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dilip hiro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1 則評論
 這真的是本好書 很少接觸國...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3/06/07
這真的是本好書 很少接觸國際新聞的台灣人一定要看這本書
「緊盯美國」是錯的,你需要看懂世界趨勢的新方法:「多元對立」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我們該如何過的更好?
$ 45 ~ 324
「緊盯美國」是錯的,你需要看懂世界趨勢的新方法:「多元對立」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我們該如何過的更好?
作者:迪利普.希羅(Dilip Hiro) / 譯者:李飛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3-01-3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23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點我評分 1 則評論 圖書介紹10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緊盯美國是錯的,你需要看懂世界趨勢的新方法

內容簡介

  美國為何從世界第一強權到今日的中衰?
  其他各國又會如何崛起? 未來有人獨強嗎?還是多元對立?
  最好看的世界通史,讓你一次看懂近百年來、以及未來的強權演進脈絡

  入圍瑞士最悠久投資策略研究龍頭機構Mirabaud獎(本獎頒給探討國際議題最出色的書)

  ◎美國曾經獨霸天下,卻因為蠢總統自廢武功?
  小布希為穩固強權而打的「防禦性戰爭」,結果卻讓恐怖主義更加猖獗,甚至引來禍及全球的金融危機。美國,還會幹蠢事殃及全球嗎?
 
  ◎冷戰輸給美國的俄羅斯,要東山再起了嗎?
  俄羅斯經濟在普丁領導下穩健成長,他揮舞著石油這項武器,出口能源,扼住歐洲的咽喉。接著,他聯盟中國、染指中東、手伸進「美國的後院」……。
   
  ◎伊朗和委內瑞拉,這兩個由石油餵養出來的第三世界反美勢力,曾是老布希總統心中的最大憂慮,沒想到在小布希當政時代卻成真了。為什麼?

  ◎中國將因經濟自由而走向民主?
  錯了,西方分析家將跌碎眼鏡,因為你不能把中國想成一個國家,她是一個自成一體的文明。有了錢的中國,怎麼結交朋友?台灣一定要知道。

  還有,印度只有IT優勢,能成為大國嗎?為什麼印度經濟改革的結果,卻製造更多窮人?印度會威脅中國的地位嗎?

  歐盟真的會玩完了嗎?會因為解決不了的歐債危機而解體或重組嗎?

  武器、太空競賽落伍了,一個國家想在今後「多元對立的世界」中占有地位,獲得尊重,需要哪些軟實力?

  未來還會有戰爭嗎?中國會為了能源開戰嗎?台灣會是中國和美國開戰的理由嗎?

  不管匯率、股市、景氣,甚至於政治,我們一直都以美國馬首是瞻,但沒有幾年之後的未來,不再是這樣子了;頂尖國際事務專家迪利普.希羅是CNN與BBC長年禮聘的國際事務評論員,尤其熟稔中東、中亞事務。

  他斷言:這個世界已經不再是美國說了算,而是變成一個「多元對立」(multipolar)的世界,並因而產生新的互動模式。

  讀完本書你會了解:一個國家的經濟好壞,為什麼與該國政府的對外政策這麼息息相關?你更會了解,不只美國、多元對立世界中的各區域「老大」國家的政策,會如何影響著台灣的經濟與未來。

  老美肯定不愛聽這書裡的論點與事實,
  卻還是會忍不住被書裡的論點所吸引。

作者簡介

迪利普.希羅

  出生於英國殖民時期的巴基斯坦,1947年印度獨立後,隨信仰印度教的父母移居印度,畢業於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這是美國極少數被歸類為「特高研究型大學」的高等學府),60年代以後定居倫敦。

  希羅是國際知名的南亞、中亞、中東與伊斯蘭事務的專家,經常受邀擔任CNN與BBC的評論員。除了為《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觀察家》(The Observer)、《衛報》(The Guardian)等多家知名報章雜誌與《耶魯大學線上雜誌》撰稿,還出版過33本著作,包括暢銷全美的《從暴風眼看伊拉克》(Iraq: In the Eye of the Storm),與獲選《金融時報》2009最佳歷史書籍的《透視中亞》(Inside Central Asia)
希羅還寫舞台劇與電影劇本,三幕劇《泰姬瑪哈陵的故事》(Tale of the Taj)1970年在倫敦首演、2011年在新德里大獲好評;他的電影劇本《私人企業》(A Private Enterprise)獲得1975年芝加哥電影節銀雨果獎,並入選該年度10部最好的英國電影。

譯者簡介

李飛

  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地理學博士、北京第二外語學院管理學碩士、國際關係學院法學學士,除了本書還譯有《超融合》(Superfusion)的簡體中文版。

 

目錄

前言 為什麼你不該再「緊盯美國」
我為未來多元對立世界描繪了一幅藍圖:沒有哪個國家能領導群雄,向大家發號施令,對手與朋友不斷變換,使終不會有主宰者出現。儘管美國現在依然享有特權,但這個多元對立的世界很快就會降臨。

第一章 冷戰!雙核心世界的崛起與衰落
美蘇因意識型態而對立,也因核子武器讓彼此處於恐怖平衡,但最終,雙方都因為過度擴張而加速衰落,蘇聯在長達十年的阿富汗戰爭中解體了,美國則在伊拉克戰爭後開始走下坡。

第二章 美國獨霸天下,蠢總統自廢武功
小布希為了穩固美國強權地位而打「防禦性戰爭」,認為多邊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可以穩定國際社會,卻無法使美國獨享超級大國的地位。他打伊拉克是為了反恐,結果卻讓恐怖主義更加猖獗。

第三章 小布希和葛林斯潘的重傷害
巴菲特在2003年就曾表示衍生性契約是「金融業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把眾多金融機構變成一個相互依存的網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這些資產開使貶值,就會造成真正的危險。

第四章 奮起直追的俄羅斯
普丁向美國嗆聲:「最熟悉的夥伴貪婪起來往往最凶殘,他吃掉你的時候根本不會聽你說什麼。當美國追求自身利益時,那些慷慨激昂、呼籲要保護人權與民主的聲音去哪裡了?」

第五章 伊朗和委內瑞拉︰石油餵養出來的反美勢力
卡特在1980年的總統大選輸給雷根,一方面是因為伊朗人質危機處理不當,一方面是伊朗革命前後油價飛漲,導致美國經濟衰退。是第一次有第三世界國家領袖,能對美國產生這麼大的衝擊。

第六章 中國「和平」崛起,天下震動
過去,中共根據馬克思主義,認為財富是辛勤工作的廣大人民創造的;如今,他們承認資本家對創造財富也有貢獻,並接納企業家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早2001年,就有10萬名企業主成為中共黨員。

第七章 印度:只有IT優勢,能成為大國嗎?
當中國已經能複製蘇聯武器並自行生產,印度卻慢吞吞。印度和俄羅斯在一九九九年敲定了一起生產超音速反艦飛彈,五年後還沒有全部完成。追根究柢,就是印度的「官樣文章」太多了。

第八章 歐盟,只是一個半成品
歐盟理事會頻繁更換主席,主因是歐盟的政治影響力比不上經濟影響力。有時主席的輪替發生在尷尬的時間,例如美國發生金融海嘯時,主席一職正好要從法國總統薩科齊移交給捷克總理。

第九章 拿掉「民主」的有色眼鏡
西方的民主就像去餐館吃飯,無論你選擇法國、義大利還是德國的廚師,他們都只按照菜單做菜。在中國的民主中,我們只有一個廚師--中共,但我們可以點我們喜歡的菜讓他做。

第十章 誰能挑戰美國的軟實力?
奈伊認為,軟實力是影響和塑造其他國家偏好的能力,一個國家的文化和體育成就也是軟實力的一部分。電影、新聞媒體、盛大活動……軟實力,其實是行銷國家的能力。

第十一章  未來戰爭的四個引爆點 
美、俄與伊朗的三角關係會如何發展?世界會為了資源開戰嗎?台灣會建國還是維持現狀?中美貨幣與貿易大戰,將鹿死誰手?

結語 多元對立世界早就開始,你看出端倪了嗎?
邱吉爾說:「你往過去回溯得越遠,便能看到越久遠的未來。」唯有不以美國為中心觀察世界局勢,才能冷靜客觀地評估每一個大國的實力,分析他們的長處與短處。

後記  金融海嘯後的國際情勢
中國在香港發行中國債券,意在將人民幣國際化;而美元的未來,取決於歐巴馬能否處理好龐大的財政赤字,同時在不引發通貨膨脹、不削弱信貸和貨幣的情況下讓經濟復甦。

 

前言

為什麼你不該再「緊盯美國」

  每逢國家舉行盛大典禮,君主制度優雅的傳統儀式就讓共和制度相形失色;相較於每年都有伊莉莎白女王盛裝出席的英國國會開幕大典,華盛頓每一屆的國會開幕儀式,看起來多麼單調無趣。

  大英帝國最輝煌的一刻是一八七七年元旦,當時印度總督李頓*在德里召開盛大集會,宣布維多利亞女王正式加冕為印度女皇(EmpressofIndia)。見證這歷史性一刻的人多達八萬四千人,當中包括三百六十三位身著華服參與盛會的國王、王子與王公貴族。
  
  而美國最登峰造極的歷史性時刻,則是一九九二年元旦,這是蘇聯解體後美國的第一個新年。如果美國是一百多年前的大英帝國,那全世界都會聽到小布希總統宣布美國已經榮登「世界之主」。當然,這種場景不可能發生,但你無法否認,一九九二年的美國,在全世界已經沒有對手,是貨真價實的帝國。
  
  ※李頓(VictorBulwer-Lytton)最著名的事蹟是一九三一年領導國際聯盟派遣的「李頓調查團」,調查「九一八事變」,並提出「李頓報告」主張日本為侵略者,日本為了表達抗議之意,在一九三三年退出國際聯盟。
  
  「世界之主」要的不是領土……
  
  帝國由來已久,帝國的興衰也同樣有跡可循。歷史上最早建立帝國的是亞歷山大,他征服的領土之廣,僅次於成吉思汗和帖木兒。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成吉思汗是波斯語「世界之主」的意思,他是軍事天才,建立的帝國規模至今無人能及。
  
  然而,今天帖木兒的影響力卻正在擴大。儘管帖木兒不是烏茲別克族,但為了培養烏茲別克族強烈的民族認同,烏茲別克政府宣稱帖木兒是民族的祖先與國家的締造者,帖木兒的塑像很快就遍布烏茲別克共和國,就像蘇聯時代列寧的塑像遍及全國一樣。更重要的是,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建立了蒙兀兒帝國,領土囊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巧的是,巴布爾的母親還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巴布爾同時擁有世界上兩位最偉大征服者的血統。
  
  鼎盛時期的蒙兀兒帝國,國力遠超過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和波斯的薩非王朝(西元一五○一至一七三六年統治伊朗,定伊斯蘭什葉派為國教),不過跟所有的帝國一樣,蒙兀兒帝國的衰落是第六任皇帝奧朗則布大肆擴張領土造成的(其父是建造泰姬陵的沙賈汗)。
  
  在獲得「世界之主」頭銜後,奧朗則布頒布法令,放棄開國以來的宗教寬容政策,恢復對非穆斯林的特別徵稅。一個遜尼派教徒決心在印度南部打敗這位什葉派皇帝,而把軍事總部從德里遷到印度南部。當蒙兀兒帝國在印度北部的腹地分崩離析,這位教徒宣告:「我達成任務了。」
  
  英屬東印度公司是擁有陸軍和海軍的商業實體,它趁著蒙兀兒帝國四分五裂,利用印度本土統治者的相互對立,征服了南亞。隨著一七八三年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在北美的殖民活動宣告失敗,大英帝國的殖民重心也轉移到南亞來。
  
  南亞在十九世紀中期完全落入英國殖民者手中,大英帝國政府對南亞進行直接控制,維多利亞女王宣布自己為印度女皇。在控制了人口眾多、面積廣大的南亞後,大英帝國已經統治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成為世界超級強國,英鎊也成為世界儲備貨幣。
  
  英國的堅強實力來自海軍,它是歐洲主要的航海國家之一(其他航海國家包括:比利時、法國、荷蘭、葡萄牙和西班牙),可以航向遠方拓展殖民地,建立起大大小小的「海外帝國」(overseasempires)。
  
  對南亞原住民來說,外來者的入侵由來已久,最早是以貿易商之姿入侵的阿富汗人、突厥人和蒙古武士,他們從西北方的開伯爾山口(連接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重要山口,自古就是南亞與中亞的重要貿易路線,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進入南亞。這些外來入侵者與原住民長時間接觸,早已跟原住民充分融合。
  
  但英國殖民者完全不同,最早抵達南亞的是一批在本土簽訂了工作契約、有固定的工作期限、任職期限結束後還要返回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員工。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重要港口建立貿易站,一點一滴地取得在印度腹地的政治權力,這在南亞史無先例。
  
  法蘭西帝國(在十九世紀是僅次於大英帝國的殖民帝國)在中南半島與北非、以及荷蘭王國在印尼的殖民活動跟英國大同小異,這些海外帝國與成吉思汗、帖木兒的陸上帝國不同,陸上帝國不具備、也不可能使用海上力量。美國是一八九八年在美西戰爭中打敗西班牙海軍後加入帝國行列的,它從西班牙手中奪走古巴和菲律賓的控制權。
  
  後來,制空權成為大規模常規戰爭(指在戰爭中不使用核生化武器這類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中決定勝敗的關鍵因素。美國部署了戰機和艦艇,打造出武力超強的作戰機器。在建造了十一艘航空母艦後,美國的軍事實力已經將其他國家遠遠拋在身後。
  
  戰爭的終極目標是得到、控制領土,但占領軍停留時間過長,一定會引起當地人民的反抗;因此,對所有的強權國家而言,侵略意圖必須有所收斂。美軍意識到航空母艦和強大的空軍在非常規戰爭中作用不大;在人口密集的國家和城市,以及那些不適合部署機械化裝備的地方,現代軍事力量也無法發揮應有的威力。在對伊拉克與阿富汗的戰爭中,美國軍事力量的局限性,已經表露無遺。
  
  在政治上,美國早期實施的是一種溫和的帝國主義:美國民間企業與殖民地當地的統治者聯手,對殖民地進行經濟控制,這麼做讓美國可以利用殖民地的資源,又不必付出高昂的代價,也不必背負對其他國家進行政治控制的罵名(這是歐洲帝國主義國家的傳統做法)。但無論是英國的政治控制還是美國的經濟控制,都有政府的強大軍事實力作為後盾。
  
  英國的政治控制在伊朗遭到瓦解,經濟控制卻馬上成了標準模式。熱中賭馬的英國人威廉.諾克斯.達西(WilliamKnoxD'Arcy,英國石油公司BP創始人)於一九○八年在伊朗波斯灣勘探出石油後,與伊朗統治者簽署了開發協議,開發出中東第一口商業油井。
  
  此後,石油和天然氣成為維持和提高人類生活水準的重要能源,西方帝國主義國家也開始加緊對亞、非、南美的自然資源和經濟作物的開發與運用。因此,儘管歐洲的帝國主義國家失去了海外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政治力量也撤出了菲律賓,卻都未能動搖西方列強在全球經濟的主導地位。棉花、茶葉等世界性商品的定價權,依舊掌握在倫敦手中,而不是印度的孟買或加爾各答。
  
  不看美國,看哪裡?
  
  本書要說明的是:當帝國時代結束,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隨著蘇聯解體、冷戰告終,美國政府高層只能用特殊術語形容美國在全球一國獨強的地位。例如美國前國務卿歐布萊特(MadeleineKorbelAlbright)就說美國是「責無旁貸的國家」,小布希身邊一位不願具名的助手則在受訪時表示:「我們現在是帝國了。」但眼看美國決策者才在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中面臨尷尬處境,又因為次貸危機席捲全球而痛苦掙扎,或許有人會問:「當帝國時代結束,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在冷戰時期,美國的「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受到蘇聯的「社會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挑戰。社會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亞洲、非洲的新獨立國家得到廣泛採納,這些國家被稱為「第三世界」。不過蘇聯解體後,中國為開發中國家提供了另一種切實可行的經濟發展模式。
  
  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在中國取得勝利,他們主要依靠的力量是農民組成的軍隊,這一點令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者感到困惑,中國經濟近三十年的飛速發展,也同樣令西方專家感到困惑。在中國的政治制度下,經濟能如此快速發展,對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來說,是一個強大的挑戰。
  
  儘管蘇聯已經消失,但俄羅斯仍是世界上的重要力量。俄羅斯繼承了蘇聯近五分之四的領土、大量的戰略資源儲備和核子武器,不過俄羅斯的政經發展模式,已不再是非西方國家效仿的對象了。
  
  從區域來看,伊朗和委內瑞拉(南美第一個發現石油的國家)將更加重要,伊朗和委內瑞拉的政經發展模式與美國宣揚的模式發生衝突,而被美國貼上「反美」的標籤。
  
  在一九六○年代,美國和其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都認為,共產中國和實施民主的印度為了顯示各自的優越性,勢必展開一場競爭。如今看來是中國贏了,但中國的勝利並沒有削弱印度這個人口大國(占全球總人口六分之一)現在的實力與未來的潛力。
  
  同樣重要的是擁有二十七個成員國的歐盟,儘管歐盟並不是單一的政治實體,但歐盟的經濟實力正在逐漸增強。歐元區十六個歐盟成員國的GDP(國內生產毛額)總量已經接近美國。
  
  衡量國力強弱的面向很多,軟實力對國力來說也很重要。十九世紀下半葉,美國在軟實力方面的世界主導地位受到非西方國家的挑戰,這些國家飛速發展的電信產業和驟降的利率,使其有機會向美國發起挑戰。
  
  在分析這些即將崛起的國際新秩序時,我的論點在許多方面都跟別人有很大的差異:本書不會緊盯著美國看趨勢,也不會在美國與中國、西方與亞洲、民主與專制之間的對立上著墨太多,因為我認為即將崛起的國際新秩序,必然導向多元對立(multipolar)--多個力量相互競爭與合作,沒有哪個強權能夠獨霸世界--簡單來說,就是古老的均勢*將再度出現。我會盡力說清楚這當中的細微差別,並剔除意識形態上的偏見,以及我對美國的偏愛。
  
  ※均勢:歐洲自一六四八年便採取均勢(balanceofpower)政策,這個政策主導世界秩序長達三百年。十九世紀初拿破崙企圖稱霸歐洲,違背了均勢原則,導致英、俄、奧與普魯士聯合對抗。拿破崙失敗後,奧地利首相梅特涅在一八一四年召開維也納會議,重新恢復均勢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勢力衰退,美國與蘇聯建立兩極(Bipolar)秩序取而代之。「均勢」原則包含幾項要素︰﹙一﹚國際秩序必須由勢力相當的各國,以集體行動方式維持;﹙二﹚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關係,沒有永遠的朋友與敵人;﹙三﹚任何國家若擴充武力破壞均勢,其他國家有義務加以阻止,即便發動戰爭也在所不惜。
  
  美帝盛世止於二○○三年
  
  回顧過去二十年,會發現隨著網路大大消弭了距離帶來的障礙,全球在政治、經濟和科技方面都發生巨變。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使得國際秩序重新洗牌,對國際政治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大地震,這件事成為後來蘇聯解體的前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兩極世界,也隨著蘇聯的解體而終結。
  
  意識形態的巨大差異導致冷戰和兩極世界的形成,這個狀態持續了將近兩個世代,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第一章主要講述兩極世界的形成過程,及兩極世界為新獨立的亞非國家提供了可供選擇的發展路線: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或介於兩者之間的道路。
  
  在冷戰過程中,敵對的兩大陣營都擔心對方的核子武器在「共同毀滅原則」(mutuallyassureddestruction,MAD,指對立的兩方中如果有一方全面使用核子武器,則兩方都會被毀滅)下足以摧毀自己。雙方長達四十五年的爭霸,以美國的勝利告終,美國也因此獲得「唯一超級大國」(theSoleSuperpower)的稱號,成為全球一百九十多個國家中的霸主。
  
  在二○○三年的伊拉克戰爭前夕,人口只占全球五%的美國,GDP卻占全世界的二十五%。美國向世界各地派遣部隊共二十五萬餘人,在一百三十多個國家守衛著七百個軍事基地。這就是「美國強權下的世界和平」(PaxAmericana)的巔峰了。
  
  許多西方知識分子預言:資本主義的民主勢將成為政府的終極形式,這種形式是社會長期發展的結果,在這種形式下,國家需要更少的管理和更多的教育。在這種國際秩序中,美國的霸權將立於不可挑戰的地位,而美國的帝國之路也會在可預見的將來一帆風順。然而沒多久,北美和歐洲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改變了美國人對未來的樂觀態度,並給華盛頓看似永久的霸主地位製造了不穩定的疑慮。
  
  美國的霸主地位受到多方的挑戰,例如為了爭奪自然資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而造成的國際衝突,導致許多國家對美國標榜的西方民主和人權價值觀提出質疑。這樣的結果導致冷戰之前各國爭奪世界主要國家地位的競爭態勢再度顯現,沒有哪個國家能在國際政治中永遠占據金字塔塔尖的位置。到目前為止,原本形狀清晰的金字塔塔尖,在中國和俄羅斯的不斷迫近下,已經變得模糊不清了。
  
  然而,無論中國或俄羅斯,似乎都還無法撼動美國的世界主導地位。中國和俄羅斯開始對美國採取遏制與合作的雙重手段,某些問題尋求美國的合作,某些問題卻與美國展開競爭。加強與美國商業往來、增持美債的中國,現在已是東亞的經濟龍頭;而俄羅斯與美國合作,一起遏制阿富汗的宗教激進主義勢力,也成功削弱了美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
  
  美國的霸權不可能逃脫歷史的規律,所有帝國都會經歷崛起、登頂和衰落的過程,古今中外皆然。不過,美國勢力的加速滑落,要從小布希說起。小布希對二○○一年發生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反應過頭了,他發動了兩場戰爭,同時竟然在國內實施減稅政策。
  
  小布希對美國造成的危害比賓拉登還要大,他不僅製造了美國與大多數伊斯蘭國家的對立,還使亞洲和非洲很多非伊斯蘭國家產生反美情緒,連歐洲都對美國頗有微詞。小布希輕率的財政政策導致全球金融海嘯,但更大的傷害是:如今很多人對資本主義,已經開始產生懷疑。
  
  第二、三章會說明小布希錯判情勢而做出許多蠢事,以及美國在柯林頓執政時期取得的國際成就。柯林頓擔任總統期間,美國成為俄羅斯的保護者,是美國對外政策最風光的時刻。
  
  三個用石油對抗美國的國家
  
  葉爾辛就像突然換了一種信仰,拋開所有警告與疑慮,衝勁十足性地帶領俄羅斯直奔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道路。不過他還是阻止了白宮把手伸進克里姆林宮,由於俄羅斯與塞爾維亞都信仰東正教、使用斯拉夫文字,因此在對待塞爾維亞的問題上,葉爾辛並不認同柯林頓的做法。
  
  儘管蘇聯在冷戰中敗下陣來,俄羅斯仍握有大量的核子武器,這也是葉爾辛可以大聲說話的原因。一九九六至一九九八年,俄羅斯外交部長普里馬科夫給予葉爾辛極大的支持。一九九八年,在伊拉克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問題上,普里馬科夫得到中國的支持,在聯合國安理會成功地阻撓了美國的計畫,這也預告了國際社會正在走向多元對立。我們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身為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框架下,已經不可能再為所欲為了。
  
  柔道高手普丁入主克里姆林宮後,俄羅斯恢復了往日的自信。這要感謝普丁堅毅的個性和有力的領導,以及世界原油價格的飛漲;二○○八年七月,原油價格達到每桶一四七美元,讓俄羅斯國庫天天都進帳十億美元。第四章將說明俄羅斯在葉爾辛和普丁時期有何作為。
  
  第五章要從石油來看國際社會如何運作。伊朗是波斯灣地區最早的產油國,委內瑞拉則是南美第一個發現石油的國家,石油在這兩個國家的立國過程都扮演關鍵角色。伊朗的政權握在什葉派的穆斯林和戴著頭巾的毛拉(Mullahs,伊斯蘭教士)手上,在委內瑞拉則是穿著硬挺軍服的軍人。
  
  西蒙.玻利瓦(SimonBolivar)是委內瑞拉和另外五個南美國家(祕魯、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和巴拿馬)的獨立戰爭領袖,在他的領導下,這些國家脫離了西班牙殖民者的控制,獲得獨立。
  
  這樣的歷史幫助同是軍人出身的烏戈.查維茲(HugoChavez)坐上委內瑞拉的總統大位,儘管委內瑞拉國內的上流社會常因查維茲擁有印第安、非洲和西班牙的多重血統而發出刺耳的聲音,他粗俗的幽默也總是令美國政客不悅,但是對委內瑞拉的窮苦大眾來說卻很有魅力。查維茲的崛起代表了美洲印第安人和非裔族群正在用選票贏得政權,來抗衡華盛頓當局所偏愛的白種殖民者。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存在與委內瑞拉一樣,也使美國面臨威脅。透過總統和議會的定期選舉,伊朗要向全世界、尤其是向擁有大量石油資源的波斯灣各國表明,伊斯蘭教可以跟代議政府共存。
  
  大國崛起,民主不是唯一道路
  
  要實施西方的民主,更大的挑戰來自中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在二○一○年超越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六章將闡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中國情況。與美國、蘇俄一樣,中國世界強國的地位並不是直線上升,而是曲曲折折的長期過程。本書會從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一路講到胡錦濤,追溯中國共產黨如何從一個代表底層勞動人民利益的革命政黨,進化為如今代表絕大多數人利益(包括富人階層)的執政黨。
  
  我會好好分析中國獨一無二的發展道路,因為馬克思認為,只有城市裡的工人才能成為階級革命的先鋒,然而在中國這樣農業占絕對優勢的大國裡,毛澤東領導由農民組成的革命軍隊取得了勝利,打破了傳統階級架構。透過對日抗戰和推動社會主義,毛澤東帶領中國的革命得到壓倒性的勝利(後來胡志明在越南就學他這套革命模式),在此之前,無論列寧在俄國領導的十月革命還是法國大革命,都不是反對帝國主義;而美國獨立戰爭雖說是一場反對帝國主義的戰爭,但戰後的財產和階級關係並沒有改變。
  
  二○○一年,中國獲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下簡稱WTO),加快了融入全球金融秩序的腳步。西方的中國觀察家往往把中國加入WTO,視為中國邁向多黨民主制的轉型前奏,因為根據他們的觀察,韓國和新加坡就是這樣,從過去的專制統治變成獨立國家,隨著經濟實力日益強大,轉變成多黨制的民主制實體。但我認為那些西方的中國觀察家期待中國發生的,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就此我會給出我的理由。
  
  作為WTO的重要成員國,中國的出口份額占GDP的三分之一,二○○八年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中國也沒能倖免。但對重要銀行部門的有力控制,使中國避免了更惡化的結果出現。印度是WTO的創始會員國,實行多黨制的民主制度,但在這場經濟危機中它與中國情況相似,只受到影響而沒有深受其害,主因也是印度對銀行的嚴格控制,印度四分之三的銀行都是國有銀行。
  
  第七章將說明號稱「世界最大民主國家」的印度。
  
  十八世紀中期,大英帝國的東印度公司開始對印度進行殖民統治;但時至今日,印度已是資訊科技的領先國家。印度擁有多個政黨、獨立的司法機構和活躍的新聞媒體;但印度的發展也暴露出很多弱點。例如印度沒有一個強大的政府、官僚習氣嚴重、腐敗成風、財富分配極度不均,每十個印度人就有七人日收入不足二美元。從國家發展水準的角度衡量,印度無法與中國相比,但它也擁有核武和先進的導彈,掌握著太空技術,這些都使印度成為國際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作為一個多民族、多語言的國家,印度的不斷進步是歐盟希望看到的結果。但印度和歐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政治實體。它們的重要區別在於:印度從大英帝國統治開始就是單一的政治單位,一直到印度獨立之前都沒有改變。
  
  歐盟的二十多個成員國擁有各自的歷史和文化認同,有的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因此,要使歐盟成為單一的政治實體非常困難,再老練的政治家也難以做到。二○○七年,歐盟成員國幾經波折後,終於全部簽署了《里斯本條約》(LisbonTreaty),這些內容將在第八章詳述。
  
  一九五○年,法國和西德將國有的鋼鐵和煤炭業進行聯合管理,歐洲煤鋼共同體隨即誕生,自此,包括歐洲的經濟領域在內多個領域的一體化進程,便引起世界的關注。但時至今日,由於缺少聯邦或邦聯制的政治框架,歐盟仍然在步履蹣跚地緩慢前行。
  
  一九九○年後,蘇聯陣營逐漸瓦解,一批新獨立的國家獲得加入歐盟的資格,這些國家的政府是透過自由公正的選舉產生的。自由公正的選舉產生的國家政府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底線,此外,西方民主制度還包括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當然,在君主立憲制(如英國)或間接選舉(如德國)的國家,立法和行政權是合二為一的。
  
  誰的軟實力將威脅美國?
  
  第九章介紹民主的幾種變形,主要分析中國的政治領袖如何定義民主,以及他們自認為民主的進步程度如何。除了民主,自由與人權也很重要。西方領導人一向著重政治權利,但很多非西方領導人更關注經濟、文化和社會權利,後者的典型代表就是中國。
  
  在中國政治領袖的鼓勵下,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學者致力於研究權力的概念,他們提出一種方法來量化綜合國力,當中包含六十四項指標,當中包括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率先提出的「軟實力」。第十章闡述了美國在軟實力方面所面臨的挑戰(主要是歐洲以外的挑戰),我所關注的重點是電視新聞媒體、電影和一些重大事件,例如舉辦奧運和開展太空探索活動。
  
  全球化和軟實力方面的非武力競爭,都有可能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第十一章就是以這個主題展開的。未來,世界強國之間的熱點話題可能集中於以下幾個領域:(一)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二)對爭議領土的控制;(三)對重要資源(如石油和天然氣)的爭奪;(四)貨幣與貿易問題。美國堅持在東歐修建導彈防禦系統,是引發美俄衝突的主要因素。此外,伊朗擔心美國插手內政、顛覆其現有政權,也成為潛在的焦點問題。
  
  台灣的地位問題屬於上述的第二條,而美國將是中國的主要對手。華盛頓與北京當局之間的競爭將從常規的商業競爭,升級為部署軍隊、占有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競爭。這跟過去美日之間的競爭奪有點類似,而美日之間的競爭最後導致了一九四一年日本偷襲珍珠港。
  
  中美之間的貨幣和貿易問題也很重要。許多美國政治家,包括歐巴馬政府的許多官員,都譴責中國政府操縱人民幣匯率。他們認為中國操縱匯率以刺激出口,並以匯率為跟美國進行政治談判的籌碼:如果美國因為中國操縱匯率而對其實施制裁,例如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增加關稅,中國就會以減持美國國債作為報復。這種情況造成的後果,必然會令全球資本市場受到影響。
  
  在結語中,我為未來多元對立的世界描繪了一幅藍圖,並說明「後帝國時代」將如何運作:請想像一群身披盔甲的騎士正在進行搏鬥,他們都想在與眼前對手的交鋒中占得先機,又時刻準備幫助處於困境的某一方,目的是確保沒有哪個騎士能領導群雄,向大家發號施令。在無休止的爭鬥中,對手和朋友不停變換,競技場上始終不會有主宰者出現--儘管美國現在依然享有特權,但這個世界很快就會降臨。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037641
  • 叢書系列: Biz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這真的是本好書 很少接觸國...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3/06/07
這真的是本好書

很少接觸國際新聞的台灣人一定要看這本書
贊助商廣告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下冊 一九六四 ── 二〇一八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9
$ 592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特殊傳說Ⅲ vol.09
作者:護玄
出版社:蓋亞
出版日期:2024-10-16
$ 236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交尾島 成天只想打砲的變態痴女JK們 無修正
作者:オギノサトシ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3
$ 26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叛逆玩家 01 博客來獨家作者親簽版
$ 252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出租女友 35 (首刷限定版)
作者:宮島禮吏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11-15
$ 133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叛逆玩家 01
$ 252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下冊 一九六四 ── 二〇一八
出版日期:2024-11-29
$ 592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