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旦真正認識了真實的耶穌,
就只有兩個選擇,沒有第三條路。
這句看似大膽的聲明,是新約聖經學者法蘭士的信念,也是他寫這本《你說耶穌是誰?一本給現代人的福音書》的主要目的。
無論對祂熟不熟悉,拿撒勒人耶穌在每個人心中都有某個形象。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宗教派別、文化背景的人,很容易因為時空錯置、文化誤植、心理期待、欲望投射等等因素,而給耶穌戴上各式各樣的面具:和藹可親好朋友、人道主義者、道德完人、革命家……。這些或許呈現出耶穌的某些特質,然而祂絕對不只如此!對基督徒而言,認識的耶穌不完整時,傳講的耶穌自然也只是片面的,失去了原本應有沛然莫之能禦的力道!
因此,法蘭士把耶穌放回耶穌的時代背景來介紹,歷歷如繪呈現出第一世紀的猶太社會,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經濟體系、政治和宗教局勢、民間輿情、風俗傳統。因為惟有從這個視角,才有可能真正了解耶穌為何在當時造成如此大的衝擊,以至於多方人馬要置祂於死地;也才有可能明白,耶穌的影響何以啟動了史上最大的一場意識形態革命,持續兩千多年,至今不休。
本書一一講述耶穌的生平事蹟與言行;關於新約四福音的歷史可靠性、經文背後的真相,讀者也可從本書獲得許多以往不知道甚至未曾想像過的洞見。在扎實的學術研究基礎上,法蘭士用人人能懂的流暢文筆,清楚具體地把史上那位真實存在過的耶穌直呈每一位讀者眼前,足以讓每個讀過本書的人,無法再對耶穌保持不冷不熱的態度,或是聳聳肩「與我何干」,而是不能自已,勢必要作出一個抉擇:直接拒絕祂,或者,相信接受祂。
作者簡介:
法蘭士(R. T. France, 1938–2012)
英國的新約聖經學者,作品以聖經翻譯與註釋為主,一九八九年參與NIV版聖經的編纂,並於二○○五年成為編輯委員會副主席。他取得博士學位後,前往非洲奈及利亞,先後於兩間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fe、Ahmadu Bello University)教授聖經研究。後來返回英國,先後於倫敦聖經學院(London Bible College)、牛津大學威克里夫學堂(Wycliffe Hall, Oxford)教授聖經研究,近二十年的時間,作育英才無數。教職退休後,他搬至靠近威爾斯邊界的施洛普郡(Shropshire)擔任教區牧師,讓他的學術研究與教學功力在牧職上發揮更大的效用。牧職退休後,他移居到北威爾斯的施盧古留(Llwyngwril),以登山健行為樂,並推動古代教堂的修復工作。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拿撒勒
拿但業問道:「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腓力回答說:「你來看。」然後領拿但業去見耶穌。拿但業儘管滿腹狐疑,卻為這個出身拿撒勒鄉村、不為人知的傳道人所震懾。後來他成了耶穌極為忠實的門徒。
耶穌一出現,這一類的事就經常發生。人們發現自己的偏見動搖了。有些人的反應是留在原處,把防禦工事築得更高;有些人卻驚異地發現,自己竟然放棄了一生之久的成見,完全變了一個人。
拿但業大有懷疑的理由。拿撒勒位於加利利境內,在出身耶路撒冷的正規猶太人眼中,是半個異教之地;即使拿但業同樣是加利利人,來自離拿撒勒也不過就幾哩的迦拿,在他看來,拿撒勒依然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山村,說是村子都有點勉強,在歷史上沒沒無聞,完全不及鄰鎮—加利利的首都西弗里來得有名氣。而腓力居然宣稱說,猶太人長久盼望的拯救者已出現在拿撒勒,豈不是太可笑了!同時這說法也近乎褻瀆,因為每一個有教養的猶太人都知道,他們的拯救者是大衛王的後裔,將出自大衛的本城—體面的猶太城鎮伯利恆,離耶路撒冷步行僅僅兩小時。拿撒勒算什麼呢!
所以,耶穌這個來自拿撒勒的木匠,要想說服猶太同胞相信祂就是神差來拯救他們的那一位,真是談何容易!不過,這任務在耶路撒冷雖然窒礙難行,回到家鄉加利利境內,應該就比較容易受到接納了吧!拿撒勒想必迫不及待爭取「民族救星故鄉」這份榮譽,耶穌可望備受禮遇,載譽上路,去完成祂的使命。
拿撒勒的抉擇
因此,耶穌在拿撒勒的會堂中宣告祂的身分。每個安息日,鎮上的人都會聚集在會堂裡敬拜與聽道,一同朗讀律法書和先知書,然後由一位在鎮上有地位的人士來解釋經文內容。有時候他們也會從外面邀請有點名望的人來說幾句話。所以,會堂自然成了有信息要傳講的人發表言論的地方。
耶穌剛結束首次傳道之旅,回到拿撒勒,進入會堂參加崇拜。2 當時祂的名聲已經傳開,所以自然有人請祂去講解經文。他們拿了以賽亞書來給祂讀,通常講員都是先讀一小段經文,然後說明經文的意義,耶穌也是如此。祂讀的是以賽亞書第六十一章:
主的靈在我身上,
因為他用膏膏我,
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
差遣我報告:
被擄的得釋放,
瞎眼的得看見,
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
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
這段經文是祂自己選的呢?還是當天原定要讀的?我們不知道。當時敬拜時所讀的先知書經文是不是定規的,學者們的意見也不一致。即使有定規,耶穌也不是受傳統規條限制的人,另選一段更切合的經文來取代規定的經文,相當符合祂的個性。無論如何,規定的也好,自選的也罷,這段非常重要的經文描述了神的「受膏者」的工作,對當時的猶太人而言,舊約有許多描述彌賽亞(受膏者)使命的經文,這是其中的一段。彌賽亞就是神要差遣到祂子民中的拯救者,是他們所熱切期待的那一位。
耶穌意味深長地停頓了一下。路加說:「會堂裡的人都定睛看祂。」有些人肯定猜著了接下來要發生的事。
「耶穌對他們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就是這樣,簡單、明瞭、確定無疑—卻十足驚人!這個木匠正在宣告:祂就是彌賽亞。耶穌是歷世歷代以來盼望的實現,偉大的日子已經來臨,而且在這麼多猶太城市中,竟然臨到拿撒勒這個小地方。
耶穌一定還說了別的話,是路加覺得沒有必要記下的,然而這幾句話已經足夠說明耶穌的宣告有多大膽了。可是祂說出來的時候顯然很令人心服,因為路加記載眾人的第一個反應是正面的:「眾人都稱讚祂,並希奇祂口中所出的恩言。」到此時為止,耶穌頗得人心。
可是接下來,他們開始思考這些話的含義。「這不是約瑟的兒子嗎?」祂是什麼人,敢如此自稱呢?從祂小時候我們就認識祂了,祂甚至不是一個受過正統訓練的拉比,我們能夠拿祂的話當真嗎?祂如此自稱的證據何在?
這使得他們聯想到其他的事。他們聽說過耶穌醫病的奇事,算是證據吧,可是祂在拿撒勒一個人都沒醫過,所以那些都只不過是謠傳而已。如果彌賽亞真的出在拿撒勒,那麼期待祂在這裡行更多神蹟奇事也不為過吧。耶穌道出了他們的想法:「你們必引這俗語向我說:『醫生,你醫治自己吧!』⋯⋯又說:『我們聽見你在迦百農所行的事,也當行在你自己的家鄉裡。』」接著耶穌又指出,神的先知向來不偏袒自己家鄉的人,祂也無意破例。就這樣,耶穌摧毀了祂原本在這些人心中留下的好印象。祂的話先前很吸引人,現在卻毫無轉圜餘地,以致「會堂裡的人聽見這話,都怒氣滿胸,就起來攆祂出城。他們的城造在山上,他們帶祂到山崖,要把祂推下去。祂卻從他們中間直行過去了」。據我們的了解,祂沒有再回去過。
不論耶穌是誰,祂絕不是尋常人。祂所引起的反應,不論是接納或是拒絕,都是很極端的。眾人前一刻還在擁護祂,後一刻就想置祂於死地。然而這個不尋常的人帶有極大的權柄,因為祂顯然就這麼從殺氣騰騰的群眾中間走過去,卻沒有人敢碰祂一下。
第一章 拿撒勒
拿但業問道:「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腓力回答說:「你來看。」然後領拿但業去見耶穌。拿但業儘管滿腹狐疑,卻為這個出身拿撒勒鄉村、不為人知的傳道人所震懾。後來他成了耶穌極為忠實的門徒。
耶穌一出現,這一類的事就經常發生。人們發現自己的偏見動搖了。有些人的反應是留在原處,把防禦工事築得更高;有些人卻驚異地發現,自己竟然放棄了一生之久的成見,完全變了一個人。
拿但業大有懷疑的理由。拿撒勒位於加利利境內,在出身耶路撒冷的正規猶太人眼中,是半個異教之地;即使拿但業同樣是加利利人,來自離拿撒...
推薦序
人物故事向來有其基本讀者,大半的傳記也都能帶給人不同程度的啟發。多數傳主,一生一本傳記大概就夠了;歷練豐富的,會有第二本或更多本傳記。
換句話說,生平帶給世人愈多靈感的,他的傳記相對地愈多。有意思的是,爭議程度高的人物,有時也吸引出版社爭相推出傳記。
歷來不同語文印行的耶穌傳,數目多少,恐怕難以估算;單以漢字而言,不同版本就已值得碩士生去分析與比較,作為學位論文。
上個世紀七○年代中期,聖經學者法蘭士(R. T. France)眼見不少出版品描繪耶穌的畫像,雖然包含了部分事實,但是主調卻不盡忠實。法蘭士用「發明」二字來形容這些傳記背離了公元一世紀的原始史料。
於是學者提筆,想為當代人寫一本忠於史料的耶穌傳。這不是小工程,大膽的法蘭士到底交出了一張什麼樣的成績單?
(一)澄清誤解
作者問道:「難道耶穌的為人有這麼大的震撼力,才首次見面,只憑著一句話就改變了他們(編按:指門徒)一生的道路?」
他隨後寫著:「我們不是要貶低耶穌帶給各種人的感動,但是我們必須注意,馬可的記載並不完全。那並不是他們頭一次見面,約翰還在為人施洗的時候,這四名漁夫當中至少有兩個,就是西門和安得烈,也可能是四個,曾經受到吸引,加入這場領洗運動,因而見過耶穌。至少安得烈已經深信耶穌獨一無二,十分重要;看來這一小群人也一直在留意耶穌的作為,所以當時機來臨,他們早已準備好撇下一切,跟從耶穌。」
(二)具備第一世紀社會背景知識
當日猶太社會的師徒制,是學生按自己需要,選擇跟哪位老師學習;而耶穌正好反其道,是祂挑選與祂朝夕相處的核心門徒。
(三)評述簡短,但背後藏有功力
作者認為,福音書不是每一次都把「普通」疾病與邪靈攻擊區分得很清楚。比如,一個鬼附的例子,看來很像今日的癲癇症,有時瞎眼和啞巴歸因於汙鬼。但一般而論,趕鬼和醫病區分得很清楚。
(四)留意新的研究成果
一九八九年本書英文原作修訂時,採納貝里(K. E. Bailey)於一九八○年發表之論文〈馬槽與客店〉的論點,闡述馬槽與馬廄有別:「伯利恆的一般居民並沒有一間與住屋分開的馬廄,整個住家就是一間房,到了晚間就將牲畜牽入房內一角⋯⋯。」馬槽指的是屋內一角,不髒也不臭。
另外,伯利恆屬小鄉鎮,很可能沒有商業性質的「客店」,這兒指的應是一般住家的「客房」。作者說,路加福音中,好撒馬利亞人帶傷患去旅店,用的是另一個字。
(五)研經心得
耶穌完全無罪,為何需要受象徵悔改的洗禮?法蘭士說,「也許最有可能的解釋是,耶穌並不是因為感到有罪而來接受洗禮,乃是為了認同約翰所代表的精神」。
「約翰所傳的,正是打擊猶太人的民族自信心之根本:生為猶太人的後裔算不得什麼,只有那些真正悔改行善的人,才有希望在將來審判之日站立得住。」
「耶穌⋯⋯也一再強調⋯⋯真以色列人,並不與國籍有關,乃是看心靈的反應與態度如何。」
法蘭士從福音書中看到,耶穌多次拒絕熱情者加入行列,富有的少年官就是例子。作者慨歎:「今日西方教會⋯⋯傳道人的精力全花在說服人加入,而非設法阻止他們。」的確,福音書明白記載:「這樣,你們無論什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十四33)
事實上,法蘭士在第一章就寫著:「⋯⋯我們絕不能隱瞞福音書中的耶穌較為嚴厲的一面。」
* * *
何其榮幸,人類歷史上有這一位「超越歷史」的主,進入歷史之中,僕僕風塵,奔波在崎嶇的鄉鎮小路,呼吸著與我們同樣的空氣。
何其奧妙,活在時間與空間之下的人,竟然能與時、空之上的至寶耶穌相遇;難怪新約聖經裡的四福音書,代代有人誦讀。祂,真的是筆墨與鍵盤永遠述說不完的一位。
吳鯤生
資深編輯、《生命是一份厚禮》作者
人物故事向來有其基本讀者,大半的傳記也都能帶給人不同程度的啟發。多數傳主,一生一本傳記大概就夠了;歷練豐富的,會有第二本或更多本傳記。
換句話說,生平帶給世人愈多靈感的,他的傳記相對地愈多。有意思的是,爭議程度高的人物,有時也吸引出版社爭相推出傳記。
歷來不同語文印行的耶穌傳,數目多少,恐怕難以估算;單以漢字而言,不同版本就已值得碩士生去分析與比較,作為學位論文。
上個世紀七○年代中期,聖經學者法蘭士(R. T. France)眼見不少出版品描繪耶穌的畫像,雖然包含了部分事實,但是主調卻不盡忠實。法蘭士用「...
目錄
第1章 拿撒勒 Nazareth
第2章 期待 Expectation
第3章 預備 Preparation
★ 補充:耶穌傳道工作綱要
第4章 門徒 Disciples
第5章 神蹟 Miracles
第6章 社會 Society
第7章 爭論 Controversy
第8章 國度 The Kingdom of god
第9章 衝突 Confrontation
第10章 定罪 Condemnation
第11章 證明 Vindication
第12章 抉擇 Dilemma
附 錄 研究耶穌時以福音書為資料來源 Appendix
第1章 拿撒勒 Nazareth
第2章 期待 Expectation
第3章 預備 Preparation
★ 補充:耶穌傳道工作綱要
第4章 門徒 Disciples
第5章 神蹟 Miracles
第6章 社會 Society
第7章 爭論 Controversy
第8章 國度 The Kingdom of god
第9章 衝突 Confrontation
第10章 定罪 Condemnation
第11章 證明 Vindication
第12章 抉擇 Dilemma
附 錄 研究耶穌時以福音書為資料來源 Append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