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切高度相關的世界裏,輕輕一動就可能引起劇烈的反應。原本在周邊看似不重要的小事,也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變成全球關切的焦點。這些可能造成不幸的後果,例如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有些則是有益人群、全然創新的發現,例如佛萊明發現盤尼西林。
你可能從業務經理的口中,聽到了有關新競爭對手的謠傳,使你心神不寧。你也許聽說一名忿忿不平的消費者,在部落格上發表的言論正引起人們的注意。對你來說,這些訊息有什麼意義?周遭這些微弱的訊息中,有哪些值得特別注意?又有哪些大可放心不予理會?重要的是,該如何看出危機,甚至看出裡頭的轉機。
看得太少會有危險,看得太多一樣不安全。關鍵在於找出相干的訊息並進一步加以探討,過濾掉不重要的雜訊,比競爭對手先一步追求機會,或者在問題愈演愈烈之前,先行察覺到早期的徵兆。對於這項任務,你我都準備好了嗎?
隨著環境漸趨複雜、變化日益加速,「周邊視力」對企業與個人的成功或甚至是生存,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能力。良好的周邊視力不只是一種感官知覺,也是一種知道哪裏該多加注意的能力,知道該如何解讀微弱的訊息,並且在訊號仍模糊不清時,就知道該如何因應。如何找出警戒缺口,建立預警機制,避免最隱微的危機所造成的最重大衝擊,這是最混亂的時代最該做好的基本動作。
作者簡介:
喬治‧戴伊(George S. Day)
賓州大學華頓學院傑佛瑞‧包伊思講座(Geoffrey T. Boisi)的行銷學教授,以及馬克科技創新中心主任。他的研究與教學興趣主要為行銷、科技創新的管理、策略規畫、組織改變,以及全球市場上的競爭策略。在加入華頓學院的陣容之前,他曾任教於史丹佛大學、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以及多倫多大學,他也曾擔任由產業贊助的研究集團「行銷科學協會」(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的執行主任。他的著作曾獲得無數的榮譽,並因在行銷領域上的卓越貢獻,榮獲查爾斯•庫利奇獎(Charles Coolidge Parlin)與保羅‧康瓦士獎(Paul Converse Awards),以及行銷科學學會暨美國行銷協會與麥格羅‧希爾(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and AMA/Irwin/McGraw-Hill)聯合頒贈的傑出行銷教育獎。
保羅‧蘇梅克(Paul J. H. Schoemaker)
決策策略國際公司(www.thinkdsi.com)的創辦人、董事長暨執行長,也是華頓學院的馬克科技創新中心的研究主任,並在該中心教授策略與決策。之前,他曾是芝加哥大學商學研究所的教授,也曾到位於法國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的管理發展中心(Cedep)擔任訪問教授。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ISI)將蘇梅克列為最常被企管與經濟學術期刊文章引述的前百分之一的學者之一。他也曾榮獲策略管理協會(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的最佳論文獎。
章節試閱
看得太少或看得太多的危險
導言:接合警戒缺口的七個步驟
經營企業不論再怎麼專注,不免還是會分神,接收到從周邊地帶傳來的一波波微弱訊息。你可能從亞太地區業務經理的口中,聽到了有關新競爭對手的謠傳,使你心神不寧。或者,你看到報紙報導幾名創新人士,在皮膚下植入無線射頻辨識晶片(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緊急時可藉以讀取有關個人身分和醫療記錄的資訊。你也許聽說一名忿忿不平的消費者,在部落格上發表的言論正引起人們的注意。對你的企業來說,這些訊息有什麼意義?周遭這些微弱的訊息中,有哪些值得特別注意?又有哪些大可放心不予理會?隨著環境漸趨複雜、加速變化,「周邊視力」對企業的成功或甚至是生存來說,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能力。然而在本質上,「周邊」的定義不甚明確,含糊而又多變。關鍵所在是要找出相干的訊息並進一步加以探討,過濾掉不重要的雜訊,比競爭對手先一步追求機會,或者在問題愈演愈烈之前,就先察覺到早期的徵兆。對於這項任務,你的企業組織做好準備了嗎?
大多數企業組織缺乏周邊視力這項必要的能力。我們為周邊視力的研究計畫特地發展了一套「策略視力檢查」(Strategic Eye Exam),並對全球各地的資深經理人進行檢測,他們之中超過百分之八十的人認為,其周邊視力無法勝任所需,而這項缺點明顯地反映在「警戒缺口」上。貴企業組織的警覺性有多高?換句話說,你在過去五年中,有多少次因衝擊性的事件而震驚?一份針對一百四十名企業策略家進行的調查中,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坦承,所屬的企業組織在過去五年間,受到至少三次重大事件的衝擊。此外,百分之九十七的受訪者表示,其企業缺乏任何預警機制,無法避免未來不再受到類似事件的影響○1。
人類的眼睛為了周邊視力,具備了一套發展完善的系統,但大部分企業組織的設計,卻是為了將視野狹窄地侷限於手邊的工作上。如此專心一意,也許有利於短期的表現,但可能不利於組織長期的生存,一旦環境改變,更是如此。微弱卻值得注意的訊號,可能被不相干的、使人分心的雜訊所遮蓋。如果位於組織邊陲的人,察覺到了任何重要的早期警訊,那麼組織中其他的部門是否會接獲?或者是否能理解這個警訊呢?就你曾經遇到的任何一件出乎意料的事件來說,也許在你的組織內部或延伸的網絡中,早已有人事先察覺狀況,但你卻不知道他們已得知訊息,或者他們並不了解這個訊息需要讓你知道。良好的周邊視力不只是一種感官知覺,也是一種知道哪裡該多加注意的能力,知道該如何解讀微弱的訊息,並且在訊號仍模糊不清時,就知道該如何因應。
在一切高度相關的世界裡,輕輕一動就可能引起劇烈的反應——例如,藥廠主管們驚訝地發現,製藥業已愈來愈不受人歡迎;又比如製造業因中國和印度低成本的競爭,而被迫中斷營運;此外,許多網路服務供應商未能察覺網路搜尋引擎的潛力,而讓Google捷足先登。原本在周邊看似不重要的小事,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變成關切的焦點。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有些可能造成不幸的後果,例如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而有些則是有益人群、全然創新的發現,例如佛萊明(Fleming)發現盤尼西林。
培養周邊視力的方法
本書一開始所要挑戰的問題是:經理人與其企業組織要如何打造卓越的能力,才能辨識來自周邊的微弱訊息並加以因應,避免事情一發不可收拾?原本我們在華頓學院(Wharton School)的馬克科技創新中心(Mack Center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對新興科技所做的研究中,有一部分的工作就是要為這個問題找到答案。二○○三年五月,我們召集了一群傑出的思想領導人,舉辦了一場有關周邊視力的研討會。這場研討會以及我們後續所出版的一期管理期刊《遠程規畫》(Long Range Planning)的特刊,使我們自己對這項議題的思路更為清晰,也帶出了一些重要的新問題。在探討的過程中,我們發覺藉由「周邊視力」的譬喻,就好像是經由一個高效能的鏡頭來觀察組織的邊緣,有助於了解周邊複雜而又常令人困惑的模糊地帶。
本書以視力為比喻,內容來源是我們針對運用周邊視力的最佳實例和「創新實例」(next practice)所做的研究。我們仔細審視了有效察覺周邊變化的成功特例,以及未能察覺變化的失敗個案,包括:太思提烘焙公司(Tasty Baking)如何釐清有關低碳水化合物食品(low-carb food)令人困惑的訊息;貝茲娃娃(Bratz doll)如何察覺小女孩心態的改變,而將芭比娃娃推下寶座;喪葬業主管如何因應個人化服務的需求;照明產業面對發光二極體(LED)的興起有何反應。我們的研究運用了不同領域的理論與見解,其中包括策略、行銷、組織理論、創新與新興科技管理、行為決策理論以及認知科學,另外,也借助實務的工具,例如科技掃瞄(technology scanning)、競爭分析(competitive intelligence)和市場調查。最後,我們納入了自行發展出來的診斷測驗,讀者可以評估本身企業組織對周邊視力的需要,以及評量目前所具備的能力(見附錄A)。
為協助改善周邊視力,我們特別檢視了企業組織基本的程序和能力。我們的研究方法利用了資訊處理與組織學習的一般模型(見附錄B),但特別把焦點放在發生於組織邊陲地帶模糊而又不確定的訊息,進而導出了一個包含七個步驟的程序,用以了解並提升周邊視力。圖○•一便是對這個程序做了概略的說明。
圖○•一:接合警戒缺口的七個步驟
步驟一 步驟二 步驟三 步驟四 步驟五
界定: 掃瞄: 解讀: 探究: 行動:
要看哪裡? 要怎麼看? 資料有什麼含義? 哪裡需要更仔細探索? 有了見解該如何利用?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步驟六
組織:如何培養警覺性?第7章
步驟七
領導:行動的進程第8章
前五個步驟的焦點,是針對周邊地帶微弱訊息的接收、闡釋和因應的過程,直接加以改進。第一個步驟,「界定」,考量的是接收訊息的範圍大小,決定哪些議題值得正視(第2章)。什麼都看,反而什麼都沒看見。經理人可利用一套引導性的問題自我提問,確保自己專注的範疇既不過於廣泛,又不過於狹隘,避免資訊過多而無法消受,因而忽略了重要的部分。範圍確定之後,第二個步驟是決定如何就選定的區域進行掃瞄(第3章)。檢視的焦點是否該集中於熟悉領域的應用?或是應該探索不熟悉的領域?經理人要透析周邊新的領域,必須運用不同的掃瞄策略。第3章提供了各種察覺訊息的工具和方法,適用於周邊不同的領域,包括公司內部、顧客和競爭對手、新興科技,以及影響和塑造市場或企業的因子。經理人該如何就選定的範圍進行掃瞄呢?
企業組織一旦對大有潛力的區域進行掃瞄,第三步的工作就是解讀所蒐集到的資訊(第4章)。資訊多半是不明確、不完整的。以人類的視力來說,周邊視力所看到的訊息缺乏色彩或輪廓。企業組織該如何將點連成線、線連成面,詮釋在邊緣地帶所瞥見的資訊呢?又有哪些認知上和組織上的偏差,會阻礙訊息的蒐集和解讀?除了其他的策略以外,對微弱訊息的解讀,可藉多元的觀點而強化——類似「三角交叉檢視法」(triangulation)——並增加深度與廣度。
以初步的解讀為基礎,第四個步驟是更深入地探究周邊地帶,獲得更進一步的認識,並形成更清楚的看法(第5章),但前提是先要能提出好的假說,並知道該如何驗證,以確定(或推翻)假說的成立。之後,企業組織必須決定是否要針對周邊訊息反應,以及該採取什麼反應(第6章)。由於危機和契機的本質的關係,儘管在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企業有時仍得採取果斷的行動。不過,對於周邊模糊的訊息,通常需要運用實質選擇權(real-options)的觀點,謹慎考量、小心因應。
以上第一到第五步驟著重的是改進周邊視力運作的過程,之後兩個步驟的重點,是在建立更廣泛的組織能力和領導力,支援周邊視力。第六個步驟是將周邊視力整合成企業文化和組織紋理的一部分,有系統地磨練組織的能力,以期符合高警覺性的企業組織之所需(第7章)。最後,雖然組織中的每一分子在周邊視力的運作上,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和功能,我們的調查卻清楚地顯示,領導人所擔任的是最軸心的角色。要如何發展領導力,才能培養組織整體的好奇心?這是最後第七個步驟所面對的挑戰,也是第8章所要討論的主題。可以說,最後這兩個步驟,充實了其他五個步驟執行上所需的資訊,形塑了這五個步驟。
預備與警覺
之後的章節將循序漸進地說明,該如何利用以上所述及其他看法,來增進企業組織的周邊視力。以下是我們從調查中歸納出的部分重點:
•必須問對問題,以判斷哪些是之前不知道的事物,探索企業組織的邊緣地帶。
•必須在積極掃瞄和散射的視覺(splatter vision,沒有特定目標的搜尋)之間取得平衡,利用問題來聚焦,以便更深入地探究。
•必須經常辨識新的資訊來源和認識新的掃瞄方式,揭露周邊地帶中重要但卻被隱藏起來的訊息。
•可以使用多元的方法進行「三角交叉檢視」,協助釐清和解讀周邊地帶模糊的訊息。
•必須經常主動探究,對於帶有契機或危機的訊息,做更深入的了解。
•雖然經理人有時必須專心一意,但也必須富有彈性,備妥一套可靠的策略組合以供選擇。
•任何企業組織都像人一樣,能發展並強化周邊視力。
•卓越的周邊視力需要具有前瞻策略的領導人,以身作則並鼓勵組織中的成員分享彼此的看法和顧慮。
雖然我們的七個步驟可強化企業組織的周邊視力,但須謹記周邊地帶所發生的事物並不單純,周邊視力不能簡化成一套直線思考的制式化要訣;有效的周邊視力需要不斷練習、投注心力,累積經驗做出判斷。要了解周邊地帶,並不是以一套公式、按表操課就行了,而是要問對問題,並以適當的方式思考;了解周邊地帶並不是為了預測未來,而是要對未來有所警覺和預備。本書將幫助讀者發展更深刻的策略觀點,並鼓勵讀者將眼界超越既有的參考架構,掀開組織中被遮蓋的部分一探究竟。努力付出必將有所收穫。卓越的周邊視力有助於及早發現機會、為風險做好準備,領先那些仍渾然不覺的競爭對手,取得致勝獲利的優勢。
看得太少或看得太多的危險導言:接合警戒缺口的七個步驟經營企業不論再怎麼專注,不免還是會分神,接收到從周邊地帶傳來的一波波微弱訊息。你可能從亞太地區業務經理的口中,聽到了有關新競爭對手的謠傳,使你心神不寧。或者,你看到報紙報導幾名創新人士,在皮膚下植入無線射頻辨識晶片(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緊急時可藉以讀取有關個人身分和醫療記錄的資訊。你也許聽說一名忿忿不平的消費者,在部落格上發表的言論正引起人們的注意。對你的企業來說,這些訊息有什麼意義?周遭這些微弱的訊息中,有哪些值得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