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追求好品牌的5個信念
品牌的理論及書籍滿街都是,為什麼好品牌還是這麼難尋?
品牌的理論,是方法論。再好的方法,如果沒有心法,也練不出上乘武功!練成上乘武功,也無以為繼!
有一次在企業的演講,我分享管理品牌的五個信念,該企業創辦人非常欣賞,事後也在公司做了大字報,鼓勵同仁追求好品牌。事實上,這五個信念,不只是用在品牌經營,也可以用在追求傑出的工作!
這五個信念是:
「我們堅持: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品牌!」這句話看似容易,做到很難。也就是,以品牌為導向,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能為品牌加分,「品牌定位」則是檢驗一切作為的最高指導原則,從產品研發、服務特色、店鋪氣氛、行銷活動等十大品牌行動,都必須環環相扣,並保持一致性。
經營品牌最大的問題,在於企業的作為容易偏離品牌定位,甚至為了短期利益而傷害品牌,而且最容易發生在一開始的產品研發,從產品失焦(比如什麼都賣),到最後所有的行為都遠離核心價值。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會將「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品牌」擺在第一條。
「我們追求:最好的還沒生出來。」有一次我在跟經營團隊簡報後,脫口說出「我最好的還沒生出來」(台語),一位高階主管立即說,不是最好的你幹嘛要來提案。我解釋,這是目前的想法,回去後會繼續思考,有更好的創意會再提案,才讓提問的主管釋懷。(我也在活動前再提案,推翻先前想法,結果活動大成功,得到7部SNG車轉播報導。)
品牌管理團隊有這樣的價值觀,才會不斷的自我挑戰,在執行前有更好的想法,只要時間來得及,都可以改變;團隊可能會不習慣,只要結果好,最後大家都可以接受,我現在經營協會也是這樣做。
「我們認為:過去做的不一定對。」當一個主管空降到公司,無論你要做什麼,你的同仁或同儕都會好心的告訴你,以前我們都是那樣做,而質疑你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時你要費很多唇舌做解釋,最後我只好跟大家說,因為目前環境已經不同,所以過去做的現階段不一定對。
這句話還有一個沒有說的重點,就是沒說以前是錯的,也就是沒有否定前人的努力,因為以前的資源一定跟現在不一樣,不能拿來相提並論。建立這樣的共識後,就不會有人一直說「以前怎樣」。
「我們努力:貼近消費者的生活。」要能產生令對方「有感覺」的點子,一定要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甚至能「預測」對方的行為。所以,品牌行銷人員一定要對人有興趣、對事物感到好奇。為了增加生活體驗,我也曾經舉辦電玩營、看電影、戶外活動等讓團隊去玩。
品牌行銷人員,坐在辦公室,每天對著冷冰冰的數字,是不會有好的創意。只有增加生活體驗,貼近消費者的生活,才是瞭解消費者的不二法門。
「我們相信:凡事沒有不可能。」大部分人都是保守的,只要你提到不同於以往的做法,他會先跟你說「不可能」,最後可能在主管的壓力下,才願意接受,這時候已經輸了態度,給人沒有求新求變的印象,何不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說,我來「試試看」、「想看看」?
當有人說「不可能」,我就會說「政府有規定嗎?」「既然政府沒規定,那就可以試試看。」如果我們相信凡事沒有不可能,便有機會突破自我的框框,超越前人的做法。
這五個信念,加上本書的內容,是建立永續品牌的條件!
1.1大數據時代,為什麼我們仍需要品牌?
隨著網路的興起,許多一夕間爆紅的電商品牌、網路商店、網紅、部落客等成為行銷上受到熱烈討論的案例,許多數位行銷公司應運而生,為銷售或行銷提供解方。
「所以,在這個行銷方式翻轉的大數據時代,我們還需要品牌嗎?」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課題,也是在目前眼花撩亂的行銷方式中,需要釐清的重要課題。
選擇聲譽良好的品牌無疑是一種省時、可靠又不冒險的決定,因為顧客長期對於品牌的信任關係,在產品更迭快速且競爭激烈的網路時代,品牌更成為企業長期經營,牢不可破的核心價值。
舉個簡單的例子,面對雙11來臨的家電大特價,剛好要買一台掃地機器人,電商平台上的產品琳瑯滿目,從2,000元到20,000元的選擇眾多,你會怎麼選擇?
如果是我,我應該會先上網瀏覽過一次所有的掃地機器人選擇,搜尋各家產品的評論,因為掃地機器人,在乎的不外乎是其品質、壽命、保固,那些從來沒有在我腦海中建立過品牌印象的,在第一輪就被掃地出門。
進一步,再針對我認可的品牌進行產品比較,進而在最優惠、友善、信賴的平台下單,這應該是大部分人簡單的購物流程。
高價值、高關心度的產品,品牌對消費者所產生的影響力就愈強大,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大數據時代,仍然不會改變。
然而,什麼時候我們可以不需要品牌?
我認為在下列的狀況下,你有可能在經營決策時,根本不需要考慮品牌:
(1)獨佔或寡佔的事業(例如水、電、油),因為沒有選擇或選擇很少,所以擁有者不需要花錢經營品牌討好消費者。
(2)人均GDP3,000元以下的新興市場,因為連三餐溫飽都是問題,國民需要的是基本的滿足,不會去追求能夠彰顯個性化、自我實現的品牌。
(3)當你的產品有足夠的差異化,而且有獨門的技術或專利的保護,不怕外來競爭,就是所謂的產品為王(Productishero)。
(4)當你只想做短期生意或者發機會財,例如疫情期間大發口罩、酒精財,大賺一票就走人,這時候也不需要品牌。
(5)當你的經營採取低成本策略,而且產品絕對是市場上成本最低的,可以打出最低價,不畏價格戰,很多在夜市賣的產品都是屬於這一種。
雖然符合以上五點可以不需要品牌,不過很多企業為了長期經營,維持消費者關係,仍然會往品牌的路上走,例如電力公司為了營造好的社區關係,經營品牌形象,建立好感度;小米手機雖然具有成本優勢,仍然努力經營品牌與米粉的關係,不斷延伸產品線。
那麼,大數據時代品牌需要什麼養分,品牌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我認為未來經營品牌,需要具備「大數據能力」及「ESG養分」,分述如下:
首先,你需要具備大數據管理的能力。
你身處的大數據時代,品牌也產生了變種,除了傳統的實體品牌(如星巴克、可口可樂),現在多了大數據品牌(如Amazon、UberEats),這些品牌背後坐擁大數據金礦1。
在過去實體通路時代,我們需要從通路端集結顧客消費資訊,利用不即時的資料進行分析,發展策略;同時對於策略的判斷,也摻雜許多個人經驗與偏好。
現在的數據不再難以取得,透過行銷科技(MarTech)的應用2,消費者的行為數據可以追蹤,顧客的360度樣貌可以描繪,當大家都坐擁數據,考驗的就是品牌經營者如何善用數據,讓品牌如虎添翼。
在這個大家都講快品牌的時代,大數據提供我們更精準、快速的方式確認目標、擊中靶心。品牌經營者與行銷人,更應該坐擁大數據金礦的時代,積極培養數據思維與能力,即使數據源源不絕,最終仍然要人來解讀,並轉化成具有品牌價值的策略與行動。
大數據時代,建立品牌需要大數據,也用大數據來經營品牌!
其次,21世紀的品牌需要具備ESG永續概念。
相信你已經在生活中感受到,在環境上(Environmental),地球正在跟人類抗議,一下子加州大火、德國水災、歐洲熱浪來襲,因為人類的過度開發、消費,地球已經承受不了;在社會上(Social),人們要求更多的參與、包容多元、關懷弱勢等;在公司治理上(Governance),不能只是為了利潤,六親不認,企業需要做到股東、消費者、員工、供應商、社區、環境六贏的局面。
新一代的投資者、消費者,尤其是主導未來的Z世代,更重視企業與品牌是否具備了ESG的內涵。未來10年,不具備ESG概念的品牌將被弱化,含有ESG概念的品牌也將大受歡迎。(ESG概念的品牌在後續幾篇文章,會進一步論述。)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大數據時代,為什麼我們仍需要品牌?」
在大數據時代,品牌的行銷手法百花齊放;但是品牌的選擇,令人無所適從。沒有品牌中心思想的品牌行銷手法,讓品牌迷失方向,淪為價格競爭。
20世紀末期,網路崛起,全球最大的廣告主P&G、Unilever等廣告巨頭,每年投入數位廣告的預算都大幅增加,而天馬行空的創意,缺乏品牌的中心思想,不只對品牌的增值有限,而且很多跟促銷、打折有關係,最後也導致了不斷的價格戰,P&G最終宣佈,重新調整行銷資源的戰略分配。經過了20年的發展,企業界終於發現,行銷不能光放任創意在網路上橫行,而與品牌無關。
雖然大數據、ESG的發展與崛起,但是你也不用太擔心。未來品牌只會更重要,建立品牌的中心思想(如品牌定位、品牌承諾的重視)一直沒有改變,只是建立品牌需要ESG的養分,經營品牌需要大數據的能力,缺一不可!
品牌筆記
未來品牌只會更重要,建立品牌的中心思想(如品牌定位、品牌承諾的重視)一直沒有改變,只是建立品牌需要ESG的養分,經營品牌需要大數據的能力,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