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人的共同記憶
愛樹如家人 榕樹啟動風險控管
每一個成大人心中,都種著一顆樹。
鬱鬱蔥蔥的榕園裡,如傘狀的百年老榕,像慈藹的長者,在每一年秋初迎來一批又一批校園新血;也像目送孩子遠行的父母,在每一年盛夏叮嚀展翅遠去的畢業生,勇敢築夢。新來的、遠行的、開心的、受傷的、堅決的、迷網的,他們都會來到這棵可以遮蔭擋雨的榕樹下,老榕靜靜佇立,陪伴一直都在。
在成大人心中,老榕不只是一棵樹。在大成館正前方,除了最具代表性,當年由日本皇太子裕仁來台所植的百年榕樹外,整個綠蔭如織的榕園,更是大學生活最美麗的印記。但二〇一五年蘇迪勒颱風,讓成大人驚覺,老榕不會永遠都在,也喚醒了後來「成大樹」的行動。
那一場颱風,讓榕園東南角、校徽樹旁的第二資深老榕嚴重斷裂,只剩南側枝大致良好,讓路過每位師生,心疼不已。
土壤改良,擴大生長空間
那一年,老榕樹出了一個功課,等待成大人回答。
總務長姚昭智表示,早在颱風之前,就發現了照護榕園老樹的一些難題。原來,臺灣的土壤已被多種細菌污染,臺南市鳳凰木便曾因褐根病感染出現大量死亡過,這些細菌擴散容易,整治卻不易。
另一個問題是,樹根生長需要縫隙,當土壤被樹下活動的人們踩硬了,水和空氣無法滲透,樹根就會浮到地表上尋求呼吸,導致無法紮根。
加上有些民眾為了活動方便,剪除榕樹鬚根,但鬚根落地具有支撐作用,少了這些力量,以及根部上浮扎土不深,遇到風襲便容易傾倒。
向來無私接納所有人的老榕,需要喘息空間。
除了校內教授,成大也特地商請以農學見長的中興大學來勘查,根據診斷,老榕樹沒有死,但需要休養,輔以必要支撐後,自然會重新生長。建築系副教授吳秉聲則特別為三株大榕樹設計漂亮的圍欄,還老樹寬裕的生長空間,並進行土壤改良。過程中,老榕又再度凝聚了海內外成大人,好多校友發起捐款,希望作為護樹基金,在校友之夜的捐款超過五百萬。讓校長蘇慧貞感動不已:「成大人就是這麼可愛,感情濃厚。」
如今,老榕再度張開枝葉,迎接熙來攘往的人群。這個危機事件後,也啟動了成大展開「成大樹」的護樹計畫。
建立資料庫,有狀況即時回報
姚昭智回憶,蘇迪勒颱風影響校樹全倒近一百棵、半倒五十餘棵,工友同仁們花費一個多月搶救。成大總務處也開始思考「補修學分」:如何讓校內數千棵樹木,以完整的資料編碼,進行更完善的照護、使其更永續地生長?
為此,成大向林務局專家請益,學習判斷樹木傾倒的風險進行列管,總務處在校園GIS系統上增加了「樹木」層次,並將此網頁命名為「成大樹」,自二〇一九年夏天起,陸續增補資料,屆時將有兩、三千株珍貴樹木、老樹及樹圍四十公分以上的大樹資訊可供查詢。任何人發現樹木有狀況,也可以用樹牌上的QRCODE在系統上即時回報,以進行預防措施。
「成大樹」讓成大人發現,校園內的植物樣態非常多元,集結了熱帶、亞熱帶、雨林等個式生態,仿如世界植物園,兼負生態教育功能。下一回走進成大,如果看見令你驚豔的大樹,不妨到「成大樹」網站瞧瞧。
用科學實力保護城市
調度全校資源助市府防治登革熱
二0一五年,對台南人來說是刻骨銘心的一年。
那一年爆發的登革熱疫情,造成兩萬多人感染,最後高達一一二人死亡。將近半年的時間,全城都壟罩在登革熱的陰影下。
與台南共感呼吸的成大,在這個關鍵時刻,再度挺身而出。
公衛背景出身的蘇慧貞校長,一通電話打給時任臺南市長賴清德,當天下午就出席臺南市防疫會議,即刻調度校內所有資源,和台南市一起作戰。
當時這一場遠超過城市負荷的大災難,蘇慧貞直言:「這是上天給成大的命題,」用來考驗成大建構的科學研究,能否在城市遭受強烈撞擊時,發揮保護作用。
急診室每天收治五百名患者
當時全城病患增加的速度,非常驚人,宛如一場看不見子彈的戰爭。光成大醫院急診室每天收治的人數就高達四百到五百名人,大幅超過日常乘載範圍,成醫動員了大批人員投入,從第一線救治到後端的病媒研究,所有人幾乎不眠不休;校內公衛、資工、數學等領域的教授,也一一進入市府防疫中心協同作戰。
其中,資工系教授莊坤達以大數據分析,讓整個疫情擴散熱點一個一個浮出,是協助市府逆轉這場戰役的關鍵。
當時,外界沒注意到的是,身處救災中心、默默挑起社會責任的成大,竟也出現在莊坤達的熱點分析雷達上。算一算,全校兩萬多名師生、成大醫院內來自全市的病患安危,所有的重擔全壓在蘇慧貞肩上。她日以繼夜緊盯每處細節,每天早上七點準時開會,檢視前一天的所有數據與報告,「標準就是不要任何一位學生,因為成大的防疫漏洞而罹患登格熱。」
在成大和市府齊心協力下,終於反轉了整個疫情。這一仗,也成為全球登革熱研究的典範案例。
用App隨時掌握疫情
科技防疫奏效,二○一六年,成大在聯發科技與臺南市政府支持下,整合莊坤達在資料分析、成大護理學系教授柯乃熒在公共衛生的專長,成立城市物聯智慧防疫聯合實驗室。為提升便利性,成大電資、醫學等跨領域學者也共同推出「掌蚊人」雲端平台,民眾只要下載APP,就可以隨時得知登格熱熱區在哪裡,還可通報自己周遭環境狀況,並結合Google地圖篩選出可以快篩或診治的醫療院所,持續守護市民的健康。
從登革熱疫情到隔年又發生嚴重的台南大地震,成大都在第一時間站上前線,以科研和醫療實踐為城市提供保護作用。
用物聯網、AI實現智慧電網
綠色小鎮 我們的智慧生活
成大正在造一座智慧綠能小鎮。
這個小鎮不是實驗室裡的微縮模型,而是一個可以承載二到三萬人生活的機能城市,結合ABC三個關鍵要素--AI、Big Data、Cloud,並融入綠能設計的一座智慧城市,地點位在台南沙崙科學城內。
這個小鎮,將是台灣邁向智慧電網的重要里程碑。
「以往的實施範圍僅限一棟建築物,現在是串連一整個社區。」負責這項計畫的成大電機系系主任楊宏澤說出其中難度。
在智慧電網的社區中,冷氣空調和LED照明自動調節、 智慧電表及螢幕的設置,讓你隨時可以看到耗電數據,減少耗能。如果有獨居老人,從例行用電量的多寡,可以偵測作息是否出現異狀,必要時提供緊急救助。賣場業者也可以從能源數據,在第一時間掌握冷凍櫃故障,進行搶修....。
在這座強調綠能的小鎮,建築物屋頂都有建置太陽能板與儲能系統,電動車是社區內的代步工具。值得一提的是,住戶間的「綠電交易」也會在社區裡面落實,交易資料將記錄在區塊鏈裡。
為了引進更多前瞻技術和營運經驗,成大和東京電力公司簽訂為期三年半的合約,在此實現整合性智慧電網服務。
「在日本,電力公司之間的競爭很激烈,為了爭取商機,東京電力已推出多樣化的電費方案,並且多方運用收集到的用電數據,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借鏡的。」成大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莊坤達說,「若一切順利,政府將以此為展示場域,更有利於推動電力自由化等政策。」
五年內全部使用綠電,是這個社區的既定目標。
今年十月,相關綠能系統和設備,開始佈建於科學城內,預計明年二月完成,研究單位及廠商也會開始進駐,整個試驗計劃於二0二一年完成。楊宏澤指出,「智慧社區將比一般社區減少百分之十三以上的用電量。」
在用電越來越吃緊的供電系統下,這個綠色小鎮的成功對台灣來說,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