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台第一本探討尤努斯社會型企業經營與管理指南的書
● 深度介紹社會型企業的操作法則:社會型企業與格萊珉銀行的運作模式、社會型企業創業計劃、社會型企業基金、以及社會型企業在全球目前的發展現況,並提供全球目前已實際運作成功的案例,對於目前有志於從事對環境友善的社會型企業的創業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
★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獨家推薦!
★ 第一本探討尤努斯社會型企業經營與管理指南
除了資本主義導向、利潤極大化的商業模式之外,企業經營究竟有無其他的可能?面對全球與日俱增的貧窮與失業問題,除了仰賴政府的社福政策外,究竟有無其他的解決方案?
本書將介紹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Muhammad Yunus)所倡議推廣的社會型企業(Social Business),也就是以解決特定社會問題為營運目的的創新企業營運模式。從尤努斯博士的理念出發,本書詳盡說明社會型企業的特色、組織架構和全球平台的發展現況,並提供以實務為基礎的個案研究,看到社會型企業是如何協助全球各地的創業者自力更生、脫離窮困,而成為一股營造幸福的擴張力量。
本書不只適合一般讀者,也適合想進一步了解社會型企業的教師、學生、社會運動者及產業界從業人員參考閱讀。
● 全台第一本探討尤努斯社會型企業經營與管理指南的書
● 深度介紹社會型企業的操作法則:社會型企業與格萊珉銀行的運作模式、社會型企業創業計劃、社會型企業基金、以及社會型企業在全球目前的發展現況,並提供全球目前已實際運作成功的案例,對於目前有志於從事對環境友善的社會型企業的創業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台灣尤努斯基金會
2006年,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Muhammad Yunus)以及他所創立的格萊珉銀行(Grameen Bank,意為「鄉村銀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表彰他們「從社會底層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努力」。至此,尤努斯教授三十多年來致力於改善窮人處境所做的各種嘗試與工作開始在各界引起廣泛的注意與迴響,最重要的是,他成功地向世人證明──透過社會型企業來達成特定的社會目標、解決社會問題是可行的,格萊珉銀行的運作機制確實可以終止貧窮的惡性循環,而無貧社會絕對是一個可能實現的夢想。
受到尤努斯教授及其格萊珉事業成功經驗的激勵,我們成立「財團法人尤努斯基金會」期許在台大力推廣尤努斯教授及「格萊珉銀行」的運作模式及理念,並藉由籌辦一系列推廣該理念的公益慈善活動,在社會大眾心中種下行善的種子,以促進財團法人台灣尤努斯基金會建立,並實踐尤努斯教授「無貧社會」的理想。
M.F.M阿米爾‧卡許魯
阿米爾自2011年擔任孟加拉尤努斯中心總經理至今。曾在印度理工學院修讀管理課程,曾在包括巴比倫集團、Ayman集團與格萊珉集團相關企業等,擔任專任專業特許會計師。
他與其團隊共同推行許多社會型企業計劃,包括籌辦每個月的社會型企業實驗室。目前與社會型企業青年組織合作,並擔任顧問,同時在孟加拉、美國與中國等大學創辦社會型企業工作坊。
譯者簡介:
劉體中
文化大學會計系學士、美國賓州州立大學企管碩士。曾任《中國時報》編譯、國泰世華銀行消金企劃部經理,現為專職翻譯。譯有《大處思考》
林麗雪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曾任職國會助理、記者與編輯。喜愛大自然與有生命力的人、事、物,熱愛文字工作。譯有《我用死薪水,讓錢替我賺錢》、《數位口碑經濟時代》、《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攻擊者優勢》、《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史丹佛最強創業成真四堂課》、《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自由的選擇:芝加哥自由市場經濟學派演變史》、《誰買走我的個資》、《拯救水資源危機》、《大掠奪:華爾街的擴張和美國企業的沒落》,合譯有《虛擬貨幣經濟學》、《如何打造營收上億的App》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王絹閔 財團法人台灣尤努斯基金會執行長
沈建文 國立中央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主任
林偉賢 實踐家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林傑毓 長榮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兼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主任
邱永和 東吳大學商學院EMBA主任兼經濟系教授
范揚松 瑞士歐大(EU)台北碩博學程教授/執行長
徐欣瑩 第八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
耿紹勛 國立高雄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兼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主任
馬文君 立法委員
梁吳蓓琳 達豐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力瑜 華視節目「人物大特寫之尤努斯天使」製作人
陳武剛 全豐盛國際集團總裁
程淑芬 國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長
溫兆安 溫兆安(香港)控股集團主席
劉本善 正聲廣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蔡瑋蔓 國泰人壽 行銷總監
蔡慧玲 財團法人台灣尤努斯基金會董事長
鄭家鐘 財團法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盧秋玲 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系教授兼副院長
顏郁芳 國立金門大學企管系教授兼學務事務長
名人推薦:王絹閔 財團法人台灣尤努斯基金會執行長
沈建文 國立中央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主任
林偉賢 實踐家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林傑毓 長榮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兼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主任
邱永和 東吳大學商學院EMBA主任兼經濟系教授
范揚松 瑞士歐大(EU)台北碩博學程教授/執行長
徐欣瑩 第八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
耿紹勛 國立高雄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兼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主任
馬文君 立法委員
梁吳蓓琳 達豐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力瑜 華視節目「人物大特寫之尤努斯天使」製作人
陳武剛 全豐盛國際集團總裁
程淑芬 國...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社會型企業與其迷人之處
什麼是社會型企業?
社會型企業就是以解決某個社會問題為營運目的的企業。通常創業者與投資人會為了解決某一個特定的社會問題,而成立一家社會型企業。雙方的合作是為了社會理想,而不是為了傳統商業模式的基本目標,也就是利潤最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
投資人可以在未來從社會型企業收回原始投資金,不過無法取得比原始投資金更多的錢。所有的利潤都將保留在企業內部,用來擴充現有的業務,或者再投資有相同問題的其他地方。
在社會中,難免有各式各樣的問題讓人生活變得很悲慘。社會型企業希望,透過這種商業模式解決特定的社會問題。
尤努斯教授在他著作的《建構社會型企業》(Building Social Business)一書中,詳盡描述了社會型企業觀念,以及它的各種形式。根據他的說法,社會型企業提供了一種獨特的企業架構,在這個架構下,創業者或投資人為了解決某個社會問題而投資成立一家企業,並且不從中獲取個人利益。社會型企業必須自給自足(Self-sustained)。任何額外收入都必須再投資以擴充業務。也就是說,這種企業並不會分配股利給投資人。
尤努斯教授在討論社會型企業的重要性時,特別聚焦於社會問題的根源。他發現,有時候,由於缺乏審慎與健全的規劃,缺乏效率的政府政策制定者經常造成社會問題,對社會造成很大的負擔。
由於缺乏適度的關注來解決這些問題,於是造成了骨牌效應,問題會接二連三發生。政府當然也會主動試著解決問題,但多半是依賴捐獻與補助。由於這些問題本身的嚴重性,加上解決方案多半是暫時性的,因此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這種只依賴補助來解決社會問題的輕率思維,並不能為社會中有需要的人,帶來任何讓他們能夠自給自足的結果。
尤努斯教授質疑這些現象,並提出一個有意義的論點:有人會為了其他人挺身而出嗎?有人會願意拋棄個人利益,以社會為念,開一家為社會謀取福利的企業嗎?如果我們有志創立一家社會型企業,原始投資金又該從哪裡取得?他強調,成立社會型企業的資金,將來自社會各界,因為懷抱無私精神的人,會為了自我心理滿足,而整合資源成立社會型企業。依賴補助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案,由於這些補助要依賴少數個人的慷慨善心,因此和目的有一個不一致的地方。當他們把錢捐出去以後,也確實做了很好的事,但這筆錢就不再回來了。也就是說,這筆錢只會被運用一次。可是,如果我們能採取企業的方式,或者該說是社會型企業的方式,那麼對社會型企業的投資,只要成功了,原始投資就能回收。如此一來,這筆錢就能被無數次使用。「這就很有力量了,」而且這就是現在的潮流。「現在,世界上會出現這麼多問題,都是因為我們把人與經濟理論想錯了。」我們構思出一個有關人與經濟理論的觀念是,人都是以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做什麼事都是為了自己。但是,「不管差異有多大,人類並不是一次性成就的生物(one-timer)。經濟理論讓我們誤以為,人類只能取得一次性的成就。」另外,「人並不是賺錢機器。人是很自私,這是人的一部分,但同時人也有無私的精神。可是,經濟理論並不承認人性的無私,卻只看到自私。」「這就是我們犯錯的地方,也是我們產生許多問題的地方。除了自身的利益之外,我們沒時間去注意其他事物。」
社會型企業與這個模式相反,將會重覆運用一筆資金來解決社會問題。如果捐獻或補助款用來投資社會型企業,這個系統就能變成問題解決的循環資源,而不是只做一次的解決方法。
尤努斯教授說明了捐獻機制的短暫與效益有限的缺點,不過,捐獻可以用來成立資助可以自給自足的社會型企業的基金。在某個時間點,社會型企業的創業者再把種子資金歸還給基金,基金就能把這筆錢投資到另一個計畫,以社會型企業的方式來解決其他的社會問題。這種循環就可以持續下去。
尤努斯教授指出,這種基金是長久存在的,並強調這就是社會型企業的真正力量。如此一來,許多只能做出小額捐獻的人,應該都會加入這個運動。社會型企業的投資人不只投入金錢,還能運用他們的智慧、創意、科技知識、以及其他各種資源。這些投資人將能真正把世界變成一個更公平、更適合所有人住的地方。
很多人還不太了解社會型企業念,不過,隨著時間過去,全球將會有更多人知道社會型企業的觀念,而且這個觀念也會被許多人接受。
在討論尤努斯教授發明的這種企業架構時,有許多問題會被提出來。事實上,社會型企業是一個神奇公式。在偏遠的鄉下,有各種當地與國際組織在從事社會救助活動,內容包括食安、健康以及教育等各方面。但這些活動多半透過捐贈模式來執行。而且,這些為了某些特定地區的福利倡議,而被送到開發中國家的捐贈品,卻因各種原因而在中途被擋住。社會問題仍然沒有解決,但政府卻還想透過無法產生任何成果的捐贈模式來解決問題。
在傳統上,企業的目的是要將個人利潤最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為了達到這個效果,售價總是會拉到最高,製造成本則被壓至最低。由於這種利潤最大化的欲望,投資人會變得短視,也無法考慮社會的整體福利。員工則感覺自己在社會上沒有用處,結果越來越憎恨,最後可能導致失控。有時候,這種憎恨感會引發雇主與員工直接衝突,最後就會發生經濟與人道危機。
這些事件在全球經濟中司空見慣,就是因為利潤最大化的思維。唯利是圖的心態讓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架構失效,也讓國家無法滿足人民對人權的基本需求。
傳統的資本主義模式無法維持完美的經濟均衡(economic equilibrium)狀態,到最後,基本生活成本將不斷上升,並超出一般人的購買力。這種狀況將創造投機交易(speculation trading)的空間。為了利潤最大化,投機者會不惜販售摻雜假貨的貨物。
投機交易會促成走私者的出現,他們最後也會開始控制市場。但社會卻無法提供大眾基本生活所需,國家經濟結構將會瓦解。人們開始被外國產品吸引,本國貨幣價值則開始下滑。
傳統資本主義製造出一連串的社會問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力,將以各種方式摧毀當地製造產品的潛力,讓許多製造商破產。這種現象會製造出新的社會問題,也會讓問題變得更複雜。現在問題來了,這可以當成我們世界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嗎?
尤努斯教授提議,以推動社會型企業的商業模式來矯正現有的資本主義。根據他的看法,社會型企業將與現在的企業共同存在,讓大眾自己決定想經營哪一種商業模式。長期下來,社會型企業模式將可以解決各國的社會問題。社會型企業是一種獨特的方式,可以改變當今社會中的自我中心心態。因為人們會發現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因此就會挺身而出,來解決社會問題。
社會問題不會突然發生,而是長期管理不善才製造了社會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家需要實施長期計畫。社會問題可以透過兩種社會型企業類型解決:一、一個是透過產品;二、另一個是透過服務。
一、透過產品: 格萊珉達能食品公司(Grameen Danone Foods Ltd.)生產一種名為「能量優格」(Shakti Doi)的優格食品,由全脂牛乳製成,含有蛋白質、維他命、鐵、鈣、鋅,以及其它微量營養素,足以因應孟加拉兒童需要的營養,並增進他們的健康。
格萊珉達能的目標是解決貧窮家庭兒童的營養不良問題。在這個方案中,由社會型企業生產的產品,可以用來解決社會問題。
二、透過服務:社會型企業也能從事服務業。舉例來說,格萊珉綠色眼科保健醫院(Grameen Green Eye Care Hospital)就是一家服務導向的社會型企業。這家醫院為孟加拉所有居民提供世界級的眼睛治療服務。在孟加拉,資深公民經常由於缺乏負擔得起的治療設施,而蒙受本可治療的失明之苦。
這家醫院為窮人提供醫療設施,而且只收取最低成本。如果社會型企業能與既有的商業模式並行,國家的經濟結構與社會將會產生大幅的變化。人們也將從這個轉型後的社會,享受到不同的社會福利。
這個國家的人民也可以自力更生,因為不只政府會努力解決社會問題,就連人民都會協助解決社會問題。如果這個趨勢能夠持續下去,總有一天,一般人將可以賺到比生活開銷更多的收入。那麼這個國家多餘的產出,就可以用來提供另一個有需要的國家的福利所需。
利潤最大化模式的傳統企業以及社會型企業之間,有何異同?
1.利潤最大化模式:挑選這個模式的用意,就是要從公司中盡可能牟取最大的利潤,因此本質上必須以自我為中心。
社會型企業:投資人選擇這種模式,是要透過這種企業解決一個或多個社會問題。投資人不想透過這種企業牟取個人利益,這種企業概念的背後主要動力是社會繁榮。
2.利潤最大化模式:製造成本要最小,售價要最高,以賺取更大的利潤。導致收入較低的人無法消費這些產品。最重要的座右銘,就是賺取最大利潤。
社會型企業:社會型企業的目標,永遠都是把售價壓到最低,讓為特定社會問題所苦的目標族群,負擔得起這些產品。
3.利潤最大化模式:投資人在收回原始投資金後,還會繼續賺取利潤。
社會型企業:社會型企業的投資人只收回原始投資金,而不賺取額外的利潤。企業經營賺得的盈餘,將保留在企業內,供業務擴張使用。
4.利潤最大化模式:這種模式允許投資人就其投資部位收取股利。
社會型企業:投資人僅能收回原始投資金,不能取得任何股利。
5.利潤最大化模式:生態平衡不再是主要關切議題,也不保證男女工作機會平等。
社會型企業:在這個模式下,企業應該要注意生態環保,以及男女公平就業機會,並維持友善且互助的工作環境。員工最後會對企業產生附屬與歸屬感。
6.利潤最大化模式:企業主與員工間的緊張態勢屬於常態,雇主總是為了追逐最大利潤,不惜犧牲員工福利。
社會型企業:社會型企業的工作環境以關懷為主,並提供員工適當的薪資與其他福利。員工也會因為透過在公司工作解決社會問題,而有使命感。
7.利潤最大化模式:在孟加拉,經營這種企業是有相關法律規範的。經營這種企業,要遵守所得稅法與其他相關法規。
社會型企業:社會型企業模式並不需要另訂法律,現有的所得稅法與其他相關法規,也可以適用於社會型企業。
社會型創業
社會型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是一個蔚然成風的全球運動。越來越多大學開始開設社會型創業課程;在許多校園裡,社會型創業社團已經是最大的學生團體;政府與企業也開始成立社會創新基金與育成基金。我們與來自全球各地的年輕人談話時,也有許多人告訴我們,他們已經在社會型企業中工作,或者自己已經成為社會型企業創業者。社會型創業顯然已經自成一格,被承認是市場資本主義的財務原則,結合創造更公平與正義的世界所需要的熱情與愛心的一種企業模式。
但社會型創業究竟是什麼?簡言之,就是使用新方法來解決舊的社會問題。有史以來,一直都不缺乏致力於改變社會的機構與個人,他們都讓自己關心的社會邁向更好的發展方向。但過去數十年來,一種獨特且更具創業特質,可以用來減少貧窮相關問題的方法出現了。這群創立新局的社會型創業者,打破傳統上「生意」或「慈善事業」的錯誤二分法,自己進行商業模式實驗,並發明新的分配與複製方式,然後完全承擔後果。
尤努斯教授認為,社會型創業是一個很廣的觀念,只要有人主動採取任何行動,以任何方式來幫助社會,他就是社會型創業者。而這種主動精神,就是社會型創業。社會型創業者也許根本不在商業界,也不一定要經商。只要以任何方式幫助了其他人,你就是社會型創業者。當然,社會型創業也可以在商業界。如果你在經商,你就是在賺錢。如果你在賺錢,你做的事也對社會有利,也算是社會型創業。我們前面探討過社會型企業,它與社會型創業不同。社會型創業無所不包,也包括許多不同的事。但社會型企業只做特定的事,就是做對大家有益的事,以解決大家的問題。因此,社會型企業是社會型創業這個廣泛概念裡的一部分。社會型企業是很明確的事。
但社會型創業的好處超越了受人歡迎與讓人著迷的表象,社會型創業象徵著推動社會改革勢在必行的急迫感,以及為社會帶來永久轉型利益(transformational benefit)的潛在回報,那種為社會帶來持久又能給人帶來變化福利,讓這個領域與其中的開業者如此與眾不同。
儘管社會型創業的潛在利益,對許多推廣與資助這些活動的人而言,是非常清楚的,但社會型創業者究竟要做什麼,來產生這麼龐大的回報。這方面的明確定義,卻不是很清楚。事實上,目前對社會型創業的定義並不清楚。因此,社會型創業的概念變得包羅萬象,像一個巨大的帳篷,所有與社會利益相關的活動都能包含在內。
社會型企業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尤努斯教授曾經親手寫下社會型企業的七個原則。
七個原則的分析:
在研究這七個原則時,我們不難發現,這些聲明都與社會福利有關。社會參與可以改變人的心理,社會型企業透過社會福利活動,促進大眾的參與感,也增加了大家彼此的互動與感情。
第一個原則:「公司目標是克服貧窮,或威脅人類與社會的一個或多個問題(例如教育、健康、科技推廣與環境等),而不是追求利潤最大化。」
這個原則說明了社會型企業,是不帶任何個人利潤動機的企業,企業成立的動機,是要解決健康、教育、食物、失業、環境、供電、供水、農業、取得現代科技等領域的各種社會問題,並且藉此根絕貧窮。
在這些領域的政策管理不善,常導致社會問題,而全體人民都將成為這些錯誤決策的受害者。這些問題通常也會引發更多問題,然後隨著貧窮現象逐漸惡化,終將導致社會災難,人們最後甚至連基本需求都有問題。
社會型企業的目標,是要透過經營企業的方式,解決社會問題。社會型企業可以用兩種經營方式來解決社會問題,一種是提供產品,另一種則是提供服務。舉例來說,格萊珉達能食品公司生產添加營養成份的優格,解決貧困家庭小朋友的營養不良狀況。而格萊珉眼科保健醫院則透過提供平價的眼科治療,在醫療保健這個領域經營社會型企業的業務。
第二個原則:「財務與經濟上的自給自足。」
這個原則主張所有企業都要有財務自主能力。社會型企業的主要目的就是解決社會問題。除了處理並解決特定的社會問題外,社會型企業的目標,還包括憑藉日常營運的利潤而自給自足。而且,也要讓產品或服務的價格落在目標客群能夠接受的程度以內。
社會型企業還會為直接與間接為其工作的人,創造就業機會。公司最終將能在解決社會問題之餘,為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第三個原則:「投資人只能取回原始投資金,不會發放投資金額之外的股利。」
在社會型企業裡,創業者本身可能也是投資人,但是,因為這類企業沒有利潤最大化的意圖,所以投資人只能取回原始投資金,不會得到任何股利。
如果投資人連原始投資金都無意收回,可以和已經成功的企業,簽訂再投資合約。當然,創業者或投資人可以根據他們為公司發展所投入的時間與資源,向企業索取報酬或薪資。
第四個原則:「當投資金額還給投資人後,企業賺得的利潤,就會留在企業內部,做擴充與改良之用。」
第四項原則說明一旦投資人取回原始投資金,企業後續賺得的利潤,將會用來供業務擴張或改良使用。
社會型企業是基於創業者與投資人雙方約定而成立。根據這個原則,當所有的投資都收回後,利潤將保留在企業內部。這些利潤將會當成種子基金,用來擴充或改良營運,或在其他地方開展新的社會型企業計畫。
第五個原則:「性別平等意識與環保自覺。」
社會型企業必須有性別平等意識,並且要有環保意識。社會型企業提供男女公平就業機會環境。
‧社會型企業的目標,是確保社會中的男女兩性擁有平等的就業機會
尤努斯教授認為,以當代技術進步的程度,女性不能再依賴他人,而不進入職場。各國政府也必須確保,讓女性可以得到開發工作潛力的公平機會。為了更好的經濟未來,女性對國家發展做出的貢獻,將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尤努斯教授引用全球各國的統計數字,以彰顯女性投入職場對國家經濟活動的重要性。不同的研究結果顯示,當女性開始投入經濟活動時,比較會顧及經濟福利。
格萊珉銀行就是這個原則的一個好例子,該銀行主要借款人都是女性,她們向銀行申請小額貸款,然後自行創業,以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她們最後不只改善自己的狀況,還對鄉下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舉例來說,在沒有接受過正式教育的情況下,這些女性創業家使用格萊珉銀行的貸款,成立了與乳品、家禽以及農業相關的企業。尤努斯教授認為,未就業的女性,必須加以引導,讓她們投入國家的經濟活動中,以達到最佳的發展結果。他的這個想法,也反映在社會型企業的原則裡。政府政策與企業(尤其是社會型企業)應當修改法律結構,鼓勵女性投入經濟活動。
‧社會型企業也是有環保意識的公司
這意味著創立社會型企業的創業者,目的在解決一個社會問題,但不會製造新的社會問題。如果社會型企業製造社會問題,造成了環保災難,那麼這家企業就不能被視為社會型企業。舉個例子,如果公司的機器製造噪音污染,導致員工的工作環境不佳,而且對附近居民造成類似污染,那麼這家公司就不能被當成社會型企業。再舉一個例子,如果有一家工廠,雖然組織架構都遵循社會型企業的架構,卻因為傾倒未處理的垃圾,而污染了鄰近河川,那麼這家工廠也會立刻從社會型企業名單中除名。
第六個原則:「勞工得到與市場相同的薪資水準,但工作環境更理想。」
工作環境不能危害人員健康,而員工的薪資水準也必須比市場水準更高。
除了高出一般水準的設施,員工應該領到比照市場水準的薪資待遇。員工必須在心理上感到滿足,才能培養出歸屬感與向心力。一般來說,單單是為了更好的社會而工作這種念頭,已經是很好的激勵來源,而且能在員工間互相感染。友善的工作氛圍,也能加強良好的溝通。畢竟,社會型企業就是一個很強調集體合作以產生更好結果的架構。
第七個原則:「樂在工作。」
第七個原則鼓勵大家樂在工作。透過社會型企業的運作,投資人與創業者都將經歷一種心態的轉變。他們將能透過為大眾服務,而體驗到社會成就。快樂是在社會型企業裡非常核心的元素,卻是被傳統企業遺忘的感覺。
透過分析尤努斯教授定義的這七個原則,社會型企業經營模式的目的與形式,已經很清楚了。如果能將所有原則整合,放進一家企業,將能讓這家社會型企業,成為挑戰社會問題以及對國家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絕佳模式。
「每一個人都有解決問題的無窮能力,所以不要放棄。即使沒有成功,也不要放棄。」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博士
第一章 社會型企業與其迷人之處
什麼是社會型企業?
社會型企業就是以解決某個社會問題為營運目的的企業。通常創業者與投資人會為了解決某一個特定的社會問題,而成立一家社會型企業。雙方的合作是為了社會理想,而不是為了傳統商業模式的基本目標,也就是利潤最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
投資人可以在未來從社會型企業收回原始投資金,不過無法取得比原始投資金更多的錢。所有的利潤都將保留在企業內部,用來擴充現有的業務,或者再投資有相同問題的其他地方。
在社會中,難免有各式各樣的問題讓人生活變得很悲慘。社會型企業希...
推薦序
社會型企業已經引起想在貧窮、營養不良、醫療保健、環境以及失業等議題上,看見重大改變的人的注意。人們想知道這是不是可以相信的觀念,也想看透支持社會型企業的人所宣稱的說詞。他們想了解,社會型企業與其他社會福利領域活動的差別,以及社會型企業與傳統企業的差別。他們想知道這個聽來讓人愉悅的字眼,在生活中究竟有沒有重要性,對世界能不能造成持續的影響。而這個字眼究竟只是發明出來讓學者做無謂的細節爭辯,還是可以讓激勵人心的創業家與社會行動主義者展開行動,讓世界產生美好的巨大差異。
窮人的問題很多,也一直有幫助窮人解決問題的行動,但一直以來,都是透過政府或私人的福利計畫來進行。
關於窮人的問題,企業沒有介入,也不該介入。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不允許企業從事任何無法增加私人利潤的活動,因此,社會型企業正好提供了商業世界需要的替代選擇。它為人們開啟了一扇門,讓他們得以從事與商業活動要求相反的事,那就是專注於將福利帶給他人,並確認創業家自己並不會從中獲利。它開啟了可以持續利用市場力量,來解決大眾問題的機會。這個觀念的誘人之處在於,它將決策完全交給個人。你可以自由選擇,是要經營傳統企業,還是社會型企業,或者同時經營兩種。
我們一旦採用了社會型企業的理論架構,商業生態系統就會發生許多改變,其中以金融體系最明顯。我們將需要新的金融體系,來支援社會型企業。
學校中教授的經濟學內容必須截然不同,商學院的教師也必須教導兩種類型的企業,讓學生學習該如何經營兩種截然不同性質的企業。
我很高興地發現,許多大學已經把社會型企業,當成一門獨立課程。社會型企業中心也在全球許多大學成立,透過上課、辯論與討論等方式,促進社會型企業的普遍實施。更積極的人則主動創立社會型企業,在他們所處的社區中,將社會型企業的概念付諸實現。
對於想理解並進一步應用社會型企業概念的人而言,目前的出版品相當不足,供學生研讀的資料也一樣不夠。不過讓人振奮的是,學者與實業家逐漸挺身而出補足了這些缺漏。這些出版品將協助大家更進一步了解這個概念。
社會型企業這個主題的出版品不多,由M.F.M阿米爾‧卡許魯(Amir Khashru)所寫的這本書,是一本可喜的新作品。我很樂見他現在將原本以孟加拉文寫的書,以英文出版,我由衷地恭喜他出版本書。這本書提供很多有用的資訊,並提出許多運作的細節差異。本書不只適合一般讀者,也適合想就這個觀念進一步了解的教師、學生、研究人員以及產業界從業人員。
身為尤努斯中心(Yunus Centre)的總經理,卡許魯先生在過去數年間,與社會型企業圈子有深入互動。透過本書,他試圖分享自己的個人經驗。我誠摯地希望,本書能引起讀者的正面共鳴,並能協助強化社會型企業的風潮。
二〇一六年二月十六日
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教授
社會型企業已經引起想在貧窮、營養不良、醫療保健、環境以及失業等議題上,看見重大改變的人的注意。人們想知道這是不是可以相信的觀念,也想看透支持社會型企業的人所宣稱的說詞。他們想了解,社會型企業與其他社會福利領域活動的差別,以及社會型企業與傳統企業的差別。他們想知道這個聽來讓人愉悅的字眼,在生活中究竟有沒有重要性,對世界能不能造成持續的影響。而這個字眼究竟只是發明出來讓學者做無謂的細節爭辯,還是可以讓激勵人心的創業家與社會行動主義者展開行動,讓世界產生美好的巨大差異。
窮人的問題很多,也一直有幫助窮...
作者序
在從事有關社會型企業的案子時,我常覺得,如果這個主題有一本簡易又方便的參考書,將會方便得多。然後在某一天,我發現自己竟然開始寫了一些東西。從那天開始的無數個夜晚,我反覆進行核對與校正,把所有相關資料整理成書。在下班之後,將本書付梓的夢想,讓我能持續保持清醒,而我現在很高興地看見,這麼多晚上的熬夜終於有了甜美的成果。
當我開始寫這本書時,我滿有自信可以輕鬆完成本書。但我一邊繼續寫的同時,也開始出現了不同的新主題。我發現要妥善安排這些主題的順序,有時候還滿有挑戰性的。幸好,我和這個商業模式的關聯性與實際經驗,還是帶給我很大的幫助。我曾經在不同的研討會與設計實驗中,對學生與創業者推銷社會型企業的觀念。這些經驗讓我在安排本書的章節順序時,更能幫助到有興趣的讀者。
為了實現出版本書的夢想,我的家人、同事、朋友與支持者都義無反顧地幫助我。我要感謝我親愛的妻子塔哈米娜.艾科特(Tahamina Akter)為這本書所付出的耐心與犧牲。我也要感謝尤努斯中心的執行董事拉米亞.穆里希德(Lamiya Morshed),感謝穆罕默德.賈罕吉爾(Muhammad Jahangir),我的同事薩比爾.阿哈邁德.歐斯瑪尼(Sabbir Ahmed Osmani)與喀西.薩耶姆.賈耶德(Kazi Sayem Jayed),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的教授馬福斯.阿須拉夫(Mahfuz Ashraf)博士,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湯瑪斯.柯林-勒非(Thomas Collin-Lefebvre),以及納茲穆斯.薩基布.盧珀爾(Nazmus Sakib Rupol),還有我的童年好友穆罕默德.賈希度.伊斯蘭(Md Jahidul Islam)。
另外,要特別感謝我的導師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他同意為本書寫序,並協助審閱草稿,這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最後,我想感謝安南亞普羅卡修尼(Ananya Prokashoni)出版社的老闆默尼魯.霍克(Monirul Hoque)願意出版此書。
我已盡力在書中提出正確與相關的資訊,但也許仍有未臻完美之處。如果讀者願意指出疏漏之處,我將在本書再版時盡力補正。如果本書能啟發任何一位創業者,動手成立一家社會型企業,以解決世界任何地方的社會問題,那我的努力就沒有白費了。
二〇一六年二月十七日於達卡
M.F.M阿米爾‧卡許魯
電子信箱:amir.khashru@yunuscentre.org
在從事有關社會型企業的案子時,我常覺得,如果這個主題有一本簡易又方便的參考書,將會方便得多。然後在某一天,我發現自己竟然開始寫了一些東西。從那天開始的無數個夜晚,我反覆進行核對與校正,把所有相關資料整理成書。在下班之後,將本書付梓的夢想,讓我能持續保持清醒,而我現在很高興地看見,這麼多晚上的熬夜終於有了甜美的成果。
當我開始寫這本書時,我滿有自信可以輕鬆完成本書。但我一邊繼續寫的同時,也開始出現了不同的新主題。我發現要妥善安排這些主題的順序,有時候還滿有挑戰性的。幸好,我和這個商業模式的關聯性與...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第一章 社會型企業與其迷人之處
第二章 格萊珉銀行與社會型企業
第三章 新創業者
第四章 社會型企業設計實驗會議
第五章 社會型企業周邊的各種組織、行動與計畫
第六章 社會型企業基金
第七章 社會型企業在全球平台的發展
推薦序
作者序
第一章 社會型企業與其迷人之處
第二章 格萊珉銀行與社會型企業
第三章 新創業者
第四章 社會型企業設計實驗會議
第五章 社會型企業周邊的各種組織、行動與計畫
第六章 社會型企業基金
第七章 社會型企業在全球平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