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有關梁啟超的早年歲月。從出生到戊戌變法失敗,短短二十五年中,他從一個邊陲之地熟讀四書五經的少年,蛻變為將孔子改制與明治維新嫁接一處的年輕變革者。他拜入康有為門下,結集同道,公車上書,辦刊《時務報》,25歲成為「百日維新」的重要推手,在歷史巨浪的推動下登上政治舞台,迅速成長為新時代的啟蒙者。
作者簡介:
許知遠
作家,單向空間創始人,《十三邀》主創。
著有《意外的旅程》《那些憂傷的年輕人》《遊蕩集》等,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法文與韓文。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許倬雲李歐梵葛兆光陳冠中聯袂推薦
梁啟超的傳記絕對值得一寫再寫。在晚清民初,他是一個樞軸式的人物,像他這樣能在每個領域都留下身影的人物很少,看他的一生遭際,能看到那個兩千年未有之巨變時代。許知遠閱讀史料體驗那個時代的心情,藉助想像重塑那個社會的生活,通過將心比心的感受復活梁啟超的生命歷程,並嘗試著以梁啟超式“筆端常帶感情”的寫法,寫出梁啟超和他的時代,也寫出中國那一段風雲詭譎的歷史。
——復旦大學資深特聘教授葛兆光
只有細說歷史才能挽救史觀於庸俗,而好傳記則是真歷史的不二伴侶,許知遠的梁啟超傳堪稱為此做了一次示範。《青年變革者:梁啟超1873-1898》以梁氏二十來歲就憑時論暴得大名、隨“康黨”奉諭從政為經緯,穿透晚清同光年間跌宕變幻的時局盛衰,還原維新讀書人亂紛紛蜂釀蜜的事功得失,考證到位、文字漂亮、敘事細密、立論嚴謹而具備必要之批判性,彰顯作者寫作功力,令如此厚重講究的歷史人物傳記,讀來如故事般引人入勝。
——香港作家陳冠中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1. 本書不同於傳統史書及傳記對史實的考證追述,而是著重與講述梁啟超作及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群體從思想啟蒙走向推動社會變革的歷程;
2. 作者具有較高寫作功力,令厚重講究的歷史人物傳記,讀來如故事般引人入勝;
3. 許知遠作為知名媒體人,在港台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
名人推薦:許倬雲李歐梵葛兆光陳冠中聯袂推薦
梁啟超的傳記絕對值得一寫再寫。在晚清民初,他是一個樞軸式的人物,像他這樣能在每個領域都留下身影的人物很少,看他的一生遭際,能看到那個兩千年未有之巨變時代。許知遠閱讀史料體驗那個時代的心情,藉助想像重塑那個社會的生活,通過將心比心的感受復活梁啟超的生命歷程,並嘗試著以梁啟超式“筆端常帶感情”的寫法,寫出梁啟超和他的時代,也寫出中國那一段風雲詭譎的歷史。
——復旦大學資深特聘教授葛兆光
只有細說歷史才能挽救史觀於庸俗,而好傳記則是真歷史的不二伴侶,許知遠...
章節試閱
自序
一個青年變革者
一
梁啟超正盯着我。他鼻正口闊,短髮整潔而富有光澤,由中間清晰地分開,竪領白衫漿得筆挺,繫一條窄領帶,嘴角掛有一絲驕傲,眼神尤為堅定。
這該是他三十歲左右的樣子,拍攝地可能是橫濱、墨爾本或是溫哥華。他動員散落在世界各處的華人商人與勞工捐獻資金,組織起來,營救受困的皇帝,建立一個富強的中國。幾年前,他還是個腦後拖着長辮的舉人,如今已經展現出一個現代知識分子的風貌。在城市之光書店的書架上,梁啟超與絡腮鬍鬚的印度詩人泰戈爾,以及一位裹頭、皺眉的男子並列在一本書的封面上。我翻開書,得知裹頭男子名為馬丁•阿富汗尼,一位來自阿富汗的思想家。他們三人是20 世紀初亞洲知識分子的代表,目睹各自帝國的瓦解與西方的壓力,分別以不同方式幫助祖國重獲自尊。
它引發了我的興趣。這是2013 年深秋,我剛過三十七歲,厭倦了新聞業的碎片與短暫,想尋求一種更遼闊與深沉的表達,從北京搬到舊金山一帶也是這種尋找的一部分。隨之而來的閒暇裡,哥倫布街上的城市之光書店成了消磨時光的最佳去所。我喜歡它豐富的世界文學書目,二樓poetry room 的寂寥,以及櫥窗上凱魯亞克(Jack Kerouac)的黑白照片。這家書店不僅是「垮掉一代」作家的發源地,代表着自由不羈的文學趣味,還身處兩個世界的交匯地。它背後的唐人街的歷史足以追溯到19 世紀中葉,大批廣東人和福建人因淘金潮來到這裡,成為這座城市的最初締造者之一;斜對面是「小意大利」,在這家令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流連的小咖啡館裡,黑咖啡與老式點唱機尤其令人着迷。
與梁啟超的偶遇,特別是他目光之堅定,令這種模糊的尋求清晰起來。為何不寫一部他的傳記,藉此追溯近代中國的轉型呢?它肯定足夠遼闊與深入,也與我的個人經驗緊密相連。
二
當梁啟超1873 年生於廣東一個普通的鄉村時,清帝國正處於最後的平靜時期;當他1929 年在北京去世時,帝國早已瓦解,新生的共和國也陷入分裂與動盪,他昔日的政治對手國民黨名義上統一了中國,一個信奉馬克思主義的年輕組織正迅速崛起。社會變革席捲了每個角落:昔日的纏足女人走入學堂,探討「娜拉出走後怎麼辦」;閱讀報紙、雜誌成了日常習慣,人們在茶館裡、飯桌上談論着來自世界各地的消息;戲台上的名角將《定軍山》《長生殿》留在電影屏幕與密紋唱片上;因為火車、輪船、電報的普及,再遙遠的鄉村都可以感到時代之脈搏。思想的變化更是驚人,儘管很多人熟記四書五經,遵從三綱五常,如今卻宣佈拋棄整個傳統,要寫白話文,追求個人自由。曾自成一個天下的榮光與傲慢被屈辱與自卑取代,人們飢渴、不無盲目地尋求日本、英國、德國、美國甚至印度的觀念的滋養。
梁啟超經歷着這一切,同時是這種轉變的積極參與者。他是一位行動者,二十五歲就捲入百日維新的旋渦中,流亡日本後又參與策劃自立軍起義。他在袁世凱與張勳的兩次復辟中挺身而出,成為再造共和的關鍵人物,還是中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幕後推動者。
他是個思想者,倘若你談論中國現代思想的形成,科學、經濟學、佛學、法學、政治思想、小說理論……幾乎沒有一個領域能迴避他的影響,他甚至往往還是開創者。他更是個書寫者,自1896年出任《時務報》主筆以來,他在三十三年時間裡,不間斷地寫下至少1400 萬字,涉及時事批評、戰鬥檄文、組織章程、詩詞小說、學術專著、演講、人物傳記……幾代人如飢似渴地閱讀他的作品,20 世紀的歷史性人物—陳獨秀、胡適、毛澤東—都列居其中。
我也是他的讀者,並生活在他締造的傳統之中。我就讀的北京大學演變自京師大學堂,而他正是大學堂最初章程的起草人。我進入新聞業後,他更是一個無法忽略的存在,他也很可能是中國最偉大的新聞記者,沒有誰能像他一樣,用筆與報刊參與了如此多的變革。
但我感覺,在歷史書寫中,他至關重要卻又面目模糊。他的政治與思想遺產仍強有力地影響着我們的生活,他對現代中國的構建與想像還佔據着公共討論的中心,「新民說」仍是日常語彙,流行偶像則把「少年強則中國強」寫入歌詞。但他的思想與性格、希望與挫敗,他的內心掙扎、與同代人的爭辯,卻很少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分析。
自序
一個青年變革者
一
梁啟超正盯着我。他鼻正口闊,短髮整潔而富有光澤,由中間清晰地分開,竪領白衫漿得筆挺,繫一條窄領帶,嘴角掛有一絲驕傲,眼神尤為堅定。
這該是他三十歲左右的樣子,拍攝地可能是橫濱、墨爾本或是溫哥華。他動員散落在世界各處的華人商人與勞工捐獻資金,組織起來,營救受困的皇帝,建立一個富強的中國。幾年前,他還是個腦後拖着長辮的舉人,如今已經展現出一個現代知識分子的風貌。在城市之光書店的書架上,梁啟超與絡腮鬍鬚的印度詩人泰戈爾,以及一位裹頭、皺眉的男子並列在一本書的封面上。我翻開書,得知...
目錄
自序 一個青年變革者
引言 逃亡
第一章 茶坑村
第二章 學海堂
第三章 春闈
第四章 狂生
第五章 戰爭
第六章 上書
第七章 改革俱樂部
第八章 時務報館
第九章 主筆
第十章 海上名士
第十一章 在長沙
第十二章 保國會
第十三章 定國是詔
第十四章 咸與維新
第十五章 政變
致謝
自序 一個青年變革者
引言 逃亡
第一章 茶坑村
第二章 學海堂
第三章 春闈
第四章 狂生
第五章 戰爭
第六章 上書
第七章 改革俱樂部
第八章 時務報館
第九章 主筆
第十章 海上名士
第十一章 在長沙
第十二章 保國會
第十三章 定國是詔
第十四章 咸與維新
第十五章 政變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