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創造超越想像的科幻世界。
他們像宇宙中的印象派畫師,
將遙遠的星球和未知的世界變得觸手可及,
使得複雜的科學研究和精確的計算妙趣橫生,
看上去冰冷的數據和算式,忽然有了溫度。
《宇宙工程師之歌》收錄了十餘位中國實力派科幻作家的13篇中短篇力作,是以展現工程與科技之美為主題的精品科幻故事集。這些極為經典的硬核科幻作品,代表了中國過去30年科幻文學的巔峰。每個故事都有一項氣吞山河、震撼人心的未來工程,讓我們看到技術的壯美、宇宙的宏大,以及人類的勇氣與決心。
作者簡介:
關於主編
劉慈欣,1963年6月出生於北京,山西陽泉人,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高級工程師,著名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主席團成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陽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品蟬聯1999-2006年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代表作有長篇小說《三體》三部曲、《超新星紀元》和《球狀閃電》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三部曲為中國科幻文學里程碑之作,《三體1》榮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作品首次獲此殊榮。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推薦:
這是劉慈欣最喜歡的科幻故事,中國科幻的興盛與中國工程師群體關係很大,代表人物是鄭文光,科幻大神劉慈欣最喜歡這一類型,主編了這部科幻選集,篇篇精品。
這本書的簡體版在世界科幻大會上被隆重推出,是唯一一本劉慈欣主編的中國科幻選集。
故事題才非常獨特有趣,統統為近年來最為經典的作品,無論是科幻迷還是普通讀者都是本書的讀者群體。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編輯推薦:
這是劉慈欣最喜歡的科幻故事,中國科幻的興盛與中國工程師群體關係很大,代表人物是鄭文光,科幻大神劉慈欣最喜歡這一類型,主編了這部科幻選集,篇篇精品。
這本書的簡體版在世界科幻大會上被隆重推出,是唯一一本劉慈欣主編的中國科幻選集。
故事題才非常獨特有趣,統統為近年來最為經典的作品,無論是科幻迷還是普通讀者都是本書的讀者群體。
章節試閱
精於工,匠於心,壯於文─寫在《宇宙工程師之歌》前面
科幻小說是由科技進步催生的文學體裁,科技中的科學自然由科學家所代表,而代表技術的人則是工程師。其實工程師的歷史遠長於科學家,在現代科學誕生之前的漫長歲月裏,工程師早已存在,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裏,技術並沒有科學的陪伴,那時的工程師們仍然用智慧和經驗建造着人類文明的宏偉工程。在現代和未來,科學是通過工程師轉化為技術進而改變世界的。
這本選集中的工程師科幻小說並非是指由工程師創作的科幻小說(事實上,與科學家相比,工程師身份的科幻作家並不是很多),而是指具有工程師思維方式的科幻小說,這種思維方式與科學家有共通之處,但也有明顯的區別。
作為一名曾經在工業領域工作多年的工科畢業生,我認識許多工程師,他們有些身居高位,指揮着千軍萬馬建設着龐大的工程項目,那些現代化大工程充滿着科幻色彩,但這些工程師本人卻都是極其嚴謹、務實的人,兢兢業業地設計和砌放着這些宏偉工程的一磚一瓦。這也是工程師科幻的特徵,這樣的科幻小說具有明顯的建構性,同樣是創造想像世界,它們卻不是用想像力的大筆一揮而就一個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而是用科技的和理性的一磚一瓦去建設它,堅實地放好下面的一塊磚,再去放上面一塊。這樣的敘事看上去缺乏幻想的空靈和跳躍,其實需要更為強健和犀利的想像力,這樣的想像世界,更具有真實的質感,像另一個平行世界中正在發生和已經發生的現實和歷史。這方面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亞瑟.克拉克的《與拉瑪相會》,其中用嚴謹的想像構建出來的那艘外星飛船,宏偉壯觀,但每一個細節都具有似可觸摸的真實感。
工程師科幻小說的另一個特徵,就是對科學技術的認同和尊重。在這些科幻小說中,科技內容的含量很高,在其中,科技是一個正面的力量,人類文明的延續和發展以及理想世界的建立,都依賴於科技的進步。工程師的出現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在問題和災難面前的悲觀和哀歎對於他們沒有任何意義。這一點也反映在工程師科幻中,在面對科技帶來的負面效應,甚至面對世界末日的災難時,這樣的科幻小說不是沉湎於描述黑暗和絕望,而是充滿着積極進取的精神,不管環境有多麼令人絕望,其中的人物都在努力奮鬥,為文明創造機會,為人類開闢一條生路。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力量來源於科技,個人超級英雄和超自然的神跡在工程師科幻中是沒有位置的。
眾所周知,工業革命之後才誕生了科幻小說,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依靠基層工程師的實踐經驗搞起來的,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工程師也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在這次以鋼鐵工業和電氣技術為核心的工業革命中,「工程師科幻小說」的鼻祖儒勒.凡爾納閃耀登場。凡爾納的科幻小說中展現了大量宏偉壯觀的工程奇觀,《海底兩萬里》《機器島》《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這些科幻史上的耀眼經典,首次以展現宏大工程想像為科幻敘事核心,與重視驚悚劇情和對科技反思的科幻小說開山之作《弗蘭肯斯坦》截然不同,對以後世界各國的科幻小說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工程師科幻小說的創作巔峰,應該屬於二十世紀三十到七十年代這一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湧現了許多工程師視角的科幻傑作,如《與拉瑪相會》《天堂的噴泉》《火星三部曲》等。
在中國科幻文學的歷史上,工程師科幻小說也曾經大量湧現,形成了二十世紀中國科幻的一個重要類型。這些作品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它們的想像大多以當時已有的技術為基礎,並且從已有的技術基礎上走得不遠;技術構思十分巧妙,無論與歷史上還是同時代的作品相比都極少重複,對技術的描寫十分準確和精確。但這些作品也有明顯的缺陷,它們沒有或少有人文主題,人物簡單,敘事技巧即使在當時也是簡單而單純的,同時題材太小,缺乏震撼力,世界設定的格局不大,總給人以小品的感覺。這可能是這類作品在後來消失的主要原因。
現在,我們編選了《宇宙工程師之歌》這本科幻小說選集,目的就是展現完美形態的中國工程師科幻小說。選集中的原創科幻小說,都非常注重藝術感染力,題材都相對宏大,氣勢恢宏,讀後令人震撼,有的完全可以拍成科幻大片,絕非當年那種科幻小品可比。
而在編選這本工程師科幻小說選集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清晰地體會到,科技是有溫度的,當它融入人性和理想時,就成了推動人類前進的溫暖之力。科技的進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人類的幸福和發展才是工程師和科幻作家追求的終極目標。
翻開《宇宙工程師之歌》,你能看到每個故事中都有一項氣吞山河、匪夷所思的宏偉壯麗的工程。閱讀這些故事之後,你能明白,工程師不僅是偉大的建設者,更是宇宙中的吟遊詩人。他們以鋼鐵和電路編織夢想,用非凡的才能演奏與星辰對話的樂章;他們以精確的計算表達對宇宙的敬畏,以工程的藝術詮釋對人類的熱愛。在這些大氣磅礴的科幻故事背後,其實隱藏着一個更深刻的問題:我們將如何通過工程與科技,與宇宙對話,重新認識自己。
精於工,匠於心,壯於文─寫在《宇宙工程師之歌》前面
科幻小說是由科技進步催生的文學體裁,科技中的科學自然由科學家所代表,而代表技術的人則是工程師。其實工程師的歷史遠長於科學家,在現代科學誕生之前的漫長歲月裏,工程師早已存在,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裏,技術並沒有科學的陪伴,那時的工程師們仍然用智慧和經驗建造着人類文明的宏偉工程。在現代和未來,科學是通過工程師轉化為技術進而改變世界的。
這本選集中的工程師科幻小說並非是指由工程師創作的科幻小說(事實上,與科學家相比,工程師身份的科幻作家並不是很多),而是指具...
目錄
「勇士號」衝向颱風/吳顯奎 7
地 火/劉慈欣 25
水星播種/王晉康 63
決戰美杜莎/王晉康 107
卡文迪許陷阱/陳梓鈞 131
歸去來兮/張 旭 151
黑月亮/胡士朋 169
信封計劃/查 杉 201
故鄉明/王諾諾 217
千瘡星工程記事/索何夫 243
多加零/鄧楓濤 291
萊氏秘境/長 鋏 317
地球大炮/劉慈欣 353
「勇士號」衝向颱風/吳顯奎 7
地 火/劉慈欣 25
水星播種/王晉康 63
決戰美杜莎/王晉康 107
卡文迪許陷阱/陳梓鈞 131
歸去來兮/張 旭 151
黑月亮/胡士朋 169
信封計劃/查 杉 201
故鄉明/王諾諾 217
千瘡星工程記事/索何夫 243
多加零/鄧楓濤 291
萊氏秘境/長 鋏 317
地球大炮/劉慈欣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