集所收錄的科幻小說題材各異,描述了未來的多種可能性,這些用想像力構建的未來世界雖然色彩各異,形態不一,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裡的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很高的水平,藉助於科技的力量,人類能夠為自己開拓更加廣闊的生存空間。這無數個想像世界中的一個將變為現實,成為我們的未來。也許在那樣的世界中,人類會面臨來自社會發展和大自然的更多的挑戰,我們必須接受未來的挑戰,用發展來解決發展遇到的問題。
最後,對於人類的未來,引用科幻作家喬治.威爾斯的一句話:「要麼遍佈宇宙,要麼徹底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