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間的界線在哪裡?
當所有機率都對你不利,你會怎麼辦?
當所有機率都對你不利,你會怎麼辦?
「令人屏息的細節,引人入勝!」&「從頭到尾極具可讀性,啟發人心!」
1972年10月,一架烏拉圭空軍飛機載著一支橄欖球隊,
連同親友和機組員共45人,失事墜落在安地斯山脈。
在4000多公尺高山上,零下30度的惡劣天氣下,
忍受嚴重缺乏生存條件和資源的兩個月之後,
為了求生作出終極犧牲,兩個隊友歷盡艱險走到智利麥提尼斯鎮。
其中一人是羅貝托.卡尼薩。
這是他的故事。
◆此空難事件曾改編拍成電影《我們要活著回去》(Alive,1993),伊森‧霍克主演。
◆亞馬遜讀者5顆星一致好評,盛讚:「引人入勝的希望與勇氣之書,充滿人道力量!」、「高潔的人格和智慧贏得這場生存之戰!」
◆本書結合空難生還和行醫濟世的不凡經歷,筆觸充滿人性掙扎和道德省思,感人至深,極具啟發性!
◆另附16頁數十幀事故現場及獲救新聞資料照片,以及作者多年後與家人重回現場悼念等生活及行醫工作照片。
「在山上那七十天簡直是災難與求生醫學的速成課程,我的天職的火花變成了熊熊火焰。那是最殘酷的實驗室,我們都是白老鼠—─而且我們心知肚明。在險惡的試驗場裡,我對醫學有了新的體悟:治癒的意義就是活下去。從此以後我學到的東西都無法比擬這個卑微的源頭……我的作風就是山的作風。艱苦,毫不留情,在無情荒野的鐵砧上鍛鍊成鋼,只有一件事情重要:拚命活下去。」─羅貝托.卡尼薩醫師
1972年10月13日,載著老基督徒橄欖球隊和許多親友的一架烏拉圭空軍飛機墜毀在安地斯山脈。那段死亡邊緣的艱苦經歷促使了生還者羅貝托.卡尼薩成為世界頂尖的小兒心臟科醫師,本書是他回首那段糾心傷痛過往的動人回憶錄。
當時念醫學院二年級的橄欖球員羅貝托.卡尼薩在死傷慘重的失事現場照顧受傷隊友,明白世上沒有更幸運的人了:他還活著——為此,他應該永懷感激。當挨餓的眾人為求生存而極度掙扎時,卡尼薩扮演關鍵角色守護著生還的同伴們,最終和一位夥伴徒步越過凶險的山區去求救。
沒人想像得到發生在那種極端條件下的事故會有生還者。卡尼薩在生死之間的非凡經歷成為他後半生的觸媒。空難讓卡尼薩對自己、對人性和對生命有不同的認識和體悟,為了感念並延續死去友人的生命,他積極行醫,尤其是幫助那些被家人、醫生和醫療體系放棄的生命。
這個關於希望與決心、團結與機智的振奮人心故事,有他對空難的回憶、對生命的尊重和感激,還有一位醫生不放棄任何希望、為生命找尋出路的愛與精神,也對翻拍成電影《我們要活著回去》(Alive!)的知名故事提供了清晰的新體察。卡尼薩也獨特又迷人地穿插描述他診斷胎兒與新生兒身上複雜先天心臟疾病的醫師工作,以及在安地斯山上如何被迫作出改變人生的困難決定。卡尼薩以優雅人道的筆觸督促我們自問:當所有機率都對你不利,你會怎麼辦?
名人推薦
◆王主科│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部教授暨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
成為小兒心臟科醫師是回報社會曾給予恩情最好的方式,因為他拯救的每一條生命都可以活得很久,不會成為社會的負擔,長大之後可以貢獻人群。
◆李必昌│國立陽明大學副教授兼任台北榮總兒童心臟科主任
◆陳彥博│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
◆《出版人週刊》
世界知名小兒心臟科醫師卡尼薩講述他在山上那些生死攸關的決定,以及幫新生兒和子宮內胎兒進行救命心臟手術如何帶給焦急父母希望。在這本深富啟發性的書中,卡尼薩回顧他跟墜機生還夥伴費南多.帕拉杜越過安地斯山脈荒蕪無人區域求救的艱苦旅程中令人屏息的細節……十分引人入勝!
◆《科克斯評論》
對卡尼薩而言,從安地斯山歷劫生還,也意謂著體悟到生存和治療的真正本質。他後來當上小兒心臟科醫師,積極救治那些無助的生命,並榮耀那些再造他「第二人生」的生者和亡者。從頭到尾極具可讀性,啟發人心。
◆亞馬遜書店讀者
‧回憶錄讀者通常不知道該「相信」多少作者講述的人生。卡尼薩醫師的寫作真心誠意而且是改變人生的重大事件,我想他的看法與經歷正確無誤。──Jill Meyer
‧我給五顆星不只因為內容本身,也因為卡尼薩傳達的訊息。──Adriana Picas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