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是海外打工度假,
他卻在APPLE、Burberry、AllSaints……等品牌工作!
讓湯姆來告訴你,
打工度假不是只能在果園、農場、餐廳……
你可以擁有更好的!
面試實戰經驗,精彩倫敦體驗,
橫跨留學、工作、生活,
倫敦教給他的三年,跟別人都不一樣。
★在倫敦工作的他教你——
面試在收到通知時就開始了
履歷隨時帶在身上,抓住每一個機會
★在倫敦讀書的他教你——
學會批判性思考,才能寫出好報告
畢業論文,不管教授還是題目都要慎選
★在倫敦生活的他教你——
租房子之前,務必事先檢查
生病了怎麼辦?事前有繳健保費通通免驚
夢想推薦—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署長 羅清水
作者簡介:
湯姆(Thomas Chu)
在美國度過童年,卻因為留學與打工度假而愛上英國。在這趟英國的旅行中找到自己,不因旅途中的風景,而因旅途中遇見的人。
曾任職於英國倫敦 AllSaints、Burberry、APPLE……等公司。熱愛旅遊、足球與下午茶,經營部落格「湯姆自己講」,用攝影與文字記錄著旅遊和對異國文化的觀察。現居台北,不定期前往各地旅遊。
座右銘:Live to the limit and love it a lot.
「湯姆自己講」網站:
https://monologuebytom.net
「湯姆自己講」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onologuebytom/
章節試閱
在倫敦,學問,沒有對錯
「英國式」報告帶來的震撼教育
「學術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用這句話來形容英國的學術界,我想是適合的。這裡不會因為你的意見跟教授相歧而得到較低的分數,教授看的是你思考的脈絡,與有力的分析或舉證。
如果要用四個字來形容英國研究所的上課方式,那大概是「自主學習」吧!學校大多科目的評分標準裡,60%是考試成績,40%是作業成績,而沒有考試的科目則是上台報告與作業成績的總和是100%。在這裡沒有任何出席成績,也代表教授並不在意你有沒有來上課,也不在意是不是所有學生都投入這門課程,他教導的課程是給想學習的人來。
討論課,從辯論中激盪出知識
討論課程中,教授會事先提供下一週的討論主題與個案探討文章,除了文章本文之外,還會列出約五項書單,內容是不同的學者對於該主題所提出的論點與主張。下一週上課時,教授會直接開始丟問題給同學們思考,也都是關於個案文章中的問題,例如:「為什麼同樣的品牌同樣的行銷策略在A國家賣得嚇嚇叫,卻在B國家乏人問津?」、「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可是你這樣做不是會導致更大的風險嗎?」等。
這樣一來一往的腦力激盪,不只是教授與學生的對話,很多時候更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鋒,教授只是主持人的角色。積極主動的學生,不需要教授點人發言,就會主動舉起手發表意見、參與討論。沒有準備功課的同學,雖然坐在教室裡聽大家激烈的辯論,卻像鴨子聽雷,甚至連個案討論中的故事都不是很清楚。這一切的討論過程,不佔任何學期成績、沒有任何分數的評比,學習與討論是自主的行為。
講堂課,從提問中發現教授的寶藏
在眾多學生一起聽講的大講堂課程中,教授一張又一張投影片地播放,彷彿是預錄好的節目,每一學期重複類似的教學內容,一上課教授就滔滔不絕得講個不停,下課後學生們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人,沒有隨堂考,更不用改考卷。乍看之下,會讓人誤會教授滿容易當的,而且學生還更好當。
直到有一天,教授上課講到網路行銷的市場分析方式,我聽了既好奇又疑惑,下課後我上前詢問教授,想請他解釋其中的奧妙時,我彷彿挖到了寶藏。教授用充滿熱情的眼神開始與我分享除了上課講的方式,另外還有哪幾種不同的分析方式,像是A學者在2006年A篇學術期刊中有更詳細的解釋,B學者卻在2009年B篇學術期刊中有不一樣的見解。
我這才知道,教授的學識淵博,不只在過去的理論中存活,而是持續跟隨現代環境不斷進化。新文章、新研究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教授在閱讀新文章之餘,還必須對照過去經典的學術聖經,比較並選擇授課內容。除了平常授課,教授還需定期發表新的學術文章,並不是想像中的那般遊手好閒。
首次報告滑鐵盧,只獲得40分!
在英式教育裡,作業與報告有固定的規矩與格式,主要講求報告內容「言之有物」與經過「反思和批判」的學術引用。相較於台灣的大學生常常將網路維基百科複製貼在報告上,英國的報告嚴禁任何抄襲嫌疑,甚至有專業的電腦軟體偵測你的內容與其他公開文章的相似度,精準程度非常高,連哪一段、哪一句跟市面上現有的哪一篇文章雷同都可以逐一挑出。當系統偵測相似度超過30%時,此學生就有可能被學校約談,詳細討論報告的原創性。
無條件入學的我,此生第一次碰到這種「英國式」報告。對於其他歐美學生來說,這是高等教育中必備的能力,他們早已習慣這樣的寫作模式,不管是如何分辨學術文章的可信度與影響力,或是該去哪裡尋找學術文章,都已經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身為有名望的高等教育研究所,我的學校當然也默認每位學生已有這項寫作基礎,所以不會特地為此開班授課。
開學後的第一份報告,就是3000字的「組織行為學」報告,由第一堂課戴著黑框眼鏡,搭配馬汀皮鞋的羅教授批改。第一次的報告令我非常緊張,因為相較那些在語言先修課程就已經有經驗的同學們,我真的是個菜鳥。我上網查了好多資料、閱讀無數網頁的教學後,才大略明白此種寫作的技巧與精髓。為了這第一篇報告,我下足功夫再三修改、訂正,心想:「我第一篇青澀的英式文章,就算沒有高分至少也有及格吧!」
然而成績一出來,我當場愣在電腦螢幕前,「組織行為學」的羅教授竟然只給了我40分,簡直晴天霹靂。我以為,英文檢定考得比入學門檻還要高,應該就沒有什麼語文上的煩惱了,沒想到這才是危機,其他有進修語言先修班的同學們,多半拿到不錯的成績,可見有事先補強語文不足的地方果然還是有差。
虛心求教,學會批判與思考
既然有不足,那我也乖乖的虛心向學了。某一天,我趁課後的閒暇時間,到羅教授的辦公室門口敲門拜訪,剛好羅教授不忙,讓我進門。我向他敘述成績的事情,並將作業的原稿遞給他,他花了將近兩分鐘大致閱讀了我那3000字的文章,並馬上指出我文中的問題,說:「你文章的內容少了反思與批判(Critical Thinking),這些學者的觀點我都很清楚,但你自己的觀點呢?你支持哪一個觀點?為什麼?又有那些例證能夠支撐你的觀點?少了這些,這篇文章是沒有核心與主軸的,我看到的只是一片模糊。」
羅教授的每一句話都針針見血,除了指出文章中待加強的部分,也同時強調,在學術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因此不會因為你的意見跟教授相歧而獲得較低的分數,教授看的是你思考的脈絡,與有力的分析或舉證。哪怕是跟教授的意見相反,只要講得頭頭是道,背後也有眾多學術界的佼佼者撐腰,這樣的文章照樣是個漂亮的作品,反而內容中錯別字與文法上的缺失,被扣的分數只有一丁點而已。
這天殺的第一份報告給了我一個教訓,不能因自己英文能力而大意,也同時警惕我,雖然倫敦有新鮮有趣的活動誘惑著我去體驗,但認真讀書畢業才是我的「基本目標」。無條件入學的我,是否畢業的那一天也可以無條件的穿著學士服把帽子拋向高空呢?請繼續看下去。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第一份報告繳交的時間比較早,沒有影響到其他作業的報告品質。我乖乖地買了幾本關於學術寫作的書,並向同學們請教寫作技巧,寫著寫著也就慢慢上手了。
在倫敦,學問,沒有對錯
「英國式」報告帶來的震撼教育
「學術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用這句話來形容英國的學術界,我想是適合的。這裡不會因為你的意見跟教授相歧而得到較低的分數,教授看的是你思考的脈絡,與有力的分析或舉證。
如果要用四個字來形容英國研究所的上課方式,那大概是「自主學習」吧!學校大多科目的評分標準裡,60%是考試成績,40%是作業成績,而沒有考試的科目則是上台報告與作業成績的總和是100%。在這裡沒有任何出席成績,也代表教授並不在意你有沒有來上課,也不在意是不是所有學生都投入這門課程,他教...
作者序
你可以說這是一個留學與打工度假的故事,我也可以說這是一趟「偉大的旅程」。
我不是巨人、更不是偉人,頂多只是一個熟悉倫敦的B咖。但希望透過我的分享與借鏡,給予你一股原動力,讓自己活得比我更精彩。
序
這本書我獻給了母親。並不是因為我不愛爸爸,或比較愛媽媽。而是我在倫敦的時候,爸爸幾乎每個週末都會固定時間跟我聯絡,更新生活近況。反而媽媽像一個好朋友,跟我在LINE通訊軟體裡面偶爾聊天打屁說笑話。媽媽都沒有真的關心我在倫敦做了什麼事情,但我也知道媽媽這麼做不是不愛我(對吧?……媽),每個人給的愛本來就不一樣。
如同愛,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也不一樣,你可以說這是一個留學與打工度假的故事,我也可以說這是一趟「偉大的旅程」。
把出書的事告訴來自義大利的同事,他告訴我:「“偉大的旅程”(義大利文Gran Turismo)這個詞彙,是源自18世紀時,20多歲成年禮後的年輕人,啟程前往歐洲各地開眼界的學習之旅(educational trip)。」聽完他這麼說,我微笑了。沒想到過去時代的偉大旅程在現代還適用,還跟我的經歷不謀而合。
透過這本書,我把我的倫敦故事獻給我的母親,告訴她倫敦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也同時將我的故事告訴你/妳們。
跟我經營的部落格「湯姆自己講」不同的是,這本書比較像是幕後花絮、心路歷程、CD唱片附錄的B-Side、Demo版歌曲。希望透過我在倫敦的成長經歷跟讀者產生共鳴,讓你回想過去的自己、檢視現在的自己、或甚至啟發一趟未來屬於你自己的「偉大的旅程」。如同我的部落格風格,這本書是我個人的出國經歷,文字的出發點來自我個人的眼光看法,並不代表現實狀況永遠一定如此,但這種無法預知的未知數才更讓人生值得期待,不是嗎?
牛頓曾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
我不是巨人、更不是偉人,頂多只是一個熟悉倫敦的B咖。但希望透過我的分享與借鏡,給予你一股原動力,讓自己活得比我更精彩。那樣我就可以學牛頓說:「站在B咖的肩膀上,你也可以成為A咖!」
湯
你可以說這是一個留學與打工度假的故事,我也可以說這是一趟「偉大的旅程」。
我不是巨人、更不是偉人,頂多只是一個熟悉倫敦的B咖。但希望透過我的分享與借鏡,給予你一股原動力,讓自己活得比我更精彩。
序
這本書我獻給了母親。並不是因為我不愛爸爸,或比較愛媽媽。而是我在倫敦的時候,爸爸幾乎每個週末都會固定時間跟我聯絡,更新生活近況。反而媽媽像一個好朋友,跟我在LINE通訊軟體裡面偶爾聊天打屁說笑話。媽媽都沒有真的關心我在倫敦做了什麼事情,但我也知道媽媽這麼做不是不愛我(對吧?……媽),每個人給的愛本來就不一樣...
目錄
006 作者序-獻給我的母親
Chapter 1 求學,初到倫敦的目標
010 一切歸零,從「心」開始
016 在開始學習之前,先開始玩!
022 不只歸零,根本負一
028 我的同學,來自世界各地
032 我為什麼選擇倫敦?
036 在倫敦,關於學問,沒有對錯
042 學校排名的迷思
047 所有研究生的終極大魔王
052 學英文這檔事
057 畢業,開啟另一段旅程
Chapter 2 工作,求職與面試的挑戰
064 山不轉路轉
067 第一波面試經驗
071 打鐵趁熱,繼續出發
075 現在,我是服裝師
080 再回倫敦,重新啟航
085 迎接Outlet觀光潮
090 陷入求職困境
094 出發,我也想當蘋果人
098 決戰前,也找好備案
104 身分特別的「電腦醫生」
108 在蘋果工作的日子
Chapter 3 人,記憶裡最美的風景
114 學生時期的好友們
120 可愛的店花同事Lili
124 最好的朋友帕美拉
128 那些短暫相處的室友們
134 在倫敦,我也有家人
138 來倫敦玩的空姐Pamela
144 嘻笑歡鬧的倫敦桌遊社
149 來自台灣與日本的訪客
154 髮型師與咖啡店店員
Chapter 4 生活,體驗倫敦的細節
160 準備落腳西倫敦
165 讓人傻眼的租屋倒霉事
168 首次英倫聖誕節
173 在倫敦迎接新的一年
178 不!我一點也不想參觀急診室
182 一場病與一段美好的友誼
186 湯米的週三咖啡館
190 倫敦式的飲食文化
196 離開之後會想念的:倫敦地鐵
201 離開之後會想念的:足球
205 離開之後會想念的:那些漫遊歐洲各大城的日子
210 離開之後會想念的:教會
214 離開之後會想念的:英式下午茶
218 那些倫敦人教我的事
222後記1 選擇自己的模樣
226後記2 提筆,你也該開始了
006 作者序-獻給我的母親
Chapter 1 求學,初到倫敦的目標
010 一切歸零,從「心」開始
016 在開始學習之前,先開始玩!
022 不只歸零,根本負一
028 我的同學,來自世界各地
032 我為什麼選擇倫敦?
036 在倫敦,關於學問,沒有對錯
042 學校排名的迷思
047 所有研究生的終極大魔王
052 學英文這檔事
057 畢業,開啟另一段旅程
Chapter 2 工作,求職與面試的挑戰
064 山不轉路轉
067 第一波面試經驗
071 打鐵趁熱,繼續出發
075 現在,我是服裝師
080 再回倫敦,重新啟航
085 迎接Outlet觀光潮
090 陷入求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