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michael j. diamond

的圖書
爸道:影響一生的父子關係
$ 395
爸道:影響一生的父子關係
作者:邁克.戴蒙德(Michael J. Diamond) / 譯者:孫平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25-01-24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圖書介紹3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爸道:影響一生的父子關係

內容簡介

成為父親,是生命最珍貴的贈禮
解鎖親子關係中的父愛密碼
當一個「夠好的爸爸」
 
  父親是孩子一生的榜樣,更是孩子闖蕩世界的底氣——但「當爸爸」卻是男人一生最大的挑戰之一,因為許多男人不知道怎麼「當爸爸」。
 
  本書作者戴蒙德是鑽研父子關係超過30年的心理治療師,他打破了當前的教養觀,認為「當爸爸」對父子雙方的發展同等重要——不僅父親會形塑兒子,同時也被兒子形塑。
 
  那麼,到底男人要怎麼教養孩子?戴蒙德提出「夠好的父親」概念:一個能夠培養情感、全身心投入孩子內心世界、促進孩子成長的人。他也重新界定「男子氣概」:不是粗線條、暴力、陽剛,而是包含著陰性特質的成熟男性氣質。
 
  書中用生命的階段說明父子關係的變化:青年爸爸是呵護幼兒的「守護者」;中年爸爸引導成年兒子成為男子漢,允許他獨立;最後,老爸接近生命終點,父子關係又再次拉近。
 
  戴蒙德給出詳盡的教養建議,並發現子女是否出色,關鍵正在於父親。
 
  本書讓我們重新認識父親的角色和力量,是新爸爸、老爸爸都要懂、所有媽媽要送給爸爸、每個孩子都要饋贈給父親的書。
 
  在孩子(尤其是男孩)的不同人生階段,父親可以從育兒中「賺取的福利」──自身人格的逐漸成長、自身能力的逐漸完善、男子氣概的日漸充盈、對女性的逐漸看見和尊重……一個高度參與孩子成長的父親,不光可以影響和充盈孩子的一生,父親本人也會在獲得父性的過程中,逐漸成長、成熟為一個大寫的男人。——譯者孫平
 
本書特色
 
  ★坊間少見的從心理學、精神分析和發展階段探討父子關係的創新著作,令人驚艷。
 
  ★結合心理學、心理治療、親子教養、發展歷程等概念,幫助即將成為爸爸或是已經當了爸卻不知道該怎麼養育兒子、一起面對人生的男性,以及成長過程中與父親溝通有困難甚至情感受傷的男性,另一種思考方法與視角。
 
誠摯推薦
 
  王浩威 |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洪仲清 | 臨床心理師
  賴杞豐 | 家族治療師
  鐘穎 | 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依姓氏筆畫排列)
 
  對母性及母職的討論如汗牛充棟,對父性與父職的研究卻如鳳毛麟角……本書最衝擊讀者之處,在於作者提出父親並不是一個疏遠而陌生的角色,事實上,他終其一生都會同時受到自己父親與兒子的影響,從而將「父親」一詞所代表的價值觀給傳遞下去。——鐘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邁克.戴蒙德(Michael J. Diamond)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博士、臨床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師。他在洛杉磯精神分析研究院暨學會(Los Angeles Institute and Society for Psychoanalytic Studies)完成了精神分析訓練,曾被研究院評為年度傑出精神分析師,目前是該院的訓練分析師和督導。
 
  戴蒙德博士目前居住於洛杉磯並從事臨床實務。他曾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精神醫學副教授,並在洛杉磯賴特學院擔任教學和督導,在精神分析理論和技術、性別和男子氣概、養育和父親、創傷、分離和催眠等領域發表了許多文章。他的工作在國際上廣受認可,並因其寫作、教學及分析臨床實務獲得多個獎項。
 
  除本書外,尚著有《美國心靈的裂痕:在危險時代遏制破壞性的民粹主義》(Ruptures in the American Psyche: Containing Destructive Populism in Perilous Times, Phoenix Publishing, 2022)、《男子氣概及其困境:男性心理與成熟男子漢的內在矛盾》(Masculinity and Its Discontents: The Male Psyche and the Inherent Tensions of Maturing Manhood, Routledge, 2021)、《成為一位父親:當代社會、發展理論與臨床視角》(Becoming A Father: Contemporary Social, Developmental,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 Springer, 1995;與J. L. Shapiro及M. Greenberg合著)等。
 
譯者、校閱者簡介
 
孫平
 
  湖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專業學士、南京師範大學基礎心理學碩士、南京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社會學系博士後研究員(2016-2021)。中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精神分析學會(APsA)會員、國際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會(IAPSP)會員、美國加州研究型精神分析師。心理諮商專業十五年,長期與中美兩國來訪者進行雙語諮商工作,累積臨床時數超過一萬五千小時。微信公眾號「孫平的Psychology」主理人。與太太育有一兒一女,目前生活和工作於加州洛杉磯。
 

目錄

推薦序一︱勇於表達關愛,療癒你內在神聖的國王/鐘穎
推薦序二︱孩子就是鏡子,可以照見父親/曾奇峰
譯序|成為一個不退場的父親/孫平
引言

第1章  積極準備:將為人父
第2章  從出生到嬰兒期:一個父親的誕生
第3章  學步期:父親把孩子帶往世間
第4章  童年早期:父親把伊底帕斯階段的男孩領進男人的世界
第5章  童年中期:鼓勵孩子擁有掌控力、勝任力以及驕傲感
第6章  青春期:從英雄到狗熊
第7章  成年早期:在場邊指導
第8章  成年中期:男人對男人
第9章  老年期:父子角色反轉
第10章  結語:生命的弧線

致謝
註釋
 

推薦序一
 
勇於表達關愛,療癒你內在神聖的國王
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有多少為認同所苦的孩子,可能就有多少同樣困惑的父親。
 
  當工業時代將男人從土地送進工廠,商業時代將男人從工廠送進辦公室時,父子間的隔閡最終演變為嚴肅的父親議題,父不知如何教子,子不知如何敬父。迷惘最終成為了時代的通病。
  
  這個時代病的最大徵兆是無意義感,進一步衍生為職業角色的難尋、親密關係的恐懼、以及激情的國族主義認同。激進的黨派理念與強調對立的政治思想因此成為了替代的父親。
 
  現實中的父親或者當個甩手掌櫃,不管不顧;或者拒絕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只想當孩子的聖誕老公公。無論是何者,這時代的父親都被迫落入管教的兩極。其所反映的,是現代社會對父性或父親角色的認識貧弱,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
 
  不僅是民眾,即便是心理專業人員或教養專家,也不見得了解該如何成為一個男人或父親。因為對母性及母職的討論如汗牛充棟,對父性與父職的研究卻如鳳毛麟角。
 
  《爸道:影響一生的父子關係》用四次的「分離—個體化」階段詳細說明了父子關係的變化,強調了父子間「彼此」的形塑作用。我之所以對彼此二字加上引號是要說明,父子間的互動不僅是父親形塑了兒子,兒子也會同時形塑父親。
 
  這本書最衝擊讀者之處,就在於作者邁克.戴蒙德(Michael J. Diamond)讓我們明白,父親並不是一個疏遠而陌生的角色,事實上,他終其一生都會同時受到自己父親與兒子的影響,從而將「父親」一詞所代表的價值觀給傳遞下去。
 
  男人都在綿延不斷的父子關係中滾動修正,我在孩子身上看見自己,又在自己身上看見我的父親,即使父子間的職業傳承早已不如農業時代那樣普遍存在,但父子間的情感依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份聯繫常因為「男子氣概」而無法說出口,父子間的矛盾糾葛,是諮商室中常見的主題。
 
  雖然深度心理學經常用母性來形容無意識,但建立深度心理學的兩位重要人物,亦即佛洛伊德與榮格,卻都有著強烈的父親情結。他們對無意識現象的熱衷,或許矛盾地反應了他們對個人的父親議題有著必須加以解決的急迫動力。
 
  想要當個「真男人」的願望如此迫切,以至於多數男性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囫圇吞棗地緊抓有害的男性文化不放,例如校園幫派、有濃厚厭女情節的網路社群、或者父權社會的陰暗面。
 
  如果不去逞兇鬥狠,不去貶低女性,這些男性就不曉得該如何守護自己的陽剛氣質。這樣的焦慮以及書中所說的「陽具自戀」會反覆出現,直到更整合性的男子氣概能發展起來。而一個願意承認錯誤與局限,肯展現與接納自身保護性特質的父親則是重要的支持角色。
 
  但不是每個兒子都能有這樣的好父親。
 
  好險,改變與療癒自我的機會仍舊存在,人不僅可以透過學習而成長,也不需要很完美才能成為好父母。因為孩子會以其特有的方式療癒和教育父親,但前提是做為父親的我們願意被眼前的孩子療癒和教育。
 
  在男人由兒子變成一位父親的過程中,他將經歷一系列階段的變化,從孩子成為英雄,從英雄變成凡夫,如果能熬過這段被稱為「中年之路」的日子,就有機會由凡夫成為智慧老人。
 
  在這段旅程中,兒子會成為父親的嚮導。你陪伴他成長,他陪伴你走向無常。而後你會透過這一生的智慧留給他最後一項禮物,那就是,從容不迫地面對死亡。
 
  我跟許多男性一樣,並沒有一位理想父親。但我們很幸運,可以透過這本書自我教育,看見自己受傷的父性。我會把它推薦給在父子議題中掙扎的每個人,因為本書是男人療癒內在神聖國王最具啟發性的作品。
 
  希望每個父親都能勇於對自己的兒子和他人提供關愛,如作者所言,因為你的示範將使他無須激烈地捍衛自己的男子氣概。
 
  願每個在成長中備感困惑的男性都能因此成為一個成熟的男人。
 
推薦序二
 
孩子就是鏡子,可以照見父親
曾奇峰/心理治療師、精神分析醫師
 
  甲骨文中的「父」字— ,是右手持棒的形狀。《說文解字》解釋為「父,矩也,家長率教者。從又舉杖」,意思是父親即規矩,可以手持棒子對子女實施教戒。古人造字,當真是全身心投入,用極簡的筆劃就呈現了父親的主要功能,數千年之後仍令人膜拜不已。
 
  這還只是「父」字立意的表面意思。精神分析更在乎的是潛在的內容:持棒是為「舉」,表示棒子是懸空的,沒有落下;如果落下,那就是「擊」或者「打」了。一個「父親」不管以什麼理由打孩子,都是在以向孩子洩憤的方式掩蓋自己的無能──那個棒子本來是應該落在他自己身上的。時光流逝,文明也在長大。在這個已不是造字而是造AI的時代,我們知道了更多的父親的功能,以及如何才能做一個好的父親。在眾多的標準中,以下三點值得被特別關注:
 
  第一,好父親能夠看見並接納自己內在未長大的小男孩,所以他不會通過巨大的外在成就來掩蓋小男孩的弱小和無助。在他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他不害怕孩子氣的玩耍會動搖他不穩定的所謂男子漢氣概。而缺席孩子成長過程的父親就恰好相反:他們需要太多的金錢、地位和榮耀等,來彌補自己人格的發育不足。在這個意義上,孩子就是鏡子,可以照見父親人格的形狀和成熟度。
 
  第二,好父親掙脫了「純爺們」的咒語,這個咒語暗示了一種絕不存在的「物種」,即只有陽性特徵而沒有絲毫陰性特徵的人類個體。很多被詛咒的男性,用酗酒、說髒話甚至鬥毆的方式來呈現「理想化」的自我形象,而更加隱蔽的方式是,對自己的溫情視而不見,賦予健康的愛以母性的特徵而加以排斥。殊不知,真正健康而美麗的人格,一定是雌雄同體的,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藝術作品,莫過於英氣逼人的母親和溫情脈脈的父親了。
 
  第三,好父親整合了成為自己和成為父親的衝突。這在哲學上是合理的。以主體間 哲學為基礎的精神分析理論和實踐證明,當一個人成為他自己的時候,就自動具有共情他人的能力,即主體性包含客體性。所以一個男人充分成為他自己的同時,也成了一個好的父親。我們因此不會被愛撕裂,這是造物主對人類的最大恩賜,需要永遠銘記和感恩。
 
  那些「民間偏方」式的關於父親的說法,都需要被與時俱進的洞見重新審視。例如,父愛如山。這是一個比喻。作為文學描述,用比喻無可厚非,但是,如果用於描述父親的功能這樣抽象的物件,比喻的模糊性和非完全對稱性就會有大問題。父愛如山想表達的是這種愛的厚重與穩定,但也可以被意識與潛意識識別為對父子或父女雙方的重負。我不知道,有多少父親因為無法給予如山父愛而逃避,以及有多少子女同樣因為如山父愛而受傷。父愛可以是輕盈的,像漫天飛舞、香氣襲人的花瓣雨,或者餐桌邊一個輕描淡寫卻意味深長的玩笑,或者山崩地裂時真假莫「辨」的淡定從容。我這裡也用了比喻,但願兩個比喻如正反物質相遇一樣走向湮滅,從此為人之父不再沉重。
 
  還有「嚴父慈母」的刻板說法。嚴肅是對內心深處的輕佻、戲謔甚至色情的掩飾。或者說,當一個人無力把控自己豐富而激越的情感時,他就會選擇嚴肅,以不變壓制萬變。從關係上來說,嚴肅的父親幾乎肯定地在潛意識層面跟子女邊界不清,嚴肅是他在表面上採取的消除融合焦慮的措施。如果說抑鬱的母親是「無臉」(faceless),那麼嚴父就有一張恐怖之臉,可能變成子女一生無法驅散的噩夢。相信所有在臨床一線工作的心理諮詢師都會認為,這不是過於誇張的說法。
 
  再要說到責任。當做為父親的責任被過多強調的時候,愛就被淡化了。這是用低級的精神內容替代了更高級的。愛有無限寬廣的疆域,它涵蓋了責任。我們甚至可以說,愛的能力不足的時候,才用責任來補充。太多的責任感也會破壞做父親的天然樂趣,使父親成了一種職業或勞役。沒有人願意看到,父親對自己好只是在盡責而已,因為責任多少有一點強迫與無奈,而愛是全然的自願,還有著從心底裡溢出的輕鬆與歡喜。
 
  在好父親的標準中,可以再加上一條,即願意變得不一樣的父親就是好父親,因為這表示他的人格具有極其珍貴的特徵──靈活性。我會認為,讀著這本書的那個你,已經開放了自己的心門,願意讓跟以前不一樣的風雨吹進來,此時此地,你就是這樣的好父親了。
 
  本書的譯者孫平博士,是我認識多年的朋友。他是受到了非常好的專業訓練的年輕精神分析師。我現在的生活樂趣之一,就是看孫平的微信朋友圈,絕大部分內容是他帶著兩個孩子有時優雅有時瘋狂地玩耍,沒有「舉而教之」。我知道我是在鑒賞一個可以垂范的父親,因為,套用《金剛經》的句型,他陪玩的時候不像是個好父親,所以是個好父親。
 
  序寫到這裡,一個疑問在心中升起:一個男人是在有了孩子才成為父親的,這就意味著父親是孩子「製造」的,那到底誰是誰的父親呢?
 
2023年5月30日
於武漢東湖
 
譯序
 
成為一個不退場的父親
孫平/本書譯者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而我做為一個新手父親,從裡到外則充滿了無所適從。毫不誇張地說,正是邁克的這本書,讓當時的我獲得了一種穩定感和一份確信。
 
  因為全書想表達的一個中心意旨在於:一個高度參與孩子成長的父親,不光可以影響和充盈孩子的一生,這個父親本人,也會在獲得父性的過程中,逐漸成長、成熟為一個大寫的男人。
 
  這歸根結底是一次父親同孩子的相互成全,彼此成長。
 
  但是,在十五年的心理諮詢師生涯中,我也見證過太多的父親缺席和不稱職。在中國執業的那九年時間裡,我逐漸熟稔了「偽單親育兒」這個詞;在美國執業的這六年裡,我看到了太多美國孩子,尤其是少數族裔的孩子,缺少並渴望著一個父親。如果說中美兩國之間有一個最相似的家庭結構性問題,那可能就是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肉身抑或情感缺席問題。
  
  我依然記得,曾經有一位拉丁裔的青少年男孩,坐在我的諮詢室裡,看似輕描淡寫地告訴我他對自己親生父親的失望──父親和母親離婚後,幾乎很少來探望;而他一旦出現,就會情緒崩潰,哭訴自己移民美國後的生活不易,壓力太大,以至於他自己也覺得對不起孩子,因此父親在兒子面前哭泣。
 
  這位來訪者總結道:「你知道,我爸爸在我面前,比我更像一個孩子。」我想,在中國,這位父親應該可以被稱為「巨嬰」。
 
  我們當然可以諷刺、批判,乃至鞭撻這些自己都沒有長大,因此根本為孩子提供不了父親職能的「巨嬰」男性。但在我的臨床經驗中,我也發現,在這些男性的成長史中,幾乎從來沒有人好好地教過他們,鼓勵且看見過他們的成長。更讓我震撼的是,多少「巨嬰」,他們自己的父親也是缺席,或者是失功能的存在。
 
  因此缺席的父性,真的會代代相傳。導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內心懷揣著似乎怎麼也填不滿的「父親饑渴」(father hunger)。這些孩子哪怕長大以後,也會急切地希望有「師父」、「貴人」、「前輩」來帶領、來指導,甚至保護自己,但又在一次一次的理想化破滅中,感到對男性權威的失望。
 
  讀了這本書以後,你會發現:這些被守護、被指導、被陪伴的需要,幾乎全都是重要的父性職能──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這些職能不入場,那麼有些孩子終其一生都會變著戲法兒地去補償,去追尋,哪怕讓自己翻來覆去,遍體鱗傷。
 
  所以我發心要翻譯這本書,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個極重要的議題。
  
  這本書不但讓我在一定程度上學會了做一個父親,更重要的是,它也讓我明白了在孩子(尤其是男孩)的不同人生階段,一個父親自己可以從育兒中「賺取的福利」──自身人格的逐漸成長、自身能力的逐漸完善、男子氣概的日漸充盈、對女性的逐漸看見和尊重……。
 
  長期以來,父親育兒被蒙上了一層義務感和責任性。實際上,學習成為一個父親,獲得邁克所說的「父性」(fatherhood)的過程,是一個男人在與孩子玩耍、學習、交流、相互欣賞乃至崇拜的過程中,不斷修通自身,讓自己更有主觀幸福感、充實感且獲得自身生命意義的過程。
 
  你若想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那麼先把孩子頂在自己的肩膀上。
 
  另外一個非常值得一說的點是:這本書裡所說的「男子氣概」,是一種整合了女性化特徵的男性氣質。一個男人,要想成為一個不退場的父親,一個大寫的男人,那麼他或多或少要看見、整合、接納那些傳統意義上被視為女性特質的品質:連結、愛、共情、悲憫……。
 
  整合這些特質會讓男人成為一個非常在場的父親,也會讓男人看見且尊重女性(尤其是自己的伴侶),還能讓這個男人充滿著因愛和悲憫而自然生成的堅毅性和守護性。我們的力量不光來自義務和責任,它更應來自由內而外真實的愛。
 
  這本書的作者邁克・戴蒙德與我亦師亦友。在翻譯的過程中,我不斷地與他溝通,向其請教,請其澄清。雖然新冠疫情期間,我們兩家哪怕只相隔四十分鐘車程,也只能苦於在網上相見,但每一次相見我都收穫極豐。
 
  就在一週前,我們終於在洛杉磯的疫情緩和下來後,第一次線下見了面。我把我的妻子、兒女全都帶去拜訪了他和他太太。我的妻子第一次見邁克,她告訴我對他的印象──「第一次見到一個男性,帶著有如女性般的溫和」。我當時心裡想著,但沒有告訴妻子的是,其實這個領域裡很多的高手,都有著雌雄同體的特質。
 
  其實能夠走到寫譯者序這一步,我最想說「謝謝」的,是我的妻子。她直接翻譯了這本書的兩個章節,但她認為這是在我成為父親的路途上很重要的一本書,因此堅持要求不署名。在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最愉悅的體驗,就是在小咖啡館裡,和妻子兩人一同商量如何翻譯才能做到「信達雅」,如何遣詞造句才能呈現出我們深愛的中文的美,但又不失作者本意之過程。我們一起完成了這本書的翻譯。沒有她,筆譯會像我開頭說的那樣,是一個枯燥且孤寂的過程。但實際上,這個過程愉悅、辛苦,且一直被陪伴著。
 
  最後,我想用自己曾在公眾號裡寫過的一段話,來為這篇譯者序結尾。我知道哪怕不可能全然如願,也願天下人都有一個足夠好的父親,或者有一個哪怕不是父親卻也能懂你、愛你、守護你的人:「所以父親們,『活下來,活下去』(be alive and stay alive),在孩子的童年,不死亡,不退場,熬過生活的艱辛,熬過妻子從對你向對孩子的情感轉移,熬過孩子對你的親近和依附,熬過他們對你的理想化,熬過他們的憤怒,熬過他們的失望,熬過他們把你一會兒視為神和一會兒視為蟲的戲劇性起伏,最終在他們心中成為一個普通的卻深愛著他們的老男人。
 
  你還站在那裡,你還堅韌地存在著, because you are a FATHER。」
 
2022年10月13日
於加州洛杉磯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74217
  • 叢書系列:Caring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魯迅經典(套書)
作者:魯迅
出版社:好優文化
出版日期:2022-10-17
66折: $ 260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賽斯書輕導讀有聲書 第1輯
作者:王怡仁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8-11-01
66折: $ 1379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個人實相的本質有聲書第9輯
作者:許添盛主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5-06-01
66折: $ 66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夢、進化與價值完成有聲書第 5 輯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8-07-01
66折: $ 66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2025限量暢銷特典版】:淡泊一點也無妨,活出快意人生的99個禪練習!
作者:枡野俊明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18
$ 26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生命的溫暖戰歌(全新增訂版):從抗癌到立法,在逆境中堅持希望的勇氣
作者:邱議瑩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30
$ 450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出版社:方智出版
出版日期:2019-06-01
$ 260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happy.BIRTH .day
出版社:平裝本出版有限公司
$ 30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我的英雄學院 (豪華首刷限定版) 42(完)
作者:堀越耕平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3-31
$ 722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袖珍動物園1:探索臺灣大冒險(限量親簽+臺灣地理大挑戰翻翻卡)
作者:玉山故事館(張毓珊)
出版社:晴好出版
出版日期:2025-02-05
$ 277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麵包小偷5:熱呼呼的麵包車
作者:柴田啓子
出版社: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26
$ 253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NLP心理溝通術:激發自我、完美溝通、成就未來
作者:加藤聖龍
出版社:如果出版
出版日期:2025-01-18
$ 270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