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法學院經典讀物、一本給所有人的談判書──
運用談判學╳心理學架構5大情緒策略,
把情緒納為談判手段,幫你扭轉情勢、明智決策★戴斯蒙.屠圖大主教、艾蓮娜.卡根大法官、《EQ》丹尼爾.高曼、《與成功有約》史蒂芬.柯維、 知名情商溝通作家蔡康永大力推薦
★Goodreads社群網站讀者盛讚:運用情緒影響行動和決策,讓彼此獲得更好的結果,非常實用!
★榮獲國際預防和衝突解決研究所的「最佳解決衝突書籍獎」
談判,大到國際戰爭小到教育兒女,皆在各自「論點」與他人「需求」中做決策,只是結果能否符合你的最大利益?關鍵差異,就在情緒!我們一直避免情緒干擾言語與行動,但很多突發事件總讓人招架不住:
◆馬上簽署的業務訂單,對方突然說不簽了→「別這樣對我!如果你撤回協議,我會丟掉飯碗。」
◆汽車經銷商說,你的新車引擎不在保固範圍內→「你們開黑店啊?修好引擎,否則我們法庭上見!」
◆天氣微涼的早晨,你的孩子死活不願意穿上外套→「小姐,不管你高不高興都得穿外套。現在立刻穿上!」
談判多了壞情緒,言語與行動、甚至立場就會鬆動。一旦陷入負面情緒,你的焦點不再是「好好說話」,而是「保護自己」或者「攻擊對方」,最終讓內心情緒戲碼主導談判結果。
國際法學權威、哈佛談判專案中心創始人──羅傑.費雪╳哈佛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夏畢洛,打破『理性至上』的談判原則,將負面情緒軟化為正面力量、釐清誤解的武器。
運用賞識、親和感、自主權、地位、角色,5大情緒策略,搭配幽默生活化的解說,從國際仲裁、醫病關係、企業併購、考績評估、面試加薪、婚姻爭執……,一窺情緒醞釀、爆發與正向逆轉的完整過程,帶你理解情緒、良性溝通、做出最佳決策。
◤5大核心情緒策略◢
核心情緒策略,就是人性的欲念。當欲念未被滿足時,種種情緒會接踵而至。這種欲念對每位談判者都很重要。你不必忽略、逃避或費心診斷雙方的情緒變化,就能享受情緒帶來的好處。
●賞識:你與他人的想法、感受與行動受到貶抑、或認同?
【做法】賞識是激起所有正面情緒最好的方式。溝通時從他人的想法、感受或行動中發掘優點,並誠實表達出來。讚賞他人觀點,不代表你同意讓步、或接受提議,但卻能從中找到說法說服他人。
●親和感:他人視你為敵人跟你保持距離,還是視你為工作夥伴好好相處?
【做法】良性溝通是共贏的關鍵因素,這仰賴與他人建立「結構性/個人聯繫」,例如皆為人父母、慢跑愛好者或同為這場談判的代表等等,只要在「己方」與對方之間搭起橋樑,就可以拉近雙方距離,一致為共同目標打拼。
●自主權:你或他人做決定的自由被侵犯,還是彼此尊重?
【做法】自主權左右著決策能力,但談判溝通是雙向的,不要單憑一己之力,適時邀請對方加入,讓他人感受到自主權。
●地位:你的地位相對他人高或低,是否在彼此應得的地位互相認可?
【做法】「社會地位」短期無法變動,但基於專長與經驗,人們可以在不同領域取得「特定地位」的事實,讓一切變得簡單多了,你可以運用特定地位來提升對方和自己的自信。
●角色:目前的角色與任務有沒有為彼此帶來成就感?
【做法】人時刻扮演不同角色,每個人都喜歡有意義的角色,當角色與立場失衡時,請回歸自身信念與目標,重新評估可能做法,同時也因應場景,適時轉換角色,例如傾聽者、問題解決者。
實際策略『應對』與『運用』,歡迎詳閱本書!
◤本書特色◢
1. 哈佛法學大師經典著作:
《哈佛這樣教談判力》前傳。談判不是新鮮事。然而,大眾認為談判的關鍵,不在於談判技巧或學經歷優勢,本書翻轉你的認知,把眾人最常忽略的情緒放在檯面上分析。
2. 打破「理性至上」舊談判觀念:
情緒也無所不在。所以,舊談判觀念會希望你:不要產生情緒?(沒人辦得到)、直接面對情緒?(談何容易)、忽略情緒的存在?(行不通的)。本書反其道而行,教你善用情緒(好壞情緒皆可),才能從情緒中抓住彼此需求,讓談判進階到下一階段。
3. 創新5種情緒策略:
作者運用心理學機制,創造5種核心策略──賞識、親和感、自主權、地位與角色。當你發現情緒時,不管自己或他人的正面或負面情緒,只要盡力滿足上述策略中的欲念,就能將危機化為轉機,找到共贏的可能。
4. 各種談判場景的原型+建議:
討論失敗案例,並找出其中可控、能改善的部分,案例大到國際談判、企業併購,小到面試加薪、夫妻爭執。另外補充負面情緒的因應方法、談判的準備流程,以及「真實世界」的案例:厄瓜多前總統哈米爾.馬華德的親身經驗。
作者簡介:
羅傑.費雪(Roger Fisher, 1922-2012)
哈佛法學榮譽教授、國際法和談判領域的開拓者,也是哈佛談判專案中心(Harvard Negotiation Project)聯合創始人,直到2012年過世前,在哈佛法學院任教超過40年。整個職業生涯中,費雪主張以利益為出發點的和平談判,諮詢了從商業糾紛到國際衝突的各種分歧,並專注為中東、中美洲和平做出重大貢獻。他參與培訓西點軍官兵和學員認識衝突,教授如何在戰爭與和平中運用有原則的談判工具。著有《哈佛這樣教談判力》等書。
丹尼爾.夏畢洛 博士( PhD Daniel Shapiro)
哈佛談判專案中心副總監、心理學教授,在哈佛大學法學院、波士頓的哈佛醫學院與麻州貝爾蒙的梅格寧醫院教課。他也是哈佛談判專案中心的「國際談判組織」創始人,該組織旨在開發心理策略以減少種族與政治暴力。透過索羅斯基金會的資助,他制定一項衝突管理計畫,目前幫助30多個國家、近100萬人。夏畢洛曾獲得美國心理協會頒贈「克洛.米爾倫和平創造者獎」,並被哈佛譽為最有價值15名教授之一。
譯者簡介:
黃佳瑜
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企管碩士。曾任聯合利華行銷企劃、美商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管理顧問。現為自由譯者,譯作有:《Jack》、《但求無傷》、《敦克爾克大撤退》、《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合譯)等。
章節試閱
摘錄一
第一章:情緒強而有力,無所不在又難以掌控
»情緒可以是談判的絆腳石
沒有人不被情緒影響。情緒可能毀掉雙方達成明智協議的機會,可能將原本和睦的關係變成兩敗俱傷的長期鬥爭,也可能讓公平解決的希望為之破滅。究竟什麼原因讓情緒如此令人苦惱?
情緒會讓人無法集中注意力處理實質議題。如果你或對方開始心浮氣躁,你們都得應付情緒帶來的困擾。你是否應該氣沖沖地奪門而出?開口道歉?還是靜靜坐著生悶氣?你開始花心思琢磨如何保護自己或攻擊對方,不再全心全意追求令人滿意的協議。
情緒會傷害關係。不可遏制的情緒或許適用於墜入愛河的戀人,但在談判過程中,情緒的大幅波動可能導致你出現不智之舉。強烈的情緒會蒙蔽思考能力,讓你做出危及彼此關係的事。生氣的時候,你可能打斷同事的長篇大論,而他正打算提出你們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他可能因此懷恨在心,在你下次需要支援時,袖手旁觀報復你。
情緒容易讓對方抓住你的弱點。如果你被談判對手的提議嚇倒,或在表達自己的訴求時支支吾吾,這些明顯的反應都會讓對手看出端倪,暴露出你「真正」的顧慮與弱點。有心人可以透過你的情緒反應,得知你有多在乎這些提案、議題以及你們之間的關係。他們或許會利用這些情報來對付你。
»情緒也可以是寶貴資產
雖然情緒經常被視為談判的絆腳石,也確實如此,但它們同樣可以成為寶貴的資產。情緒可以幫助我們達到談判的目的,不論是尋找有創意的方法來滿足雙方利益,或者改善一段岌岌可危的關係。
在以色列與埃及兩國的歷史性和平會談期間,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充分發揮了情緒的力量。他邀請時任以色列總理比金(Menachim Begin)和埃及總統沙達特(Anwar Saddat)共赴大衛營,目的是協調兩國領袖達成和平協議。歷經漫長的十三天後,協商瀕臨破局,以色列人民看不見達成協議的一絲曙光。
到了此時,卡特總統已對和平會談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他大可顯露洩氣,甚至威脅比金接受他的最新提案,「否則後果自負」。但是敵對的態度很可能導致比金徹底放棄協商,而且恐有危及兩國領袖私交之虞。
相反的,卡特選擇動之以情,做出一件令比金大受感動的事。比金曾要求帶回卡特、沙達特和他自己的簽名合照,做為給孫兒孫女的禮物。卡特在每張照片各別寫上比金孫輩的名字,做為每個孩子專屬的禮物。會談陷入僵局時,卡特把照片交到比金手上。當看到孫女的名字赫然出現在第一張照片上時,比金不由得喊出她的名字,雙唇微微發顫。他翻看這疊照片,逐一唸出每個孫兒孫女的名字。他和卡特低聲聊起這些孩子和戰爭問題。這是整場會談的轉捩點。當天稍晚,比金、沙達特和卡特共同簽署了《大衛營協議》(Camp David Accord)。
倘若卡特和比金交惡,就不可能出現如此開誠布公的交流。比金把自己的難處告訴卡特,既不抱持排斥心態,也沒有拂袖而去。正面情緒為不具恐嚇意味的對談設立基調,讓兩人得以化解重大分歧。
這樣的基調絕不可能「從天而降」,得靠真心誠意的努力才會出現。早在這場會談的一年多前、雙方首度會晤時,卡特和比金就建立起深厚的友誼。當時,卡特私下邀請比金總理前來白宮,推心置腹暢談中東的衝突情勢。幾個月後,卡特及其夫人邀請比金伉儷參加一場私人晚宴。席間,他們聊起各自的生活經歷,包括比金的父母以及他唯一的兄弟如何在猶太人大屠殺(Holocaust)中不幸遇難。大衛營會談期間,卡特展現了關照各方利益的用心。例如,比金與沙達特初次在大衛營會面之前,卡特曾提醒比金,沙達特有可能提出咄咄逼人的方案,希望比金不要過度反應。
卡特不希望談判破局,比金和沙達特也是如此,「共贏」對所有人都有好處。卡特與兩位領袖之間的正面情緒,幫助會談得以繼續推進。
摘錄二
第三章:不吝表達賞識:從他人的想法、感受或行動中發掘優點
»表達賞識的三要素
表達賞識絕不只是一句簡單的謝謝。由於我們往往不懂得如何欣賞別人,所以需要改善以下三點:
•設法理解彼此的觀點;
•從彼此的想法、感受或行動中發掘優點;
•透過言語和行動表達我們的理解與賞識。
●理解對方觀點
要欣賞另一個人,首要任務就是從他們的角度看事情,體會他們的感受。最主要的工具,就是你的聆聽與提問能力。
許多人認為,除非他們親口說出,否則你無法真正理解他們對事物的看法。很多時候確實如此,但你還是可以透過換位思考準確揣摩對方的想法。不過,即便你確實明白對方觀點,他們仍舊希望有人聽到。請做好聆聽的準備。
有許多積極的聆聽技巧可以幫助談判雙方增進相互理解,在此提出最值得注意的兩個技巧:
除了聆聽字句,也要聆聽「旋律」。理解的過程,不只限於聆聽對方實際說出的一字一句。聆聽者也必須從談話氛圍蒐集訊息,感受說話者的心情、個性和語氣,領略話語背後的來龍去脈。
就像光聽一首歌的歌詞是不夠的,你也希望聽到伴隨這些歌詞的背景旋律。正如隆隆的鼓聲可以把深情的情歌變成充滿焦慮的戰鬥吶喊,說話的語氣也可以確認或推翻談判者說出的內容,好比一個人大吼著說:「我沒生氣!」
聆聽「弦外之音」。你有時會察覺對方話中有話;人們的話裡經常隱含這種模糊的言外之意。例如一場晚宴上,主人看著錶說:「今天真開心,我竟沒發現已經這麼晚了。」大多數客人都能立刻聽出主人送客的弦外之音。
弦外之音通常透露出一個人對正在討論的觀點,究竟持支持、反對或不置可否的態度。有一個簡單方法可以聽懂弦外之音,那就是注意聽對方強調哪一個字。下面四句話或許看似一模一樣,但每句話的含意各有不同,括弧裡的內容是對訊息的可能解讀。
「我」喜歡這份提案。(但是其他人不接受。)
我「喜歡」這份提案。(我強烈支持這個構想。)
我喜歡「這份」提案。(我喜歡這份提案勝過其他提案。)
我喜歡這份「提案」。(提案歸提案,我可沒答應簽約。)
切勿忽略模稜兩可或抗拒的態度。肢體語言傳達的訊息,可能跟人們實際說出來的話南轅北轍。留心弦外之音,你才能更深入理解對方的觀點。
●從他人的想法、感受或行動中發掘優點
賞識的第二個要素是發掘優點,也就是從對方的想法、感受或行動中尋找價值。想想生活中的家務事即可略窺一二。不論打掃廚房、整理床鋪、修剪草皮或記住某個特殊日子,假如家人對我們的付出視而不見,或從未給予讚美,我們肯定會傷心失望。表五說明我們如何從他人的想法、感受或行動中發掘優點,並表達賞識。
如果觀點相衝突,不妨從對方的思維邏輯發掘優點。就算你不贊成對方在某項議題上的立場,也能欣賞他們觀看世界的角度。驅策他們的,很可能是某種強烈的感受、堅定的信念,或者某個具有說服力的論點。這裡以羅傑代表聯邦政府出庭美國最高法院的經歷說明:
在輪到羅傑發言反駁訴願人時,他走向庭前說:「訴願人的論點強而有力。事實上,我認為比今天早晨律師在此陳述的論點更有力量。如果要我替訴願人陳情,我會補充下面這一點……。」
「費雪先生!」法蘭克福特大法官打斷他的話,「你是來為政府辯護的!」
「的確,庭上,」羅傑說:「而我希望稟明全體審判人員,我們不僅能夠反駁訴願人提出的論點,也能反駁我認為訴願人可以提出的另一個好論點。無論如何,他們的訴願內容並非無足輕重,也絕非牽強附會。我認為法院同意重新審理、判斷其中的是非曲直,是一個正確決定。這一點跟聯邦政府的立場一致。然而,儘管他們言之成理,基於以下理由,我們斷定他們違背法律,請容我一一陳述……。」
羅傑相信,由衷讚美對手論述中的優點,更能有效支持政府的立場,效果勝過一上庭就猛烈批評訴願人的主張荒唐可笑,根本不值得考慮。比起迴避對方的論述而自說自話,展現自己充分理解對方論點並予以正面反駁後,他的說詞可能產生更強大的效力。(政府最後打贏了這場官司。)
以這種方式表達賞識,也讓訴願人的律師相信政府聽到了他們說的話,而且他們的論點確實有價值。最後,律師穿越審判室跟羅傑握手致意,謝謝他認真看待他們的主張。
摘錄三
第五章:尊重自主權:擴大你的自主範圍,同時不侵犯他人空間
»擴大你的自主空間
自主權的作用,主要在於左右決策的能力。許多人誤以為,沒有最終決策權就完全 使不上力。同樣地,如果其他人沒有決策權,我們也認為他們沒有用處,不值得打交道。既然出現在會議上的低階人員沒有資格做決定,為什麼要跟他談判呢?當我們代表客戶談判,假如沒有權力做最後決定,我們又何必跟對方開會呢?我們可能會擔心別人認為我們 的想法薄弱無力,把我們當成「弱者」。
不要過度限制你的自主空間。就算沒有決策權,仍然可以透過許多有效方法影響決策。你可以提出建議、在決策前提出其他方案,或舉辦聯合腦力激盪,邀請大家集思廣益。
一九七九年秋,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被攻占。絕大多數外交官和美方工作人員遭到挾持,長達數月之久。一九八○年春,時任總統卡特試圖以直升機營救人質,最後無功而返。不久後,白宮法律顧問勞伊德.卡特勒(Lloyd Cutler)打電話給我,請我想想辦法處理人質危機。卡特勒明白表示,我無權制定任何具有約束力的決定,另外,一天二十四小時我都可以透過白宮總機找到他。卡特勒明白,若由政府官員出面跟伊朗人商量解決辦法,他的任何說法都會被視為白宮的真正意圖,不論說什麼,都會被解讀成討價還價,伊朗人肯定在此基礎上要求更多。
身為一名大學教授,服務於一家非營利的小型民間組織,我完全沒有包袱。我認為自己的使命,是設法提出雙方都能接受的一套解決方案。
透過一位伊朗學生牽線,我跟當時伊斯蘭共和黨領袖貝赫什提長老(Ayatollah Beheshti)通上電話。貝赫什提的英文非常流利,而且顯然對我略有所知,態度出奇 親切。我們的對話大致如下:
羅傑:「伊朗的訴求是什麼?你們希望得到什麼?」
貝赫什提:「我告訴你我們不要什麼。我們不要紐約法庭干涉我們的金融債權。」
羅傑:「那你希望由誰解決金融糾紛?伊朗法庭?」
貝赫什提:「那倒不是。交給海牙國際法庭仲裁如何?」
羅傑:「你覺得伊朗會接受仲裁結果嗎?」
貝赫什提:「此刻,我承諾伊朗會接受海牙的仲裁。你能承諾美國也會照做嗎?」
羅傑:「我說過,我沒有任何權利代表美國政府做出承諾。不過,如果我們可以提出一套解決方法,我隨時準備好向白宮進言。伊朗還希望得到什麼?」
貝赫什提接著提出一連串議題,這些議題若是跟美國外交官討論,雙方免不了打官腔。不過,跟我談論的過程中,潛藏在立場底下的真正訴求漸漸浮現出來。
貝赫什提:「必須終止經濟制裁。」
羅傑:「哎呀,給我幾個理由好向美國政府提議終止制裁。」貝赫什提:「首先,我們已經受到足夠的懲罰。」
羅傑:「唉,卡特總統可以反駁說,懲罰是否『足夠』並沒有明確的標準。我需要更多論據。」
貝赫什提:「呃,繼續進行制裁有可能危害整個區域的穩定。」
羅傑:「請解釋這個論點。為什麼會這樣?」
貝赫什提:「你明知故問吧?你的政府難道不明白嗎?」
羅傑:「我不清楚美國政府知道了什麼,但我確實不明白。經濟制裁為什麼會危害區域穩定?」
貝赫什提:「為了進口及出口受到制裁的商品,商人必須對國境一邊或兩邊的官員行賄。長此以往,我國與鄰國政府都將逐漸喪失邊境地區的控管。」
羅傑:「這是個好論點。再給我一個吧。」
貝赫什提:「讓我想想。噢,假如美國政府沒有在人質獲釋之前結束制裁,就永遠找不到更好的藉口了。」
羅傑:「我喜歡這個說法,我肯定會提出這個論點來說服白宮。」
羅傑明確表示,儘管他有機會接觸白宮官員,卻無權代替美國政府做出任何承諾。如此一來,羅傑的自主空間擴大了,他可以大膽探索訴求,提出一套可能的政治方案。羅傑可以暢所欲言,不必擔心說的話被當成某種承諾,或被視為透露美國政府某種秘而不宣的立場。比起有權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決策,羅傑扮演非官方角色,更方便他催生協議的實質內容。同時,羅傑的非官方角色也讓貝赫什提得以放輕鬆交談,不必擔心做出代表政府的承諾。
摘錄四
第七章:扮演有意義的角色,並選擇能帶來成就感的活動
»肯定對方希望扮演的體制角色
有意義的角色可能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我們的身分認同感,脫離不了角色及其帶來的一切地位、權力與盟友。失去那個角色,就像身上切掉一塊肉那樣痛苦。我們也許會用盡力量抗拒受傷。
以「約翰.摩爾」的經驗為例。他是個生意人,經營一家廣播頻道網,有意收購另一家電台。他必須跟電台的兩位股東談判,一位是投資人,另一位是電台經理。投資人持有三分之二股權,同意以約翰認為的合理價格,將股份全數賣給約翰。然而,經理開出的三分之一股權價格,竟然跟投資人三分之二股權價格一樣高。
羅傑和約翰共進午餐時,羅傑問他最近是否遇到談判上的問題,他可以幫上忙,約翰便說了這件事情。當時對話如下:
羅傑:「經理為什麼想拿這麼多錢?」
約翰:「不曉得,貪得無厭吧。你有解決貪婪的辦法嗎?」
羅傑:「他結婚了嗎?有沒有小孩?」
約翰:「那跟這件事情有關係嗎?對,他結婚了。他的辦公室裡有一張照片,是他的妻子和兩個穿著足球球衣的男孩,大概七、八年級。」
羅傑:「他的妻子是做什麼的?」
約翰:「我怎麼會知道?好吧,我確實知道。她是學校董事會的成員。有一次,我在電台的時候,她打電話過來。她得去開校董會,所以電台經理必須回家給孩子弄吃的。」
羅傑:「鎮上還有其他電台嗎?」
約翰:「沒有。」
羅傑:「他跟廣播電台有多深的淵源?」
約翰:「他創立了電台,基本上從零開始,直到電台成為市場第一。」
羅傑:「也許他不想搬家。既然他太太是校董會成員,而且兩個孩子都還在上學,我猜他們不願意搬家。除了搬家問題之外,他本人或許也不願意去買另一家電台,並且尋找新的投資人出資。你為什麼非得買下經理的股份?」
約翰:「聯邦通信委員會規定,若要合併會計報表,以某些子公司的虧損沖銷其他子公司的利潤,我必須至少持有每一家電台的四分之三股權。所以,光買下投資人的三分之二股權還不夠。」
羅傑:「你為什麼不跟經理說清楚?開出合理價格買下他的一些股份,他還可以保留四分之一股權。給他一份兩年的工作合約,讓他繼續留任經理。」
約翰:「沒有用的,他太貪了。」
羅傑:「你了解他,我不了解。也許你是對的,但你不妨試一下,給他一點現金,讓他繼續擔任經理,並保有四分之一股權。」
大約十天後,約翰打電話給羅傑,「你絕對猜不到發生了什麼事。他上鉤了。」
在這個個案中,羅傑不僅考慮財務問題,也顧及了經理面臨的個人問題。他提出問題,試圖從經理的角度理解事情。他發現經理掛念的也許不只是錢,還有為他帶來成就感的角色。
一旦賣掉電台,經理的許多角色都會失去成就感。他還是個好丈夫嗎?(他的妻子也許不願意離開她積極參與的社區,因而痛恨搬家的決定。)還是個好爸爸嗎?(面臨轉學和結交新朋友,孩子們也許既生氣又害怕。)還是個好經理嗎?(他經營這家電台好多年了,也許已把這角色視為自己的一部分,並透過這份工作找到意義。)還是個好創業家嗎?(他也許對於收購新的電台,以及尋找新的投資人出資感到五味雜陳。電台現在很成功,但要是新的電台做不起來呢?)
約翰眼中的貪婪,其實是經理渴望保留好丈夫、好爸爸、好經理和好創業家這些有成就感的角色。當經理收到的提議充分考慮了他的未來角色,不出所料,他果然「上鉤了」。
摘錄一
第一章:情緒強而有力,無所不在又難以掌控
»情緒可以是談判的絆腳石
沒有人不被情緒影響。情緒可能毀掉雙方達成明智協議的機會,可能將原本和睦的關係變成兩敗俱傷的長期鬥爭,也可能讓公平解決的希望為之破滅。究竟什麼原因讓情緒如此令人苦惱?
情緒會讓人無法集中注意力處理實質議題。如果你或對方開始心浮氣躁,你們都得應付情緒帶來的困擾。你是否應該氣沖沖地奪門而出?開口道歉?還是靜靜坐著生悶氣?你開始花心思琢磨如何保護自己或攻擊對方,不再全心全意追求令人滿意的協議。
情緒會傷害關係。不可遏制的情緒或...
推薦序
【推薦序1】情緒,為談判不可忽略的人性面向──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談判到底該不該理性?
按理,談判是雙方智慧的交鋒,是冷靜的博弈,需要的是沉著的布局與敏銳的洞察力。控制情緒因此變得非常重要。因為放任情緒不但會干擾我們的邏輯推理、甚至引爆衝突致場面失控,情緒不滿的臉龐更會出賣我們原本想隱藏在心裏的真正意圖。
可是控制情緒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兩位作者索性以「超越理性(Beyond Reason)」為原文書名,從談判的心理學切入,教讀者如何駕馭情緒,做好情緒談判。為談判的理論與實務,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本書提出人們的五個核心關切(core concerns,本書譯為核心欲念)是否被滿足,做為情緒問題或衝突的起點。這和過去有學者從需要理論出發,以之為所有衝突的原始起點,異曲同工。這五個核心的關切是: 我的想法、感受、行動,是否受到賞識?我是否被視為是他們的一分子(affiliation)?我在重要決策上是否有自主空間?我的專業地位是否得到認可?自我定義的角色與行動,是否能讓我實現自我?這五個關切構成了本書討論的五條主軸。
由於作者是哈佛談判計畫的成員,所以全書也沿襲哈佛招牌的談判七要素做為思考架構。這七個要素是關係、溝通、利益(哈佛這一派最標榜的就是實質利益談判法,主張在利益上探索,而不是在立場上糾結)、方案(是否有很多方案的組合)、正當性(legitimacy,就是憑什麼提出這些要求)、最佳替代方案、以及承諾(即便一時無法達成協議,下桌時也要從對方口中得一些承諾)。
過去哈佛學者用這七要素做為準備談判的輔助,比如「關係」一項,討論的是談判之前的關係好壞(關係是談判的助力還是阻力?),以及談判之後想要維持的關係。「正當性」一項,則是哈佛最標榜的原則談判法(Principled negotiation),用客觀原則、標準或數字,支撐我們的要求,這就是正當性。
他們也用這七要素做為談判之後評估自我表現的標準。比如「關係」,我們保住了想要保住的關係嗎?又比如「方案」,我們準備了幾個方案嗎?當對方提出方案時,我們有保持開放態度嗎?還有「最佳替代方案」,我們最後得到的協議,是否比替代方案要好?(如果比替代方案還差,那根本就不必談了)
在這本書中,作者又為這七個元素注入情緒了生命。比如「承諾」,過去只討論是否拿了一些承諾下桌?現在則多一個面向: 情緒問題是否讓我們提出了不切實際的承諾要求?或者,情緒問題是否讓他們撤回了原來可以給的承諾?加了情緒面向之後,原本冷冰冰的左腦思考,被賦予了溫度,加入了人性的面向,讓談判更豐富也更貼近真實。這是這本書最大的價值。
所有想從理性之外,一窺談判另一面向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推薦序2】善用情緒,洞察欲念,站穩談判的第一步──蘇益賢/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
提到談判,大眾所想的多半是務實、理性、邏輯、說理的直球對決。不過,諸多實例卻告訴我們,最終影響談判結果的,很可能是其他像背景一樣,難以直接捉模的元素,好比本書要討論的「情緒與欲念」。
愈來愈多領域體認到情緒的影響力。好比,行為經濟學研究發現,人類並不如我們所想的那麼理性。背後讓人們不理性的重要動力,一部分確實得歸因於我們是有著七情六欲的生物。
若以心理學角度「解構」談判,我們能發現談判即是「理解彼此需求,以企圖達成雙贏」的歷程。因此,對於人類本身的基本需求與欲求了解是否足夠,也將影響談判的結果。
情緒與欲求互相影響著,我們可將情緒視為「欲求儀表板」。它是我們在應對外在變化時,非常敏銳的氣壓計。甚至,在我們還沒意識到情緒之前,就已經開始替我們做些什麼了。當這麼一個有力的元素在談判過程被忽略時,其後果可想而知。
簡言之,情緒可以誤了談判,也可以是扭轉談判結果的關鍵。但可惜的是,在現代社會裡,它顯然是一項效果被輕忽的工具。
把情緒納入考量的談判,必定也是一次深具同理心的交流。這種完整的同理心,務實地知悉彼此立場,更不忘感同身受地理解雙方欲求。當對方的欲求能被看見、重視與滿足時,我方的需求將更可能被同等對待。
本書架構明確,除了帶領讀者探究情緒與欲求之外,兩位不同背景專家分享的案例,更極具說服力地告訴你我,千萬別輕忽情緒在談判過程的影響力。
讀完本書後,我們也能翻轉原本對情緒的成見(如:情緒只是徒增困擾、帶來混亂、情緒只會誤事……),放下「好壞」的標籤,重新思考情緒的用處。這種思考脈絡,其實更符合近代心理學對情緒的看法:情緒本身沒有好壞,就看我們怎麼使用它。
雖然我們未必如作者一樣以談判為業,但其實你我生活裡,從女兒為什麼還不起床、加班幾點可以離開、下次換誰掃廁所等⋯⋯談判無所不在。
掌握足夠的談判概念,生活裡將有更多「如願」。
若能同時善用情緒的力量,洞察彼此的欲求,或許未必皆能無往不利,但相信更有機會讓許多期待水到渠成。
【推薦序3】理清情緒後的溝通,才是完美談判──林靜如(律師娘)/知名作主、專欄作家
我一直認為,人人都應該學談判術。
一般人可能認為,談判是在某些專業的場合才會使用到,例如:法庭、政治、商業合作。但其實不然,談判也是一種溝通的延伸,因此我們在日常溝通時,很多時候都可以融入活用談判技巧,大至商業工作,小至夫妻溝通、小孩教養。
跟著阿富律師一起經營事務所,多年來我們所內辦理離婚的夫妻,沒有千對也有百對,曾經相愛到互換結婚誓約的兩人,勞燕分飛時換得只剩各自所需的條件,起初再美好的愛情,在走到分離的岔路時,最常讓雙方爭執的部分,不外乎是金錢及孩子的監護權,如何在離婚協議書上簽下有利於己且又雙方都滿意的條件,在協商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很大的努力,而此時律師事務所則經常成為雙方溝通的橋樑,律師在與對方溝通想法時,每通電話、每次會面,其實都是一場談判!
幾年前,有個案例非常有趣,一對夫妻前來我們事務所,希望可以在此簽訂離婚協議書。我常觀察走進事務所的客戶是什麼樣子,而這對夫妻他們在等待律師時,彷彿對彼此的存在都覺得面目可憎。這其實是許多離婚夫妻的樣態,所以我依舊依照流程,詢問他們二人各自所希望的條件。在這個步驟,常常都是煙硝味最濃厚的時候,有的夫妻會談到聲淚俱下,有的則是互相飆罵,好幾次我都擔心事務所會成為命案現場。這案例中的夫妻,就是屬於後者,為了避免更大的衝突,律師通常會在此時將二人各自帶開,讓彼此在冷靜的情緒下進行溝通。這對夫妻靜下心後,分別跟律師闡述想離婚的原因以及希望的條件。最後律師再次與夫妻一起面談、溝通,此時,之前袒露的原因與期望,竟然使雙方了解彼此真實的情緒及想法,進而和好、願意再為這段婚姻努力。雖然我們少了一個客戶,但看著他們倆人手牽著手步出事務所,繼續走回原本婚姻的軌道,我也真心為他們感到幸運!
原來情緒就像烏雲一樣,會遮蔽許多內心真實的想法,只要把烏雲撥開,就可以看清天空真正的顏色,如果你覺得自己在溝通時經常受到情緒的影響,那麼你更應看看此書,因為此書就像是本教戰手冊,教你如何駕馭情緒、完美談判!
【推薦序1】情緒,為談判不可忽略的人性面向──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談判到底該不該理性?
按理,談判是雙方智慧的交鋒,是冷靜的博弈,需要的是沉著的布局與敏銳的洞察力。控制情緒因此變得非常重要。因為放任情緒不但會干擾我們的邏輯推理、甚至引爆衝突致場面失控,情緒不滿的臉龐更會出賣我們原本想隱藏在心裏的真正意圖。
可是控制情緒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兩位作者索性以「超越理性(Beyond Reason)」為原文書名,從談判的心理學切入,教讀者如何駕馭情緒,做好情緒談判。為談判的理論與實務,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目錄
各界好評
導讀∥不懂情緒,談判你只懂一半 ──游梓翔
推薦序∥情緒,為談判不可忽略的人性面向──劉必榮
推薦序∥善用情緒,洞察欲念,站穩談判的第一步──蘇益賢
推薦序∥理清情緒後的溝通,才是完美談判──林靜如(律師娘)
前言
第一部:認識情緒
第1章:情緒強而有力,無所不在又難以掌控
情緒是什麼?
情緒可以是談判的絆腳石
情緒也可以是寶貴資產
處理情緒的三種「無效」方法
另一種選擇:專注於核心欲念(core concerns)
第2章:設法滿足欲念,而不是處理情緒
許多情緒源於五大核心欲念
把核心欲念當成放大鏡和槓桿
小結
第二部:主動回應情緒
第3章:不吝表達賞識:從他人的想法、感受或行動中發掘優點
賞識:是欲念也是一帖萬靈丹
阻礙賞識的絆腳石
表達賞識的三要素
賞識不代表妥協
隨時準備好欣賞他人
幫助他人欣賞你
自我賞識的重要性
小結
第4章:建立親和感:化敵對為合作
親和感的力量
我們常忽略建立親和感的契機
改善結構性聯繫
縮短個人距離
保護自己不被親和感操縱
小結
第5章:尊重自主權:擴大你的自主範圍,同時不侵犯他人空間
哪些障礙會妨害我們善用自主權
擴大你的自主空間
不要侵犯對方的自主權
回歸芝加哥談判案例:自主權遭侵犯時該如何處理
小結
第6章:承認地位:認可對方的過人之處
地位可以強化自尊心與影響力
沒有必要爭奪地位
社會地位:尊重每一位談判者
術業有專攻:承認每個人在特定領域應得的地位
明白地位的局限
別忘了:地位永遠可以上升或下降
回顧醫院案例
小結
第7章:扮演有意義的角色,並選擇能帶來成就感的活動
能帶來滿足感的角色有三大特質
讓你的體制角色更有意義
你有權力選擇臨時角色
警語:角色並非只是「別人的問題」
回到績效考核案例
小結
第三部:處理情緒的實用建議
第8章:強烈的負面情緒:情緒在所難免,需做好應對準備
相應案例
強烈負面情緒導致談判脫離正軌
檢查情緒溫度
出現負面情緒之前制定緊急應變計畫
診斷強烈情緒的觸發點
做出情緒反應之前,先弄清楚你的目的
給漢堡兄弟和超襪隊的建議
小結
第9章:好好準備:為談判流程、實質內容與情緒做足準備
每一次談判都要預先做好準備
小結
第10章:「真實世界」的案例:厄瓜多前總統哈米爾.馬華德的親身經驗
天搖地動
當前局勢
挑戰:克服萬難
為和平做準備
拉近情感距離的關鍵元素
和平協議
最後的省思
第四部:總結
情緒與談判的最終追求
致謝
作者介紹
第五部:重點整理、附錄與參考書籍
談判七要素
附錄
各界好評
導讀∥不懂情緒,談判你只懂一半 ──游梓翔
推薦序∥情緒,為談判不可忽略的人性面向──劉必榮
推薦序∥善用情緒,洞察欲念,站穩談判的第一步──蘇益賢
推薦序∥理清情緒後的溝通,才是完美談判──林靜如(律師娘)
前言
第一部:認識情緒
第1章:情緒強而有力,無所不在又難以掌控
情緒是什麼?
情緒可以是談判的絆腳石
情緒也可以是寶貴資產
處理情緒的三種「無效」方法
另一種選擇:專注於核心欲念(core concerns)
第2章:設法滿足欲念,而不是處理情緒
許多情緒源於五大核心欲念
把核心欲念當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