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瑜伽,從腳底往上穿越身體至頭頂、從海底輪到頂輪,
活躍與轉化影響我們至深的生命之源。「身體與心靈是互相映照、彼此反射的鏡子,提亞斯不偏不倚地將我們今日所知的解剖學與能量體的剖析融為一體,他的多年經驗賦予本書不容置疑的權威性。」
──托馬斯‧邁爾斯(Thomas Myers),《解剖列車》作者
「提亞斯‧里托是東西方之間的一座必要橋樑。他精通瑜伽修習、冥想以及西方解剖學,並藉此深入探索存在的奧秘、發掘出他在本書中所分享的智慧。」
──羅德尼‧宜(Rodney Yee),《走向平衡》作者
我們練習瑜伽的理由或許不盡相同,然而,在花了相當的時間「做瑜伽」之後,便會開始瞭解,那不僅僅是關乎身體,還關乎心智,更關乎心─靈的神秘力量:「能量精微體」,這是每個人身體裡無所不在、精細微妙的奇奧能量;而能量精微體的活化及平衡,讓我們不僅僅能在物質層面感受到改變,還能讓我們突破自我局限、轉換意識,達到靈性欣喜的境界!
本書作者即是藉由印度神話與瑜伽哲思、阿育吠陀及佛學智慧、解剖學、氣脈及脈輪、顱薦椎療法以及創傷治療等「工具」,對身心進行了一場具體且深入的勘察,幫助我們理解身心的相互連結性,也帶著我們透過一個個的呼吸、一次次的感知,卸下層層包裹的意識外殼、同時激活能量精微體,回到明晰且透徹的覺醒之境。
作者簡介:
提亞斯.里托 Tias Little
提亞斯‧里托集結了多年來研究古典瑜伽、梵文、佛學、解剖學、按摩法、以及創傷治療之大成,並於其深具活力與原創性的教學風格中冶為一爐。提亞斯是北美地區首屈一指的瑜伽教練之一,為許多主要的瑜伽會議與機構提供進階的加強課程,包括《瑜伽雜誌》(Yoga Journal)會議、克里帕魯瑜伽與健康中心(Kripalu Center for Yoga and Health)、斯雷茨機構(Esalen Institute)、以及歐米茄研究所(Omega Institute)等等。
提亞斯在一九八四年開始學習艾揚格瑜伽,一九八九年住在印度邁索爾時,在帕塔比‧喬伊斯(Sri K. Pattabhi Jois)的指導下開始學習阿斯坦加流動瑜伽。
提亞斯身為一位有執照的按摩治療師,在顱薦椎治療法上接受過深入的訓練,他的施行與教學師承愛達‧魯爾夫(Ida Rolf)、摩謝‧費登奎斯(Moshé Feldenkrais)、以及湯瑪斯‧漢納(Thomas Hanna)。一九九八年,他取得聖達菲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的東方哲學碩士學位。
此外,提亞斯也是聖達菲般若瑜伽(Prajna Yoga)學校的創辦人,並與他的妻子蘇莉亞一起在該學校主辦全年的靜修、工作坊以及教師訓練課程等活動。他也透過YogaGlo提供線上課程,並在世界各地教授瑜伽。有關提亞斯的更多訊息,可至www.prajna yoga.net網站查詢。
譯者簡介:
林資香
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學士,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廣告碩士,曾任職於廣告公司與航空公司,目前為文字工作者,專職翻譯、編輯與寫作,譯著涵蓋心靈成長、瑜珈、傳記、哲學、歷史、商業等領域,包括《西藏禪修書》、《西藏心瑜珈2》、《與靈共存》、《希望之翼》、《什麼樣的業力輪迴,造就現在的你》、《我嫁到不丹的幸福生活》、《昆達里尼瑜伽》、《我還記得前世》、《不只小確幸,還要小確「善」!》、《哈佛醫學專家的老年慢療八階段》、《哲學的故事》、《改變世界觀的20個偉人和100本書》、《爆買帝國》等書。
聯絡信箱:thlin.28@gmail.com
章節試閱
從腳開始
從海底輪到頂輪的旅程
我向所有先祖導師們的蓮花足(lotusfeet)致敬,
喚醒並展現本身的歡喜之情。
示現為無與倫比的弄蛇人(濕婆),
為了消弭生死輪迴(saṃsāra)的有毒妄念。
──《阿斯坦加瑜伽祈禱梵唱》(AṣṭāṅgaYogaMantra)
在我生活的美國西南部,美洲原住民沿著里奧格蘭德山谷(RioGrandevalley)建立家園的歷史十分悠久。在早期定居此地的阿納薩齊(Anasazi)原住民信仰系統中,相信人類起源於地球底層的子宮;這趟通往地球表面、往上跋涉直到出生與生命出現的旅程,即可看成是人類靈魂的遷徙過程。另一個從普韋布洛(Pueblo)部落起源的神話,則與瑜伽系統內經由脊柱中心移動的旅程有著顯著的相似性。轉換變化的主題比比皆是,從黑暗到光明、從無生命到有生氣、從粗略到精微、從深度到表面。
在美洲原住民的傳說中,地球是一切生物的母親與始祖。大地穴儀式(kivaceremony)(這些地穴是神聖而宛如子宮般的地下空間)即暗示了這一點,薩滿巫師、占卜先知以及普韋布洛族人在這項儀式中都會爬下一座木梯,進行祈禱、沉思、神交。阿納薩齊族人的「地球是生命起源」的神話,在一九三二年於越南舉辦的一場有關昆達里尼瑜伽心理學的研討會上,又被卡爾‧榮格(C.G.Jung)提出重述,並將這個美洲原住民創世的神話拿來與脈輪的順序與進展相提並論──後者始於固著土地的海底輪之內的骨盆,一直往上來到頭頂的頂輪,宛如在各式祈願梵唱中對聖哲帕坦加利(Patañjali)的頌讚,被描述為「一千個白光耀眼的頭」大放光明。
﹝在﹞普韋布洛的神話中,說到人類是從地球遙遠地底下的一個漆黑山洞中生成的……在經歷了冬眠與絕對黑暗、宛如昆蟲般的存在後,他們找到一根像梯子般的藤條,可以往上攀爬並來到第二個洞穴的地面;接著,他們繼續往上爬,來到第三個洞穴……最後他們爬到第四個洞穴……洞穴的開口就在地球的表面……他們學會創造出輝煌燦爛的光芒,並從其中創造出太陽與月亮。
這個故事是從地球內部、潛意識、洞穴狀的中心上升,一直到創造、誕生以及意識的出現,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式想像透過脈輪逐步往上提升,亦即從腳底到頭頂的覺醒狀態。脈輪就像美洲原住民神話中的洞穴一樣,是往上移動的過程中轉變、過渡的所在。在阿納薩齊的神話中,藤條或梯子(梯子象徵著心理與靈性轉變的原型)是往上攀爬的工具,在阿納薩齊神話中這種用來往上爬出深淵的植物,與脊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瑜伽傳統中比作植物的莖或桿。那座梯子則類似通過身體的中心軸,而瑜伽修行者認為這條中心軸是從固著於土地的尾骨通往頭骨內之天空的主要途徑。
地球是這趟旅程的起點,也是一切萬物出生的發源地、最初的源頭、子宮,而最後,萬物也會回歸於此。透過脈輪,從地下開始、進入地球表面、沿著縱軸前進的移動,就像植物幼苗鑽出地面、身體的骨頭向上成長豎起、史前巨石陣(Stonehenge)直立的龐然巨石或是昂然吐信的眼鏡蛇,人類心靈經由垂直提升而得以演變發展。
◎練習一攤屍式(Śavāsana),零的起點
攤屍式即屍體的姿勢,通常在瑜伽練習課程結束時進行;然而,我經常以攤屍式開始我的課程,因為這個姿勢可以讓學生放鬆身體、清空肌肉張力,並藉由地心引力讓身體的重量落入地底。攤屍式是一種身體被完全支撐著、以水平方式置放休息的姿勢,讓深刻的靜止與平靜可以滲透內在。最後,攤屍式中的放手,指的並非肉體的死亡、而是一種精神上的死亡(摩訶三摩地mahāsamādhi),受限於個人身分認同的所有自我痕跡都會消失,讓人得以體驗到廣闊無垠與和平的感受。
首先,仰躺在柔軟但有穩固支撐的地板上,深呼吸幾次,讓骨頭的重量落入地板;接著,落入地板之下的地面;讓器官的重量往下沉,就像樹葉落入冬季池塘的底部。想像血液與呼吸沉澱到身體的後背,讓皮膚沿著地板延展開來,使得後背的皮膚可以與地板完全接觸。讓後方骶骨的重量以及後方頭骨的重量都落入地板以下。將空氣吸入後方的肋骨,並感受這股氣息沿著地板擴展、延伸。感受你的普拉納之皮囊(普拉納的虛幻之皮囊,prāṇa-maya-kośa),自問,「累嗎?感覺浮腫嗎?不安、沉重或者心煩意亂?有任何明顯可觸知的疼痛嗎?」審視自己的身體是否有任何細緻入微的感覺,亦即,注意神經、血液或筋膜中是否有任何的刺痛或悸動。藉著發展出對最細微感覺的敏感度,你將得以與能量精微體發展出協調一致性。停留在這個姿勢十分鐘,再緩慢地滾動到側邊起身。
以雙腳作為轉變的門戶
對於用雙足行走、以腳踩踏地面塵土的人類來說,整個在陸地上行走的歷史都涉及了遷徙與轉變──不斷地在移動。在美國西南方的美洲原住民文化中,部落人民會從一個聚落奔波數英哩去到下一個聚落;在印度與西藏,前往神聖位址的朝聖活動也都涉及了艱苦的長途跋涉。依《聖經》故事所述,穿越沙漠的旅程意味著一場集體的出走,一趟逃離專制權力與有限心靈束縛的遷徙。而以人體的結構來說,足底的表面與地表相接,正是人體進化的起源。
一趟訓練有素的旅程,通過能量精微體中迷宮般的航道(經由骨骼、組織、細胞、荷爾蒙分泌物),必然以雙足為起點。有鑒於我們今日活在一個人們居無定所、節奏飛快、高度流動的社會,透過雙足建立起一種腳踏實地感可說是彌足珍貴。透過腳的骨骼與結締組織所產生的穩定性與支持度,有助於調節神經系統、促進循環、改善呼吸。身體基礎的往下紮根,有助於我們在面對困難時(不論是支離破碎的家庭、健康的危機、失敗的婚姻或是搖搖欲墜的經濟狀況),都能沉著以對。為達此目的,瑜伽中的站姿可幫助我們建立起耐力、穩定性,以及剛毅果斷的決心。
◎地球主要的組成元素:五行
在印度、中國以及日本的內在藝術中,人體是元素力量的合成物;也就是說,人體的骨骼、皮膚以及分泌物都是由組成自然界的相同原料所合成。脈輪源自與每個人體中心相關的元素,而腳則與「土」這項基本元素有關。《鷓鴣氏奧義書》(TaittirīyaUpaniṣad)中充滿歡欣鼓舞之情的段落,想像與雙足及骨盆有關、從純粹意識到堅固土地之物質的連續源起:以太(space)出於我(ātman),風(air)出於以太,火出於風,水出於火,地(earth)出於水,植物出於地,食物出於植物,人出於食物。
在此能量精微體的探索過程中,我們將提到這五項元素的生理機能,以及它們與脊柱、內部器官、內分泌腺體的關聯(參見圖1.1)。
本章將檢視我們的腳如何成為身體這座殿堂的基礎。瑜伽練習的挑戰,類似建築師或工程師所面對的挑戰,首要之務就是奠定好基礎。從結構上來說,腳不但支撐著身體,更是無數氣脈與經絡通道的源頭。腳底從下方支撐所有的身體系統,以姿勢位置來說,腳支撐著所有承重的力量;腳上二十六塊骨頭的排列,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在腳之上所有結構的平衡,腳踝與腳的變形會造成上方結構的彎曲、扭轉以及旋轉。考量到腳就站在整個身體的下方,我們會看到理解腳的動力變化是多麼地重要。因此,瑜伽的第一項挑戰,就是重新學習如何站立。
腳就像樹根
在內在藝術中,發展出腳的心智是重要訓練的一部分。一位瑜伽導師的首要挑戰之一,便是鼓勵他或她的學生將覺醒與結構完整性帶入他們腳(亦即身體的主根)的微小骨骼及韌帶之中。人體就像一棵樹,這是瑜伽中最古老的比喻之一;在這個樹的隱喻之中,腳趾與腳滋養身體的方式,與樹根從地底吸取水分、養分、礦物質以供給樹幹、樹枝、樹葉生命力的方式相同;接著,脊柱反過頭來支持手臂與手的成長,就像樹幹支持著樹枝與樹葉。最後,腳的根部藉由間接地提供支撐予肺部(細支氣管)中微細樹枝狀結構與樹葉般集簇的肺泡,也幫助了普拉納之息的代謝。
腳的眾多小骨骼有助於在身體基部適當地分配並支撐整個骨架結構。許多小韌帶與肌肉的網絡分布附著在腳的骨骼上,就像榕樹繁茂的根部;腳上的許多肌腱與韌帶也會提供站立、行走以及跑步時的穩定性與適應性。
藉著透過雙腳來建立起多方面的根部系統,包括伸展足底筋膜、延展蹠骨、擴展腳跟、抬高足弓,我們可以為全身提供一套有架構的組織。
◎樹式
在所有瑜伽姿勢中,樹式(vṛkṣāsana/treepose)是獲取專注力的典型姿勢。為了達到苦行(tapas)或靈性生命力的目的,眾所皆知,瑜伽修行者甚至可以樹式站立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之久。山式(tāḍāsana/mountainpose)有著類似的意義。艾揚格(B.K.S.Iyengar)在《瑜伽之光》(LightonYoga,臉譜出版,二0一九年)這本對於瑜伽姿勢的開創性典籍中,頭兩個姿勢就是山式與樹式。
樹式所代表的關鍵歷史意義之一例,描繪於「恆河降凡」(DescentoftheGanges)這幅浮雕上,那是一個雕刻於整塊巨石上、長達九十六英呎長的故事。這座巨石浮雕是座落於印度南部瑪瑪拉普蘭(Mahabalipuram)的世界遺產,創作於十七世紀中;其中關於宇宙的場景,與生命的起源有關。許多人物圍繞著恆河彷彿從天而降、往下流動的河水(以岩石中的天然裂縫呈現,令人聯想到人體的中央通道);而在這條賦予生命的河流源頭處,有一位以樹式站立的瑜伽修行者。這位浮雕上的苦行人物枯瘦到肋骨都突出來了,給人一種是他舉起、支撐住整座山的錯覺,因而使所有河流之母──神聖的恆河,得以暢流無阻。在瑜伽中,有鑒於樹式古老而單純的力量,我們可以視之為支撐起整個哈達瑜伽傳統的基礎。
從腳開始
從海底輪到頂輪的旅程
我向所有先祖導師們的蓮花足(lotusfeet)致敬,
喚醒並展現本身的歡喜之情。
示現為無與倫比的弄蛇人(濕婆),
為了消弭生死輪迴(saṃsāra)的有毒妄念。
──《阿斯坦加瑜伽祈禱梵唱》(AṣṭāṅgaYogaMantra)
在我生活的美國西南部,美洲原住民沿著里奧格蘭德山谷(RioGrandevalley)建立家園的歷史十分悠久。在早期定居此地的阿納薩齊(Anasazi)原住民信仰系統中,相信人類起源於地球底層的子宮;這趟通往地球表面、往上跋涉直到出生與生命出現的旅程,即可看成是人類靈魂的遷徙過程。另一個從...
推薦序
序言/理查‧弗里曼(Richard Freeman),著有《瑜伽之鏡》(The Mirror of Yoga,2010年)
我頌讚芭華妮(bhavānī),她的身體是甘露、示現為歡悅;在一串六朵蓮花的盡頭,她歡欣鼓舞地閃耀著勝利的光輝。帶著太陽主線(suṣumnā)散發的耀眼光芒,她融化了甘露之月、飲盡其光。──商羯羅(Śaṅkarācarya)的《芭華妮頌歌》(Bhavānī Bhujaṅgam),第一節
瑜伽中的能量精微體,不僅是身體最佳功能與校準的秘訣,更是感受快樂、愛、理解以及良好關係的關鍵。我們的身體是多麼地精巧、微妙、不可思議!有的時候,身體會融入純粹的意識之中;其他時候,身體則會機械化、快速地完成日常生活中無數的大小事。而能量精微體往往會表現於諸神、女神、脈輪、鮮花、令人驚異的動物以及神話的範疇之中,藉由能量精微體矛盾的循環與明亮的甘露之海,輝映心智及現實的本質。我們必須謹記,精微意味著神秘、無可精簡、細膩以及精緻。深入細察精微的事物,往往會讓我們暫停當下的思維過程、進入一種開放探索與驚異不已的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能量精微體,因為我們都有身體,也有心智。透過心智,我們能記住及識別各種意象、符號與標籤,並將這些組織成經驗,種在感覺領域中開放、光輝燦爛、不帶偏見的樹上;我們推敲這些符號、標籤、想法所代表的意義,並對照重要的興趣、需要、希望以及恐懼。當我們思考著意識、上帝或時間之類的精微事物,我們的心智會為這些所有的事物創造出一種象徵性的代表,並像物體般以不同的關係來安排它們。由於心智擁有這種似乎源源不絕之創造象徵的力量,我們對於自己與他人的經驗與想法,可能相當地不平衡、有偏見、悲慘而痛苦。老實說,我們的能量精微體大部分時候都有點兒悲慘不幸;而能量精微體會承受這種痛苦,是因為我們心智中的愚昧無知把象徵與事物或地圖與版圖給混淆了,同時在此之際,心智還徒勞無功地設法將精微變成粗俗、暫時變成永久、深沉變成膚淺。
印度、西藏以及亞洲的瑜伽與譚崔(tantra)傳統皆樂於讓心智的焦點回到它自己身上,並冥思神話、隱喻、符號如何與呼吸的日常細節以及原始身體感知的經驗結合。內在呼吸、相關感知與想法的正念意識,會自然而然地對心智所有習於混淆的錯誤,展現其脈絡、深度以及平衡作用。傳統瑜伽練習可藉由想像並感受內在呼吸的領域、運用豐富多彩的意象,或是吟誦並導引梵咒到身體之中或周遭特定部位,以加速或鼓勵這樣的過程。這讓我們得以在一種真正精微的層次(亦即:標記符號與參考想法暫時消失、相互連結的豐富世界閃耀登場)體驗事物,一起運用心智、思想、意象以看穿特定思維過程中重疊的混亂狀況。能量精微體的冥想可在一開始就消除造成痛苦與困惑的誤解,而隨著能量精微體逐漸平衡,它的管道也開始保持開放而無偏見的狀態,此時,涵蓋一切的每一項特定事物、想法或感覺的經驗就會出現,甚至到每個皮膚毛孔都包含了欣喜的宇宙、每個感覺點都展現了愉悅的甘露境地。最終,你正在冥想的這個能量精微體,就是一個神聖、驚人、無限的純粹意識、智慧以及慈悲之本體。
此書之美,在於作者提亞斯.里托(Tias Little)樂於保持身心的精微與神秘;這使我們的心智保持開放,也讓我們得以持續去觀察、探索,並享受現實令人煥然一新且永不厭倦的面貌。與里托一起探索解剖學、生理學及神經科學的詳盡性質與瑜伽、脈輪、氣脈等古老智慧的關聯,是多麼令人興奮!這項身體重要細部難解而深奧的基礎,有助於我們磨砥、淬鍊所有最重要、最尖端的瑜伽練習。──理查.弗里曼(Richard Freeman)著有《瑜伽之鏡》(The Mirror of Yoga,二Ο一Ο年)
引言/作者
能量精微體是什麼?是某種物質,像是結締組織、荷爾蒙分泌物或是神經元的脈衝?或者是沒有形狀,像是空間、純粹的能量或是意識?能量精微體是否跟恐懼或熱情等情感綑綁在一起?在瑜伽的傳統中,將能量精微體視為精細、微妙、宛如原子粒子般無限微小,也意味著身體中無所不在的靈性,亦即濕婆的諸多名稱之一。
在本書中,我對能量精微體進行了一場探索與調查,將傳統瑜伽來源中所出現的賦予生命之靈與解剖學之體等概念結合在一起。我將透過各種不同的角度來檢視我們的身體,包括經典印度神話中所描繪的身體、脈輪與氣脈系統的深奧解剖學,以及當代整體健康系統中所 繪製的身體結構。
儘管關於瑜伽哲學與解剖學的書籍多不勝數,但將兩者結合起來的著作卻是少之又少。融合、匯聚許多古老瑜伽典籍中所描述的神秘解剖學與身體的腺體、結締組織、器官的概念,長久以來始終是我的一項興趣,因此,本書旨在對有關身體的抽象推測提供洞察與見解,並透過練習、冥想、思考的引導,讓讀者得以體驗能量精微體的存在。
在想像能量精微體時,印度與西藏的神祕主義者與瑜伽修行者設計出遍及我們體內之精細而詳盡的系統,就像是電腦的電路網絡;這些系統繪製出名為「普拉納之息」的呼吸,透過無數稱為「氣脈」的管道,將「普拉納之息」的動態效能抽唧、流動、滴淌進入體內。這些路徑的確切性質很難以任何一種生物系統來闡明清楚,它們的效能顯示出有某種超越科學範疇的身—靈力量存在。
以往典籍中用來闡述能量精微體的語言與意象,譬如可溯及西元前五世紀的《奧義 書》等古印度哲學文獻,以及西元十五世紀的《哈達瑜伽之光》,都充滿了隱喻且神秘難解。部分原因是由於在顯微鏡或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出現之前的時代,人體內部的景象是在深度冥想的狀態下被看見的;同時,對能量精微體的描述隱藏於層層晦澀難解的隱喻之中,為的是避免被缺乏專門知識的門外漢隨意解讀,而保留予接受合格大師訓練的修行者。諷刺的是,現在的情況與以往完全相反;瑜伽教學可說無所不在,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都可以從全球資訊網上取得。
在本書中,我試圖捕捉這個隱喻精微體的若干精髓,將其與今日的瑜伽修習結合在一起。這個想法部分是由於我身為一名瑜伽導師,深受詩意的想像所吸引,並在教學時經常會使用到隱喻;我相信到最後,瑜伽的經驗不可能訴諸於文字或形之於言語。藉由比喻與意象(譬如,像眼鏡蛇般往上抬高腦幹)來闡明身—心的連結,能量精微體的直接經驗才會變得更為觸手可及、顯而易見。隱喻的思考可以包容更廣大的靈活度、想像力、開放性,所有這些都是冥想中之心靈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撰寫本書之際,我愈來愈清楚地理解到,在古印度先知的眼中,「人體」不僅具備飲食、睡眠、生殖等實用目的,更是一個可讓能量發揮作用的微觀宇宙。在人體的能量精微體中,陽光映照、微風吹拂、川河流動、繁花盛開,還有蓮花、龜、蛇、龍棲息於此。從這個意義來看,我們並不是以字面意義、而是以象徵性的比喻來理解「人體」;因此,以瑜伽的思想與修習的歷史來說,能量精微體不僅涉及複雜且無法抗拒的生物節律,更是眾多原型力量的起源。
同時,以瑜伽為靈感所啟發的藝術視覺素材中,心—靈生命以狂野、煽動的方式呈現。透過神話、雕塑以及故事,善惡的力量分別由多頭的神祇、奸詐的惡魔、錯綜複雜的曼陀羅以及動物的神靈來加以執行。舉例來說,濕婆這位在拱形火環中跳舞的瑜伽士,被描繪成騎著公牛、坐在最高的喜馬拉雅山峰之巔(全蓮花坐姿),以石頭陰莖(林伽)或是雌雄同體的存在形式顯現。在瑜伽藝術中,人類心靈的複雜性得以用形式上的多維度以及靈性上的單一情感等方式表現出來。
人體中的原型力量是由普拉納之息的活力所維繫。普拉納之息是一股神祕的能量,也是生命本身無邊無際的源頭。身為熱愛瑜伽的實踐者以及這項內在藝術的學生,我發現透過普拉納之息的活力流動來了解人體構造,是極為寶貴的見解。我的研究始於肌肉與骨骼的系統如何與瑜伽體位產生關聯,然後逐漸發展到其他範疇,包括瑜伽修習如何影響消化、循環,以及淋巴液與荷爾蒙分泌物流動的理解與認識。在這本有關能量精微體的書中,我詳述了解剖學上的身體結構如何為流經血管、神經束、毛細淋巴管的普拉納之息提供組織和支持。能量精微體中的普拉納之息受情緒的影響極劇,因此,我的研究包括了分裂的心理與情緒狀態如何嵌入身體組織之中:埋藏在皮膚之下、抑制在骨盆之內、阻塞在橫膈膜之中,或是被鎖在顎部之中。
在我們今日的世界中,由於壓力和創傷的影響如此普遍,而且會顯著地破壞身體的微妙平衡,所以我花了些時間討論創傷對能量精微體的影響,並提供有助於對抗壓力影響的體位與冥想。置身於今日憂心忡忡的社會裡,要成為我的冥想老師所描述的「快樂、健康的人類」著實不易。藉著仔細觀察今日造成身心失調的壓力如何影響消化、心率、睡眠模式並造成肌肉與骨骼的負擔,我亦對古老的傳統提供了現代的見解。
誠然研究並思考人體不同系統的獨特性(肌肉骨骼、消化、神經等)極為重要,但生物體中的每種結構都是相互依存的,所有的結締組織、每個器官、每條血管以及每個細胞都在全身的流體矩陣中相互連結;在印度與佛教神話中,相互依賴的概念扮演著重要而強大的角色。舉例來說,知名寓言因陀羅之網即描繪出所有現象的相互連結性,從離銀河系中心最遠的角落以及星系之間的塵埃、到脾與胃的細胞結構;而在述說神話時,原始神祇因陀羅掛起一張龐大的網,往四面八方無限延伸,網中的每個節點都有一顆晶瑩透徹的寶石,可映射出網中所有其他的寶石,使得相互映射的過程不斷進行下去。在本書中,我認為人體就是一張類似的網、錯綜複雜的網絡、或是相關結構的連續性。理解生物結構的相互連結性,可以讓我們在瑜伽墊上產生一種更直接、整體合一的感覺體驗。
本書的組織架構遵循著我在瑜伽教師培訓中使用了超過十五年的大綱,從腳與腿往上穿越身體的進程,沿著脊柱與軀幹來到頭頂:從根部的基底開始,從下半身的脈輪來到上半身的脈輪,從粗劣到精微、從黑暗到光明,遵循了古典瑜伽中已然行之有年的軌跡,牽涉到從休眠與惰性到啟發與領悟的過程。我也指出了體內一系列的水平結構(在此指的是膈膜,即位於腳底、骨盆底、呼吸中樞、聲帶、上顎以及小腦天幕)如何發揮體位定向並提供內在支撐的作用。
在今日的瑜伽中,脈輪是能量精微體最具識別度、最容易辨識的代表。脈輪這個字,就像梵文當中的許多字一樣,有著多重的意義。它可以意味著蜿蜒的河流、歲月的週期、蛇類及鳥類呈環形的飛行、陶工製陶的轉輪、祈禱用的轉經輪,或是像黃道帶這類天文學上的環帶。在人體中,脈輪屬於我們想像中的身體,與幾何設計、動物、聽覺的共振有關,並且被比喻為盛開的花朵。在後續的章節中,我將檢視每一個脈輪的隱喻意涵及其在生物學上的關 聯性。
為了符合以人體作為相互依存結構之相關領域的主題,並符合我們雙足站立姿勢從腳開始的安排方式,我想像脈輪始於我們的腳;有鑒於雙腳在穩定並調校人體架構上所發揮的重要性,我決定用一整章的份量來說明它。在人體的神聖構造中,腳正是這座聖殿的基礎,雙腳與雙腿都有重要的骨骼、筋膜以及神經與脊柱連結。另外,雖然本書章節遵循著傳統脊柱脈輪的軌跡,我還分配了一整章給呼吸的橫膈膜,因為考慮到它在身體中佔有異常重要的位置。而通常會在顱骨部位提及的兩個脈輪,亦即第三眼中心(眉心輪)以及頂輪,我將一起涵蓋於「頂輪上的寶石」這一章。
在能量精微體中,脊柱是一切源起的中軸,原始的生物力量昆達里尼即存在於這條通道之內。這條身體的中線,與脊髓、緣腦以及自主神經系統有關。這條穿越身體的中軸帶有一種磁力(生命力),在瑜伽整體的修習中,始終不乏對這股生命力量的頌讚。我繪製出脊柱與能量精微體的相關對應性,也說明了中樞神經系統如何依賴由手腳所支配的周邊神經系統。
我對於能量精微體的探討跨越了多個學科,同時我也提及除了瑜伽之外的其他療癒方法。接下來的內容,就是我在過去三十年之間的研究與修習所得的豐盛成果。而我對人體的看法,也獲益於我從徒手治療系統領域中的所學,特別是按摩、魯爾夫治療法、 顱薦椎治療法、整骨療法、費登奎斯方法以及湯瑪斯.漢納身心學的施行。
在本書中,我將引導讀者去感受能量精微體的感覺運動體驗;誠如你所見,這並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做瑜伽的書。學習瑜伽就像學習一種外國語言,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以及一位導師敏銳的目光與引導性的撫觸。最重要的是,本書旨在啟發學生、行家以及初學者,以新鮮並新穎的方式去檢視身體結構的調校以及能量精微體。正如法國作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所說,「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僅是看見新的風景,而是以新的眼光去看。」我的目的在於改善讀者的發現過程,引入新的意識途徑並激發讀者的見解與洞察。
當涉及必要的例行慣例時,瑜伽最大的危險在於容易變得機械化與刻板化。我發現瑜伽或氣功這類心—身訓練之美,是一種充滿發現與驚喜的無盡過程,但這一點往往為學生們所忽視,而只致力在達成最大力量與彈性的收穫上。我認為與其說瑜伽是一條通往精通與掌控的道路,不如說是一項邀請,讓我們得以喚醒身體的奧秘並引導一股強大、精微、最終無以名之的能量到來。專注的修習就像是某種重大的生命儀式,引導一個人去感知、感受、記住那無可避免亦無以名之的事物。我可以證實的是,我愈深入身心的內在過程,就愈了解到自己其實一無所知;以下這段話,是美國小說家肯.克西(Ken Kesey)在談到發現的過程以及喚起神祕事物的必要性時所說:
答案永遠不會是答案,真正有趣的是神祕事物本身。如果你尋求的是神秘而非答案,那麼你將永遠都在尋求。我從沒看過任何人真的找到答案—他們認為自己找到了,因此停止了思考;但是,這項工作應該是尋求神秘、激發神秘,開墾一座花園讓奇異植物得以茁壯、神祕事物得以盛開。對神秘的需求遠大於對答案的需求。
對於能量精微體的探索,就像是開墾、培育一座園圃,「讓奇異植物得以茁壯、神祕事物得以盛開。」我深信本書可以幫助瑜伽修行者撒下種子,去體驗並探索自己最深入底層、最細緻入微的存在。我也領悟到,發現的真正樂趣存在於身—心諸多錯綜複雜的關聯之中,而這些關聯,最終將賦予我們深刻的完整感與一體感。
序言/理查‧弗里曼(Richard Freeman),著有《瑜伽之鏡》(The Mirror of Yoga,2010年)
我頌讚芭華妮(bhavānī),她的身體是甘露、示現為歡悅;在一串六朵蓮花的盡頭,她歡欣鼓舞地閃耀著勝利的光輝。帶著太陽主線(suṣumnā)散發的耀眼光芒,她融化了甘露之月、飲盡其光。──商羯羅(Śaṅkarācarya)的《芭華妮頌歌》(Bhavānī Bhujaṅgam),第一節
瑜伽中的能量精微體,不僅是身體最佳功能與校準的秘訣,更是感受快樂、愛、理解以及良好關係的關鍵。我們的身體是多麼地精巧、微妙、不可思議!有的時候,身體會融入純粹的意識之中...
目錄
序言
引言
引導練習索引
1.從腳開始
從海底輪到頂輪的旅程
2.骨盆的潛能
開啟脊柱的力量
3.神聖的骶骨
下脊柱的水域
4.腹部的大腦
第三脈輪隱藏的力量
5.橫膈膜
普拉納之息的泵浦
6.肺與蓮心
情感的中心
7.藍色喉嚨
諸河交匯處
8.頂輪上的寶石
無限空間的光明
後記
謝辭
參考書目
序言
引言
引導練習索引
1.從腳開始
從海底輪到頂輪的旅程
2.骨盆的潛能
開啟脊柱的力量
3.神聖的骶骨
下脊柱的水域
4.腹部的大腦
第三脈輪隱藏的力量
5.橫膈膜
普拉納之息的泵浦
6.肺與蓮心
情感的中心
7.藍色喉嚨
諸河交匯處
8.頂輪上的寶石
無限空間的光明
後記
謝辭
參考書目