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驟逝,用淚水「讀」懂的生死智慧!
真人實事,NEW YORK TIMES兩度大篇幅報導
真人實事,NEW YORK TIMES兩度大篇幅報導
痛失至親的悲傷,被理解、被安慰了
百萬網友熱烈回響,作者登上TED Talks演講
一日一書,她用閱讀,走出死亡恐懼,找回生命勇氣&希望
百萬網友熱烈回響,作者登上TED Talks演講
一日一書,她用閱讀,走出死亡恐懼,找回生命勇氣&希望
與《珍.奧斯汀讀書會》並列書迷最愛之作‧媲美《奇想之年》最佳療癒之書‧歐普拉感動熱評
面對姐姐的死亡,世界搖搖欲墜,我該如何在大地上、在生活中站穩,繼續走下去?
這一年,她療癒了自己,改變了人生
(療癒家庭關係、成立網站、出書、登上媒體報導、上TED演講)
46歲那年,姐姐失去了生命,以及生命中一切奇妙的、無窮無盡的可能。我們能繼續活著,但她不能。安妮‧瑪麗逝去後,我要把身邊每一個人失去的每一樣東西都找回來……
就這樣加速運轉了三年,我終於意識到,我做不到,我無法擺脫哀痛,沒辦法讓身邊每一個人安全而幸福。我要逃離死亡,逃離失去、孤寂和絕望。我害怕這輩子活得不值得。姐姐死了,為什麼得到生命卡的是我?我該拿它來做些什麼?
問題在我心裡成形,答案卻不肯前來。
我必須停止奔跑,動個不停是找不到答案的。想得越多,想到書的次數就越多。我需要慰藉與希望。我需要相信,即使生活背棄了你,給你最痛的打擊,但有朝一日,它必將轉身返回,把幸福帶給你……
這是作者妮娜‧桑科維奇的真實故事。在大姐過世三年後,46歲生日那天,她開始一日一書的閱讀年計畫,她為自己訂下簡單的規則:
(1)接觸新作家,每個作者的作品只能讀一本;
(2)已經讀過的書不再重讀,讀心儀作家的其他作品;
(3)讀過每一本書必須寫500字書評。
每天超過六小時的讀寫,每一篇書評都會記錄在作者成立的「read all day」網站上。
妮娜的閱讀年計畫,原本只是單純的個人療癒和記錄,沒想到,在網路上引起眾人關注,全球愛書人紛紛上網留下自己的書評與心得,並相互推薦書單。引發百萬人共鳴,登上新聞媒體,甚至兩度獲紐約時報專題報導。
「生命切實存在的佐證,不是必將到來的死亡,而是我們曾經活出的精彩。」這一年,書籍為她打開了一扇窗,讓她看到其他人是如何生活的,看見人生的悲喜、單調、挫折,也帶著她找到寬恕、愛、友誼和分享。
「我從未像現在一樣,如此安靜地坐著,卻體驗到如此豐富的人生。……我已經用了一年時間,來攪拌這碗人生之湯,我烹煮美食,尋找療癒的良方,也找到我自己。」
【一位愛書人的365本療癒書單】
談失去
◎《聖彼得堡的文豪》:「他想要保護兒子,不讓他知道自己要死了。只要我還活著,他心想,就讓我做那個知曉真的人吧!不管這需要多麼強大的意志力,就讓我做那個在空中墜落的、會思考的動物。」我想做那個承受死亡的人,讓所有人都輕鬆地繼續走下去。
談銘記
◎《移民》:文字創造了故事,而故事成為歷史,被人銘記不忘。銘記逝去的人,也能給逝者尊嚴,尊重他們曾經擁有的人生。
談珍惜
◎《刺蝟的優雅》:「人生是不公平的,既艱難又痛苦。但人生也必定會有出乎意料、突然降臨的美好時刻。」美好突如其來地降臨,我們帶著感激收下。這些瞬間恆久不變,一次又一次地喚醒我們的生命力。往昔為我們提供滋養,我們的生命因此綻放。
◎《沒什麼好怕》:讓美好的世界轉動:讓人重拾信念,相信世界能成為一個善良慈悲的地方。
談回顧
◎《向後走》:向後看,是為了向前走。回顧過往,為的是得到更完整的視角。「我們生活於方寸之間,唯有某些時候才得窺全貌。」明白哪些事才是最重要的。
談寬恕
◎《偶然》:與其說他原諒了自己的罪孽,還不如說他原諒了自己還活著。他明白:「人必須掌控自己的人生,否則只會變成一根隨波逐流的殘枝枯節。」活著只是偶然,如此便能寬恕命運。
談愛
◎《好兵》:我們因被愛而獨一無二。「你對我很重要。」意味著說話的人已經接受了天長地久,甚至主動承擔起這份心願,維繫這份牢靠的情感。
談戰爭
◎《攻擊》:「如同一場順借風勢的烈火,吞噬了寧靜的土地漢善良的人民。」戰爭給人留下失去、恐懼、憤怒和迷茫的傷痕。所有的苦難和悲傷,既是獲得生命彈性的代價,也是存在的明證。
談死亡
◎《沒什麼好怕的》:從小令我害怕的正是人死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一切都將不復存在。我找到了一個法寶,可以抵抗死亡送來最糟糕的東西。我要追憶,也要讓自已好好活著,有回憶的地方就不會有虛空。
談夢想
◎《夢想家》:能終生做夢的人是幸運的。這需要一種深遠的樂觀。我渴望看書的原因之一,是為了回到那個對所有夢想都確信無疑的地方。
談感恩
◎《失落的感恩之心》:那些得到了許多天賜之福,比如健康、財富和安全感的人,理應做出更多貢獻。
談生命
◎《偽券》:最終決定我此生意義的,是我如何面對歡欣與傷痛,如何與他人建立連結,並用這些連結與我的人生體驗,一起構築安穩的內心世界,如何向他人伸出援手,幫助他們走好曲折的人生路。
各界好評力薦
作家 言叔夏
作家 郝譽翔
教授/作家 張曼娟
旅日作家 張維中
諮商心理師/作家 蘇絢慧
新生代女演員 連俞涵
前國家圖書館編審 王岫
永樂座書店店主 石芳瑜
百萬人氣粉絲專頁 閱讀
台東晃晃書店 羅素素
一本書店
水牛書店
瓦當人文書屋
每一個曾在文學作品中尋求庇護的人,都必會對這本書產生共鳴。──《歐普拉雜誌》(O,The Oprah Magazine)
一部優美、流暢、發人深省的回憶錄,用親身經驗證明書本如何打開我們的心房、甚至推及到整個錯綜複雜的人類集體經驗,並結合了影響整個家族的大歷史背景。作者的療癒書單範圍之廣之多元,可以說是一流之選。──《書單雜誌》(Booklist)
一個嗜書癮君子的美夢……這本回憶錄說出了書籍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力。在作者看來,閱讀不是癖好,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這本書是愛書人之間的絕佳贈禮。──《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這個閱讀年的美好之處在於,它讓我們看到書籍如何與日常生活交織在一起,對我們的情緒和互動又有著有多麽大的影響力,以及(尤其是對作者而言)我們該如何尋回並面對心中的回憶……作者把閱讀變得平易近人、放鬆愜意、充滿啟發,又妙趣橫生。──《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這部動人的回憶錄把她移民家庭的歷史與普天下共同的主題:希望、生命彈性、回憶巧妙地交織在一起。這本書讚頌的不僅僅是文學的治癒力量,還有它的聯結能力,讓我們與自我最美好的部分相連,也讓我們彼此相連。──《美國方式》雜誌(American Way)
作者深情地讚頌了書籍和閱讀的力量,這本富有啟發性的書優雅地指出,書籍具有療癒的力量,她正是從閱讀中學會了在康復之後該如何生活。──《書頁》雜誌(BookPage)
這本書深刻地描述出讀者與作者之間那種幾近神祕的聯繫,那是一種驚人的感覺,因為你與一個素昧平生的人相知相惜……一本扣人心弦又引人深思的好書。──《康乃狄克郵報》(Connecticut Post)
妮娜‧桑科維奇撰寫出了一部迷人的回憶錄,這本書讓我們憶起文學作品最首要的功能:療癒、呵護,讓我們與最本真的自我相連。──優瑞加(Thrity Umrigar,文學評論家)
這本書嫻熟地把作者心愛的書籍(有些作品還蠻出乎意料的)與她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穿插編織在一起。從這本感人的書中能學到太多東西了。桑科維奇的筆法機敏而坦誠,引得我們這些讀者也坦誠地面對內心。──奇塔.蒂娃卡魯尼(Chitra Banerjee Divakaruni,前美國國家圖書獎評審、《香料情婦》作者)
一本展現書籍力量、最貼近人心與迷人的書。──喬伊觀點(JOE'S VIEW)
我們多麼幸運能體驗到她的旅程,誰知道未來幾年將有多少人會在這個美麗的書裡找到安慰?──喬.梅爾在《康乃狄克郵報》(Joe Meyers of the Connecticut Post)
作者在她這第一部作品中,完成的不只是證明閱讀能夠轉化情緒、甚至療癒的力量,更是藉由她同樣身為一個讀者,用專業深入的眼光,使其他讀者有如同也讀過那些書的感同身受。──《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starred review))
獨創又感人,集結了一個女人一生與書籍之間的親密關係,以及她試圖透過這種親密關係去處理因姐姐去世後的悲傷。這本書低調卻動人地敘述了神奇閱讀之年的影響。──《達特茅斯學院報紙》(The Dartm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