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時尚圈最權威的媒體《VOGUE》雜誌百年經典檔案公開。
.超大開本、超過300張充滿震撼力的畫面,詮釋設計大師經典禮服絕代風華。
.《VOGUE》優秀編輯團隊專業評析,深入理解作品精髓。
.設計師、攝影師、品牌經營者、服裝業者、時尚愛好者絕無僅有的視覺參考書。
.繁體中文版全球同步發行,海外精印原裝進口絲面燙銀布盒限量珍藏版。
★VOGUE百年時尚專題系列
《VOGUE》是世上最成功的奢華品牌之一,聲名持續不墜。現在,專題總監Jo Ellison深入雜誌資料庫,從高達百萬張空前絕後、無與倫比的攝影作品中,成就了這套空前的重量級時尚作品──VOGUE百年時尚專題系列,將品牌堅持美麗、優雅與高水準工藝價值的成就,濃縮紀錄於禮服、珠寶、鞋履、手袋四大冊精裝書頁中,絕對是相關領域必備的工具書,而數量驚人的大師級影像,搭配《VOGUE》優秀編輯團隊的專業評析,更是所有時尚愛好者永不過時的視覺參考寶典。從2014年秋天開始,預計每年出版一冊,繁體中文版也將與原創版本全球同步發行,首先登場的是《禮服》(VOGUE:The Gown)。
★VOGUE百年時尚專題系列:禮服
在英國,《VOGUE》始終秉持著令人崇敬的啟發性,以清晰的視野和高水準的影像,記錄了近一個世紀以來的時裝與社會變遷。
——本書作者《VOGUE》報導總監Jo Ellison
世事不會一成不變,生活必然產生變革,風格向來也是變來變去,唯有禮服亙古流傳。即便在現今這個丹寧當道的世代,我們已鮮少有穿著禮服的機會,它仍讓人深深痴迷。禮服的特性在於其複雜精細的結構,大方地展現豐饒感與十足女性的浪漫風情,燃起了我們內心對童話故事的冒險精神與獨特魅力的期待。雖然僅有少數人能有這樣的機會:1947年6月穿上粉紅色羅緞洋裝、站在被炸彈轟炸過的別墅裡,被攝影師Clifford Coffin拍照;也的確無緣穿上那件將Kate Moss包裹起來、宣告《VOGUE》的夢幻時尚幻想(Fantastic Fashion Fantasy)的灰白色薄紗洋裝。然而,禮服的童話依舊流傳不絕。
本書內容將全然為這些夢幻所主宰,舉凡Madame Grès卓越又簡潔的古典創作,Azzedine Alaïa雕塑出的天仙體態,以及啟發自裝置藝術輪廓的瘦削、誘人線條,抑或適合公主穿著的碩大、膨起的薄紗等等。無論所處情境為何,這些禮服皆激發了想像力,也撫慰了人類的心靈。
導言
晚禮服的意義為何? 在T恤和牛仔褲的世界中,這個名詞恐怕幾近於古董了:它是現代人難以理解的舊時遺風,古代的女人會在燭光下小心翼翼地穿上禮服,還要搭配著舞鞋。但今日的禮服出現在什麼樣的社會場合? 為什麼我們總是無法克制的被禮服吸引,覺得目眩神迷呢?
明確的說── 禮服不僅僅是件洋裝。洋裝嘛⋯⋯ 嗯,就是件洋裝,但禮服卻能對穿著者施以某種獨一無二的變身魔法,讓她感覺特別的華貴、優雅與浪漫。穿上它,女人旋即變得亮眼、迷人,充滿高雅的魅力,是美的化身。
於是,禮服成了時尚夢幻的極致表現:在這個世界裡,女人們能化身作童話故事的女主角、希臘女神、追星少女與超級模特兒⋯⋯。難怪設計師喜歡設計禮服,造型師熱中為之妝點,攝影師也愛拍它。在時尚的劇院中,禮服替不可勝數的戲碼與情節粉墨登場,因為它們是逃離現實的絕佳工具。禮服必須讓背景故事活絡,使細節生動,並讓美麗的女人有了生氣:再也沒有什麼比一件沒人穿、只能束之高閣的禮服擁有更悲慘的命運了,這可能就是為什會有這麼多時裝秀的原因,藉由穿在模特兒身上,讓這些禮服得以重現過往的歡樂景象。「我想像有位舞者一連跳了八天八夜,那身衣服因動作而伸展開來⋯⋯ 從這頭拉到那一頭。」以多變著稱的挑釁者John Galliano於2004年接受《VOGUE》訪問時,談到啟發他那深具芭蕾感的作品創意:「我總是想打造出一種熱情、一種性格⋯⋯ 並將某種情感灌輸進去。」
禮服或許是種驚人的情感表現途徑,但它們捕捉了所有面向的情境,舉凡神祕、陰沉、悲劇、勝利主義、誘人、放縱、惡意、華麗等等,提供我們一種簡捷的速記法,好面對人性情緒的種種微妙差異。而這些是無法單只透過一件褲子就能做得到的。
或許再沒有時候能像1947年的夏天那樣,能以如此強勢的方式呈現一件衣服。倫敦就像被剝去了原有的外衣,壯麗的喬治風格街道因閃電戰(Blitz,譯注:二次大戰期間德軍對倫敦的空襲戰)持續不斷的砲火而成了瓦礫,地標也變得瘢痕累累。即便大家對於戰後重建的浩大工程莫不感到驚愕與疲累,《VOGUE》仍以獨樹一格的方式,提供讀者獨特紓緩之道:與「童話夢境般的六月夜晚」驚鴻一瞥。在以精簡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為名的文章裡,《VOGUE》企圖以煥然一新、修復與重生的愉悅語言,化解戰爭的殘酷,那麼,雜誌想要用來象徵希望的影像又是什麼呢? 一位雙眸清澈的女子兀自站立著,眼神堅定地望向一方,身上穿著一襲華麗的長禮服:
「她站在燭光中,彷彿像是某位不知名畫家所作仕女圖中的模特兒。薄薄的蜘蛛網在她身後飄盪著,一身粉紅色的禮服宛如綻放的玫瑰。任憑傾頹的灰泥散落腳邊,她無畏又泰然自若地傾聽著── 也許是想要聽見身旁這棟房子漸漸展露生機時所發出的第一道聲響。
這看來大膽的姿態,暗示著華麗的女裝可能是重建、甚至恢復信心的象徵。而《VOGUE》堅持:「破敗加劇,正是美麗再次大展身手的好時機:未來同時充滿了希望與危殆,舞會禮服在瓦礫堆中閃耀著優雅,在四周一片黑暗的環境中勇敢現身,是我們漸漸回歸從容生活的象徵。」
事物變遷,生活改變,風格也來來去去,但禮服始終存留下來。打從《VOGUE》發刊起,女性已於選戰中獲勝,穿起了褲裝,參與董事會議並獲選入席,但禮服依然持續出現在《VOGUE》的頁面裡,即使我們能夠穿它的場合已大量減少。也許我們只是喜歡看禮服吧:就像小孩那樣,會樂此不疲地翻著童話故事插畫裡的長裙;身為成人,當我們凝視禮服時,內心那道原先鎖上的門突然被開啟,使我們可以用最原始的本能欣賞眼前的美。禮服那理直氣壯的豐饒感,燃起我們內心對實現灰姑娘夢幻時刻的允諾。小說家喬夫.戴爾(Geoff Dyer)在2003年替《VOGUE》的訂製服撰稿時,曾在更衣室觀察一位年輕的模特兒:「她轉身凝視著鏡子裡的自己。雖然我用了『凝視自己』的說法,但這對站在鏡子後方的她來說並不公平。她瞥見的是自己會變成什麼模樣,一種超越她本身的某種形貌。」
一件設計傑出的禮服,確實會予人更多超乎其形體的感受和意義。雖然只有少數人有機會穿上像Ravhis 設計的這件粉紅羅緞洋裝,再由攝影師Clifford Coffin掌鏡,於1947年留下這不朽的畫面,抑或Yves Saint Laurent把Linda Evangelista逗得開心極了的香檳色鴕鳥毛襯裙(Patrick Demarchelier攝,1987年),還是Dior替《VOGUE》封面所搭配的這件、如糖果般將Kate Moss包裹起來的灰白色薄紗(tulle)甜美洋裝(Nick Knight攝,2008年12月,左頁),童話故事依然延續不輟。
基於這樣的心境,接下來我們將禮服依所表現的情境歸類,而非在《VOGUE》雜誌出現的年代順序,以主題來連結這些作品,似乎是更適當的方式。禮服製作有幾種明顯的變化趨勢:剪裁縮減到最纖細線條的影響力只能延續到次年;裙擺像浪潮般升起又降落,腰線上上下下以惱人失去耐心的方式圍繞著女性曲線變化。某個時期蔚為潮流的「風尚」(dernier cri ),可能會消聲匿跡多年,在數十年後重出江湖,重新賦予新意介紹給新世代和新讀者。在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三○年代Madame Grès的新古典主義禮服,在七○年代被Donna Karan改造成為迪斯可女王重出江湖,到了八○年代又有Azzedine Alaïa 為奧運選手改造的漂亮合身款;二○年代Chanel的俏麗洋裝,則先後為六○年代的潮人、九○年代的厭食女改造。一個世紀以來,禮服的外形變來變去,一路上儘管屢屢重拾或揚棄部分細節,但本質的力量卻始終不變。
於是,本書的影像激發了想像力,也撫慰了心靈。禮服已創造了歷史,改變了工業結構;捕捉住難得的剎那,讓其長駐於眾人心中;也曾行腳至許多遙遠異地,完成了多場冒險;亦將凡夫俗子昇華為神話。總結來說,因為禮服,讓我們擁有「一種從容的生活」。
作者簡介:
Jo EllisonJo Ellison
Jo Ellison自2005年起擔任《VOGUE》專題總監,擁有歴史學位的她,經手《VOGUE》史料,並為《VOGUE》撰寫許多圖片與攝影師之間的關係的特稿,如Cecil Beaton、David Bailey與Juergen Teller等。她這麼寫著:「《VOGUE》最神奇的,莫過於重新發掘數十年來曾記錄過的激進社會與經濟變化(其中女性穿著已歴經了近似於地震的大革命),卻仍悄悄保留了其權威性聲音。」
譯者簡介:
楊憶暉
淡江大學教資系畢,曾任職電資館和出版社,現為自由編譯。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國內時尚專家好評推薦】
范毅舜∣國際資深攝影家
孫正華∣風格玩家 節目製作人主持人
袁 青∣時尚趨勢觀察家
許鳳玉∣實踐大學 服裝設計學系 系主任
陳季敏∣JAMEI CHEN品牌創辦人
黃天仁∣時尚攝影師
黃 薇∣時尚趨勢專家
溫慶珠∣ISABELLE WEN 溫慶珠流行事業 設計總監/總裁
慕少萍∣JULIA和JULIA MUH自創高級訂製服負責人暨設計總監
一本賞心悅目、集所有創意及想像力於一身的野心巨著,從《VOGUE》近百年最具代表性晚禮服中,窺見夢幻禮服的製作與時代背景。「VOGUE百年時尚專題系列-禮服」優雅呈現了西方一世紀來的社會與服裝變遷,是永不退流行的時尚之書,更是一部無與倫比、極其精彩的服裝攝影經典集。 所有時尚、服裝、平面設計、及攝影愛好者不容錯過的精彩巨著。
--國際資深攝影家 范毅舜
時尚,多麼危險,不確定甚至不公平;禮服,正是這場華麗冒險的總結。
──時尚趨勢觀察家 袁青
「禮服」是一件讓人難以抗拒的魔法衣。透過「禮服」一書,看見生活,看見時代的變遷,你會發現那經典美麗的年代。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主任 許鳳玉
有些經典,一定要認識。一件件禮服植入的時代故事伴隨著歲月留下許多記憶,閱讀此書反芻之間,受織品與影像交錯的感官經驗是如此迷人。
--JAMEI CHEN品牌創辦人 陳季敏
在一個由T恤、牛仔褲和休閒裝構成的服飾世界中,禮服恐怕要接近於古董了。跟隨意休閒的穿著相比,禮服代表著一種規矩和秩序;跟套裝和職業裝相比,禮服又代表了一種風雅和貴族氣。時代會改變,時尚會改變,風俗會改變,風格會改變,只有經典停留在永遠的記憶高峰之中。
122年前,創刊之初的《VOGUE》就開始成為全球生活風尚的書寫者,作為服飾中的服飾、時尚中的時尚的禮服,在《VOGUE》的世界裡從來都不曾缺席;122年後,《VOGUE》的百年時尚專題系列以「禮服」為名,梳理了從古典禮服、夢幻禮服、戲劇性禮服、裝飾風格禮服到現實主義禮服的脈絡細節,為我們找到了禮服在今天的意義和前景。時光變遷,今夕何夕,歲月無情而人心有情,日子在臉龐上留下的痕跡,唯有禮服才能在內心撫平。回味禮服和其背後的風華,就是回味我們自己的高貴和從容!
──時尚趨勢專家 黃薇
我很樂意推薦這本意義非凡的書。
--ISABELLE WEN溫慶珠流行事業設計總監 溫慶珠
《VOGUE》……已是陪伴我多年多年,已是我生活的必需,昨天、今天、明天,打開幕簾,你會驚嘆!
--JULIA和JULIA MUH 自創高級訂製服負責人暨設計總監 慕少萍
序言──《VOGUE》英國版總編輯Alexandran Shulma
倘若少了禮服,《VOGUE》該何去何從啊?如此有內涵的衣裝形式,從各種面向豐富了《VOGUE》的特質。1892年創刊之際,《VOGUE》以紐約上流社會的生活風格與時尚為報導主題,發展至今已成為當代全球時尚的編年記錄者。《VOGUE》英國版始於1916年,每一期都竭盡所能地搜羅令人渴望的美麗服飾,在各式各樣的選擇中,還有什麼比禮服更迷人呢?它強調不凡,常引人驚嘆,與日常生活關係不大,而是更接近想像與享樂的層面,而《VOGUE》亦具備了同樣的特質。
儘管現代女性的生活方式不同了,與早年的《VOGUE》相較,今日服裝已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但禮服受歡迎的程度卻更勝以往。越來越多名人要走紅地毯、企業舉辦慈善募款等大型活動,可以說是盛況空前,而人們對傳統節慶也有越來越高的期待──譬如婚禮、生日之類的場合,讓禮服有了新的生命。人們尋找一件自己可穿的禮服時,期待的是一種轉變,可以在所有值得紀念的場合創造屬於個人的非凡經驗。
在這本極現奢華的著作中,Jo Ellison揭示了《VOGUE》影像的豐富性,將禮服以多姿多彩的方式呈現。她讓我們看到百年來的設計演進,但有趣的是,禮服常有著令人訝異的相似處。舉例來說,將1938年由Horst拍攝、Madame Grès設計之白色針織柱形禮服(P.13),對照七十年後Terry Richardson為身穿Donna Karan類似的打褶禮服的爵士風照片(P.31);或是看看Norman Parkinson攝於1950年、被薄紗和緞面舞會禮服環繞的美麗女孩背影(P.67),以及之後於2009年由Mario Testino掌、模特兒Lara Stone身穿Dior Haute Couture領銜詮釋的聖誕特輯(P.117),便會發現:時光流轉,卻未在禮服上留歲月痕跡啊!
當然,Ellison在書中所表達的,絕非僅止於影像,還搭配了豐富的文本與資訊,讓每張照片不只畫面優美,更像是長篇故事的一段。例如,在攝影師Clifford Coffin攝於巨石陣的照片圖說中(P.170),可知模特兒Cherry Marshall曾在二次大戰時擔任機車通訊員;模特兒Jacquetta Wheeler曾在Tim Walker掌鏡下,穿著Gucci的粉紅色緞面禮服,替《VOGUE》英國版演出一段扣人心弦的啞劇( P.210);2005年6月,由攝影師Regan Cameron出馬,為身穿Alexander McQueen華服的演員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拍攝《VOGUE》英國版封面──當時的她剛剛獲得獲奧斯卡獎。
在快速時尚支配著主要流行趨勢的年代,握著滑鼠彈指之間就能消費奢華裝飾,設計師亦被勸服在每季推出許多作品,讓同樣款式在世界各角落的同品牌商店都能輕易購得,但《VOGUE百年時尚專題系列:禮服》適切地提醒我們:無與倫比的美麗與亙久的歡愉,才是時尚真正想要帶給這個世界的。
名人推薦:【國內時尚專家好評推薦】
范毅舜∣國際資深攝影家
孫正華∣風格玩家 節目製作人主持人
袁 青∣時尚趨勢觀察家
許鳳玉∣實踐大學 服裝設計學系 系主任
陳季敏∣JAMEI CHEN品牌創辦人
黃天仁∣時尚攝影師
黃 薇∣時尚趨勢專家
溫慶珠∣ISABELLE WEN 溫慶珠流行事業 設計總監/總裁
慕少萍∣JULIA和JULIA MUH自創高級訂製服負責人暨設計總監
一本賞心悅目、集所有創意及想像力於一身的野心巨著,從《VOGUE》近百年最具代表性晚禮服中,窺見夢幻禮服的製作與時代背景。「VOGUE百年時尚專題系列-禮服」優雅呈現了西方一世...
作者序
導言
晚禮服的意義為何? 在T恤和牛仔褲的世界中,這個名詞恐怕幾近於古董了:它是現代人難以理解的舊時遺風,古代的女
人會在燭光下小心翼翼地穿上禮服,還要搭配著舞鞋。但今日的禮服出現在什麼樣的社會場合? 為什麼我們總是無法克制的被禮服吸引,覺得目眩神迷呢?
明確的說── 禮服不僅僅是件洋裝。洋裝嘛⋯⋯ 嗯,就是件洋裝,但禮服卻能對穿著者施以某種獨一無二的變身魔法,讓
她感覺特別的華貴、優雅與浪漫。穿上它,女人旋即變得亮眼、迷人,充滿高雅的魅力,是美的化身。
於是,禮服成了時尚夢幻的極致表現:在這個世界裡,女人們能化身作童話故事的女主角、希臘女神、追星少女與超級模特兒⋯⋯。難怪設計師喜歡設計禮服,造型師熱中為之妝點,攝影師也愛拍它。在時尚的劇院中,禮服替不可勝數的戲碼與情節粉墨登場,因為它們是逃離現實的絕佳工具。禮服必須讓背景故事活絡,使細節生動,並讓美麗的女人有了生氣:再也沒有什麼比一件沒人穿、只能束之高閣的禮服擁有更悲慘的命運了,這可能就是為什會有這麼多時裝秀的原因,藉由穿在模特兒身上,讓這些禮服得以重現過往的歡樂景象。「我想像有位舞者一連跳了八天八夜,那身衣服因動作而伸展開來⋯⋯ 從這頭拉到那一頭。」以多變著稱的挑釁者John Galliano於2004年接受《VOGUE》訪問時,談到啟發他那深具芭蕾感的作品創意:「我總是想打造出一種熱情、一種性格⋯⋯ 並將某種情感灌輸進去。」
禮服或許是種驚人的情感表現途徑,但它們捕捉了所有面向的情境,舉凡神祕、陰沉、悲劇、勝利主義、誘人、放縱、惡
意、華麗等等,提供我們一種簡捷的速記法,好面對人性情緒的種種微妙差異。而這些是無法單只透過一件褲子就能做得到的。
或許再沒有時候能像1947年的夏天那樣,能以如此強勢的方式呈現一件衣服。倫敦就像被剝去了原有的外衣,壯麗的喬治
風格街道因閃電戰(Blitz,譯注:二次大戰期間德軍對倫敦的空襲戰)持續不斷的砲火而成了瓦礫,地標也變得瘢痕累累。即便大家對於戰後重建的浩大工程莫不感到驚愕與疲累,《VOGUE》仍以獨樹一格的方式,提供讀者獨特紓緩之道:與「童話夢境般的六月夜晚」驚鴻一瞥。在以精簡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為名的文章裡,《VOGUE》企圖以煥然一新、修復與重生的愉悅語言,化解戰爭的殘酷,那麼,雜誌想要用來象徵希望的影像又是什麼呢? 一位雙眸清澈的女子兀自站立著,眼神堅定地望向一方,身上穿著一襲華麗的長禮服:
「她站在燭光中,彷彿像是某位不知名畫家所作仕女圖中的模特兒。薄薄的蜘蛛網在她身後飄盪著,一身粉紅色的禮服宛如綻放的玫瑰。任憑傾頹的灰泥散落腳邊,她無畏又泰然自若地傾聽著── 也許是想要聽見身旁這棟房子漸漸展露生機時所發出的第一道聲響。
這看來大膽的姿態,暗示著華麗的女裝可能是重建、甚至恢復信心的象徵。而《VOGUE》堅持:「破敗加劇,正是美麗再次大展身手的好時機:未來同時充滿了希望與危殆,舞會禮服在瓦礫堆中閃耀著優雅,在四周一片黑暗的環境中勇敢現身,是我們漸漸回歸從容生活的象徵。」
事物變遷,生活改變,風格也來來去去,但禮服始終存留下來。打從《VOGUE》發刊起,女性已於選戰中獲勝,穿起了褲
裝,參與董事會議並獲選入席,但禮服依然持續出現在《VOGUE》的頁面裡,即使我們能夠穿它的場合已大量減少。也許我們只是喜歡看禮服吧:就像小孩那樣,會樂此不疲地翻著童話故事插畫裡的長裙;身為成人,當我們凝視禮服時,內心那道原先鎖上的門突然被開啟,使我們可以用最原始的本能欣賞眼前的美。禮服那理直氣壯的豐饒感,燃起我們內心對實現灰姑娘夢幻時刻的允諾。小說家喬夫.戴爾(Geoff Dyer)在2003年替《VOGUE》的訂製服撰稿時,曾在更衣室觀察一位年輕的模特兒:「她轉身凝視著鏡子裡的自己。雖然我用了『凝視自己』的說法,但這對站在鏡子後方的她來說並不公平。她瞥見的是自己會變成什麼模樣,一種超越她本身的某種形貌。」
一件設計傑出的禮服,確實會予人更多超乎其形體的感受和意義。雖然只有少數人有機會穿上像Ravhis 設計的這件粉紅羅緞洋裝,再由攝影師Clifford Coffin掌鏡,於1947年留下這不朽的畫面,抑或Yves Saint Laurent把Linda Evangelista逗得開心極了的香檳色鴕鳥毛襯裙(Patrick Demarchelier攝,1987年),還是Dior替《VOGUE》封面所搭配的這件、如糖果般將Kate Moss包裹起來的灰白色薄紗(tulle)甜美洋裝(Nick Knight攝,2008年12月,左頁),童話故事依然延續不輟。
基於這樣的心境,接下來我們將禮服依所表現的情境歸類,而非在《VOGUE》雜誌出現的年代順序,以主題來連結這些作
品,似乎是更適當的方式。禮服製作有幾種明顯的變化趨勢:剪裁縮減到最纖細線條的影響力只能延續到次年;裙擺像浪潮般升起又降落,腰線上上下下以惱人失去耐心的方式圍繞著女性曲線變化。某個時期蔚為潮流的「風尚」(dernier cri ),可能會消聲匿跡多年,在數十年後重出江湖,重新賦予新意介紹給新世代和新讀者。在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三○年代Madame Grès的新古典主義禮服,在七○年代被Donna Karan改造成為迪斯可女王重出江湖,到了八○年代又有Azzedine Alaïa 為奧運選手改造的漂亮合身款;二○年代Chanel的俏麗洋裝,則先後為六○年代的潮人、九○年代的厭食女改造。一個世紀以來,禮服的外形變來變去,一路上儘管屢屢重拾或揚棄部分細節,但本質的力量卻始終不變。
於是,本書的影像激發了想像力,也撫慰了心靈。禮服已創造了歷史,改變了工業結構;捕捉住難得的剎那,讓其長駐於眾人心中;也曾行腳至許多遙遠異地,完成了多場冒險;亦將凡夫俗子昇華為神話。總結來說,因為禮服,讓我們擁有「一種從容的生活」。
導言
晚禮服的意義為何? 在T恤和牛仔褲的世界中,這個名詞恐怕幾近於古董了:它是現代人難以理解的舊時遺風,古代的女
人會在燭光下小心翼翼地穿上禮服,還要搭配著舞鞋。但今日的禮服出現在什麼樣的社會場合? 為什麼我們總是無法克制的被禮服吸引,覺得目眩神迷呢?
明確的說── 禮服不僅僅是件洋裝。洋裝嘛⋯⋯ 嗯,就是件洋裝,但禮服卻能對穿著者施以某種獨一無二的變身魔法,讓
她感覺特別的華貴、優雅與浪漫。穿上它,女人旋即變得亮眼、迷人,充滿高雅的魅力,是美的化身。
於是,禮服成了時尚夢幻的極致表現:在這個世界裡,...
目錄
《VOGUE》英國版總編輯Alexandran Shulman序 06
導言 08
古典系禮服 12
夢幻系禮服 58
戲劇性禮服 126
裝飾風格禮服 196
現代主義禮服 242
索引 298
致謝 303
《VOGUE》英國版總編輯Alexandran Shulman序 06
導言 08
古典系禮服 12
夢幻系禮服 58
戲劇性禮服 126
裝飾風格禮服 196
現代主義禮服 242
索引 298
致謝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