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蟲:愛排隊的氣象員
在園子裡的松樹上,你有沒有見過一隻跟著一隻,排著隊挪動的毛毛蟲呢?牠們就是松毛蟲。如果來年你還想聽到滿載著針葉的松樹在風中搖擺低吟,那麼冬天時就必須狠下心腸,用長叉把這些小傢伙的巢毀掉。因為牠們實在是太貪吃啦,往往可以將一片茁壯的松樹林吃個精光。
有一個老故事,說是有一隻羊,被人從船上扔到了海裡,於是其餘的羊也跟著跳下海去。因為羊有一種天性,那就是牠們永遠要跟著頭一隻羊,不管走到哪裡。由於這個原因,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批評羊是世界上最愚蠢、最可笑的動物。
松毛蟲也叫作「列隊蟲」,牠的這種天性比羊還要強烈,第一隻松毛蟲到什麼地方去,其餘都會依次跟著,排成一條整齊的隊伍,中間不留一點兒空隙。牠們總是排成單行,後一隻的觸鬚碰到前一隻的尾。為首的那隻松毛蟲無論怎樣打轉或歪歪斜斜地走,後面的松毛蟲都會照牠的樣子做,無一例外。因此你完全可以想像,如果不巧遇上了圓形的軌跡,可憐的松毛蟲就只能一圈一圈繞著走,迷失在無止境的迴圈裡。
至於哪一隻松毛蟲可以成為佇列的領袖則完全出自偶然,沒有誰指定,也沒有公眾選舉,今天你做,明天牠做,毫無規則。佇列裡發生的每一次變故,幾乎都會導致次序的重新排列,比如說,如果隊伍突然在行進過程中散亂了,那麼重新排好隊後,可能另一隻松毛蟲就成了領袖。儘管每一位「領袖」都是暫時的、隨機的,但一旦當了領袖,牠就會擺出領袖的樣子,承擔起一個領袖應盡的責任。當其餘的松毛蟲都緊緊地跟著隊伍前進時,這位「領袖」會趁隊伍調整的間隙,搖擺自己的上身,好像在做什麼運動,又好像在調整自己─畢竟,從平民到領袖,可是一個不小的飛躍。牠得明確自己的責任,不能和剛才一樣,只需跟在別人後面就行了。
就這樣,第一隻松毛蟲一面走一面吐出一根絲,第二隻松毛蟲踏著第一隻吐出的絲前進,同時自己也吐出一條絲加在第一條絲上,後面的松毛蟲都依次效仿,所以當隊伍經過後,就有一條很寬的絲帶在太陽下閃爍著耀眼光彩。這是一種很奢侈的築路方法,雖然築出的道路又軟又滑,但花費也大。
這樣的奢侈有什麼意義嗎?最基本的原因在於,松毛蟲出去覓食的時間是晚上,而且牠們必須經過曲曲折折的道路,從一根樹枝爬到另一根樹枝上,從針葉尖爬到細枝,再從細枝爬到粗枝上。如果不留下絲線作為路標,牠們很難找到自己的家。
另外,在變成蛾之前,松毛蟲還需要一個蟄伏期。因此,某個時期的白天牠們也要排著隊去進行三十米左右的長距離遠征,去看看世界,尋找合適的地方,作為將來蟄伏的場所。而進行這樣的長途旅行,路標是不可缺少的。
八月份的前半個月,在松樹枝端的松葉中,一定會到處點綴著一個個白色的小圓柱。每一個小圓柱,就是一隻雌松毛蟲所生的一簇卵。這種小圓柱好像小小的手電筒,大的約有三釐米長,二分之一釐米或五分之三釐米寬,裹在一對對松針的根部。牠們彷彿是用絲織成的,白裡略透一點兒紅,上端還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這鱗片軟得像天鵝絨,是松毛蟲媽媽用自己的毛,一點一滴地鋪上去的。松毛蟲媽媽很細緻地把牠們一層層蓋在小圓柱上,做成一個屋頂,保護著小圓柱裡的卵,沒有一滴露水能透過這層屋頂滲進去。
如果用鉗子把鱗片似的絨毛刮掉,就可以看到一顆顆像白色琺瑯質小珠的卵。它們排列得很好看,好像一行行飽滿的玉米粒。每一個圓柱裡大約有三百顆卵,都屬於同一個母親,這可真是一個大家庭!
松蛾的卵在九月孵化。那時,鱗片下會昂起許多黑色的小頭。牠們咬著,推著頭上的蓋子,慢慢地爬到小圓柱上面。幼蟲的身體是淡黃色的,黑色的腦袋有身體兩倍那麼大。牠們爬出來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吃支撐著自己的巢的針葉,把這些針葉啃完後,再落到附近的針葉上。常常會有三、四個小蟲恰巧落在一起,這時,牠們會自然地排成一個小隊,這便是未來松毛蟲大軍的雛形。如果你去逗牠們玩,牠們會搖擺起頭部和前半身,高興地和你打招呼。
幼蟲吃飽後的首要工作是在巢的附近做帳篷。帳篷其實是一個用薄綢做成的小球,由幾片葉子支撐 著。遇上一天最熱的時候,牠們便躲在帳篷裡休息,到下午涼快的時候才出來覓食。
你看,松毛蟲從卵裡孵化出來還不到一個小時,卻已會做許多工作了:吃針葉、排隊和搭帳篷,彷彿沒出娘胎就已經學會了似的。而二十四小時後,帳篷就可以被牠們搭得像一個榛仁,過兩星期,則有蘋果那麼大了。不過這畢竟是一個暫時的夏令營。冬天快到的時候,牠們還要造一個更大更結實的帳篷。
松毛蟲邊造屋子邊吃著帳篷範圍以內的針葉。也就是說,牠們的帳篷同時解決了吃住問題。這的確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辦法,這樣牠們就不必特意到外面去覓食,牠們還很小,貿然跑到帳外是很容易碰到危險的。當作為支撐的樹葉被吃光後,帳篷就會倒塌。於是,像那些逐水草而居的阿拉伯人一樣,松毛蟲全家會在松樹的更高處築起新的帳篷,搬到新的地方重新安居樂業。牠們就這樣輾轉遷徙著,有時候竟能到達松樹的頂端。也就是這時候,松毛蟲改變了牠們的服裝:背上多了六個紅色的小圓斑,小圓斑中間分布著金色的小斑,周圍環繞著紅色和緋紅色的剛毛,而身體兩邊和腹部的毛都是白色的。
到了十一月,松毛蟲開始在松樹的高處、樹枝的頂端築起冬季帳篷。牠們用絲織的網把附近的松葉都網起來,樹葉和絲合成的建築材料能增加帳篷的堅固性。全部完工後,這帳篷的大小相當於四.五升的容積,形狀像一個蛋。它的中央是一根乳白色的極粗絲帶,中間還夾雜著綠色的松葉,頂上則有許多圓孔形的門,松毛蟲們就從這裡爬進爬出。而矗立在帳外的松葉頂端還有一個用絲線結成的網,這是一個陽臺,松毛蟲常聚集在這兒曬太陽。
平常在松樹上走來走去的時候,松毛蟲都要沿路吐絲,織著絲帶,作為指引自己回家的路線。有時候牠們找錯了別的松毛蟲的絲帶,就會走入一個陌生的帳篷。但是沒有關係,帳篷裡的主人和不速之客之間絲毫不會引起爭執。大家似乎都習以為常,到了睡覺的時候,甚至可以像兄弟一般睡在一起。而且不論是主人還是客人,大家都依舊在限定的時間裡工作,把牠們的帳篷造得更大、更厚,充滿了和諧的集體精神。
正月裡,松毛蟲會脫第二次皮。牠們身體的顏色淡下去,沒有以前漂亮了,背上卻多出八條可以自由開閉的裂縫,像口子一般,每個口子裡都有一個小小的「瘤」。別小看這些貌不驚人的裂縫,松毛蟲要想安全地生活下去可離不開它們。
冬天和晚上是松毛蟲最活躍的時候,但牠們也最怕壞天氣,一滴雨就能使牠們發抖,一片雪花就能惹起牠們的怒火。想想看,在黑夜裡,這樣一支龐大的隊伍到離家相當遠的地方去覓食,如果遇到颳風下雨,那實在是一件危險的事。還好,背上新長出來的裂縫幫了松毛蟲的大忙。這些裂縫能自由開閉,隨時取入一些空氣作為樣品,讓生長其中的小瘤檢驗一番。如果測出將有壞天氣到來,它們會立刻對松毛蟲發出警告,提醒主人如果打算出門,那務必要三思。因此,只要當夜有猛烈的北風,或是下雨下雪,那麼松毛蟲總會謹慎地躲在那雨水不能穿透的帳篷下面,不輕易出行。如果松毛蟲就住在你家附近,那麼你真可以把牠們當作自己外出活動的氣象預報員哩。
不過遺憾的是,到了三月,松毛蟲就要離開了。對於牠們而言,這是一個殘忍又帶著新希望的季節。每當這個時候,牠們就必須排著長長的隊伍,離開帳篷所在的松樹,鑽進鬆軟的泥土中編織自己的葬身之所─繭子。而要在地下經過漫長的煎熬,這些小傢伙們才能最終破蛹成蝶,飛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