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教導所信,形塑信者》是筆者期盼多年的好書。國外推薦本書的學者包含J. I. Packer、David F. Wells、Marva J. Dawn,以及其他北美基督教教育界的主要領袖們,如:Robert W. Pazmino、Kevin E. Lawson、Klaus Issler、Linda Cannell、Perry Downs等,他們皆以well-rounded on teaching、well-grounded in Scripture、well-researched、comprehensive等字眼來稱許本書,認為它是一本必讀之作。
教會教育事工(Educational Ministry)是一門涵蓋所有教會事工的學科,卻鮮有一本著作能囊括一切必要的課題。現有的相關書籍大多為幾位學者就少數主題發揮、提供觀點的專論,此類努力的成果難免侷促一隅;書中各個獨立的單元,對讀者而言,也有點到為止的遺憾。有時單一作者的專書,往往因為篇幅有限,在聖經和神學的探討上,又難免產生引用聖經證明個人觀點的印象。但本書的兩位作者為戈登.康威爾神學院的教授,他們嚴謹地解經、探討神學,並追溯教會兩千多年的傳統。他們強調,儘管生命塑造是基督教教育的重要取向,但教導聖經仍應是教會教育的首要關注。唯有在「教導所信」的前提下,教會整體才不僅是接受教育的對象,更是有效施行教育的主體。
作者首先強而有力地回答「為何教會需要忠心從事教導與塑造事奉?」這個問題。接著他們討論教會教育的「內容」。究竟教會應該宣講與教導什麼?究竟什麼內容對基督徒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經過闡釋以後,作者再彙整聖經與教育、心理學等社會科學理論,帶領讀者思考關於「誰」的問題。教學者和學習者各自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由誰負責教導、由誰負責組織教會中參與教導事奉的人?學習者的社會文化背景會如何影響教學成果?最後,作者根據自身參與教會教育的實務經驗,提出「如何」規劃教育事工等寶貴建議。在這個關於實踐的部份,作者不僅提供方法,還探討混齡事工、崇拜聚會、整體會眾課程等內容。
筆者十分認同本書對於回歸聖經教導、形塑信徒生命的堅持,極力推薦給牧者、神學生、教會事工工作者、教師與家長們。筆者過去三年皆選用本書作為神學院「基督教教育概論」的教科書,帶領學生進行摘要與討論。《教導所信,形塑信者》實在是一本不可多得、值得研讀的好書。
在神永恆的計畫與特別的恩寵裏,台灣教會歷經了靈恩的追求、教會小組化的運動、教會合一性的連結,並回應國內外宣教的使命。當得救的人數增多,大量湧入教會,信徒又面對後現代屏棄絕對真理的諸多挑戰,教會作為一個「另類、平行」的社會群體,在重新回歸基礎、返璞歸真、重視靈修與聖經的同時,我們的教育事奉還能多做出哪些關鍵性的努力,才能幫助信徒不僅「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抵擋仇敵,還能站立得住」,更能有效地透過教導,把所信的真道傳承給後代?相信本書能給予寶貴的答案與實質的建議。我極力推薦本書!
──蔡珍莉(中華福音神學院學務長暨基督教教育專任教師)
作者序
這是一本談論教會內部之教導與塑造的書。這是來自於二人合作的成果,他們既是朋友,又是同事,過去數十年,他們曾在這些事工領域,一同學習、研究、工作和教導。本書的寫作觀點在於服事牧者和教會領袖,以及那些主要事奉內容是教導、引領、指示和塑造信徒的基督徒。
關於這些主題,目前已有很多實用的書籍,包含我們朋友最近所寫的幾本書。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促使我們在這些著作之外,還有所增添呢?
我們盼望對進行中的討論有所貢獻,尤其是那些有時會被忽略的領域。正如在這個領域的其他同事一樣,「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我們所講的也有限」。神以祂無限的智慧,並不讓我們當中任何人,具備所有關於這個領域或其他領域的洞見。使徒保羅明白他自己的知識不完全,因此他所傳講與教導的也是「有限」。所以他不准別人認為他勝過亞波羅、彼得或任何人。他勸告哥林多教會:「無論誰,都不可以拿人誇口,因為萬有全是你們的。或保羅,或亞波羅,或磯法(全是你們的)」(林前三21-22)。
保羅是與神的其他僕人一起同工的。我們賦予本書這樣一個精神。我們寫作,是與那許多曾經寫、將要寫的人成為同工,一同撰寫這些對教會生命極為重要的議題。
許多人在探討教育事工的時候,思想會圍繞著為何、什麼、如何與什麼人等基本問題。有許多方式可以詳列並組織這些問題。我們則傾向思考下列七個問題:我們為何教導?我們教導什麼?何時我們教導什麼?誰是我們正在教導的對象(以及這有何差別)?我們將要如何教導?我們將要在哪裏教導?以及最後,由誰擔任教師?
對我們來說,這七個問題中的其中幾個,在最近數十年間,並未受到應當有的重視,至少在福音派基督徒的圈子中是如此。當許多書籍所寫的內容,著重於如何教導和在哪裏教導的主題,似乎較少寫到關於由誰教導(who)、誰被教導(whom),以及何時教導的問題。更值得留意的是,大家對於為何教導的問題一直缺乏關注,更別提教導什麼的問題了。
在《一個許多膚色的國家(暫譯)》(AManyColoredKingdom,2004)這一本較早的著作裏,我們和另外一位親密的同工朋友伊麗莎白.孔德.弗雷澤(ElizabethConde-Frazier),一同觸及了這七項問題的全部或大部分。然而,我們所強調的,主要在於誰被教導的問題──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對其他問題的取向。某些書籍曾撰寫關於由誰教導的問題,但對於這個關鍵性的主題,我們相信仍有許多需要被闡明的地方。
至於「何時我們將要教導什麼?」這是一個曾在許多書中被提及的問題,但是大部分所秉持的是「生理發展」的觀點。我們在此還會另外強調「靈命發展」的議題。
本書一開始,我們用兩章來談論為何教會應該教導。儘管我們相信這個問題是一切的基礎,但許多教會領袖卻假設:這問題的答案已十分清楚,無需贅述。但情況對我們來說卻非如此。最後,我們詳述教會應該教導什麼的問題──談論在我們這個時代,最有可能被忽略的是什麼。
本書能有所貢獻的另一項重要特徵,就是我們試圖提出一個教導和塑造的畫面:自始至終都是以聖經為導向。當然,我們不敢說其他朋友與同事所寫的內容有任何不足。我們只是要強調,這是一項非常刻意的決定:從一個聖經的世界觀,嘗試用聖經的濾網,過濾所有的問題和關注的焦點。我們也曉得,儘管曾付出努力,我們還是有可能會在許多觀點上有所不足。畢竟如我們所言,我們所知道的有限。
多年前,我們在戈登.康威爾神學院(Gordon-ConwellTheologicalSeminary)的同事,新約學者肖恩.麥克唐納(SeanMcDonough)曾告訴同仁一項他所喜愛的教學策略。他不時會與學生們分享所謂的「半烘烤概念」。也就是說,他讓學生詳細觀看自己在聖經、神學方面正進行的工作,然後當他解決一個特殊問題或主題的時候,他也會不定期地告訴學生們新的進展。當我──蓋瑞(Gary)聽見肖恩描述這個策略的時候,就暗自忖度:「我所分享的所有概念,都是『半烘烤』的呀!」然後,經過更進一步的反思,我才明白這不太正確。實際上,通常我所提供的概念,更多屬於「外帶烘烤」的訂單──像準備好要賣的手工披薩,可以帶回家烘烤。
在這本書裏面,許多陳述的觀念既是「半烘烤」的,更精確地說,這些觀念也是「外帶烘烤」的另一種形式。亦即我們在此提供許多原則,並且相信這些原則在聖經與實務方面都是整全的。但我們完全能預期,這些原則如何發揮實務上的果效,將會因處境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大膽地鼓勵讀者們,書中內容只要他們認為是忠實、智慧的概念,都可以「外帶烘烤」,並且用最佳的方式來服事他們所服事的會眾。寬而深:合作的本質這本書大多來自於蓋瑞的著作,皆是以他的教材為基礎,這些教材來自於他過去十年在戈登.康威爾所教過的幾門課程。因此不論何時提到我或我的,除非另外標註,不然就是指蓋瑞在發言。但本書第八章和第九章則是例外。史帝夫(Steve)在那裏掌舵一段時間,好幫助我們渡過困難的水域,也就是那些在學習與發展方面的理論性見解。這兩章所有提及「我」的部分,都是來自於史帝夫。
如果說寬度主要是蓋瑞的工作,史帝夫則主要負責讓討論更加深刻。史帝夫徹底檢查書中每一部分,在任何必要之處做出修正,增添各部分的細節,有助於讓整幅圖畫被填滿。除了學習與發展這兩章之外,史帝夫的聲音主要出現於「註腳」、「計畫與實踐的問題」中,以及每一章結尾的「進深研究資源」。這種合作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們的熱誠、恩賜,以及我們一貫的同工模式。蓋瑞喜愛架構東西;史帝夫則喜愛細節。蓋瑞研讀聖經,並且從歷史神學、聖經神學和實踐神學的層面來閱讀選文;史帝夫研讀聖經,而且幾乎閱讀所有印行之作!蓋瑞喜愛詩歌、首字母縮略詞與字母離合詩;史帝夫則偏好意義深奧的字詞。蓋瑞喜愛籃球;史帝夫喜愛國際足球。這是我們第二本書籍專案,依然非常感謝神使我們能再次成為彼此合作的夥伴。
本書每一章都以三個特殊資源作結。首先是「默想與敬拜的詩歌」。蓋瑞這些年寫了大部分的歌詞,而且它們是為了用熟悉的詩歌曲調來唱的。這些詩歌的選用,是為了提供一個機會,讓讀者能跟隨該章的神學與實踐教材來唱詩歌。我們邀請讀者誦讀或唱出這些歌詞,親自思考它們的字句,作為對該章散文教材的一種詩歌回應。請自由使用這些詩歌於小組或會眾崇拜中。
我們也已經替每一章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邀請讀者暫停一下,深入反思在閱讀這一章後,神要他們深思的部分,尤其需要考慮在現今與未來的事工處境中,如何能有明確的計畫與實踐。當我們決定在每一章最後謹慎地列出進深研究書目的時候,我們很樂意假設像老師這樣關心成長的人,將會更深入去研讀我們所提供的多元主題。(節錄自本書作者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