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編織工藝逐漸受到普羅大眾的重視,受歡迎的程度是從本世紀六十、七十年代以來從未見過的。編織的技巧簡易上手,對製作飾品來說最為合適。只要應用其中幾種針法,就能透過線形結構或密實層疊的花樣圖案,創造平面或是三D立體等多重呈現效果。若更進一步地編入小玻璃珠、礦石或珍珠,所造成的華麗色澤和貴氣都使人驚豔。編織金屬絲作法的難度不比鉤編毛線高,透過織物的伸縮特性,也能使冷硬刻板金屬,變的溫柔溫暖。
編織工藝的學問深且廣,成品的難易等級還有花樣、織物的材質和款式等等都有所區隔。使用質地細緻的材料,做出的成品偏輕巧精美;若用質地厚實的原料,作出來的成品則是重量和風格兼具。單單藉由鏈縫針法,也可以做出極簡型態的飾品;若用繁複的圖案針法加以規劃設計,做出來的編織成品將蘊藏更豐富意涵。
編織時利用針法織出多重環節,飾物的組織會是開放、具延展性的;或是緊密連接的環節,來讓質地緊實細緻。編織飾品最有趣和引人入勝之處,就是在可以即興的朝任何方向發展。一個飾物的開頭可以隨意插入掛鉤或環列,只要編織的針法隨之變化,讓飾品形式發展出無盡可能。
對於使用紡織品來創作的藝術家來說,要轉換創作的原料為金屬材質並不困難。除了要轉換創作元素的物性,搭配的加工用具也很重要。對於習慣使用金屬來創作的人來說,需要調整的只有心態-編織飾物是沒有磨光或修整表面這樣的工序。編織金屬絲飾物不會有銳角或是光滑的表面,這樣做法的工藝品會有的是:可以隨編織方式自由發揮的線條,和軟性的組織。但是這樣的自由發展也要創作者具備基本的編織技巧,能夠讓針法的編排順序達到創意發想要的結果。
去學習一種全新的技術,會比改變一種新的創作物料來的困難;不過已經有為數甚多的藝術家,大膽接受這樣的挑戰,持續的開發創新大量的美麗金屬飾品。
鎖針編織最簡易
對我而言,我認為鎖針編織非常容易變化針數和型態,只是呈現方式的不同。我織過近哩長的鎖針編織,加以變化後就成為出色的飾物。當然編織框(hairpin lace frames)的應用也是,完全是排列組合的變化而已。所以練習過簡單的作品,我的自信大增,使用較細緻的工具來編織圓盤和球體也難不倒我。之後再多作一些點綴或困難度高的作品,我也樂在其中。
編織基本上是藉由不斷重複單針鉤法,造成環環相扣的組織。事實上,英語的編織(crochet)一詞正來自鉤子一字的法文(crochet)。令人訝異的是,沒有任何文獻證明,在十九世紀前歐洲有編織工藝的存在;即使紡織工業和其他手工藝已經有源遠流長的歷史。編織工藝在歷史上的初登場,應該是出現在北歐:一件使用滑針編織成的厚暖羊毛衣物。在挪威和蘇格蘭發現早期的編織作品,只是用簡單的單針織成,現在通稱為牧羊織法(Shepherds' knitting)。
一些專研紡織歷史的學者相信,編織工藝肇始於模仿蕾絲編織:只是應用更快也更有效率的針法。最早期的編織是用極細的鉤針和棉線,編製成簡陋的窮人版蕾絲-有著相同花樣圖案,只是不夠精美。編織細膩的編織框織法,是在年發明來模倣在網目底布的線織蕾絲。
編織工藝在十九世紀時,逐漸成為在客廳裡聚會風行一時的消遣活動;而當時仕女們手邊的針線活不外乎是:縫製家用床單寢具或綴飾內衣等等。同時期美洲拓荒者家庭的婦女也開始將編織作品,發展成除了休閒之外,製作輕暖衣物的實用路線。在三十年代的大蕭條時期,歐美婦女利用編織蕾絲衣領、袖口、和多種生活雜物如錢包和手套等,來充實自家衣櫃。或簡或繁、花樣眾多,透過技巧熟練和作品符合潮流趨勢的家庭主婦們一一問市。在四十年代後期,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編織圖樣的主題又再度回到生活用品的應用,例如保暖的羊皮大衣、桌巾和蕾絲杯墊等等,這時候編織工藝已經進行到娛樂和實用並行了。
六十年代後期,藝術家持續鑽研編織技法,來探究立體雕刻般的效果,特殊的材料和質量不斷地開發應用,受歡迎的程度莫此為甚。那股熱潮雖說現今已然退去,但是人們仍然不時藉由這項懷舊的工藝,織出多樣傢飾品或是時尚服飾作為自我理念的紓發。在過去十年裡,編織工藝的應用和技術更上一層樓,發展出一條全新的路線。藝術家和編織達人利用不同種類的金屬絲為素材,設計出令人讚嘆的各種精巧飾品。
因為我能體會要遵照規定,去完成一個標準的編織花樣有多難,本書的示範樣品都以化繁為簡的作法來說明。希望由不同設計師提供的編織作品,能讓各位對金屬絲編織飾品有初步認識與全新感受。在學會基本編織技巧,同時試作幾個基本款式之後,你會發現隨興地編織自己的創意,是如此簡單好玩。觀賞本書當代藝術家的編織珠寶飾物作品,你也能有所啟發,被激發出更多設計點子。編織金屬絲也編織你的夢想!
愛蓮.費雪
Arline M. Fis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