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每2人就有1人買ETF,您上車了嗎?
台灣的第一檔ETF是元大台灣50(0050),成立於2003/6/25,迄今已逾21個年頭,目前(2025/1/2)台股共有277檔ETF,成立滿10年的ETF僅有19檔,成立未滿2年的ETF有50檔,其中未滿1年的ETF有33檔,可見ETF是近2年才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
在拙作「薪水奴財務自由之路」中,曾以2章(第6章、第7章)的篇幅,分析過ETF,當時(2022年11月)成立滿5年且平均配息率≧6%的ETF屈指可數,因此,我們對投資ETF仍不感興趣。直到2024年6月初,正為找不到「近5年殖利率≧6%」且符合「適當買價」的股票而煩惱時,偶然看到許多「ETF配息率≧10%(爆息)」的報導,才開始有投資ETF的想法。
台股的277檔ETF中,每個月均有20多檔在配息,在股票除權息的6~9月旺季時,有10多檔ETF的預估年化配息率超過10%(爆息),媒體也順勢大作文章,使得高息型ETF的"瘋潮"無法擋,造成難以想像的驚人數據:「全台灣每2人,就有1人投資ETF」。新聞報導:「2024年台股指數大漲5,104點,漲幅28.47%,全球第2,平均每位股民大賺129萬元」,您賺到了嗎?
ETF有多種分類方法,本書僅探討較多人投資的4種類型ETF,除了小資族所熟知的高息型、市值型及債券型ETF之外,尚有一種開宗明義,擺明"不配息"的無息型ETF,本書針對這4種ETF作多樣化的數據分析,訂出不同ETF的操作準則(SOP)、分析買入的合理價,並比較定期定額投資與單筆All in投資的報酬率等。
ETF是一種"分散風險"的投資商品,大多數的ETF多有30~100檔的成分股,在拙作「薪水奴財務自由之路」中,就提出自組式的「收租型ETF」,以14檔安穩型金融股及16檔近10年殖利率≧6%的"收租股"當成分股,在本書中也作了後續的分析說明。
此外,本書共提供18檔ETF、9檔金融股及53檔股票的數據分析,每一檔均是穩健型的ETF或連續配息10年以上的股票,但是,2024年的股市指數漲了5,000多點,大多數的股票價格已高於合理價(適當買價),若以高於合理價或適當買價的價格買進,將會降低獲利的空間,並拉長"股價倍漲"的時間。
"股價倍漲"?不是不可能;股素人早期靠理專明牌買入的股票中,有持股26年仍然住套房的錸德(2349),也有持股逾20年才獲利2倍的華碩(2357)(表2-33),而我們在2023年及2024年共賣出了24檔"股價倍漲"的股票,其中,有4檔是買進未滿一年就"倍漲賣出",這證實了「股價不是不倍漲,只是時機未到」而已。※用對方法、做對功課,就能縮短"股價倍漲"的時間。
我們僅在每年的1/1及7/1前後30天買賣股票,遵守紀律與原則,每年練對2次功,勝過每日看盤辛苦功。
本書第一章「ETF的數據分析」,分為「1-1.高息型ETF年化配息率≧10%,係金ㄟ?」、「1-2. ETF的收益平準金是"必要之惡"」、「1-3.高息型ETF如何挑?」、「1-4.市值型ETF vs債券型ETF」、「1-5.無息型ETF憑啥擠進定期定額排行榜?」及「1-6. ETF不會倒?破發不配息?買進合理價?」等6個小節,全是投資ETF的小資族,宜先弄清楚的相關資訊。※道聽塗說買股票/ETF,難逃股市魯蛇的下場!
第二章「ETF&收租股的實戰心得」,分為「2-1. ETF持股大揭露:從高息型買到無息型」、「2-2.定期定額vs單筆All in,孰勝?」、「2-3.大到不能倒金融股vs大到不能倒ETF」及「2-4.股價不倍漲?總有一天等到你!」等4個小節。
第2-1節是我們在2024年6月~2025年1月執筆本書期間所買進的ETF紀錄,在了解高息型、市值型、債券型及無息型ETF的特性之後,我們共買進8檔高息型、3檔市值型、1檔債券型、1檔mREIT型及3檔無息型ETF,其中沒有超高人氣的市值型0050ETF及高息型0056ETF。Why?本節公開我們買進這16檔ETF的理由、買入價及其配息情形。
第2-2節是探討定期定額與單筆All in投資方式的差異,我們分別以報酬率試算器及實例作比較分析;若以(≧5年)長期投資而言,定期定額投資方式,幾乎是"穩敗"的結局,但是,單筆All in投資方式,若沒有搭配「每跌20%再加碼」的策略,也可能長期住套房。
第2-3節是探討"大到不能倒"的金融股與ETF,體質差的ETF及金融股均可能下市或倒閉,然而,資本額高及制度健全的ETF與金融股,確實不太可能倒閉。本節針對"不能倒"的9檔金融股及12檔ETF作分析說明;雖說"大到不能倒",但是,如果買在高點,則可能降低投資報酬率或是長期住套房,因此,仍需訂出(首次)買進的合理價。
第2-4節是探討長期持股的"股價倍漲"機率有多高?股素人有2檔逾20年股價才倍漲的實例,也有持股4個月就倍漲的股票(資通(2471));卡小孜則在2023年及2024年就賣出了11檔"股價倍漲"的股票,從2014年才開始以半桶金買了3檔股票(台肥(1722)、台塑(1301)及統一超(2912)),到現在已持有36檔股票。本節公開卡小孜自2021年11月到2024年12月的3年1個月期間,持股檔數由19檔增為36檔的4次買進/買出紀錄,其中也包含7檔次"跌20%以上再加碼"的歷程。※慎選好存股,沒有停損點,只有"倍漲賣"的停利點。
於2024年初,有不少ETF動用了「收益平準金」機制,使得6月~9月期間的預估年化配息率衝上10%,遠高於傳統"高殖利率6%"的基準。當進入11月之後,數檔高股息ETF出現了配息腰斬的現象,最突出的案例是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00929)。
月配息的00929ETF成立於2023/6/1,於2023年8月開始,連續6個月配息0.11元/股;於2024年1月開始,連續3個月配息0.13元/股;接著,5月~7月配息達到0.20元的最高點,使其股價由發行價15元,推上21.52元的最高峰。
然而,自8月開始陸續降息,分別為0.18元、0.16元、0.14元及0.11元。到了11月,其配息突然降為0.05元,使得股價回跌至17.86元,股東人數由11/29的926,210人(653,889人≦10張),降至12/13的880,774人(625,037人≦10張),減少了45,436人,是ETF創紀錄的跌幅。
然而,股票市場是"你丟我撿"的遊戲,賣股,有人是認賠賣出,但也有人是獲利了結;當散戶及八大官股拼命賣時,外資卻認為有利可圖而逢低承接。因此,00929ETF及00940ETF的股價並未大跌,存股族宜了解自己投資ETF的目標,不宜追高殺低,選對ETF長期持有,才能獲利長久遠。
※「搬巢雞母生無卵,青狂豬仔呷無潘」,下一句是:「時常換股穩了錢」。
執筆此書時,發現3個意外的事實:(1)高息型ETF的股價不倍漲,迄今所有27檔高息型ETF沒有例外;(2)債券型ETF的股價易破發,僅成立未滿1年的群益ESG投等債20+(00937B)是唯一例外;(3)高息型/市值型ETF也可能會下市,自2003年5月,首檔ETF 0050上市以來,已有逾50檔ETF下市了。因此,ETF不是無風險的「懶人投資法」。
第三章「收租型ETF的成分股倉儲及買前檢查表」,本章仿市售ETF有數十檔成分股的模式,提供①6檔高CP值的市值型/無息型ETF、②9檔不能倒金融股、③12檔不能倒ETF,再搭配④53檔收租型股票,作為讀者DIY之「收租型ETF」的成分股倉儲;至於投資資本與持股檔數的關係,可參考表3-7。
本章也整理了30條「收租型ETF的理財觀」,這是我們存股10年的"心靈雞湯";當理財多年卻仍是股市的輸家,或者是現在才想上車的存股新鮮人,品嚐「收租型ETF」的"心靈雞湯",應有助於抑制"追高殺低"的衝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想未來成為下流老人,就從閱讀本書開始。
不要只想(短期)賺大錢,要想如何不虧本;小資族的資金有限,宜了解要買何種ETF,來達到自己的存股目標。股神巴菲特的名言中,我們最喜歡的金句是:「買進股票後,要假設從明天開始,股市將休市5年」,慎選好存股,長抱3~5年,股利價差自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