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 著
他是一位經濟學家,卻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他改造的資本主義,讓世界大同不再是夢
慈善事業不能治本,窮人要吃飯也要尊嚴
利潤極大已經失靈,良性企業革命創三贏
有沒有想過你能駕馭自由市場,解決貧窮、饑饉與不平等的問題?
對一些人來說,這是辦不到的。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就在做這樣的事。
尤努斯創辦了葛拉敏銀行,提供開創性的金融服務,把極小額的錢借給窮人,
尤其是婦女,讓她們做生意,帶領家庭脫離貧窮。
微額貸款在過去三十年已經傳遍全球各洲,造福了一億個家庭。
在書中,作者提出超越了微額貸款的社會型企業概念,用一種全新的方式,
把商業部門的活力巧妙地轉為解決社會問題的力量,
從貧窮、汙染、醫療照護到教育問題,都有社會型企業發展的空間。
本書細述作者與全球幾位高瞻遠矚的企業領袖合作,
首創以社會目標為營運宗旨的社會型企業的過程。
從與達能集團合資生產價廉物美的營養優格,提供給孟加拉營養不良的孩童,
到興建眼科醫院,使人數眾多的貧者免於失明之苦,
《富足世界不是夢》讓我們分享作者對社會型企業改變未來世界形貌的想望。
尤努斯所擘畫的「美麗新世界」,正是昇華之後,具備人道精神的新資本主義。
作者簡介:
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
生於孟加拉的海港市吉大港(Chittagong),家中共有十四個兄弟姐妹,排行老三。從達卡大學畢業後,尤努斯得到傅爾布萊特獎學金負笈美國,在范德堡大學攻讀經濟學。返國後出任吉大港大學經濟學系主任一職,之後便投入提供赤貧者金融服務與社會工作。他創辦葛拉敏銀行,擔任銀行執行董事,也是暢銷書《窮人的銀行家》作者。尤努斯與葛拉敏銀行在二○○六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譯者簡介:
曾育慧
台灣雲林人,北一女中、台大政治學系畢業後,以倡議台灣健康人權、推動台灣參與國際衛生事務開始,踏入非政府組織領域,關懷的面向逐漸擴展,從國際醫療合作、公共衛生、人權、環境,到開發中國家的貧窮與社會不平等問題。目前為台大衛政所研究生。
受孟加拉籍先生的影響,關心孟加拉的貧窮與發展議題,尤其在公共衛生與微額貸款運動方面。兩人近年來也透過國內外研討會、組團進行田野參訪、文字與影像記錄等各種方式,積極向台灣介紹孟加拉充滿創意與人道精神之各種社會發展模式。
曾育慧業餘、課餘從事翻譯,作品包括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自傳《窮人的銀行家》、揭露製藥產業不當經營的《藥廠黑幕》、英國BBC電視節目文字版《食物的真相》…等近十本譯著。
聯絡方式:mayeeshatk@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幸福推薦^.^
中華民國前副總統 蕭萬長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 王力行
奧美企業公關部總經理 王馥蓓
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 李家同
華碩集團董事長 施崇棠
尤努斯教授給予窮人自助的力量。他帶給窮人的不是食物,而是比食物更重要、更基本的保障。--美國前總統卡特
具有真知灼見、強調實踐的穆罕默德.尤努斯,使祖國孟加拉與全世界上千萬人的生活獲得改善。--洛杉磯時報
尤努斯提出的概念,大幅地衝擊了第三世界國家…,由概念創始人親自執筆的無貧世界理論,對照美國式的依賴濟貧迷思,更能發人深省。--華盛頓郵報
社會型企業運用巧思,開創企業利益結合經濟發展的里程碑…尤努斯並不揚棄資本主義,他讓資本主義再啟蒙。--《財富雜誌》 雪莉.普拉索(Sheri Prasso)
名人推薦:^.^幸福推薦^.^
中華民國前副總統 蕭萬長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 王力行
奧美企業公關部總經理 王馥蓓
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 李家同
華碩集團董事長 施崇棠
尤努斯教授給予窮人自助的力量。他帶給窮人的不是食物,而是比食物更重要、更基本的保障。--美國前總統卡特
具有真知灼見、強調實踐的穆罕默德.尤努斯,使祖國孟加拉與全世界上千萬人的生活獲得改善。--洛杉磯時報
尤努斯提出的概念,大幅地衝擊了第三世界國家…,由概念創始人親自執筆的無貧世界理論,對照美國式的依賴濟貧迷思,更能發人...
章節試閱
「窮人銀行家」的誕生
我在一九四 ○年出生於當時隸屬於英國的印度(東)孟加拉省,這個地方在一九四七年,成為新興國家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在一九七一年,歷時九個月的獨立戰爭後,東巴基斯坦在十二月蛻變為全新的國度:孟加拉。
我並不是因為參與決策、做了學者或研究者才接觸貧窮議題。貧窮在我周遭發生,是我註定要面對的現實。
那年是一九七四年。受到孟加拉獨立戰爭的精神感召,我在一九七二年六月帶著奉獻己力,建設自由富裕新國家的強烈使命,辭掉美國中田納西州立大學( Middle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助理教授一職,回到孟加拉,在吉大港大學的經濟學系執教,並擔任系主任。我熱愛教書,也希望從此展開學術生涯。
然而事與願違,孟加拉在一九七四到七五年間,發生了可怕的大饑荒。
所有的饑荒背後都有錯綜複雜的因素,這次當然也不例外:一九七 ○年代初期一等連串嚴重的水災、乾旱、風災和雨災天災;獨立戰爭期間大半被摧毀的基礎建設、交通系統癱瘓和無數的難民;經驗不足的新政府毫無組織的處理能力;國際援助本就不足,又因為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機後外匯市場功能潰散,而使外援雪上加霜。
不管我們如何分析成因,饑荒對人帶來的苦難不會因此而改變。農產量和每人平均所得陡降,上百萬名孟加拉人買不起食物。災情繼續惡化,成千上萬人喪生,世界似乎在冷漠地觀望。
這不是我希望協助建立的新國度孟加拉。我發現,當死亡正在肆虐教室外的孟加拉,我愈來愈無法安穩地待在大學校園裡,平靜地講授經濟學優美的理論,和完美的自由市場運作。
看到饑饉與貧困交織,壓迫同胞的當下,我才驚覺到理論的空洞無用。我想要馬上做點事來幫助周遭的人,讓他們有希望再撐過一天。
我的第一項扶貧實驗,是利用灌溉提高農業生產。我跟喬布拉村的農民合作,創辦農會來管理深井和水資源分配系統。這項實驗非常成功。農人們可以用新的灌溉系統和農會提供的肥料、種子和殺蟲劑,使原本休耕的乾季可以進行農作,使一年從二獲增為三穫。喬布拉村附近的農田生產力大幅上升,連地主也獲利。
不過我還不滿意。因為我在跟村人合作灌溉計畫時,發現窮人當中最貧窮的一群人,幾乎沒有從農產增加當中得到任何好處。這些沒有土地的人,每天必須出門打零工、做手工或乞討才能勉強維生。他們的家中(如果有家的話)沒有家具,下雨天還會變得泥濘不堪。小孩子們嚴重營養不良,為了幫助家計而輟學,只能在外打工或行乞。在饑荒的日子裡,這些最窮的人最先死。
我這才瞭解,提高農產量雖然很重要,但仍然不能解決饑餓或貧苦的問題,因此必須再去找到問題的根源。
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喬布拉村民身上,想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翻不了身。我探訪了每個角落,走到那裡都看得到辛勤工作的人拚命想要自立,在一小方田地上耕作、編織竹籃竹凳和其它手工品來賣、提供勞力做任何工作 ..但是對大多數村民而言,這些努力還是無法讓他們脫離極貧的困境。
最後,從發現窮人費盡力氣,只能換到勉強維生那點小錢的那一刻,才讓我直接看清他們的無助之處。
幫助我明白問題的本質,是一位名叫蘇菲亞,貝古姆的村民。她跟許多鄉村婦女一樣,跟丈夫、小孩住在用泥土糊成,以茅草為頂,搖搖欲墜的破屋中。蘇菲亞的丈夫靠打零工賺錢,那裡有需要就去做,每天只有幾分美元的微薄收入。為了幫忙家計,蘇菲亞也整天在屋前的泥地上編著竹凳子。看得出來她的手藝很好,做出來的成品美觀又實用。可是她付出的辛苦勞力,還是不夠讓家裡擺脫貧窮。
我跟蘇菲亞聊過之後,才曉得問題出在那兒。她需要現金去買編竹凳要用的材料,這筆錢只能跟村裡頭的高利貸借。那一村很多人也是類似的情形。放高利貸的人在借錢時的附加條件,就是東西做好之後,要用他們規定的價格賣給他們。所以在這種不公平的買賣和高額利息之下,她每天只能掙得二分美元。
像蘇菲亞這樣的婦女,不管借多少錢,不管金額多少,只要有這種不公平約定加諸在她身上,再怎麼工作都不可能從貧窮當中脫身。這對我來說,不僅不是我們一般可以接受的借貸,根本就是奴役式的勞動。
我決定展開調查,整理出一份喬布拉村借高利貸的受害者名單。我和一名學生花了一週的時間,拜訪村裡每戶人家,來完成這份名單。名單上共有四十二個人,一共借了八百五十六塔卡(孟加拉幣),在當時還不到二十七美元。
這讓我這個經濟學教授上了一課!我還在學校裡教國家的五年發展計畫,準備投入幾十億美元幫助窮人的崇高理念!國家承諾的幾十億美元,和這點微不足道,卻勒住四十幾個人脖子的小錢之間,存在的鴻溝竟然如此巨大。
我從口袋裡拿出一筆相當於二十七美元的錢來,讓這些可憐人掙脫高利貸的箝制。這個不起眼的舉動帶來的效果之大,讓我又再往前踏一步。如果我可以用這點小錢讓這麼多的人得到幸福,為什麼不多做一點,從那時開始,我便一直這麼做。
我先去找設在校園內的銀行,希望說服他們把錢借給窮人。不過銀行認為窮人沒有信用價值。
他們沒有信用記錄,也拿不出抵押品,而且因為都是文盲,也沒辦法填寫必要的申請文件。這種把錢借給窮人的想法,對銀行來說簡直是藐視制度。
我認為這都是銀行專橫而有違績效的規定。其實這些規定只是確保銀行把錢借給本來就有錢的人。可是我每次指出這點,銀行經理總是聳聳肩,然後再客氣地結束我們的談話。
儘管我說破了嘴,試了好幾個月,還是徒勞無功。後來我想到可以幫窮人作保,等實際上於銀行借我錢,我再把錢交給貧窮的村民。這個辦法銀行同意,於是我開始把錢借給村民。結果讓我大吃一驚,所有的人都還錢了!。不但準時還,而且每一次都會還!
也許有人會想,這麼好的記錄,應該會讓傳統銀行改變原先不跟窮人打交道的想法。事實並非如此,銀行絲毫不為所動。有時個別的銀行家會對我的工作表示同情,有一、二個甚至還能給予具體的支持。像是孟加拉農業銀行( Krishi Bank)的執行董事安尼蘇札曼( A. M.Anisuzzaman)就同意在喬布拉村設特別分行,來嘗試借錢給窮人的業務。這個機會讓我那些一直在義務擔任「銀行員」的學生,第一次得到穩定的正式雇用,也使葛拉敏( Grameen,意指鄉村)首度出現在我們的工作中。這個小型實驗計畫就叫做「農業銀行葛拉敏實驗分行」,它跟之前非正式的借款結果一樣亮眼,包括近乎百分之百的償還率。
可是我每次要求銀行界把這項業務擴展到全國所有分行,都沒有得到正面回應,而是提出一大堆經營失敗的理由。他們就是沒辦法相信窮人會把錢還清這件事實。
有人說,「跟你借錢的人一定不是真窮,否則怎麼可能還得起貸款」「我帶你去他們家,」我回答,「你會看到他們是真的很窮,連家具都買不起。他們會還債是因為自己的努力,每天勤奮不懈地努力。」這時說辭會轉向,「那一定是你和你的學生介入客戶生活太深,才有這樣的成績。這樣不是在開銀行,這是保姆的工作!我們不可能把這種類型的計畫擴展成全區服務。」
我們工作人員的投入和努力是當然的,但我們竟然為了表現好而受到懲罰,這太不公平了!我相信一項計畫如果是專為窮人的福祉所設計,一定可以吸引有理想有熱情,想幫助同胞的年輕人投入。(之後葛拉敏銀行找到國內最有才華和最認真工作的人來共同奮鬥,持續擴展到超過二千五百家分行,證明了我的看法是對的。)
還有人會辯稱,「你的銀行太另類了,應該有的內部控管、財務指標、審計流程都沒有,你的員工一定會搞鬼。問題就出在你是教授,不是銀行家。」
沒錯,我是教授,不是銀行家,所以這幾年才一再地想說服真正的銀行家來接收我在做的事。我常說,我們設計的窮人金融方案沒用到真正的銀行工具就這麼成功,那麼如果由真正的專家來經營,不是會更好嗎!
可是我的建議一直沒被採納。真正的原因是「正統銀行家」不想把小錢借給窮人。跟拿得出抵押品的人做幾筆大額貸款相比,既省事,利潤又高,即使不還錢也沒關係。眼見改變銀行的機會渺茫,我便決定自己開專門服務窮人的銀行,貸款時不用拿抵押、不要求過去的信用記錄、也不用簽法律契約。我一直請求政府用特別法的方式,批准讓這個計畫轉型成特殊銀行,在一九八三年終於成功了。這一年,窮人銀行在特別訂定的新法架構之下正式成立。我們將之命名為葛拉敏銀行。創造典範葛拉敏銀行成立之初雖然規模小,成長緩慢,但是讓典範轉移,才是它所代表的劃時代意義。
金融機構在過去總是會問,「窮人有信用價值嗎」而答案也一直是否定的。結果就是窮人被忽視,被排除在金融體系之外,彷彿他們從未存在。我卻反問:「銀行具有人類價值嗎」當我發現它們沒有的時候,我才醒悟應該創辦新式銀行。
沒有人贊成種族隔離制。我們如果聽到某地實施種族隔離制,不管是任何形式,都會起而反對。我們都知道一個人不應該為了出生地、階級或經濟地位而受到歧視。可是我們的金融機構在全世界造就了金融隔離,如果你提不出擔保,就沒有信貸資格,銀行也不會把你視為這個世界的一份子。這件事竟然沒有人覺得不對,而跳起來抗議!
我們用社會機制在窮人周圍設置了路障,現在應將阻礙移除,窮人才有機會自己脫離苦海。我們要廢止那些視窮人如無物,荒謬的法令規章,我們要提出新的方式,讓每個人的獨特價值被肯定,而不是用一套充滿偏見的體制,來衡量虛浮的表面。
金融制度無法服務窮人,是我在孟加拉發現到的問題,但它其實是個普世現象,而非只存在於窮國的社會中。即使在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也有很多人被銀行視為不具信用價值,也因此失去參與經濟體系的權利。我在一九九四年收到一位來自德州希克森,在報社工作的年輕朋友泰咪(Tami)來信。她在信中提到跟美國銀行打交道的有趣經過:我小時候想到銀行開一個簡易存款帳戶,但是銀行要求我提供有照片的雙證件。試問一個小孩子怎麼會有附照片的身分證不過我長大之後的銀行經驗也沒有比較好。我的母親之前有張五百元匯票被郵局不慎遺失,後來美國政府寄回等額匯票歸還。她在拿票去兌現的當天稍早,才在那家經常往來的銀行關掉她的帳戶。所以銀行拒絕讓她兌現,原因是「你在我們這兒已經沒有帳戶了。」她只好把匯票拿去最近幾年,在美國如雨後春筍般設立的支票兌現公司辦兌現。我們發現兌現這張票,竟然要付百分之二十的手續費:一百美元!
我開始去這些地方調查,發現很多人都是被迫使用這些服務。這些人主要是靠社會救濟金過活的老人和勞工階級,因為不符合銀行的最低存款限制、負擔每張支票的兌現費和手續費、或是提供良好信用記錄 ..等原因而無法在銀行開戶。有些人也提不出有照片的身分證。光是兌現一張支票要出示身分證這件事,就已經不太容易了。
低所得的人要讓收支平衡已經很困難,但使用基本金融服務還得付最多的錢,好像買得到這些服務已經是天大的恩惠,這難道不令人憤怒嗎?
泰咪來信至今已有數年,但這個問題並沒有獲得改善,而剝削窮人的手法卻一再推陳出新。舉例來說,中產階級可能從沒聽過預借現金貸款(payday loans),這是指短期的小額貸款,通常在一千五百美元以下,使用族群多為被排除在主流貸款服務之外的美國低收入者。他們在發薪日還沒到而需要用錢時,就只能去申請這種貸款,來支付意外的醫療費用、修理汽車或家電用品。
中上階級會用信用卡來支付這些開支。如果在帳單繳款日之前全數繳清,就不用付其它費用。如果過幾個月再繳,利息的年利率一般是百分之二十五。不符合信用卡申請資格的貧窮勞動階層只能去預借現金,這種貸款的手續費和利息加起來,年息高達百分之二百五十以上。
一般人很容易去責怪窮人,認為問題出在他們身上。可是如果去檢視社會創造出來的機構,再去看他們是如何排擠窮人,就會知道這些機構和他們過時的思想,才應該為問題負大部分的責任。我們葛拉敏銀行直接挑戰金融隔離,敢借錢給最窮的人,包括那些一生中沒摸過錢的貧困婦女。我們公然反對銀行規定。我們做的每件事都有人跳起來責備,「這根本是肉包子打狗!你們只是在浪費錢而已。即使現在經營不錯,有一天一定會垮。銀行會發生大災難,然後從此消失。」
可是葛拉敏銀行沒有垮,也沒有消失,反而逐漸擴展,觸角伸向愈來愈多人。到今天為止,在孟加拉七萬八千個村子裡,銀行還在借錢給七百多萬名窮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七是女性。
葛拉敏銀行自從開始營業以來,貸出去的累積金額相當於六十億美元,償債率目前是百分之九十八點六。銀行跟其它經營良好的同業一樣,一直都有獲利。它在財務上也能獨立,從一九九五年開始,就不再接受外來捐款。葛拉敏銀行的存款和其它資產,是未償貸款的百分之一百五十六。
銀行除了在一九八三、一九九一和九二年之外,每年都獲利。根據葛拉敏內部調查的結果發現,跟銀行往來五年以上的借款人,脫離貧窮線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六十四,這對我們意義最為重大。
經濟學的諸多盲點
光是願意提供信用貸款給窮人,對顛覆傳統經濟學已經是革命性的第一步。它摒棄貸款不能沒有擔保品的舊思維。這個前提被絕大多數的銀行業者不加思考、分析或質疑地盲從,它帶來的影響,是把世上半數的人口大筆一揮,歸類為不值得參與金融體系的一群。
可是葛拉敏看得比較廣,也重新檢視主流經濟學的諸多假設。我已經在前面討論過,經濟學理論假設所有的人只受單一的利潤極大化原則所驅動,這對人性的描繪是極度的簡化。我們只要花幾秒鐘的時間想想看真實世界裡的人,就會明白這項假設不為真。這只是葛拉敏想破除的傳統經濟學理論的眾多盲點之一。
第二項假設:為所有人創造就業才是解決貧窮的答案,亦即幫助窮人唯一的辦法是給他們工作。這個假設形塑了所有經濟學家提出的發展政策,也左右了政府與援助機構的模式。捐款被挹注在大型的國營計畫,而吸收私人資本的大企業,也被期待雇用上萬名員工,讓窮人搖身一變成為富有的納稅人,幫助地方與區域經濟起飛。想法很好,不過經驗告訴我們這是行不通的。原因出在必要的支持條件並不存在。
因為大部分的教科書只承認雇用是唯一的就業形式,所以經濟學家便深信這是解除貧窮的正道。教科書裡面只有雇用工人、支付工資的「公司」和「工廠」,差別只等是人數不、工資各有不同而已。經濟學的文獻沒提到有人會將自己開發的貨品和服務直接賣給有需要者,靠著自雇來謀生。可是在真實世界裡,各地的窮人就是這麼做的。
一位美國朋友最近首度來訪孟加拉,在看過全國最貧困的地區後,寫了一封信給我:在美國,鄉村的貧窮對我來說就是沒有經濟活動。我想到曾經跟我太太開車經過紐約州的偏遠貧困地區,看到鎮上人煙稀少、店鋪的櫥窗裡擺著幾件過時商品、公司行號大門緊閉著 ..即使整天開著車在這些社區繞,也幾乎看不到人影,讓人不禁納悶這裡的人是如何維生的!(很明顯的,這裡的居民日子愈來愈難過,所以大家才會逐漸外移,搬到大城市。)
可是我今天看到的一小撮孟加拉鄉村景象,雖然比紐約任何一區來得更窮,經濟活動卻像是蜂巢一樣繁忙。每個村落都有一條市集街,有十幾、二十家用錫片搭起來的小店比肩而立,堆得高高的商品(有鞋子、藥品、家具、衣服、 DVD、食品 ..應有盡有)吸引人來買;服務業也不遑多讓,從理髮到裁縫都有;市集外圈的路旁,村民攤開草蓆,把竹籃、帽子、麵包、一些馬鈴薯或青菜 ..所有能賣的東西都擺上來。最特別的,是你經過的每間房子或空地,每個人都在做事,做手工或修補或跟買賣相關的事,比如照顧乳牛、木製家具雕刻、珠寶焊接、撿拾稻穀 ..等。
我的美國友人看到的村民,都沒有傳統經濟學家認定的「工作」,可是他們都在努力地工作、賺取收入、照顧家人的衣食所需,並試圖脫離貧窮。他們所缺乏的,就是讓工作更具生產力的經濟工具。
葛拉敏銀行想要證明,窮人信貸可以創造自雇機會並增加收入。經濟學理論不認為家戶是人們可以自然而然賴以維生的生產單位和自雇機會,抹殺了實質經濟中一項等基本特色。我不反對創造工作,雇用機會大可以盡量創造。可是不要認為人非得工作出現才有希望,也不要以為自雇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人都應該有選擇被雇或自雇機會,所以應該讓大家自己決定。也有很多人兩種都做。
這個錯誤想法的產生,跟另一項典型的經濟盲點脫不了干係,那就是「企業家」是稀有動物。教科書上寫著,只有少數人能夠洞燭商機,有勇氣甘冒風險,將資源投入在商機的開發。
然而,根據我對全世界極貧者的觀察,還有葛拉敏銀行與其它機構幾十年的經驗,事實完全相反:企業家的精神與能力舉世皆然。幾乎每個人都有能力發掘身邊的商機。只要有適當的工具去實踐這些機會,大家都樂意去做。
對我來說,窮人跟盆栽植物一樣。如果你在六吋深的花盆裡,種下全世界長得最高的樹苗,會長出一模一樣但尺寸縮小的樹。問題不出在種子,而是你提供的環境不對,所以樹長不高。
窮人就像盆栽植物,他們的天賦潛能跟大家一樣,只是社會從未給他們可以自由發展的土壤。讓窮人們脫離貧窮,只需給他們一個成長的空間。當窮人可以自由地運用他們的能力與創意,貧窮馬上就會消失。
經濟理論還有其它盲點。多找幾本教科書來看,你會發現裡面都沒有提到「男性」、「女性」或「小孩」,經濟學不關心這些。這門學科裡最接近人味的概念只有「勞工」:一群機器人集合體,存在的唯一使命是替工廠老闆和公司負責人賣命。而且因為經濟學理論完全不理會「勞工」是由男性和女性所組成的這項事實,理所當然地以「男性」為所有現象的預設立場。
當有人針對這點提出質疑時,經濟學者會辯稱這是為了「簡化」之故,才做的極端概念抽象。有時候為了讓脈絡更清楚,簡化的確有其必要,這點我很瞭解。但如果「簡化」的結果是捨棄了最基本的要素,那就太過分了。愛因斯坦曾說過,「每件事應該盡量簡單,但簡單有其限度。」主流經濟學把每一件事弄得「過於簡單」,沒發現連現實也被丟掉了!等葛拉敏銀行的團隊很快就發現,在現實世界當中,男人、女人和小孩不能同等視之,他們絕不是值的「勞動」單位,也各自有其能力與需求。我們在借錢出去時會觀察客戶的行為模式,發現把錢借給女性,對家庭帶來的效益比借錢給男性還高。當男人賺錢時,常常自己先花掉,但女人賺到錢時,全家人都會受益,尤其是她的孩子。所以把錢借給女性可以為整個家庭,甚至社區創造一連串的社會與經濟效果。葛拉敏一開始先強調女性,再來是孩子,而我們也不是純然訴諸情感或道德,而是經濟面。如果要消滅貧窮,眼光一定要放在下一代。我們要把孩子身上所有代表貧窮的符號與烙印一一除去,培養他們的人類尊嚴,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所以任何幫助孩童的計畫,都不應被視為「人道」或「慈善」,而是重大發展計畫,其優先性絕對不下於蓋機場、開工廠或高速公路(我認為甚至更重要)。這又牽扯到另一項傳統經濟學重大的盲點,那就是發展策略的焦點都放在硬體建設,只看硬體成果。現在應該把焦點轉回到人的身上,強調人的開創性和進取心。發展的首要工作是啟動每個人內在的創造引擎。只能滿足窮人的物質需求,或提供就業的計畫還不夠,要讓他/她發揮創意的能量,才稱得上是發展計畫。
這就是為什麼葛拉敏銀行對窮人從不施捨或贈與,而是給他們信用貸款,要求他們靠自己具有生產力的工作,連本帶利償還。就是這個動能讓葛拉敏能持續經營,因為歸還的錢可以當下一筆貸款,借給同樣的人或是新的成員,還款連利息會一直滾下去,帶動經濟成長的循環。這也讓窮人證明給自己看,他們可以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好,而信貸就是達成這項目標的工具。
批評者最常說微額貸款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不顯著。是這樣嗎我認為答案在於「經濟發展」如何定義,是用每人所得來衡量的嗎還是每人消費額或者是每人每件事我認為發展的精義,是底層半數人口生活品質有所改變,這種改變不是光看消費額來評估的,還要看環境是否能夠讓個體探索潛在的能量。這比單單衡量所得或消費指標更為重要。
微額貸款幫助社會上被排擠的人把自己的經濟引擎打開。當這些微型引擎一個一個啟動,數量大到一定程度時,自然會產生巨大的力量。
隨著葛拉敏銀行愈來愈深入孟加拉窮人社會的情境,逐漸發現其它的經濟不平和經濟機會,因此銀行的使命也隨之演進與拓展。
舉例來說,我們在一九八四年開始做房貸。當時也碰到官僚的抗拒。孟加拉中央銀行有提供各商業銀行房貸業務基金,葛拉敏銀行也提計畫書去申請,可是被退回,理由是我們提出每筆五千元塔卡(當時是一百二十五美元)的房貸額度太小,他們認為沒辦法蓋一間政府認定的「房屋」。這點也許沒錯,但並不會改變我們的窮人客戶急需有個擋風遮雨之處的現實。我們計畫書重寫了好幾次,希望政府官員可以接受我們一再潤飾的文件,不過還是無法奏效,直到我去請求對我們還算友善的銀行總裁介入,才讓我們豁免那些規定,提供房貸給窮人去整修搖搖欲墜的小屋。
從一九八四年開始的房貸到現在,已經蓋了六十五萬戶房屋。這些房屋的所有權是屬於葛拉敏的女性客戶所有,這也是葛拉敏刻意讓女性地位提升很重要的一步,因為她們在這個社會一直是最受壓迫,也最沒有能力為自己發聲的一群。
葛拉敏在服務窮人的時候,很快就發現,只提供金融服務是不夠的,必須動員強而有力的社會支持當配套。我現在用銀行操作的基本架構和貸款方式來說明。
向葛拉敏借錢的客戶,沒有一個人是單獨行動。每一位都是自由組成的五人小組中的一員,彼此沒有親戚關係。五人當中的任何一位要借錢,要得到其它四位的同意。雖然借款人要為自己的貸款負責,但是這個小組會發揮小型社會網路的功能,彼此鼓勵,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有時候在還款碰到困難或是做生意需要建議,也都會相互幫忙。還有,所有的五人小組也不孤單,十到十二個小組每週會在他們自己蓋的簡單集會中心聚會。現在全國各地有超過十三萬個,由五十到六十名借款客戶所組成的借款人中心。
在每週的集會中,當地的分行行員會來收款、想申請新貸款的人也在這裡提出,其它諸如指導性、實用性、鼓舞性的活動也會在這裡舉行,從討論新的買賣構想、健康議題、財務議題到簡單的運動都有。借款人中心的領導人便是在此用民主的方式選舉產生。
沒錯,葛拉敏銀行以社區為中心的行動哲學,是它成功的關鍵之一。五人小組和借款人中心帶來的正面社會壓力,支持著借款人忠於她們的承諾與信念。
十六項守則內容如下:
我們將在生活各方面,謹遵葛拉敏銀行的四項守則:紀律、團結、勇氣與勤勞。 我們將使家庭興旺。 我們不住破舊房屋,要修繕住家,努力工作,盡可能早日蓋新房。 我們全年都要栽種蔬菜,並食用大量的蔬菜,再將多餘的賣出。員在調查中被問到為什麼會按時還款,大部分的人都會答說,「因為我不想讓跟我同組的人失望。」
有些批評者認為這有強迫性質。不過從來沒有人被強迫加入葛拉敏銀行,而且銀行唯一的目的就是幫助窮人自己脫離貧窮,所以我把它看成是社區的群體力量,有了這股支持,人們可以做到她原來認為不可能的事。
另外一個支撐社會目標的重要資源,就是十六項守則。這是一九八 ○年代早期,葛拉敏借戶和行員在多次集會中,經過熱烈討論,逐漸地將一些想法,匯集成一套有關於社會與個人生活上的指導原則。全國各家分行和各個借款人中心本來都有自己的版本,一直到一九八四年,大家將所有的條文精簡成現在的十六項守則,也成為所有的葛拉敏新成員必須熟悉並遵循的規範。
我們將保持孩子與環境的乾淨整潔。我們要修建並使用糞坑式廁所。 我們要喝燒開過或用明礬淨化的水;用濾水壺去除砷污染。 我們兒子結婚不收嫁妝,女兒結婚也不送任何陪嫁。我們的中心將免於嫁妝之苦。我們不讓未成年小孩結婚。 我們要處事公正,並抗議任何不公平的作為。 我們將合作進行大型投資,以提高收入。 我們應隨時幫助他人。旁人有難時,應該伸出援手。 如果知道任何地方的中心有違反紀律的情事,應該立即前往,協助矯正錯誤,重建紀律。 我們應該共同參加社會活動與事務。
因為有這十六項守則,葛拉敏銀行的借戶都努力送孩子上學受教育。幾乎所有的我們要教育好小孩子,賺錢供他們上學。
葛拉敏家庭都會讓學齡孩童上學,這對大部分都是文盲的父母親來說,是件很不簡單的事。使教育普及在孟加拉鄉村的一整代人,是歷史上的大突破。
葛拉敏銀行的功能不只是提供金融服務,我們是在培育一個完全不同的新世代,假以時日,他們會有能力把家人帶離貧窮。葛拉敏銀行是我們破除貧窮世代循環的利器。
葛拉敏對於經濟以外的發想、行動與實踐,很願意正視並給予尊重,這是我們成功之處。人不是只有工人、消費者和企業家這三種身分,人也可以是父母、孩子、朋友、鄰居或公民,會擔心家人、關心居住的社區、還會注重名聲和與他人的關係。這些人類所關心的事,對傳統銀行家是不存在的,但卻是葛拉敏銀行的核心事務。我們借給窮人的貸款,絕不是只在帳本上記一筆,或是把錢交給客戶那麼簡單,它是生命重新塑造的工具。這一點,不管是葛拉敏員工或是客戶,都銘記於心。
「窮人銀行家」的誕生
我在一九四 ○年出生於當時隸屬於英國的印度(東)孟加拉省,這個地方在一九四七年,成為新興國家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在一九七一年,歷時九個月的獨立戰爭後,東巴基斯坦在十二月蛻變為全新的國度:孟加拉。
我並不是因為參與決策、做了學者或研究者才接觸貧窮議題。貧窮在我周遭發生,是我註定要面對的現實。
那年是一九七四年。受到孟加拉獨立戰爭的精神感召,我在一九七二年六月帶著奉獻己力,建設自由富裕新國家的強烈使命,辭掉美國中田納西州立大學( Middle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助理教授一職,回到...
作者序
序言
從握手開始
由於我創辦的微貸機構葛拉敏銀行,成功地在孟加拉提供貧窮婦女金融服務,因此我經常受邀去跟有志改善女性命運的團體做經驗分享。二○○五年十月,我計畫前往法國,在巴黎西北部九十英里以外的度假小鎮杜維爾(Deauville),出席一場類似的會議,還會到巴黎的法國高商業學院︵ HEC︶發表演說,這是歐洲頂尖的商管學校,校方也會在此時頒給我榮譽教授頭銜。
出發的前幾天,法國大企業達能集團(Danone)董事長暨執行長法蘭克.李布(Franck Riboud)的辦公室,去信聯絡在巴黎幫我安排行程的秘書。信中寫道:
「李布先生聽過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的事蹟,非常期盼一晤。得知他即將拜訪杜維爾,是否能安排二人在巴黎共進午餐?」
對我的微貸工作有興趣,又有助於一同解決根除全球貧窮問題的人,我通常很樂意碰個面討論。跨國公司的老闆當然很值得一見,只是不確定原本排得很滿的行程,是否可以再塞得下這個額外的會議。我向秘書表示,如果有時間,我願意見見李布先生。
沒問題,秘書告訴我,達能的人會安排,他們會接您去用餐地點,也會讓您提早抵達 HEC校園準備演講。十月十二日,我一到歐利機場,馬上就被達能企業派來的禮車接走,飛奔到名演員傑哈德.巴狄厄(Gerard Depardieu)剛開幕的La Fontaine Gaillon餐廳。李布已經先到,就在包廂裡我。
跟他一起來的,還有七位負責達能企業全球各項事務的高級主管,包括董事尚.羅蘭(Jean Laurent)、企業秘書長菲利普洛伊.賈柯(Philippe-Loic Jacob)以及達能夢想實現計畫(Dream Projects)執行人傑若米.杜比那(Jerome Tubiana)。另外陪同的有HEC負責MBA永續發展課程的班那帝.法塔維諾(Benedicte Faivre-Tavignot)教授。
我被請到包廂裡,主人很客氣地歡迎我,點了精緻的法國菜,並請我向大家說明我在做的事。我很快就發現,李布和他的同事們非常清楚葛拉敏銀行的業務。他們知道我們推動的全球微貸運動,以免抵押、非常小額,可以小到三、四十美元的貸款在幫助窮人,讓他們有一點資本,在任何可能的行業創立微型事業。不管額度多小,有了融資管道,就可以對人的生命帶來鉅大的影響。許多窮人都會用這筆微貸提供的小資本,用在能夠賺錢的生意上,包括經營小型飼養場、手工藝工作室、小店面 ..,使自己和家人脫離貧窮。事實上,我在三十一年前開始借錢給窮人,特別重視婦女,到現在孟加拉已經有上百、上千萬個家庭,藉由微貸之助改善了自己的經濟地位。
我還向李布和在場其它人說明非營利組織、政府部門與企業界如何仿效葛拉敏銀行的成功經驗,創立微貸機構,將微貸傳播到世界各地,尤其是開發中國家。「其實,」我表示,「雖然微額貸款推行僅有數十年的歷史,但我們可望在明年年底的微貸全球高峰會議(Microcredit Global Summit)上,正式宣布全球已有一億名窮人成為這項運動的受惠者。」(二○○六年十一月,在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的哈利法克斯召開的高峰會,正式昭告世人這個目標已圓滿達成。我們更為未來十年定出理想更遠大的目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即為:讓全球五億人藉微貸之助脫離貧窮。)
最後,我開始談葛拉敏銀行如何將業務擴展到其它領域,所有的設計都是為窮人量身打造。我們曾經推出特殊的借貸方案,讓窮人可以蓋房子、接受高教育。我們還借錢給乞丐,使上萬名為現實所迫的人脫離行乞的命運,證明即使是窮人中的極窮者,也「具有信貸價值」。我們還開發了一系列的事業,有些是營利機構,有些是非營利,用不同的方式來增加窮人的經濟契機,從上千座偏遠村落的行動電話、網路通訊服務,到協助傳統織布人行銷產品。我告訴他們,這些方式使葛拉敏的理念,散播到愈來愈多的家庭與社區。
我把葛拉敏的發展歷程介紹告一段落後,便請李布告訴我安排這次餐會的目的。「現在換你了,」我說,「我聽過你的公司,但它現在沒有在孟加拉營業。那麼就請你來介紹達能集團吧!」
「樂意之至,」他回答。
李布也分享他們公司的起源。達能集團是全世界最大的乳品公司之一;達能優格(在美國為 Dannon)是歐洲、北美洲與其它國家的知名產品,也是全球第二大瓶裝水與餅乾公司。「這瓶Evian水,」李布拿起桌上的藍色水瓶說,「就是敝公司的產品之一。」Evian礦泉水,我在世界各地的飯店和餐廳看過、也喝過,不過對生產這個品牌的公司卻一無所知。
我只能講,「你說的很有趣,」不過在孟加拉被視為奢侈品的高級礦泉水或優格,對我或葛拉敏銀行究竟有什麼關聯,我還是毫無頭緒。李布早就有答案了,「達能是世上很多地方重要的食品來源,包括一些飽受嚴重饑荒所苦的開發中國家。巴西、印尼與中國都是我們重要的市場。最近我們已經開始在印度發展。事實上,我們的業務有四成以上是在開發中國家做的。」
「我們不想只跟有錢國家的人做生意,我們也希望讓窮人有得吃。我的父親安東尼.李布(Antoine Riboud)在三十五年前,就承諾要經營一家用創意與前進思想來關懷社會的公司,這是我們的歷史傳承。」
「這就是我要求見你一面的原因,尤努斯教授。我們在想,能夠用創新思考來幫助窮人的人和銀行,也許可以提供達能集團一點意見。」對於李布想要問的,我當下並沒有很清楚的想法,不過我感覺得到,他對於我剛才講的東西非常感興趣。其實我之前也一直在思考企業幫助全球窮人應扮演的角色。社會上其它經濟部門,比如志工組織、慈善機構、非政府組織,都投注大量心血來解決貧窮和貧窮帶來的問題,可是最會賺錢、效率也最高的業界,卻沒有把他們經營事業的方法用在這上面。
葛拉敏銀行跟子公司已經協助了上億萬人進入地方、區域與全球經濟體系,讓他們進入市場賺錢,養活自己與家人。所以,我推測其它類型的企業,應該也有許多為窮人帶來類似好處的可能性。所以,當機會突然降臨在巴黎高級餐廳的午宴時,我便決心不讓它從我手中溜走。
這是個臨時起意的念頭,不是那種應上級要求,經過精心設計的創業提案。這些年來的經驗,我發現有些最棒的計畫,都不是那些事前做過審慎分析與規畫,而是「機會來了!」這麼簡單的刺激產生出來的。
我向李布和他的同事提議,「孟加拉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這點你們很清楚。營養不良是很嚴重的問題,孩童的情況更糟,長大後的健康條件會很差。」「貴公司既然是營養食品製造業的龍頭,不知道你們對成立合資企業,把產品賣到孟加拉鄉村這個提議,看法如何我們可以一起開一家葛拉敏達能公司,製造健康食品,改善孟加拉鄉村人口,特別是小孩子的飲食。如果東西可以賣得便宜一點,我們也許可以改變上百萬人民的生活。」
我馬上就發現,李布身為世界知名企業的執行長,跟我這個來自孟加拉「窮人的銀行家」,幾乎有著相同的衝動性格。他馬上從桌子的另一端起身前傾,伸出手與我相握,說了一句,「那我們就來進行吧!」我很高興,但內心很懷疑,「這麼快就談成了嗎我們的共識是什麼可能他聽不太懂我的孟加拉口音。」大家坐回原位,我心想,最好現在就跟李布說清楚,讓他知道他究竟承諾了什麼。
「我可能沒講清楚,」我用溫和的口氣說,「我剛才提的是成立新公司,也就是貴公司和葛拉敏合資,而且要叫葛拉敏達能,葛拉敏放在前面,是因為它在孟加拉比較出名。」
李布點點頭,「不,我懂!」他向我保證,「你的提議我聽得很清楚。我跟你握手,是因為你告訴我,葛拉敏銀行是靠著銀行與借戶之間的互信在經營的,貸款只要握手講好,不用契約。所以我現在就是用你們的方式。我們已經握過手了,我認為這項合作案已經談成了。」
李布的回答很令人滿意,讓我非常興奮。接著我再告訴他,「我還沒講完。這個合資公司將會以社會型企業的形態來經營。」?他臉上出現困惑的表情,好像聽到一句他翻譯不出來的句子,「社會型企業這是什麼東西」
「社會型企業的經營目的,是為了達成社會目標。成立公司之後,我們的目標就是使孟加拉鄉村貧窮者的營養獲得改善。社會型企業不會分股息,它賣東西的利潤是用來追求財務獨立,永續經營。公司投資人在一段期間後可以回收原來的資金,但是不會分到股利,因為所有賺得的利潤都會用來擴大事業規模,創造新的產品或服務,為世界做更多的好事。」
「是我自己的想法,也是我醞釀多時的結果。我相信不同性質的社會型企業都可以做得起來,服務窮人。我一直在尋找可以把這個理念付諸實現的機會。我們已經在孟加拉開始做了,目前正用社會型企業的架構在設立一所眼科醫院。如果你贊成的話,葛拉敏達能公司將會樹立另一個典範。」李布笑了,「這真的很有意思,」他又站了起來,隔著餐桌向我伸手,我也起身跟他再度握手。最後他說,「我們來做吧!」
我太驚訝了,覺得耳朵聽到的不是真的。所以幾個小時之後,在去 HEC的途中,我很快地寫了封 給李布,把之前談的共識簡要記下,請他確認、釐清或是更正我的誤解。如果他認真地想要結合葛拉敏與達能之力,設立全世界第一個跨國社會型企業,我也要確定他瞭解這整件事。如果我們有什麼是沒講清楚的,或如果他還不確定,又或其它的人不支持,我想馬上給他說「不」的機會,這樣大家都不會傷感情。
但是李布和他在達能的工作伙伴,全心全意地支持這項提案。我還沒抵達HEC,就接到達能的亞洲業務主管艾曼紐.法柏(Emmanuel Faber)的電話。李布在會議上有提到這個名字,說他會指派法柏代表達能來執行這項合資案,因此法柏馬上從上海打電話過來。
「尤努斯教授,我真的很高興,你們在午宴上就談成這麼具體的想法。我希望盡e-mail快與您見面詳談。另外,麻煩您寄給我一些初步的構想。」我說我會的。
我在接下來旋風般的數個月,就領教到李布和達能集團不只是答應要促成這項合資案,更希望全速前進,讓我們的新事業,也就是達能與葛拉敏攜手合作,開創全世界第一個跨國社會型企業。
序言
從握手開始
由於我創辦的微貸機構葛拉敏銀行,成功地在孟加拉提供貧窮婦女金融服務,因此我經常受邀去跟有志改善女性命運的團體做經驗分享。二○○五年十月,我計畫前往法國,在巴黎西北部九十英里以外的度假小鎮杜維爾(Deauville),出席一場類似的會議,還會到巴黎的法國高商業學院︵ HEC︶發表演說,這是歐洲頂尖的商管學校,校方也會在此時頒給我榮譽教授頭銜。
出發的前幾天,法國大企業達能集團(Danone)董事長暨執行長法蘭克.李布(Franck Riboud)的辦公室,去信聯絡在巴黎幫我安排行程的秘書。信中寫道:
「李布先生聽過尤...
目錄
序 言
從握手開始
第一篇:社會型企業的許諾
第一章:美麗新事業
公部門是解藥?
非營利組織的貢獻
多邊國際開發機構企業社會責任
資本主義架構只發展了一半
第二章:何謂社會型企業?
社會型企業的盈餘保留制度
擴大企業的視野
二種型態的社會型企業
社會型企業與社會企業家精神
合併可行嗎?
結合社會目標與傳統商業的過往經驗
社會型企業那裡來?
人類是多元的
第二篇:葛拉敏經驗
第三章:微貸革命
「窮人銀行家」的誕生
創造典範
經濟學的諸多盲點
葛拉敏的沿革
進化中的葛拉敏體系
全球微貸運動
高利貸重現
有關微貸資金集資的問題
主流銀行與微貸
信貸:攸關生存的基石
第四章:從微貸到社會型企業
把微貸傳出去——葛拉敏信託
復興傳統工藝——葛拉敏烏朵與葛拉敏夏夢格里
推廣創業精神——葛拉敏基金與葛拉敏企業推廣公司
改善鄉村生計——葛拉敏養殖基金會
為學子開創契機:葛拉敏喜課
讓鄉村和世界接軌:葛拉敏電信與葛拉敏電話
為鄉村帶來再生能源:葛拉敏夏地公司
醫療照護帶給窮人:葛拉敏高陽公司與葛拉敏健康服務
社會型企業:新經濟學之先行者
第五章:向貧窮宣戰:從孟加拉談起
有效的扶貧計畫
從信貸開始慈善不能治本
孟加拉與已開發世界
邁向區域和平與發展
孟加拉與鄰近強國
孟加拉的戰略地位
超級海港做為社會型企業
第六章:上帝存在細微處
第一次工作會議
兒童營養強化優格
努力找答案
新事業成形
生產與配銷新思維
開發雙贏新配方
簽訂備忘錄
第七章:一杯優格
足球巨星來開幕
公司窮人雙贏局面
能吃的優格杯?
做生意變得有意義
第三篇:打造無貧世界
第八章:讓市場概念更寬廣
誰來投資社會型企業?
為葛拉敏達能集資的內幕
產業評價新標竿
賦稅與管制
社會型企業與轉型後的世界
不只是空想
第九章:資訊科技、全球化與轉型後的世界
科技扶貧的偉大力量
打造窮人科技
社會型企業與科技革命
革命與民主
第十章:發展的代價
全球經濟不平等與資源爭奪戰
經濟成長雙面刃
失控的成長拿什麼來賠?
讓不同意見發聲
解決成長的矛盾
第十一章:貧窮絕跡
美好世界起於想像
如何朝理想世界踏出你的步伐
基金會的新天地
讓貧窮到此為止
結 語 「貧窮是和平的威脅」
「貧窮是和平的威脅」
貧窮是和平的隱憂
貧窮是全面的人權剝奪
葛拉敏銀行
二代葛拉敏
將乞者引入市場經濟
友善窮人的資訊科技
自由市場經濟
葛拉敏的社會型企業經驗
社會股票市場
社會型企業在全球化過程的角色
下定決心 終將成功
我們可以把貧窮送進博物館
序 言
從握手開始
第一篇:社會型企業的許諾
第一章:美麗新事業
公部門是解藥?
非營利組織的貢獻
多邊國際開發機構企業社會責任
資本主義架構只發展了一半
第二章:何謂社會型企業?
社會型企業的盈餘保留制度
擴大企業的視野
二種型態的社會型企業
社會型企業與社會企業家精神
合併可行嗎?
結合社會目標與傳統商業的過往經驗
社會型企業那裡來?
人類是多元的
第二篇:葛拉敏經驗
第三章:微貸革命
「窮人銀行家」的誕生
創造典範
經濟學的諸多盲點
葛拉敏的沿革
進化中的葛拉敏體系
全球微貸運動
高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