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們如此相信
呈現澳門在回歸初期那種不確定的文化氛圍
似有還無的人文環境
作者留下的是一個又一個的詰問
一次又一次的奮力爭取
《一切安好?》內的文章同樣出自當年《澳門日報》的副刊專欄「優質混沌」。該專欄自一九九四年開始出現,李銳奮(Frank)持續書寫十年有多。這一本是這批文章的最後一本結集出版,之前兩本是《意猶未盡》(2023年05月出版)、《用文化請客吃飯》(2023年12月出版)。
本書文章為編輯所選,一共六十八篇,從一九九九年回歸到二00三年,作者發病的前一年。所選文章集中在李銳奮在專欄裡書寫得最多的,澳門的文化藝術發展狀況。
回歸初期的澳門,雖然社會大致看來沒有什麼不同,管治體制卻猶如新天新地。由於整體社會在回歸前陷入極度低迷,因此許多澳門人對回歸是帶著期望多於懷疑與不安的。人們對社會新聞多了一些留意,期待有什麼改變即將到來。
藝術工作者心中或多或少都會抱著一絲夾著懷疑的期望:澳人治澳之下,會否擺脫過往葡人治理時期,對本地文化發展的不聞不問狀態?文化藝術,會得到更多重視嗎?
藝文資源會增加嗎?會有更多藝術空間、文化設施出現嗎?藝術工作者會受到更多關注嗎?會得到更多發展空間嗎?文化政策,會有嗎?
懷抱積極想像的一群,期望這一刻不來,下一刻總會來了吧。在一個聲稱由澳門人自己治理的地方,文化認同,總要開始建立了吧?沒有文化認同,何來身分?我們,到底是誰?
此書通過六十八篇雜文,呈現澳門在回歸初期那種不確定的文化氛圍,似有還無的人文環境,作者留下的是一個又一個的詰問,一次又一次的奮力爭取。良辰好景,稍縱即逝。回歸的嘉年華過去後,世人對這個地方的認知仍然只有大三巴和葡國雞(那時還沒有開始流行葡撻),澳門重又變回那個沒人想看清楚、想了解多點,甚至覺得逗留一
天都嫌太多的地方。「一切安好?」誠惶誠恐地,作者關切地問著。其實大家都知道答案,只是沒有人想回答,就讓問題在空氣中懸浮。
作者簡介:
李銳奮(Frank Lei),澳門資深攝影師及藝術家,前「婆仔屋藝術空間」(後稱「牛房倉庫」)藝術總監。北京出生,十歲來澳。大學時主修新聞傳播,畢業後曾於《澳門日報》當新聞記者。期間愛上法國新浪潮電影,決定赴巴黎尋夢。
入讀法國巴黎第三大學(Universite Paris III),1990年獲電影及錄像學士。同年考入國立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ENSAD),修讀攝影。1991年參加法國攝影博物館舉辦之「街頭人生」國際攝影比賽獲一等獎,作品於巴黎大皇宮展出,並由攝影搏物館永久收藏。1992年曾赴古巴創作,遙與卡斯特羅揮手。1993年畢業,回澳任教於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
電影、攝影、音樂、文學等皆為其畢生所愛,回澳不久即接觸佛學,奉行簡樸茹素的生活。曾於法國、澳門、香港進行多次攝影個展、聯展等。
1995年創辦藝術團體「石頭公社」。2001年「石頭公社」進駐婆仔屋並成立「婆仔屋藝術空間」,李銳奮出任藝術總監。後仁慈堂收回婆仔屋,原班人馬遷往牛房繼續運作,後改名「牛房倉庫」。
2004年,首次發病,經治療後即重拾教職及牛房倉庫工作,康復期間開始大量繪畫。
2006年,由邊度有書出版《邊走邊看》攝影文集。繼續攝影及繪畫,舉辦個人攝影展及小型繪畫展,並前往紐約、韓國、法國等地交流及舉辦攝影展等。2017年初,前往法國史特拉斯堡參加Festival Strasbourg art photography,進行攝影展及交流。2017年5月,腦癌復發。2022年5月18日離世。
章節試閱
面對著小城即將面臨的種種變數,「變」還是「不變」,總叫我有些矛盾。
⋯⋯
大家都等著變,等著那希望可以真的實現,大伙盼著所有不合理、不平等、不健
康的現象趕快消失,盼著自己的心裡話可以理直氣壯的說出來。總之,這個那個
的冀盼都在小城的上空飄揚着,不管是不是有點天真、有點一廂情願,總而言之
,就是要來點轉變。
—- 一切安好?(2000年1月5日)
大屋這次經歷過好幾個颱風的摧殘,被破壞得更徹底了;我們穿過長院子,進大
門處見屋頂已整個被掀開,兩旁的門板不見了,更嚴重的是原來承托在兩片木門
上的清朝某位皇帝賜給鄭家祖宗的牌匾竟已不翼而飛⋯⋯
屋子裡就更不消提了,幾年前還可以登得上的二樓已整個塌下來了,一支大木樑
倒在天井中央,樓上縷花的木窗獨自懸在天花上。可那位仍在這裡守下去的七十
多歲的老婆婆說她還會繼續住下去,因為她打二十一歲就開始在這裡住了,也不
打算搬出去了,「生死有命,冇所謂咯!」亞婆很平淡的說了這麼一句。
可我們這些仍然打算繼續在澳門生活下去的人,今天真的要學習這種「無所謂」
的豁達態度嗎?或者是在讓自己習慣麻木?
– 大屋和文化(1999年9月29日)
那天站在街市邊買早餐,邊買邊看車流人流,竟突然有種說不出的親切感⋯⋯那時
嗅到的味道、聽到的鬧哄哄吵耳聲,還有街市裡人來人往的直接接觸,剎那間讓
我找回久遠的熟悉感。
– 市井(2003年5月28日)
許是自己的腦袋運轉出了些毛病,那些很想記起的事,有一天反而會想不起來,
好像是走失似的,如何找也不出來,乾着急,不知怎麼辦,只有當放棄時,那玩意
才會施施然走出來,不告訴你它藏在那兒,反正它就是仍在,急也沒有用。
原來難過和痛苦都和「忘記」有關,內心其實是不想這樣的,只是那些客觀環境讓
你忘掉,於是那些不捨就會一直纏着你。
– 忘懷(2003年12月3日)
面對著小城即將面臨的種種變數,「變」還是「不變」,總叫我有些矛盾。
⋯⋯
大家都等著變,等著那希望可以真的實現,大伙盼著所有不合理、不平等、不健
康的現象趕快消失,盼著自己的心裡話可以理直氣壯的說出來。總之,這個那個
的冀盼都在小城的上空飄揚着,不管是不是有點天真、有點一廂情願,總而言之
,就是要來點轉變。
—- 一切安好?(2000年1月5日)
大屋這次經歷過好幾個颱風的摧殘,被破壞得更徹底了;我們穿過長院子,進大
門處見屋頂已整個被掀開,兩旁的門板不見了,更嚴重的是原來承托在兩片木門
上的清朝某位皇帝賜...
推薦序
序
文:劉掬色(畫家,香港出生)
1
懷念
我懷念,吾友銳奮,逝世剛好兩年。
Frank,一字寄之曰善,在一般真善美的排序上我認為應以善先行來紀念他,然
後才是真和美。
他的善念恆流動於他活在其至愛城市周圍的空氣裏,他對藝術教育百份百投放
的心血,對現狀的長期觀察,從而衍生對文化政策深刻的質疑與對美藝教育深情
的期許,透過在報章撰文努力向外發放,只可惜那城市裏掌權的人,一直都視若
無睹,聽若罔聞,站在離地面遠遠且缺乏善策的施政角落裏不作為,由得他懇切
的心思只能周旋在虛空中。
由是「一切安好?」之問,潛台詞就是一切都在「問號」中,安好,影子都不見有。
儘管是這樣的一個局面,來自對澳門從葡國殖民地變為被回歸中國統治,在新千
禧年始,瀰漫着眾人對澳人治澳的疑團,忐忑於向好還是向壞的猜測,眾說紛
紜。但,吾友還是滿有「向好改變」的心情,願意試圖作出改變,唔理是否個人的
一厢情願,很願意嘗試去參與,去出一分力,那怕後果不如理想,做了至算。他那
姿態是積極的,正面的,有建設性。如果澳門所有人在這點上和他有一致的想法
和行動,問題的答案就肯定了,肯定是一切都安安好好,從此他她們都快快樂樂
的,在澳生活下去,就像所有童話故事的結尾一樣。
此所以他積極投入藝術教育的推動,鼓勵創作和展出在城裏多多發生,為此創立
藝術空間(先是婆仔屋藝術空間,後改名為牛房倉庫),為澳門培育人材,為提昇
整個社會的藝術體質而努力。即使在2004年他突然病倒,驗出腦癌,2006年康復
後,隨即再投入工作,爭取做出他份所能及的各種對小城藝術發展有益的工作。
他全情投入大眾的事務,而他本就是個優秀的創作人,在澳門藝術教育界所作出
的貢獻有目共睹,尤其攝影方面,在理工學院多年的教學,得到他啟發的學生,
美學水平顯著提高,其中有傑出的,承接住他高質的教導,在外留學後回來,經
已在視藝界建立名聲,成為獨當一面的創作人,就此可預計他的影響深遠。
他體能全面復元後,拍攝外更用心於繪畫。拍攝具象的現實是他的强項,此時他
繪畫的,卻在試驗各種可能,玩物料試工具,有物象有抽象,抽象去到一個位,仿
似眼睛在玩音樂,靈魂在細聲唱歌,就這樣他玩出無以名狀的場域,獨自沉吟其
中,2017年他舊病復發前的十年裏,他玩得好高興,活得很盡情,也幸好他曾經
這樣活過。
2
不忍
沒料到的是命運這東西,喜與人對着幹。在他正高高興興到外地拍攝開展覽,與
人交流心得四處遊玩之際,命運卻暗地撥動叧一端的弦,2017年5月舊患復發,
一下子被截停了所有他喜愛做的事,讓位給治療。幸好多個月後情况又慢慢好轉
,彷彿命運有些回心轉意,放他一馬。
就在他康復得接近可以出院的某一天,我在探病時段已過的黃昏七八點,跑到醫
院他的病房去探他。晚飯時間剛過,病房瀰漫着少有的不屬於醫院的閒適氣氛,
第一眼見到他精神爽利的樣子,我心頭的大石即時放下,笑着走近他。
他正和忙着打點一切的妻子翁譙說着話,見到我忽然出現,很驚訝卻又很高興的
笑起來,我們都一齊伸手互握了一下,他的手很有力。
隨後我們三人一齊在醫院寬敞的走廊散步,繞着走廊慢慢行,輕快地談笑,因為
日內就快出院,大家心裏都無比輕鬆,他尤其神情愉快,不時微笑着,滿有重投
生活的信心和渴望,命運似譲步了,這一盤他勝了。
可出院不久之後,就聽到他在家裏跌倒的消息,不幸頭着地,踫撞舊患傷口,情
况嚴重,要再施手術開顱急救。這一趟命運又再出手,局勢不一樣了,命運好狠。
我後來到醫院見到他做了頭顱手術,頭蓋骨伸出的一截令他整個臉孔變得畸怪,
使我惻然,心裏不忍不忍不忍至隱隱作痛。
我不能想象他被困在這樣的身軀裏的苦楚,到底達到什麼程度,於我而言,視覺
上那是極其暴烈的強風瘋狂吹襲的結果,把他端好的臉吹破吹歪,無以名狀,任
何人看見他那樣貌,都會只覺不忍,不忍,不忍!
他就那樣側卧着,被困在接上各項營救保命的管子的身軀裏,不能自主動彈。
生命的不能自主,命運的不可理喻,我看到了。
還要繼續下去嗎?這個愛創作受困的靈魂。
心痛他承受這苦難,延續四年,約1500天。
吾友,如果有所謂涅槃,就涅槃吧,不受後有,解脱去,永脫輪迴。
吾友,安息。
內
序
文:劉掬色(畫家,香港出生)
1
懷念
我懷念,吾友銳奮,逝世剛好兩年。
Frank,一字寄之曰善,在一般真善美的排序上我認為應以善先行來紀念他,然
後才是真和美。
他的善念恆流動於他活在其至愛城市周圍的空氣裏,他對藝術教育百份百投放
的心血,對現狀的長期觀察,從而衍生對文化政策深刻的質疑與對美藝教育深情
的期許,透過在報章撰文努力向外發放,只可惜那城市裏掌權的人,一直都視若
無睹,聽若罔聞,站在離地面遠遠且缺乏善策的施政角落裏不作為,由得他懇切
的心思只能周旋在虛空中。
由是「一切安好?」之問,潛台...
目錄
序
一切安好?
一切安好?
旅店懷舊
厚顏
尋找鷺鳥去
「痞子」論政
目錄
去何處聽Jazz
環遊世界
攞過嚟······照抄啦
陽光燦爛的日子
市井
不漂亮的照片
文化的夢
大屋和文化
文化深層意義
講文化,太高深
文化的夢
本末倒置
問題開幕式
蒼白展場
想念「薈萃」
「懷舊」如何才「最佳」? 懷念薈萃
藝術貧血現象
再談藝術貧血現象 鳥籠裡的自由
尋找文化活力(一)尋找文化活力(二)尋找文化活力(三)虛擬的文化形象 回到根本
回到根本
來自達卡的母子 精彩
邊緣學府
學畫受挫記
意國小子
欣賞「睡覺」去 難得天真
讓人感動的戲 醉人的「寫實」 夢想的學校
我罰,故我在
學藝術的牢騷
尋理想藝術天堂
「老師,可以不用背畫嗎?」 「老師,我哋畫乜嘢呀」 愉快學藝術
澳門人的距離感 動人難覓
真實的魅力
真實的魅力
想像旅行
山西行腳
老鄉
平遙⋯⋯攝影節
柏林絮語
怎麼看威尼斯
放假感覺
收穫
火石交往
相隔廿年
Buena Vista Social Club要來了
世界音樂來了
藝術天賦
碰碰高達去
藝術之旅
忘懷
父子對談生命
珍別故友
致一位好友
玩寫作
編後語
序
一切安好?
一切安好?
旅店懷舊
厚顏
尋找鷺鳥去
「痞子」論政
目錄
去何處聽Jazz
環遊世界
攞過嚟······照抄啦
陽光燦爛的日子
市井
不漂亮的照片
文化的夢
大屋和文化
文化深層意義
講文化,太高深
文化的夢
本末倒置
問題開幕式
蒼白展場
想念「薈萃」
「懷舊」如何才「最佳」? 懷念薈萃
藝術貧血現象
再談藝術貧血現象 鳥籠裡的自由
尋找文化活力(一)尋找文化活力(二)尋找文化活力(三)虛擬的文化形象 回到根本
回到根本
來自達卡的母子 精彩
邊緣學府
學畫受挫記
意國小子
欣賞「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